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985高校大部分进入了A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36所。而B类中有3所为原985高校。另外3所B类为非985高校。可以看到,这主要是对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评比,原3所985高校进入B类主要可能在于学校的综合实力上要相对要弱一点。双一流建设大学A类和B类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于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差距评估,并且通过这种差别让各个大学认识到差距奋起直追。而且,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会对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比,并作出相应调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对于所有高校来说还是非常公平的。

哪些高校有机会入选下一轮“双一流”高校?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简称。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确认公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双一流高校

9月21日,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全国共计137所高校入选,武汉有7所高校29个专业率先入选,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位列全国第四。武汉高校地位一如既往的,牛牛牛!

这7所超牛的大学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武大、华科、地大(武汉)、武理工、华农、华师、中南大。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显示:这次全国共有42所高校入选一流高校名单,武大和华科以其过硬的实力入选A类一流大学。全国共有95所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列,武汉地区有地大、武理工、华农、华师、中南大顺利入围。

1、"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详细名单请翻到最下面

一流A类大学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自定)

2、"双一流"听起来很陌生?

其实"双一流"建设早已万众瞩目

"双一流"建设是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5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由此拉开大幕。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专家认为,启动实施的"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到将公布第一批双一流名单!而此时的武汉正在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力争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哪些武汉高校能首批入选"双一流",百万在汉大学生早就翘首以盼,千万市民也是拭目以待!

3、"双一流"这么牛

跟"211工程、"985工程"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211工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自立项建设以来,国家已经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什么是"985工程"?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学科交叉,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的能力。

"双一流"建设与"211工程"、"985工程"的区别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双一流"不是终身制,不是固化的。一个周期完结之后,"你不行请让位"。

4、武汉这7所高校为何这么牛?

理由就是这么霸气

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武大和华科各有10个专业和8个专业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另外11个一流学科分布在其他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5所高校综合实力强,学科特色明显。如: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与科学工程专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专业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华中农业大学此次以5个专业入围一流学科建设,数量之多仅次于武大、华中科大,厉害咯华农~

从院校特色角度看,中医药类院校此次共有5所入选,表明我国对于中医学、中药学等民族特色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艺术类院校有6所入选。从入选院校地域看,经济发达地区仍占优势,如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

"双一流"建设湖北高校地位依然突出

"双一流"名单21日公布后,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表示:湖北的高等教育一直位列全国5强,这次就双一流建设而言湖北高教地位依然稳固,目前北京、上海、江苏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位列前三甲,湖北和陕西都有7所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旗鼓相当;但是湖北高校有29个专业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而陕西高校只有16个专业进入一流学科建设。

"公布的结果并不意外,过去的985高校都进入一流大学行列。"邱均平教授向记者介绍:"双一流"的评出有一条标准:长期重点建设的大学,有这一条所以不太可能出现黑马。这次"双一流"的评出也是在过去985高校和211高效的基础上评出的,39所985高校都进入一流大学,所以武大华科入选毫不意外,只有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3所211高校进入B类一流大学,既是实力体现,也是出于平衡考虑,有一定照顾性质。

邱均平教授10年前便推出了大学排行榜,每年对高校学科进行星级评价,5星级学科实力必须占到全国5%,4星级学科实力必须占到全国5%至20%内。"这些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与我们当初推出的5星级学科相差无几,绝大部分是重合的。"邱均平说,他曾经接受教育部高教司的邀请,作过星级学科的报告,对方非常感兴趣,应该有借鉴。武汉高校这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的专业基本是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大学排行榜中的5星级学科。

实力强劲的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次没有进入一流大学行列。邱均平认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虽然实力强,但是本科教育刚刚起步,本科生才400人,至今还没有一届本科毕业生,无法衡量一流大学的标准。但这次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源于其强劲的科研实力。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世界第一 入选"双一流"是鞭策

"国家进步的原动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原动力在于人才的培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院士表示,"双一流"体现了国家意志,学校和学科均入选了"双一流"建设名单,这对今后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李德仁介绍,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下设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目前在国际上,武大的测绘遥感都是排名第一。最早的时候主要靠地面测量,后来有了航空航天、卫星导航,就变成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现在有了地理信息系统,整个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武大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集中当时中国一流测绘资源的基础上,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已成为我国测绘与空间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成果孵化的重要基地,拥有李德仁、刘经南、宁津生等院士7人、千人计划学者2人、长江学者5人等。该学科以3个学院为基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7个,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人才梯队和团队。

李德仁认为,武大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此次"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是名副其实、顺理成章的。因为,信息学部聚集了最优秀的师资队伍,最好的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学部的科研队伍老中青"传帮带"。如今,测绘遥感每年要承担3至5项国家科技部的重点项目,包括导航定位、高分辨度的遥感、全球制图等,通过承担国家的重点任务,把年轻的教师和学生引到了科研的第一线攻关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历练中成长迅速。

对于学科未来的规划,李德仁院士表示,学科就是要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迈进,今后肯定会获得国家更多的重点项目支持,同时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对学科建设有很大的鞭策。他鼓励师生们要用更大的努力去创造中国在测绘领域的辉煌。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汇聚6个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工程专业此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 在该校并未引起多大轰动,该院一位博士表示,实至名归,不值得惊讶。

据悉,始建于1953年的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学者及"青年千人计划"学者6人。2007年,"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机械学科测控课程群教学团队" 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获批"高性能数字制造装备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13年,"微纳米制造与纳米测量技术"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几十年来,在以杨叔子、熊有伦、周济、李培根、段正澄、丁汉等6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取得一系列成果。2002年,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两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名列第一;2003年,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机械电子工程"增选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被首批列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华中农业大学 :5个"双一流"专业"组团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此次有5个专业同时入选"双一流"名单,华农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范敬群表示:这次进入"双一流"名单的5个学科,基础都不错。之前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这5个学科全部入选。其中,园艺学第一,畜牧学和兽医学第二,农林经济管理第三,生物学并列第八,可以说,这几个学科优势特色明显,是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

华农的这5个学科覆盖农学、理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文理交叉、农理融合。该校生物学、畜牧学、园艺学各有1名院士,形成了以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杰青、长江学者、青年千人和优青为骨干,老中青(60、70、80后)相结合的优势队伍。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属于管理学门类,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个领域没有院士的说法。现在,该学科拥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7人。

"能入选是对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范敬群说,根据国家刚公布的名单中,华农确定建设在这个基础上建设学科群,像园艺学和作物学学科群覆盖的园艺学和作物学两个植物科学类一级学科,同属农学门类,均是华农的传统核心优势学科。

范敬群表示,学科群的建设将围绕农业产业链和食品价值链、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支撑生物医学等新的学科生长点,全面带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等植物科学类学科的集群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努力在农学、理学、管理学等三大学科门类建设5-6个达到国内前列、优势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

5、在汉高校的主帅们如何理解"双一流"?

有特色不要求做"全能冠军"

教育部在汉的985、211高校的主帅们,是如何理解"双一流"的?又是如何在冲刺"双一流"的?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双一流"一定要形成自己特色

华中科技大学在2017年的新年献词中说:回首2016,瞄准"双一流"建设我们制定"强基础、上水平、占高峰"三步走战略,各院系积极行动起来,布大局、谋大事,科学规划学科布局,切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2017年全国两会表示,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部属、省属或者是地方院校也好,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双一流"建设应该形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通过先有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然后整体进入世界一流,是以学科为切入点的,一所学校不可能什么学科都去发展,在学科建设上要有重点、有特色。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双一流"不要求做"全能冠军"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在今年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双一流"大学更加开放,没有划定哪些大学必须是,哪些学科必须进,中央、地方和省属院校都在争创范围。"双一流"建设是整体建设,经费总体拨给学校,由学校来统筹安排;学科培养更加强调带动性,在原有的优势学科基础上做大做强,更加强调特色化,不要求做"全能冠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谈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时说,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体现学校学科特色的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成为国际同类学科的领跑者,同时有若干个相关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尽快遴选第一批项目指南发布实施

在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全会上,校长张清杰强调,要做好"双一流"建设的启动工作,加快推动实施;以符合重大需求和跨学科、行业深度融合为原则,尽快遴选第一批项目指南发布实施,力争进入湖北省、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目标。

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双一流"建设更多关注中西部高校平衡发展问题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在今年两会期间直言,希望"双一流"建设中能够更多地关注中西部高校平衡发展的问题。"双一流"建设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东西部高校的差距。

在他看来,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都应当具备几个条件:其原创性科研成果对人类科技发展有巨大贡献,能对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以及能够培养出地方、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世界一流大学不应只在个别领域有突出表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说,世界一流大学不应只在个别领域有突出表现,而应该在本校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整体表现突出,其前进方向代表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科研水平代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培养出世界范围的杰出人物。

6、"双一流"建设高校怎么选的?

权威解读在这里

一、"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稳中求进,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发展,即以改革为动力,既要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又要强调改革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

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

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

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

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三、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认定体现了哪些战略考虑?

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注意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二是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

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

四是扶持特殊需求。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三个同等,即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同等重视,就是一视同仁,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同等建设,就是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标准评估考核,一个尺子一个标准。

四、遴选认定的第三方评价是如何选择的?

对于大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目前国内、国际有几十种。选用第三方评价的原则: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传承中国文化,引导高校把"四个服务"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简单套用国外的标准排名,不把中国特色狭义理解等同于学科特色;

二是坚持综合性、多维度,利用各类评价,从各个侧面、多个维度对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与单纯的人才指标、论文指标挂钩;

三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用。

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制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

五、遴选认定是一劳永逸吗?

三部委在总结以往重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设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工作的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认定遴选机制的改革创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

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

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六、"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主要内容是什么?

经过专家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审议咨询,最终形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

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建设方案由高校另行公布。

(综合央视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