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这部剧很不错,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值得点赞。至于剧中剧情冲突的处理,则是剧情真实性尽量符合作品审查规范的结果,可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是比较完美的方式了。

让我们看影片的第一场戏——收费站抓捕戏。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前十分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要在十分钟内构建出人物,事件,世界以及节奏。

换句话说,这就是什么人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做,做什么事并且用最快速度将观众带入观影情绪的十分钟。不仅是观众,包括演员和导演都会以这十分钟来判定这部剧本的价值。

古天乐开车撞车引发了观众心里的疑问,而抓捕戏表明了孙红雷的身份以及电影的主题,既是毒品……等等,在开篇的12分钟内,我觉得我只是跟随着剧情在听故事,却无法完全进入这个故事,这里少了一样东西,就是人物的构建。

《虎胆龙威3》一开始2分钟便发生了爆炸,威利斯4分钟处登场,然后剧情没有飞快的往下发展,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穿着汗背心宿醉中的抠脚大汉,观众心里立刻会出现两个疑问:他是怎么落入这般田地的?这样的抠脚大汉能拯救世界吗?

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它跟《毒战》开篇的结构是类似的,是同一种处理手法,但我们唯一看到对人物构建有帮助的场景是古天乐的反抗以及放下手术刀的特写镜头,这事实上是为数不多为古天乐成为反骨仔的铺垫之一。

但这是一部双主角的影片,我们在孙红雷的身上发现不到任何可以进入人物世界的门口,我们看到的仅是他将古天乐与贩毒事件的并案推理。

好在剧情十分精彩,直到那场让人拍案叫绝的“哈哈哥表演课”才让我们正式的进入剧情,可是进入观影节奏情绪的节奏与开篇的节奏严重脱节,这显然是不匹配的。

上完“哈哈哥的表演课”之后是孙红雷的cosplay,这场戏惊艳的设计了一个吸白粉的戏剧阻碍,孙红雷的选择让人物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好,在这个第一幕高潮我们理清了两个主角的人物。

古天乐:贪生怕死之徒,只是他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潜在的欲望。

孙红雷:为了让歹徒伏法而奋不顾身。

银河的片子最不担心的就是剧情,杜琪峰、韦家辉、游乃海这个组合总能给你营造出足够的悬疑,而且一场功能性戏他们总可以想出少见或者没见过的表现手法,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十分流畅,在这个时间段里也出现了古天乐第二个人物构建的剧情,当它拿到了枪后的选择。

古天乐人物为之后的行为所作出的选择在逻辑性上得到了完整,在揭露的一刻观众已经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将他前后的反应做对比。

但反观警方这边,我对于孙红雷的喜欢越来越少,他遇到的事件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加强:吸毒——牺牲;不睡觉——执着;办案雷厉风行——果断。

这些东西的价值都是一样的,孙红雷这个角色的塑造就像一张白纸,用马克笔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的涂画,而古天乐的白纸上已经有了线条或是轮廓。

按理说,一部电影如果双主角的构建上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很危险的,不过剧情的发展和转折足够多,它没有间隙让人停下来去思考,所以我们在观影期间会忽略掉这些问题,只是爆发时刻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古天乐把车停在校园门口时,他的隐藏欲望彻底显露给观众(之前还有一个铺垫是故意隐瞒工厂地道让大聋小聋逃跑)。

人物弧度画完了(有的时候在犯罪或悬疑类型片里,人物弧并不一定是人物性格的转变或者他学到了些什么,也可以是隐藏的欲望在逻辑上合理的最终展示,但注意这条定律可能只适用于反派人物)。

孙红雷金链汉子的人物就定性了,搞了半天在黑暗中的90分钟里我们看到的是孙红雷就像带着金链的欧迪在荧幕上追着加菲猫嘛。

当然你也可以说有着东方哲学的那场最终枪战戏高潮是对孙红雷角色的最终刻画。是,这个向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1924年影片《贪婪》(Greed,结局是主角在渴死前用手铐铐住了反派而不让他逃出沙漠)致敬的结尾确实是拔高了这个人物。

但在这120分钟内我们只是反复体验了孙红雷的一种人物个性,它从一开始便是定性的,是没有转变的,这个结尾的情节的作用就仅仅是加强了剧情的戏剧性,而非把人物和戏剧性进行加强,这是很可惜的。

以杜琪峰和银河团队多年的从影经验,这些问题并不是他们发现不了,而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之前说到接触过一个犯罪类型剧的项目,从制片人的口中了解了许多底线,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主角。

审查机构是绝对不允许公安人员有任何负面色彩的刻画的,我们这里不是说的坏警察贪污这些,而是一个真实的人在面对案件时产生的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生与死的恐惧或是麻木等等。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孙红雷这个角色塑造如此之平面了。

反而在这样一个限制之下《毒战》仍然能呈现出如此之高的娱乐水准,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吸白粉,烧人民币,警察被大量射杀这些场面都看得我目瞪口呆,我在想这是怎么过审的?

除了创作上的刻意规避和暗喻(审问时严禁逼供的牌子是个不错的讽刺),我想还有主创们不断去与审查机构碰撞和争取有关,事实上娄烨在《浮城谜事》上映前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由于娄烨的据理力争他保住了艺术者应有的尊严,这些例子都是国内制片公司很好的榜样。

有很多的“也许”,也许这部片把背景换成香港,它能够更丰满,更完整。但是大陆在类型片的空白是迫切需要成熟并且高娱乐性的电影重建票房信心的,所以暂时抛开这些“也许”是必要的。

“也许”只是一个假设,不过“但是”却是发生后的转折。对于这部最大限度碰撞审查制度、开创大陆警匪片新标杆的影片,我想给予4星的评价是毫不过分的。

外媒评出李连杰10大最佳动作片都有哪几部?

李连杰从影30多年,带来了近50部作品,基本上都是动作片,他的功夫使力量与美感结合在一起,从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韧三者有机融于一体的武术美感,被影迷尊称为「功夫皇帝」。不仅功夫好,更有精湛的演技,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的感觉,李连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顶级巨星。


李连杰影坛生涯创下无数辉煌的票房战绩,八九十年代他的电影代表着华语片最高水准。不仅是中国顶级明星,他在好莱坞也拥有出色的表现。他的作品不仅在港台内地十分卖座,在日韩,东南亚破票房纪录是家常便饭,当时票房能与之匹敌的只有成龙一人。



外媒评出的李连杰10大最佳动作片:(排名由前到后)

①《精武英雄》、②「黄飞鸿」系列、③《英雄》、④「方世玉」系列、⑤《太极张三丰》、⑥《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⑦《霍元甲》、⑧《给爸爸的信》、⑨《中南海保镖》、⑩《狼犬丹尼》


排名榜首的《精武英雄》代表了香港功夫片的一个新高度,让功夫迷们看的如痴如醉。每部电影都激奋人心,每个角色都形象鲜明,李连杰的这些影片80、90后一定都看过。不仅这些,《少林寺》、《中华英雄》这些动作片也是粉丝心中永远的经典。虽然李连杰年纪渐长,因为健康原因隐退,但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华语片第一人”。

好莱坞经典动作电影,谁能充当榜首之位?

我觉得好莱坞动作电影、第一滴血可以充当榜首

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兰博”这一打不死的英雄形象,并成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卖座的系列动作片之一。约翰兰博这一硬汉形象让史泰龙使史泰龙成为和施瓦辛格齐名的动作巨星,使他的事业登上了另一个高度。好莱坞的电影在沉寂了数年后,又凭借《第一滴血》为先锋,开始横扫全球。影片的搏杀激烈,伴以高节奏的风格,是娱乐片的上乘之作。

我们看到的这一个史泰龙、是反叛、反叛再加反叛。他个性强烈,永不低头,或许这正是史泰龙自身性格以及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真实流露。导演特德.科特切夫不但将动作场面的气氛拍得紧凑逼人,也将小人物打倒建制恶势力的内蕴拍得太快人心。

史泰龙在新电影《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中饰演的角色依旧是充满豪情与正义感的男主角约翰·兰博。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约翰·兰博追击一只遭受过非法基因突变的猛兽的故事。《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是73岁的史泰龙在《第一滴血》第一部到第五部系列电影的收官之作。但是在参访中,史泰龙透露自己很舍不得约翰·兰博这个角色,一直在想着关于约翰·兰博前传的电影故事。

《第一滴血》的第一部是在1982年上映的。在拍摄第一部《第一滴血》的时候,史泰龙只有37岁,提起80年代好莱坞动作明星,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史泰龙在《第一滴血1》里面精彩的表演。2003年的时候,史泰龙凭借在《第一滴血》系列电影中塑造的外表冷漠内心充满热血的硬汉英雄形象,被选中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比赛“影视作品中的十大铁血猛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