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帝国主义列强调动军舰在长江游弋,为袁世凯助威,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一些革命党人甚至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主要原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幻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他们不敢放手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推翻封建主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这就给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提供了便利条件。

袁世凯为达到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目的,除了同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外,还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极尽欺骗之能事,最终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

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其力量强大,又施展各种手段抵制和破坏革命。

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也乘机进攻革命党人,压迫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二、袁世凯生平: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根本原因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袁世凯奉命编练北洋新军让他有一支靠得住的枪杠子,袁世凯借助辛亥革命,以小站练出来的北洋军为筹码,取得了清王朝的军政大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为什么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总体说来,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反倒是由袁世凯当上了名以上的大总统,实际上的皇帝,所以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

帝国主义列强调动军舰在长江游弋,为袁世凯助威,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

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一些革命党人甚至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

袁世凯在得到这些许诺后,即加紧“逼宫”。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袁世凯不肯离开北京老巢,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西方列强也调兵进京配合,以迫使革命派让步。革命派再次妥协。 3 月 10 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具体原因: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强大的封建势力仍然存在并发挥着巨大的反动作用,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这是袁世凯能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

2、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在中国实行,国家政权还掌握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其兵权、地位和实力是他得以复辟帝制的主要原因。

袁世凯本人就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深受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度厌恶民主共和制度,认为君临天下是最好的统治中国的方式,希望由他改朝换代。这就是他妄想复辟当皇帝的思想源头。

3、袁世凯上台不久就复辟帝制的重要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力量涣散,导致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4、客观原因是英、美、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的复辟之举给予了或多或少的支持,或伪善的宣布“中立”,减轻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后顾之忧。

辛亥革命的成果为什么被袁世凯得到了?

1.帝国主义的支持
帝国主义积极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就公开支持袁世凯。他们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以作为其在华的统治工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更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
当时,同盟会十分涣散,几近瓦解状态。混入革命阵营内部的旧官僚、立宪派乘机向革命派施加压力,力主向袁世凯妥协。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的立宪派首领张謇曾向袁世凯发出密电,称“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其意很明显,就是希望袁世凯“退满”后上台执政。同盟会的异己分子汪精卫也对孙中山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面对各方压力,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作出妥协。
3.袁世凯的权术和阴谋
袁世凯是个老奸巨猾、觊觎清朝统治政权多年的政客和野心家,善于使用政治手腕。(引导学生回忆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武昌起义后掌握清政府实权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上述结论的理解)当他得到孙中山的妥协保证后,又一次施展权术,对清政府和革命党人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
由于袁世凯施展种种诡计,不仅使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书退位,而且还迫使革命派一再妥协,最终同意他在北京宣誓就职,临时政府迁都北京。这样,孙中山提出的三项条件中,革命党人只落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纸公文了。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果实至此被袁世凯篡夺。

“袁世凯盗取革命果实”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麼?

同意这样的说法。因为当初的袁世凯两面三刀,一方面以清朝大臣的身份接受晚清任命去镇压革命,另一方面以革命的身份去和南方的革命政府谈判,目的是要夺取最好权力,当时的氛围是全国响应革命,多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此种情况下,中山先生为了革命大局,答应只要袁世凯逼迫晚清退出政治舞台,将中华民国的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袁世凯做了总统后,解散内阁,宣布称帝,无奈中山先生发起二次革命。

袁士凯为什么可以窃夺革命的胜利果实?

清末的最后时期,清朝总共新编陆军14镇,镇这个单位你可以理解为“军”,就是14个军,总共20万人。清朝的军队,八旗兵在清朝中期就已经不行了。绿营兵在清朝后期也已经不行了,李、曾、左等人的湘、淮军也被遣散、合并了。北洋军在甲午战争时全军覆没。也就是说,这20万人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也是真正的国防军。袁世凯手中有6镇,8万人,这8万人是这20万人中最精锐的,而且当时中国所有的兵工厂都在袁世凯手里,其他的大大小小的军阀诸侯总共才12万。实力是最根本的。 再看革命军,小米加步枪不算,而且真正控制的省份只有江苏、安徽、江西,其他的所谓革命成功的省份就是把原来清朝时的巡抚牌子拿下来,就“革命成功”了。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只有三个省的都督起兵,其他的都是观望。 辛亥革命以前,清政府派袁世凯绞杀革命党。袁世凯把部队开到前线,用革命党来吓唬清政府,再拿北洋军来吓唬革命党。因此与其说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不如说只有袁世凯当总统才压得住,否则大小诸侯早就把中国拆得四分五裂了。而袁世凯当大总统,哪个敢反,哪个敢搞分裂。袁世凯称帝以前,孙中山搞一次革命,袁世凯的实力就强大一次。

历史:有关辛亥革命

(半殖民地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辛亥革命后的确清朝即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结束了,但是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中央被袁世凯的北洋系窃取,地方被保皇派 立宪派甚至过去的清朝官员(封建地主官绅)窃取了),而且列强在华的特殊利益没有废除(如租界),中国的经济主体仍是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仍是缓慢发展,思想也是如此慢慢改变。事件表现如袁世凯称帝 张勋政变 租界存在
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却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统治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本质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评价: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思想文化上,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新高潮,一些封建的陈规陋习被唾弃,追求科学和民主成为社会时尚,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准备了条件。(3)经济上,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支持发展工商业的法令,促成了民间兴办工商业的热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4)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1)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不敢同帝国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反而幻想通过妥协和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3)看不到农民的巨大力量和迫切要求,不能发动和支持农民的反封建斗争,这就失去了广大的同盟军和依靠力量,因而无法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4)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一支强大的统一的革命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