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有五个人是没有任何疑问会入选的:
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曹雪芹。他们都是属于无可否认的巅峰,无可替代的存在,无人能及的标杆。
其他人则要相互比较一下:
司马迁:虽然顶着个史学家的名头,但是《史记》的文学性不容忽视,其中的《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刺客列传》不比任何文学作品逊色,完全有资格列入两千年古文前十名。他本人应是十大的边缘人物。
唐宋八大家代表人:唐宋八大家只有苏轼一人进入文豪榜显然不太够,所以至少还应有一个人入选,韩愈和欧阳修应该是最有力的竞争者,推荐欧阳修。
建安文学代表人:曹操和曹植竞争这个入选资格,个人倾向于曹操。
宋词代表人: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周邦彦都有资格,选谁好呢?这个是最难的选的。陆游吧,作品多,而且诗词全有。
元曲代表人:关汉卿吧
明清小说代表人: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吴敬梓、蒲松龄,选罗贯中吧。
民国文学代表人:鲁郭茅巴老曹,鲁迅啊,肯定的。
于是后面五个人选出来了七个竞争者:司马迁、欧阳修、曹操、陆游、关汉卿、罗贯中、鲁迅。司马迁、曹操落选,齐活。
十大文豪排名是:苏东坡、李白、屈原、曹雪芹、杜甫、陆游、鲁迅、关汉卿、欧阳修、罗贯中

民国到新中国成立的六大文豪最受争议的一个是谁?

楼上错误,应该是鲁迅的二弟:周作人

为什么近代我国影响力大的文豪都出在民国

民国时代,大师辈出。
那是个充满启蒙创新、星光璀璨的时代,也是个风雨如晦、个体命运交织著家国恩怨、飘零如叶的时代,那个时代留给後人无穷尽的想像,遂成绝响。
一九二五年二月,在校长曹云祥主持下,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筹备处成立。此前,因提倡白话文而暴得大名的胡适建议曹校长采用宋元书院的导师制,并吸取外国大学研究生院以学术论文为专题研究法来办研究院,曹校长深以为然。在胡适的建议下,曹校长首先聘请清华出身、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的一代名士、年仅三十二岁的吴宓(字雨僧)主持研究院筹备处事宜,并让吴聘请足以堪当学术重任的导师来校任教。未久,在学界声名显赫的王国维、梁启超与在国外的赵元任、陈寅恪相继被聘为教授。——这就是当年令天下学界为之震动,被後世广为流传并影响深远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教授”或“四大导师”。  
之後,再无大师。
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师,蔡元培、傅斯年、陶孟和、陈寅恪、李济、董作宾、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吴金鼎、胡适等,这些中研院的大师们在乱离之世,万里流亡,辗转於途,在本书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大师们为学术的自由和进步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本书也披露了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幕,历史进程中的人事纠葛、学术争端,湮没日久的是非恩怨,作者深入历史的角落,检视文献,以当代独特视角调查分析,以鲜活的形象再度凸现。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一代知识分子之间的恩怨情仇和家国命运,为何如此令人唏嘘感叹?如烟往事,其实沉重不堪。历史上从无此种场景,以後也不会再现!在喧嚣而浮躁的年代里,让我们一起感念大师们的学术人格、体验他们的泪笑人生。面对前辈大师风范,我们在敬仰感念的同时,也对他们各自的坎坷命运与悲壮人生,生出几分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