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吴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

中国的五大语系,七大方言,你说的什么话

1、 中国语言的五大语系:
⑴汉藏语系⑵阿尔泰语系⑶南亚语系⑷南岛语系⑸印欧语系
2、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3、我说客家话。

中国七大方言,民国初年到底哪种方言差一票成为国语?

说到现在的“国语”大家都知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选定的,我国有着七大方言,在历史上“国语”发生过很多次变化,从最开始的“雅言”到明朝的“金陵雅音”清朝的“北京官话”,及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其中关于国语的确定流传最广的就是在民国初年有一种语言差一票成为了国语,到底是哪一种语言差一票差点成为国语呢?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一说为三票)败北,汉语北方话成为中华民国国语。

 著名作家王蒙有着不同的观点,他举了一个例子:“普通话是建国后的官话,继承的是历朝历代的国语,我去洛阳的时候,洛阳人告诉我,古代的官话就是洛阳地区的方言,这是有据可考的,但是在选国语的时候,洛阳以一票之差失败了,说的我差点就信了。后来我又去了陕西,陕西人也和我说选国语的时候候选的只有陕西话和北京话,但是陕西话差了一票没成为国语。”

国音统一会议由于争吵激烈,会议的议长吴敬恒在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照也请了病假,临时由直隶的王璞主持会议。会议过程中,对有争议的字音,以多数票决定“国音”,所以说在审定的这么多汉字中,也许有一些是“差一票”通过的,但不存在某一个方言整体差一票被定为国语的情形。整体来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后人称之为“老国音”。从以上国音统一大会的过程来看,所谓粤语或者洛阳话或者陕西话“差一票”成为国语只是个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