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节日,有些地方在平地山坡上举行,有些地方在河滩水面上展开;而地处古丈河蓬一带的苗家人过“七月七”,则在洞中举行。

这洞,名叫“穿洞”,位于古丈县河蓬乡。这里山势壁立,中空一洞,溪水自洞中横流而出。洞长约半里,高阔四五丈,洞内洞外能容数千人。洞两头明亮,中间稍暗。洞中有滩有潭,洞中藏洞,怪石嶙峋,其风姿之丽,气势之浩,钟乳之奇,实不多见。

相传穿洞是织女下凡时急苗民缺水之难,挥动天梭,将案形山凿穿,引水灌溉而成。这可气坏了独霸一隅的螺蛳精。见人们再没有去它那儿祈雨,于是上南天门告织女私下凡尘之状。王母娘娘命螺蛳精将洞堵死。螺蛳精摇身一变,有谷桶大,顺着山洪滚动,粘裹卵石,愈滚愈大,眼看就要把洞门堵死。刹那间,一声霹雳,南天门上的两位将军举起神斧,将螺蛳精劈成两半。云开雾散,人们奔走相告:“穿洞甘泉清幽幽,织女舞梭来凿就。螺精作恶遭分尸,从今永把臭名留。”

牛郎织女因触犯天规,被判七月七这天才能在鹊桥相聚一次。两位将军被贬为凡人。故此,这一带的苗家人,每逢七月七这天,都要络绎不绝地走进穿洞,搭台唱戏,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与牛郎织女同乐,感谢引水之恩。那婉转的木叶曲,引来四方歌手,开怀吟唱,飘然若醉;那粗犷的唢呐,悠扬的土号,频敲的团圆鼓,交响回荡;那狂奔的蛟龙,欢跳的雄狮,曼舞的蚌壳,从洞的这一头,玩到洞的那一头。最活跃的是男女青年,他们借此机会以歌觅友,择偶定情,互赠信物。年长者则畅述别情,神话穿洞,领略苗乡绮丽风光。

在泸溪,苗族群众则汇聚县北天桥山,举行踩桥、上灯油、敬菩萨、拜古银杏活动,然后是两昼一晚的歌会。告别七月七天桥山歌会之后,歌手们余兴未尽,又赶七月八峒头寨和七月九达勒寨歌会。

来源:《湘西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