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台词、故事,还是细节、场景等方面都严格尊重原著,只不过为了剧集制作的规律、让人更快进入剧情,导演和编剧在叙事先后顺序上有所调整。除此之外,在服装、化妆和道具上为了符合上世纪80年代的细节,胡八一等人的发型、王胖子的住所、火车站都颇具年代感,让人产生怀旧的感觉。稍有不足的是节奏稍慢,值得改进。到处都有大场面的描写,从一开始昆仑山的大雪崩,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黑沙暴,再到精绝古城地下的鬼洞。而剧中特效做的很逼真,让观众们不禁对精绝古城里的各种场景充满遐想。墓室的各处细节,从壁画到石雕再到棺椁,每个场景都精益求精、惟妙惟肖。

小说《鬼吹灯》里提到的摸金校尉,是三国时期曹操设立的吗?

作为 盗墓 小说的鼻祖《鬼吹灯》书中提到了中国自古以来有四大盗墓门派:发丘、 摸金 、搬山、卸岭。其中的 发丘 和摸金两派后来最终合二为一通称“摸金校尉”。

而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河北的袁绍为讨伐河南的曹操,就让“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檄文中提到:“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意思是说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门负责盗墓取财,贴补军饷。这篇文字后来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

在三国争霸初期,曹操的势力范围是比较小的,而且位于中原腹地,本属于四面受敌之地。军阀之间的混战更是使得曹操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

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攻城拔寨的先决条件。

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

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也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补充军饷提供了先决条件。“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鬼吹灯》中的摸金校尉真是曹操设立的吗?

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别称。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体味出他们“汉墓考古靠运气”话语中的无奈。

然而,有一些争议指出:《为袁绍檄豫州》的背景是袁绍率军与曹操开战,为使师出有名,袁绍命陈琳写此檄文,目的就是要给曹操扣锅。虽然曹操并未坚决否认过自己派人掘墓充实饷军一事,但公然为此设置官职,大张旗鼓的去刨坟的说法,历史学家往往是不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