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6日电,在2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说:共和党议员要求拜登总统对华为和其他的中国云计算公司施加制裁,他们的理由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家安全。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资料图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我们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中国企业,这种人为干预中美正常经贸往来的行径不得人心,最终也将损害美国消费者自身的利益。
延伸阅读
日媒:尽管美对华制裁 中国芯片大会仍吸引来多家美企
“尽管美国对华制裁,但中国芯片大会吸引了美国应用材料等公司。”《日经亚洲》19日的文章发出感慨,18日在中国开幕的一场芯片行业会议,仍吸引了美国主要半导体公司参加。日本媒体所称的大会,是在中国广州黄埔举行的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会议资料显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科磊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赞助商,德国工业集团西门子也在其中。分析称,这些备受瞩目的赞助,证明了美国半导体公司渴望与中国保持联系。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魏少军在此次大会上表示,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规模,全球芯片行业公司很难放弃它。
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召开
全球最大市场
媒体报道称,本届年会以“立足新发展阶段 构建芯发展格局”为主题,来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等,近千余名业内人士参加大会。
《日经亚洲》称,本次大会举行的背景是美国拜登政府意图阻断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技术。美国2022年出台《芯片与科学法》,随后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将部分高端芯片产品纳入出口管制商品清单,企图全面限制和封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此,美国又极力拉拢涉及芯片制造的重要国家日本和荷兰,拉帮结派限制对华高端芯片及制造设备的出口。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认为,美国企业此次来参加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19日,他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说,《芯片与科学法》并没有阻止美国企业到中国来参加相关活动,“美国企业对在中国建厂扩产的积极性不高,但对在中国销售产品,他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及其设备市场。《日经亚洲》称,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数据,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方面,连续第三年领先全球,销售额占全球近30%。尽管受疫情和美国贸易打压的影响,销售额仅比2021年同期下降5%。一位业内高管表示,失去中国市场不仅会损害全球收益,还会将增长机会拱手让给中国竞争对手。
盟友们不高兴
美国鼓动盟友制裁中国半导体的行为,也引起盟友不满。《日经亚洲》称,日本和荷兰花了半年时间效仿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但他们在中国的商业机会正在被竞争对手抢走。
项立刚表示,美国政府的芯片销售限制主要压制的是其盟友,让这些国家的芯片厂商无法在中国销售,美国企业则借机抢占中国市场。比如英特尔等美企,通过各种办法拿到在华销售许可证。
英特尔 资料图
美国政府对半导体出口的单方面控制,遭到美国多个团体的抨击。《日经亚洲》报道称,美国商界领袖试图推动华盛顿放弃单打独斗的出口管制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对企业造成了损害。目前,美国行业团体、议员和专家,正在敦促白宫与其他国家合作,制定限制对华技术出口的措施,以提高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但应减少对企业的伤害。
韩国《韩民族日报》称,如果美国一直要求盟国在对华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美国继续持只把本国产业和劳动者放在首位的保护主义态度,同盟的凝聚力将不可避免地减弱。
激发中国芯片企业的斗志
英国《金融时报》称,美中“半导体之战”持续不断,中国针对美国也推出反制措施。本月初,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对美国美光公司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美国《时代》周刊18日分析称,美国和中国正在争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项技术正在改变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文章称,为了在人工智能方面领先于中国,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
魏少军表示,中国半导体生产的尖端水平,目前为14纳米程度,要达到世界领先芯片制造商正推动的2纳米或者3纳米水平,中国将不得不依赖国外技术。虽然美国及其盟友正试图在先进领域压制中国,但北京将加快努力,促进半导体领域“中国式”自力更生。
此次大会上,粤财控股董事长金圣宏表示,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筹划中,规模300亿元,基金期限长达17年。腾讯云近日也发布消息称,腾讯自研视频编解码芯片“沧海”已经量产并投用数万片。
项立刚说,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也激发中国芯片企业斗志。“美国以为封锁就会压制中企,那是不可能的!”项立刚对中国芯片供应能力很有信心。他相信,到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能力可达50%以上,甚至更高。
拜登对华何时摊牌?西方供应链重组完成时
近日,拜登领导的美国白宫重组美国国内供应链的新闻又传来,在美国的要求下,台积电先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日本设分厂,以分散台湾芯片产能,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5月底,韩国总统文在寅将访问华盛顿,也将和美国重点讨论加入美日印澳为四边体系,重组全球供应链的问题,这些供应链重组动作的目标只有一个——和中国脱钩,而在供应链重组的完成之日,也就很可能是美国对华摊牌之日。图1 美国重组供应链所图甚大
一、经贸关系不再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2017年之前,国内流行着描述中美关系的一句话“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彼时,中美已经是彼此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从经贸关系中受益远比受损多,在特朗普宣布中美是战略竞争对手后, 不少学者仍然认为,华尔街、美国商界和诸多议员不会真的选择和中国闹掰,因为必须顾及会影响美国国民民生问题的中美经贸关系,只要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就坏不到哪里去,然而,2017年开始,特朗普流氓集团以关税为武器悍然发动贸易战,双方政府关系实现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可谓是狠狠地打了国内这些学者的脸,到了中美交锋开始时,很多人才意识到,原来中美关系是经贸关系的压舱石而不是相反,美国政府可以在完全不顾及经济利益的情况下为所欲为,美国和中国要的远不是什么经济利益,而是政治利益,是要不顾一切的将你打成千年老二!
实际上,了解美国政治内部运作机制的人都清楚,特朗普的白宫做出这种决策非常正常,因为美国政治家对经济利益的兴趣要远低于政治利益,历届美国总统和关键岗位官员的大学专业以政治学、法学、军事学为主,这些人的基本特点是脑筋死板,意识形态陈见严重,天天喊着 社会 公平和分蛋糕,但从不擅长把蛋糕做大。美国国内虽然有超一流的经济学家,但主要就职于官方智库或者大商业公司,在白宫也作为参谋人员出现,对政治决策影响力极为有限,特朗普的狗头班子也不例外,在因为看到中国要赶上美国时,第一优先级考虑的不是美国经济利益,而是美国世界政治优势地位在丧失,因而迅速做出了损人不利己的“贸易战”策略。而中国则完全相反,学者和官员理工科和经济学背景居多,长期在以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导引下,对 科技 前沿技术、经济发展兴趣颇为浓厚,脑子里思考最多的就是GDP、就业和 科技 发展,自然而然就对中美经贸关系看得很重,双方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别,也就造成了当年的局势误判。
图2 拜登不会比特朗普更亲华
而拜登也没能跳出这个圈子,他本科专业是政治学和 历史 学,博士学位是法学,第一份工作是律师,而后在特拉华州作为参议员进入政界,这些经历赋予这位美国总统的不是经济学头脑,而是政治学、 历史 学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因此,想要期待他在对华关系上较特朗普更柔软的可能性并不大,果然,拜登一上台,首先解决的不是废除特朗普贸易战,和中国重归于好拯救美国经济,而是直接和各种盟友搞联盟,对华联合施压,继续推进“脱钩”和国家供应链重组。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到现在中美经贸关系仍然很重要,数额依然很大,但中美脱钩、由美国重组全球供应链恐怕是早晚的事,而一旦美国供应链重组完成之日,很可能就是对华动手之日!
二、两大阵营呼之欲出
美国重组供应链的原因除为了打压中国,将中国排除在发达国家体系之外,最现实的考虑是为了抵御新的全球风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中,美国忽然发现,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其连最资本的医疗物资和设备都要靠对华大量进口,而后的全球芯片供应紧张更是直接影响了美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节奏,公平地说,这是美国产业空心化多年造成的,并不是中国的原因,但基于世界权力格局已经不可逆转的要转变为多极化,由西方国家再次组建出一个阵营,重组可靠供应链就变得十分必要的,但美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世界再次如冷战般出现两个阵营。
5月21日,欧洲议会决定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这意味着,欧洲和美国一样,也将意识形态作为经济合作的附加条件,制定新的对华政策,而在欧洲范围内的国家,法国已经明确表示了和中国是竞争对手,中英关系自2019年以来不断恶化也不太可能挽回,本次欧洲议会集体作出如此决定,标志着美国和欧洲再次站在一起,加上美国的固有盟友澳大利亚、日本和潜在盟友印度,一个新的西方阵营已经呼之欲出。
无独有偶,4月份,中国和伊朗签订了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决定双方加强全面经贸关系,直接将美国对伊朗制裁无效化,再加上伊朗和俄罗斯、中国和俄罗斯的特殊关系,一个屹立在亚欧大陆的中俄伊三国联合体为核心的东方阵营也已经出现,当然,这个联合体的潜在成员国远不止这三国,还要包括朝鲜、中亚五国、叙利亚和白俄罗斯,总的来说,欧亚大陆已经形成了一个能够和西方阵营竞争的新阵营,从经济的角度看,在这个阵营里,中国是高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提供国,其他国家则是原材料提供国,能够形成内部循环。
图3 两大阵营会重现
这两个阵营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世界要重新进入冷战,因为中国并没有表现出对外的领土野心,也没有对外输出革命,和许多西方阵营国家的关系还相当不错,存在极为重要的经贸关系,比如说德国,这意味着两个阵营之间的关系将主要是竞争而不是对抗,这种竞争不但是经济层面,而且会蔓延至 科技 、制度、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
作为西方阵营的领袖,美国十分清楚的是,一旦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之间的经贸关系减弱,那么双方的对抗就会变得更为激烈,西欧盟友也会更为坚定地站在美国这边,因此,推动两大阵营脱钩是美国的大战略,也只有如此,才能拉盟友一起对华发动群殴,将中国发展势头扼杀,继续维持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毕竟现在的中国不是美国单独能解决的。
三、何时何地动手?
前面说道,中国和西方阵营国家脱口之日很可能就是美国对华动手之日,那么美国将在何时何地对华动手呢?我的推测是应当在10年左右,一是美国重组全球产业链需要时间,短短几年绝不可能,现在虽然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大批美国企业撤出中国,但从数据上看,撤出的大多数是低端产业公司,转移的地区往往是东南亚而不是美国期望的西方阵营国家,大多数美国企业并不想走,脱钩短期内难以达成;二是脱钩后再对华动手的大战略不能再经历政治选举的动荡,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特朗普的胡闹,共和党可能在12年内都别想竞选成功,从拜登到哈里斯,民主党将迎来超长执政期,美国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三是中美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西方预计可能会在2030年左右迎来解决契机,美国必须在这之前就做好准备,3月10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也做出了类似的推测。
图4 美国可能会对中国发动军事打击
按照一些美国智库的规划,对华动手的地点有两种选择,一是台海、南海,主要方式可能是军事冲突,也可能是军事封锁,但很明显的是,如果美国这样做,东方阵营其他国家可能在其他方向闹事,搞得西方国家四面出击,难以获胜;二是在中东和印度洋,西方阵营这样做可以减弱在中国周边动武的地理优势,先做掉伊朗和中亚各国,占领中东,打破东方阵营最弱的环节,削弱中国的资源供给量,再配合海上运输线的封锁,迫使中国和俄罗斯屈服。
针对美国这险恶用心,我国要做的是,第一继续要和美国盟友保持较强的经贸关系,以产品和成本对抗美国的政治施压,迫使这些盟友投鼠忌器,不敢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削弱美国在西方阵营里的影响力;第二是尽早解决台湾问题,打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封锁线,击垮亚太各国跟随美国对抗中国的信心。再辅之以各类经济区域合作战略,建立东亚共同体,把美国排除在外,确保中国周边的绝对安全,如此,即便在中东不能获胜,也不会对中国影响过大。
拜登对18个国家及地区征收反倾销税,包括中国台湾
据路透社3月3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二,美国商务部宣布,对18个国家及地区的普通铝合金铝板征收反倾销税,其中对从德国进口的铝板征收高达242.8%的反倾销税,对从韩国进口的铝板征收最高5.04%的反倾销税,对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铝板征收最高17.5%的反倾销税。
报道称,18个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中,税率范围从49.4%-242.8%不等,德国为最高。同时,德国也是对美国出口铝板最多的国家,2019年德国对美国的铝板出口额达2.866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发布的一份说明列出了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克罗地亚、埃及、希腊、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阿曼、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南非、韩国、西班牙、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地区。报道称,此前特朗普政府根据《国家安全法》对大多数进口铝征收10%的关税,而上述关税是在此基础上征收的。
报道称,就在罗得岛州州长吉娜-雷蒙多当选美国商务部长后几小时,征收这些关税的决定才被公布出来。美国参议院周二以84票对15票批准了雷蒙多的提名。一些反对提名雷蒙多的共和党人表示,他们担心雷蒙多在中国贸易和 科技 问题上“不够强硬”。在1月举行的提名听证会上,当时雷蒙多拒绝承诺继续对可能向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出口的产品实施某些限制,此举遭到了一些共和党人的批评。
报道称,拜登上任后似乎并不急于取消特朗普2018年对美国进口钢铝施加的关税。美国广播公司(ABC)透露, 拜登已经承诺要改变特朗普“美国高于一切”的贸易立场。拜登希望修补与欧盟和加拿大等美国关键盟友的关系,这些盟友对前总统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激进的言行感到困惑和愤怒。然而,拜登政府没有表现出在这个问题上迅速采取行动的倾向。相反,拜登把重点放在尽快疫苗接种工作,并向遭疫情打击的经济提供更多援助。
就在一个月前,拜登通过维持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口的铝征收10%的关税,从而推翻了特朗普在其任期最后一天结束征收关税的举动。拜登当时说:“现有证据表明,从阿联酋进口的石油仍可能取代国内生产,从而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
美国制裁华为引发的全球“芯片荒”,何时到尽头?
由于半导体需求的激增远远超出了供应能力,全球正处于芯片短缺的困境之中。从总体来看,芯片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 汽车 、智能手机等各行各业,其中 汽车 制造商的“芯片荒”情况最为严重。
例如,苹果公司已经错开了新款iPhone的发布时间,以应对供应减少的情况。与此同时,福特公司预测,由于用来控制速度表和防抱死制动系统等功能的车载电脑的芯片短缺,福特将不得不封存工厂,这一行为将导致其营运利润将减少25亿美元。该公司预计,第二季度的产量将下降一半。
而半导体制造商已经在增加产能,以满足未来预期。半导体供应方面的高管也开始猜测,从2020年年底开始的芯片短缺,何时会得到缓解。
他们普遍认为,2021年全年,芯片供应将继续保持紧张。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预计,这种短缺将持续“几年”。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同样怀疑,供应将在2023年才能够最终满足需求。
但也有一个好消息:此次短缺并不是因为资源短缺(构成半导体晶圆基底的原硅缺乏),而只是供求之间的不平衡。 协调平衡需要扩大产能,以及更多的时间。
为何会出现全球性的芯片短缺?
由于制造商偏爱按照季节推出新产品(智能手机和 汽车 品牌都是如此),半导体需求自然会经历高峰和低谷。但在2020年,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需求高峰。
去年5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制裁,阻止这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购买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半导体。 这一禁令给了供应商120天的时间来配合,迫使华为在禁令到来前增加订单并储备芯片。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分析师布雷迪·王(音译)表示: “在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后,其他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也开始增加半导体订单。”
此外, 新冠疫情迫使数百万人在家工作,个人电子产品订单增加——当然,这些电子产品需要大量芯片。 2020年上半年,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出口激增9.8%,以满足家庭办公突增的需求。疫情还迫使部分芯片制造商暂时关闭生产线,导致供应方面出现下滑。
还有一个可能更重要的因素:汽车 制造商们预计,疫情会使新车销量降低。因此它们下调了生产前景,取消了半导体订单。但是,疫情带来的低迷实际上并没有它们预期的那么明显,随着各国推出疫苗,消费者需求大幅回升。
之前取消了半导体采购的 汽车 制造商们争先恐后地订立新的订单,却发现自己排在了个人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后面。芯片信息论坛SemiWiki的创始人丹尼尔·南尼指出: “称作‘短缺’其实不太合理。那只是糟糕的供应链管理。”
当然,也不是所有 汽车 制造商都受到了这么严重的打击。日产的首席运营官阿什瓦尼·古普塔告诉彭博社,芯片短缺是每家公司都可以“避免的”事情:改善供应链的管理即可。和这场危机中的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如果早做准备,它们本也能够有更好的表现,但由于无法提供完成订单所需的芯片,日产已经下发了停工通知。
与此同时,一直密切关注着供应链的丰田早就开始“先下手为强”地囤积芯片,也因此度过了这场短缺危机。
供给侧
但是,半导体行业还有其他难以解决的瓶颈。全球约80%的芯片供应——实际上也大约是英飞凌芯片供应量的80%——都来自亚洲,亚洲的芯片制造市场又是以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一家独大。
台积电已经在中国大陆投资28.8亿美元设厂,以扩大 汽车 芯片的产能,“缓解全球芯片供应的挑战”。该公司还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拨款1000亿美元,以“应对长期需求的结构性增长”。
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这家中国台湾公司的独霸地位使其成为“造芯之王”。5月5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吉娜·雷蒙多称,美国商务部正在“想方设法让台积电优先考虑美国 汽车 公司的需求。”
德国官员也向中国台湾方面提出要求,让它们尽可能地优先保证德国车企的芯片供应——最好可以在1月就达成。中国台湾方面的回应是,芯片供应要德国用新冠疫苗来换,但这种交易似乎从未实现。
美国和欧盟都出台了提高本土半导体产能的计划,但这也只能够略微减少它们对亚洲的依赖。 欧盟希望到2030年将其芯片产能提高一倍,占全球市场的20%。与此同时,美国总统乔·拜登正在努力争取50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以振兴美国国内的半导体产业。
这些额外增加的产能(其中一些还是由台积电建立的)在短期内不会很快解决芯片短缺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助于增加芯片行业的产能的。
研究机构Canalys的分析师桑亚姆·查拉西亚表示:“到2021年年底,整个行业的产能将大幅度提高。”他说,一些芯片制造商甚至从去年就开始提高产能,但是新工厂投产大约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查拉西亚说:“最终,芯片供应可以满足需求,达到供需平衡。这就是市场规律。”(财富中文网)
编译:杨二一、陈聪聪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财富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