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学名棘胸蛙,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成蛙生活于海拔600~1500m 近山溪的岩边。其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份和药用保健价值最高的食用蛙类。那么你们知道石蛙有哪些生长习性吗?

  石蛙有哪些生长习性

  1、生活环境:石蛙常栖息于阴山清澈水坑旁或有石洞的瀑布附近,喜在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源、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平时蛙常伏于石穴洞口或将头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觅食,若遇惊扰则迅速潜入石穴中或石岩、石壁下或水中,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夜间是活动的盛期,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拖对等行为。

  2、摄食习性: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喜食蚯蚓、蛆虫、蚱蜢、蚁类、泥鳅、河蟹、蝼蛄等活饵,味觉感受器很发达,对其摄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上感觉细胞对运动着物体特别敏感、活的动物是其摄食对象、对死的物体就不灵敏,无采食行为,蝌蚪期间以嫩绿水生藻类或柔软细腻的动物体、植物体为食,人工饲养可投喂蛋黄、豆腐、大麦、米饭、蚕蛹粉等饵料及其配合料,摄食活动时间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3、冬眠习性:石蛙是冷血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6℃,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皮肤水分蒸发量大,而使其感到不适,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0℃,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就会再出来活动,冬眠期约为4个月,冬眠后体重将会有适度的减轻。

  4、产卵繁殖:石蛙一般在4月就开始发情,雄蛙叫声不断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蛙抱对时,雌雄蛙腹部相贴而合抱,雄蛙用具有婚姻瘤的前肢紧抱雌蛙腋下,其胸腹面紧贴在雌蛙腹面,抱对后雄蛙开始排精,同时雌蛙因受刺激而引起排卵,每次排卵量为1000-3000粒,卵子与精子在水中相遇进行体外受精、精子、卵子受精后形成卵堆,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上,卵外的胶质膜厚,粘性强,有时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长达20厘米左右,卵大一般直径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

  5、变态发育:蛙卵通常在8-20天、孵化成蝌蚪,蝌蚪喜欢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缝内或碎石堆中,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60-75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石蛙的食用功效有哪些

  1、滋阴补肾:石蛙肉药性平,味甘,入心、肺、肾三经,有滋补强壮、滋阴降火,清心润肺,解劳补虚、强筋骨、填精潜阳的作用,对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以及产后体虚、肺结核咯血、盗汗、神经衰弱等症有很好效果。

  2、产妇产后恢复:石蛙中含有缓激肽,这种物质能使妇女的离体子宫收缩,特别是对产妇有功效。

  3、清毒解疮、明目:石蛙蝌蚪可清毒解疮、乌发,石蛙卵可明目。

  4、促进骨骼生长:由于石蛙体内的钙腺特殊,钙腺中的钙质容易被人吸收,因此,能促进儿童骨骼生长,帮助骨折的病人早日康复。

  5、疳积、痨瘦:对于小儿面黄肌瘦、腹部胀大、厌食、盗汗、低烧具有治愈功效。

  6、病后体虚、心烦口渴:石蛙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和20多种微量元素,对于病后体虚、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心烦口渴、疲乏、消瘦、食欲减退等具有功效,人(尤其是妇女)忌口之时,吃石蛙肉能开胃,胃弱或胃酸过多的患者也适合吃蛙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