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宁夏平原南端,隶属中卫市管辖,地处黄河两岸,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东临利通区、青铜峡市,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总面积达4226平方公里。

中宁属于哪个省?

中宁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宁夏平原南端,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吴忠市、青铜峡市接壤,南部与同心县相连,西临中卫市,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卫县划出胜金关山河桥以东地区设置中宁县。2004年,设立中卫市,中宁县划归中卫市。 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196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宁夏中卫属于哪个市

中卫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级市。

中卫市,简称“卫”,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地处宁夏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介于东经104°17′~106°10′、北纬36°06′~37°50′之间,市域总面积17441.6平方千米。中卫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中卫市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铁路枢纽,京藏等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中卫沙坡头机场为民航机场。中卫市有沙坡头、金沙岛休闲度假区等自然旅游景区,也有双龙山石窟、中卫大麦地岩画、一碗泉旧石器址等人文历史景区,还有羊皮筏子制作技艺、山花儿、口弦、隋唐秧歌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

建置沿革:

1949年9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解放宣和,19日国民党八十一军起义投诚,中卫和平解放。

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原中卫县和中宁县属甘肃省银川专区。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原中卫县和中宁县属之。

1972年,设置银南地区,辖属原中卫县和中宁县至1998年。

1998年,银南地区撤地设立吴忠市,原中卫县、中宁县属之。海原县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固原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同意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中卫市辖从吴忠市划入的中宁县、从固原市划入的海原县和新设立的沙坡头区。

2004年2月10日,地级中卫市正式挂牌成立。

中宁县属于哪个市

中宁县所属的市:中卫市。中宁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位于宁夏中部、宁夏平原南端,地处黄河两岸,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东临利通区、青铜峡市,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总面积达3369.58平方公里。

中宁县地处银川至六盘山、银川至沙坡头两条旅游路线的交汇地带,是贯通西北的“旱码头”和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盛产枸杞、红枣、粮油、瓜果、畜禽等产品,是中国枸杞、商品粮、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中宁在那呢么?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侧。东临利通区、青铜峡市,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总面积3185平方千米/2841平方千米(简册)。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26.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1.3%,汉族23.64万人,占91.6%。(注:《简册·2005年版》数据是41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宁安镇,邮编:751200。代码:640521。区号:0953。拼音:Zhongning Xian。 行政区划 中宁县辖5个镇、5个乡:宁安镇、鸣沙镇、石空镇、新堡镇、恩和镇;舟塔乡、白马乡、余丁乡、大战场乡、喊叫水乡;长山头农场、渠口农场。 历史沿革 1933年析中卫县东部置中宁县,驻安宁堡,取中卫、安宁两地之首字命名。原为宁夏省直辖,1945年一度属宁夏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区(驻中宁县)管辖,不久后该专区撤销,中宁县复归省直管。1949年解放后仍属宁夏省。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置甘肃省银川专区,中宁县属银川专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宁县直属自治区。1972年设立银南专区,中宁县归属银南专区管辖。1998年,属地级吴忠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将吴忠市的中宁县划归中卫市管辖。 1933年中宁建县时,实行区、乡体制,全县分为6个区,38乡。次年,调整为4区、16乡、70保、914甲。1936年改乡为联保。1940年,改联保为乡。1941年撤销区,调整乡的规模,全县辖1镇16乡,57保,891甲。 1949年9月,中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实行区、乡、村体制,全县设7个区,36乡,129个村。 1951年,将将第六、七区合并为第六区;原第六区的关帝乡划归第五区;增设3个乡。第一区驻县城,辖城关、洼路、新堡、护城、宋营、东华寺等6个乡;第二区驻舟塔,辖舟塔、上桥、长桥、康滩、白桥等5个乡;第三区,驻恩和堡,辖盖湾、刘庙、恩和、孔台、朱台、长滩等6个乡;第四区,驻鸣沙州,辖薛营、鸣沙、三道渠、朱路、三道湖、周滩、彰恩、要崖山等8个乡;第五区,驻石空堡,辖贺湾、余丁、石空、沙渠、张台、张义、关帝等7个乡;第六区,驻渠口堡,辖枣园、药师寺、铁桶、渠口、沙梁、十里碑、广武等7个乡。 1952年,撤销第二区的长桥、白桥2乡,增设靳崖、马家茨滩2乡;撤销第三区的刘庙、孔台、长滩3个乡,增设上庄、万家沙滩、黄辛3个乡;撤销第四区的薛营、三道渠2乡,增设黄营、白马滩2乡。 1953年5月,要崖山乡划归同心县。 1955年11月,撤销区,全县调整为1镇18乡(城关镇和洼路、新堡、东华、舟塔、白桥、康滩、恩和、朱台、鸣沙、长滩、白马、彭恩、余丁、石空、关帝、枣园、渠口、广武等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撤销所有乡镇,全县组建为5个人民公社。东风公社,驻县城,辖8个管理区;星火公社,驻恩和堡,辖5个管理区;上游公社,驻鸣沙州,辖6个管理区;早春公社,驻石空堡,辖7个管理区;跃进公社,驻渠口堡,辖6个管理区。 1959年,东风、星火、上游、早春、跃进5公社分别更名为宁安、恩和、鸣沙、石空、渠口公社;各公社所辖的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 1960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渠口公社所辖的铁桶、渠口、沙梁3个大队和渠口林场合并组建为区属渠口林场;撤销渠口公社,所属的枣园大队划归石空公社;十里碑、广武2个大队改为县办广武农场。同年冬,广武农场划归青铜峡市管理。 1961年,将4个公社调整组建为12个公社(城关、舟塔、康滩、新堡、恩和、鸣沙、白马、长滩、石空、关帝、枣园等)。 1965年,组建城关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公社改为以革命性质的名称命名,后恢复原名。 1972年,陈麻井、古城2农场改为陈麻井公社和古城公社;永丰滩农场并入长滩公社。 1978年,自治区决定在陈麻井公社的基础上成立区属国营长山头机械化农场,陈麻井公社撤销。 1984年,所有公社改称乡。 1985年9月,增设长山头乡。 1986年2月,鸣沙、石空2乡改为镇。 1987年5月,设置大战场乡和马家梁乡;至此,全县共辖城关、鸣沙、石空3镇和宁安、康滩、舟塔、古城子、新堡、东华、恩和、长滩、白马、枣园、余丁、长山头、大战场、马家梁等14乡。 (*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中宁县辖3个镇、14个乡。总人口249270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18391 鸣沙镇 15005 石空镇 18537 宁安乡 18877 舟塔乡 15368 康滩乡 15530 新堡乡 19394 东华乡 15875 恩和乡 19147 长滩乡 6543 白马乡 12371 余丁乡 15914 枣园乡 10153 古城子乡 3538 长山头乡 7612 大战场乡 17665 马家梁乡 5527 长鸣地区虚拟乡 2560 长山头农场虚拟乡 5018 渠口农场虚拟乡 624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年,中宁县辖5个镇、4个乡,2个管委会,112个行政村。5镇:宁安镇、新堡镇、恩和镇、鸣沙镇、石空镇。5乡:舟塔乡、白马乡、余丁乡、大战场乡、喊叫水乡。2个管委会:城镇社区管委会和长山头社区管委会。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将中宁县、海原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中卫市。自治区决定将同心县的喊叫水乡划归中宁县管辖。 2005年,中宁县辖5个镇、5个乡,共134个行政村。面积4084.4平方千米,总人口29.4万,其中汉族占83%。(据宁夏日报专版·2005年09月16日第5版) 2006年10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将青铜峡水库湿地保护区延伸至中宁县境内的部分及中宁县白马乡新田、跃进两村的80.2平方千米左右的土地划给青铜峡市,撤销原自治区环保局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工作由青铜峡市人民政府担负。12月30日,青铜峡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调整交接仪式在青铜峡举行。

中卫市有几个区县

中卫市有1区:沙坡头区,两县:中宁县、海原县。

1、沙坡头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地处宁、甘、蒙三省交界地带,是宁夏最年轻的市辖区,也是中卫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中宁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位于宁夏中部、宁夏平原南端,介于东经105度26分-106度7分,北纬37度9分-37度50分之间。

3、海原县,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介于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之间。东与固原市原州区相连,南与西吉县接壤,西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会宁县,北濒中卫市沙坡头区、同心县。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80公里,总面积646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