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投奔了吴国,在吴国辅助吴王。后来越国伐吴,正是寒冬年末,战争使人们失去食物,横尸遍野。躲避战争时,大家听从伍子胥生前的嘱咐,暗中拆城墙挖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解决了燃眉之急,后世以此缅怀伍子胥,后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糍粑。糍粑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糍粑类似于平时吃的年糕,一般是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打糍粑也就成为大家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

传统制作糍粑的工艺非常讲究,而且需要手工来制作,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

制作糍粑时,需要精选上等糯米,用山泉水淘洗干净,浸泡两三个小时后,装入木桶蒸熟,放入石碓窝,再用人工轮番捣压成泥,放到干净的案板上,揪坨、压扁、调圆,柔软绵香的糍粑便做成了。有的糍粑做好后,还会用模具印上“囍”字“、春”字或花草,寓意花好月圆,好事成双,增添喜庆色彩。

打糍粑是什么意思

打糍粑是中国节日风俗。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
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为主料,清水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
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糍粑的制作
有纯糯米做的,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糍粑的吃法
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烧粑粑,用青菜汤下粑粑片,叫煮粑粑,与腊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这样可以储藏2到3个月都不会坏,到插秧时候有粑粑吃。
有些爱讲究的土家人,还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的,在粑粑内放有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俗名叫蓼叶子粑粑。特别好吃,还可以下面的时候丢两块进去。

打糍粑是什么意思 打糍粑意思介绍

1、打糍粑是中国春节庆祝的一个民间风俗。

2、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上海,浙江,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西藏,广东,海南等省、市和自治区都有,又以江西吉安井冈山、福建南平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

3、特点: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

更多“打糍粑的来历和寓意,打糍粑寓意着什么”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