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而立秋之时,应该吃什么呢?有什么传统?

未标题-1.jpg

1、西瓜

立秋这天,民间有啃食香瓜或西瓜的习俗,成为啃秋或咬秋。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希望酷暑也早日褪去。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或在瓜棚里,或在树荫下,除了了啃西瓜、香瓜外,山芋和玉米棒子也一样地啃个满嘴,实际是在抒发丰收的喜悦。

2、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3、“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4、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5、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立秋当天吃什么食物好?

可食些清热解暑的食物,例如梨子,南瓜等,忌食性寒的食物。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也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此时暑热尚未褪去,随着一场场秋雨的到来,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大家要记得及时添减衣物!虽然立秋马上就要到了,但天气还是处于湿热的气候,甚至每年的最热的天要出现在立秋之后,“秋老虎”依旧很可怕!

其实在古代,立秋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节气,皇帝要西郊迎秋,民间男女或戴楸叶,或陈冰瓜、蒸茄脯、并且要在立秋当天吃下,为的是消除暑气,避免痢疾。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有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这也是对时节流转的崇敬!

虽然说我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很大,但都离不开一个“吃”字!冬至饺子夏至面,那么立秋要吃什么传统食物呢?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一旦立秋,天气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所以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梨子

它的含水量高达89%,在所有水果中也算是比较高的了!除了含有丰富的水分,梨子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人体所需的钾元素,维C,以及维生素B,果胶等营养物质。梨,是秋天特有的味道,有助于生津润燥,清心降火的效果。可以洗洗直接吃,也可以榨汁,煲粥,炖煮,或者是蒸着吃,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新鲜的梨子搭配上冰糖简单一煮,那滋味叫一个鲜美!立秋将至,大家一定不要错过这道美味!

龙眼

8月龙眼就上市了,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立秋吃龙眼的说法。其实,应季食物的存在,就一定会有它的道理。桂圆就是龙眼的干制品,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物。立秋吃龙眼进补,有助于缓解身体的疲劳,提高精气神。新鲜的龙眼,直接剥皮后食用便可。也可以吃一些桂圆干,也可以与其它谷类一起煲汤,也可以直接泡水喝。有一点大家要注意,桂圆吃多了容易上火,一次吃得不要太多。

南瓜

其实,最能代表秋天的食物,南瓜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俗话说:“秋天到,南瓜俏”。很多人都认为,南瓜是“贴秋膘”的第一食物。秋天的南瓜进入身体之后,不但能补充机能,还能滋补身体,起到缓解燥热的效果。

更多“立秋吃什么,秋天吃什么对身体好”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