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淄博一季度GDP超1000亿元 同比增长4.7%)


淄博烧烤摊。

财联社5月8日电,淄博市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57.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9.5%、15%、16%、25.2%,分别比1-2月份提高4.7个、14.9个、7.2个、19.8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

淄博爆火后市政府想"降温" 本地居民也抱怨生活受影响

热度总会散去,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五一”假期淄博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游客。最火的八大局便民市场里,几乎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在拥挤的地方,需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群无法挪动时,穿治安服的工作人员会站在旁边大喊“往前走”。市场里最火的是卖炒锅饼和紫米饼的商家,几乎每个店铺门口都有人在排队。在市场开店20多年的老板说,没火之前,市场里专门卖炒锅饼、紫米饼的不超过2家,现在整条街都在卖。


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拍摄

八大局便民市场门口受理游客投诉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假期第一天市场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12万人。

淄博最火的烧烤店之一,牧羊村烧烤店老板杨本新说,店里每天的人流量能达到两三万人,早晨8点就有游客在店门口排队。为了在店里吃一顿烧烤,有游客甘愿等3个小时。

本地出租车司机袁师傅说,“五一”假期他一天能跑30多单,淄博没火前,他的接单量每天维持在10单左右。

爆火后的淄博也有困扰,游客暴增、酒店售罄、交通拥堵,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备受考验。淄博市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现在政府的想法就是要降温,游客一下子涌入确实接待不过来。

住在八大局便民市场周边的住户也有怨言,大量涌入的游客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但提到“搞活经济”,大家的怨气又会消去一大半。街头采访中,不止一个淄博人对记者说,“淄博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他们对自己的城市有着清楚的认识,转型困难、经济下滑、缺少活力。这次爆火,是城市转型、提振经济的好机会。

淄博的热度能持续多久,没人知道。在八大局便民市场卖生鲜牛羊肉20多年的老马,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流说,这些都是“过客”,今天来明天就走了,要看长远。

爆火

“人越来越多,火爆了。”从淄博火车站打车进市区,60岁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在车上告诉记者,他拉得最远的游客是从广州来的,早晨坐高铁来,去牧羊村烧烤店吃完烧烤,夜里再坐高铁回去。

当下,牧羊村烧烤店在淄博算是神话般的存在,互联网平台上有关这家店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五一”假期前因为食客暴增,杨本新曾挂出停业3天的牌子,引发热议。后来因为游客太热情,停业一天后他不得不重新开业。“五一”假期期间牧羊村烧烤店每天只发200个号,因为没排到号,一位游客情绪崩溃。为平息游客怨气,杨本新在烧烤店门口向游客下跪的消息一度登上热搜。


牧羊村烧烤店。

夜里12点半,牧羊村烧烤店里还有几桌食客未散去。屋里卫生打扫得差不多了,杨本新拿着扫帚开始打扫室外场地。他旁边一位男食客因为喝醉酒正趴在桌子上,嘴里嘟嘟囔囔像是呓语。

“目前店里有170多张桌子,店内一天最高的接待量是1200人左右,每天的人流量能达到两三万人。”杨本新的店里,桌子和桌子之间的距离很近,酒酣之际互不相识的客人会互相敬酒,大家也隔着桌子唱歌,唱到高潮,一屋子人会合唱。肉串在火炉上滋滋啦啦爆出油水,香气混着烟气,满屋子人声鼎沸。

牧羊村烧烤店后厨的伙计说,店里现在每天2万串起步,但仍然供不应求。

本地人唐先生介绍,“朋友从外地来,指名要吃这家店,滋味都差不多,要的就是这个烟火气。”来这里吃烧烤,得早点过来排队,排得早吃得早,过了早上10点,晚上的饭可能就吃不上了。“我早晨8点20过来排队,前面已经有七八十个人了。”

牧羊村烧烤店位于淄博市张店区浅海美食城,淄博烧烤火了以后,这座美食城几乎变成了烧烤城。一到晚上,来这里的除了食客,还有很多人是来蹭流量的。

一位在牧羊村门口做直播的网红告诉记者,他是淄博本地人,之前一直在做房产直播,但没什么流量。淄博火了,他改做户外直播。“高峰的时候直播间能有1000多人,现在也有100多人。”

60多岁的李大姐也是奔着流量来的,“我4月23日从安徽来到淄博。”她选择在浅海美食城卖玫瑰花,但因为卖花的人太多,她的生意并不好。


浅海美食城。

来浅海美食城吃烧烤的石先生也有自己的打算。只要看到有网红直播,他就会凑过去冲着镜头打招呼,“我是山东临沂人,就是想借淄博的热度宣传自己,宣传一下临沂炒鸡。”

夜里10点后,浅海美食城内多家烧烤店铺都挂出了已售罄的告示。

杨本新的儿子把写着“今日已售空,请换一家。”的告示牌,挂在了大厅最显眼的地方。但时不时仍有游客追着杨本新问能不能吃饭。“没办法,你只能换一家,最火不一定是最好的。”杨本新向游客解释,后厨还有不到600串的肉串,店里还有上千人在吃饭,“剩下的肉串都不够加餐,俺也没有办法,俺只能根据俺的接待能力来”。

在浅海美食城另外一家烧烤店的后厨,服务员正在串第二天的烤串。因为生意火爆,店里人手并不够用。四五个人站在放着几大盆食材的操作台边,没有表情,也没人说话,只顾低头干活。看到记者进去,只有一个人抬眼看了看,随即又低下了头。

淄博烧烤火了,当地酒店行业也被带火了。

在张店区开电竞酒店的老板刘永坤说,淄博火了以后,五湖四海的游客都来了,“派出所叫我们过去开会,说系统要改一改,之前办理住宿只认身份证,现在驾驶证、警官证、护照都认,不然让人家笑话”。

在张店区开民宿的老板张涛回忆,今年3月份第一个星期,他带女儿去烧烤店吃烧烤,老板告诉他肉卖完了。“当时没在意,第二个星期知道这玩意火了,真正火起来是4月初。”

2019年张涛开始做民宿生意,疫情期间,民宿最长有6个月没开门营业。“前三年不大赔,但挣得寥寥。”淄博靠烧烤火出圈后,他家一共有30个房间,从今年4月份开始就没空过。“现在淄博特别火,都想来分杯羹,很多人趁着‘五一’来赶一波流量。”

刘永坤说,现在的入住率绝对100%。他回忆,“五一”前和合伙人商量完房间定价,就把房源放到了订房平台上,“我出门还没走到楼梯口,几秒钟的时间,房间就被抢光了。一共15间房,6天(累计)90间房秒没”。

困扰

爆火后的淄博,面临很多困扰。

由于游客暴增,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备受考验。4月26日,淄博市文旅局发布了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表示“五一”期间中心城区的酒店已售罄,客流量已超出接待能力,预计部分重点路段、网红打卡点将会出现交通阻塞、停车难、排队长等问题,建议游客错峰出行。淄博市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政府就是想要降温,淄博毕竟不是旅游城市,接待能力有限,外地游客大量涌入,担心接待不了,产生负面影响。”

“五一”假期淄博市张店区主干道金晶大道上的车辆几乎无法挪动,来淄博旅游在金晶大道路边打车的刘女士说,司机接单后就堵在了路上。因为很难打到车,她和朋友不得不走两条街去寻找堵在路上的司机。

即使订房平台上显示已满房,刘永坤每天仍会接到很多电话。“很多哥们给我打电话:‘我给你钱,我给你加点,别藏着了,你让我住。’但真没房了。最厉害一哥们因为没地住,在淄博办了个住院,但这应该是个玩笑。”

为了晚上睡个好觉,刘永坤睡觉前都会给手机设置为飞行模式。

“现在酒店的实际情况是接待不过来,很大的问题就是布草洗不过来。”刘永坤解释,酒店里的布草都需要送到专门的机构清洗,现在布草清洗机构每天接到的订单量,是原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杨本新的困扰就是累。

看着店里乌泱泱的客人,他的神色中透露出难以维持的感受。“这两天俺老婆嗓子都完了,说不出话了。”他说,“我现在(有)很多苦恼,就是说不出来的烦。你看现在人挺多,其实直接打乱了我们的正常营业。很多人不是来吃饭的,就是来凑热闹的,乱成一团。”

没火之前,牧羊村烧烤店的营业时间是,中午11点到下午2点,下午4点半到晚上11点半。

现在杨本新中午不敢营业,改成了下午4点半开门。

每天开门前,他的压力都非常大,“开门就满客,你说咋服务,服务谁,我们很难受。现在店里营业额都降低了,原来的客人是真的要吃饭,陆续来吃饭,吃完饭就走了,可以循环起来。现在就是来玩的,坐下来不走,有客人一直玩到半夜2点。俺和俺媳妇再加上俺儿,俺现在就是一家子硬撑,太疲惫了,不是钱的问题,它拼命啊!”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浅海美食城出了新的规则,晚上10点以后烧烤店就不再接单了,也不能再卖酒水,这让杨本新稍稍觉得轻松些。


老马把肉摊支在了犄角旮旯处。

和杨本新身体的疲累不一样,60多岁的老马更多是心累。

“我实在是没办法,赔了一个月了。”因为游客太多,老顾客进不来,今年4月份他不得不把八大局便民市场里的摊位租出去。“先短租2个月,租金是2万元,可以回点本。”虽然铺子租出去了,但老马还是在靠近店铺不显眼的旮旯处支了个简易摊位。“俺也想在正规的店里经营,但只能摆在这里了。现在一天卖不了多少肉,只能维持着。”

瞧着满大街的人,老马一脸无奈,“不能说人家来你不让人家(来)。”虽然心里难受,但他安慰自己,“淄博火起来也是个好事。一家欢喜一家忧,赚钱的高兴,不赚钱就忧愁,干什么都是这样。”

住在八大局便民市场附近小区的居民也很困扰。有居民说,已经一个月没开过车了,只能骑电动车硬挤出去。有时候电动车也骑不动,送孩子上下学都得绕路。

除了活动空间被压缩,居民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现在买个馒头都不好买,卖肉、卖菜、卖馒头的都改行了。”居民张阿姨抱怨,“周围物价也悄悄涨了,之前的点心七八块钱一斤,现在15块钱(一斤)。”

热度

淄博的热度能持续多久,没人能预料到。

从江苏来的王女士说,她在淄博只规划了2天的行程,吃烧烤、打卡八大局便民市场,除此再无其他。和王女士行程规划相似的游客有很多。

出租车司机袁师傅说,他现在的接单90%都是外地人,但大部分游客来淄博就是为了吃烧烤,停留的时间很短。“烧烤固然好吃,但就是个吃的,很单一,也很容易被复制。”袁师傅不知道淄博这波热度能持续多久,“但如果一直只有烧烤,热度恐怕很快会过去。”

刘永坤乐观估计,这波热度能持续到国庆节,“因为一放暑假全国的大学生都有空了”。

他身边的朋友咨询酒店生意好不好干,“我说不好干是胡说八道,开着门就挣钱,就这么牛现在。”但他也劝朋友,“得想明白,热度过去了怎么办。装修10个房间,投入10万块钱很容易,这波热度过去了能回本吗?光回本图啥呢?继续干吧赔钱,不干又不行。”

刘永坤说:“目前来看没挣多少钱,3月份淄博刚火起来大家还蒙着呢,4月中旬才开始涨价,刚涨上去没几天就被拍回来了。我们还没敢涨太多,只试探性涨了20元。”

在八大局便民市场开传统糕点店的老板高原,对这波热度的态度很理智:“我觉得网红这个东西不长久,终究会过去。慢慢流量下去了,就会回归平静。”

在热闹的市场里,高原的传统糕点并不受欢迎,店铺前可谓门可罗雀,但他并不打算改行卖网红糕点。“原来市场里卖紫米饼和炒锅饼的不超过2家,现在不下100家,等恢复平静后怎么办?”

高原不想盲目追热度,“很多人就是为了挣快钱,热度过去了还不是要过和以前一样的生活。”看着满街的新招牌,他幽幽地说:“恢复平静后估计大家会再改回来。”

和高原一样,老马同样认为这波热度很难持久。

当被问到咋不改行卖网红食品,老马眼睛望着远处说:“这东西在我面前是豆芽菜,没有根基,(大家)该吃油条还得吃油条,该吃麻花还得吃麻花。附近居民不能不生活,游客也不会整天来,什么东西也没有永久不衰的。都是过客,今天来明天走了,还是要看长久。”

看着满屋子喧嚣的客人,杨本新会想,过度的好可能就是一种坏的开始,会暗藏危机。“我文化不高,5年级毕业,但我就明白这个道理。”

杨本新想回到原来平平淡淡的时候,“我感觉那时候太幸福太好了。能给顾客服务好,我生活的还自在,赚个小钱。现在感觉赚得稍微多点,但付出太多了。”

中国各省gdp排行榜2021年

全省经济结构又发生了变化。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巨变的一年。全球疫情此起彼伏,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产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三重压力”亟待应对,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这是2021年大陆主要省份GDP排行榜:

哪些省市保持强劲增长?你落在哪里了?

01

谁先进了谁落后了?

一年来,各省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是粤苏差距保持稳定,山东对浙江的领先优势扩大。

2021年,排名前五的经济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

但就全年经济而言,广东与苏联的差距已经拉大到8000亿左右,基本与上年持平。山东和浙江的差距从上一年的8500亿元扩大到9500亿元。

第二,湖北赶超福建,重回经济第七大省。

两年前,湖北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流行病。当年GDP增速下降5%,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GDP一度被福建超越。

随着疫情的下降和一系列政策倾斜,湖北重新回到了高增长的轨道。2021年实际GDP增速全国第一。

第三,重庆赶超辽宁,这是继四川之后的第二个东北省市。

东北曾经支撑着西南的工业建设,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东北对西南的经济领先优势不复存在,西南很多经济大省开始相互赶超。

第四,山西赶超贵州,重回20强省份。

贵州是过去几年的增长明星。随着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贵州的GDP增速连续几年位居全国第一。

但2021年与往年不同,在全球通胀的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资源型省份从中受益。山西GDP不仅超过贵州,还成为新的增长之星。

第五,流行病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存在导致一些省份的经济达不到预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陕西和河南。

2021年,河南GDP5.88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3%。

陕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4.3%。

岁末年初,陕西受疫情影响,xi安成为继武汉之后的第二个特大城市。

作为陕西的经济强省,xi的GDP占全省的1/3。封城的影响不仅限于一市一地,而是全省。

与陕西相比,河南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

2021年8月的郑州疫情和2021年底的禹州、安阳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除了疫情,自然灾害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去年7月河南暴雨灾害被自然环境部列为2021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据统计,1478.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

这些外部因素不容忽视。

《国学经典》主编凯

《风信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点击图片查看。

02

排名前三的省份:

广东、苏联全面赶超“亚洲四小龙”,山东首次破8万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前三名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

2021年,广东、江苏、山东GDP分别达到12.43万亿、11.63万亿、8.3万亿。

其中广东与苏联的差距在10%左右,广东还领先于江苏的常州市。(参见《官宣!中国第一个12万亿大省诞生》)

虽然山东与广东、苏联的差距有所拉大,但作为唯一的8万亿级省份,山东相对于浙江、河南等经济大省仍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按2021年平均汇率6.45计算,广东a的GDP

如今,40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力,内地的省域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小觑的存在。

r>

03

谁是GDP增速最高的省份?

全国GDP名义增速最高的省份,首次花落北方。

以名义增速来衡量,2021年,全国GDP增速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是山西、内蒙古、海南。

以实际增速来衡量,2021年,全国GDP增速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是湖北、海南、山西。

可以看到,无论名义增速还是实际增速,山西和海南均榜上有名,当属2021年最受瞩目的增长明星。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这背后,海南得益于自贸港政策的加持,未来几年经济增速仍会保持领先态势。

而山西则受益于煤炭价格上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传统产能罕见迸发出高增长能量。

此外, 如果以全国GDP实际增速8.1%作为衡量标准,那么还有半数省份低于这一数字,包括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天津等地。

这里解释下。GDP有名义GDP和实际GDP之分。所谓名义GDP增速,即基于现价而来的GDP;实际GDP增速,则是剔除通胀指数。

一般而言,只要经济不存在通缩现象,名义GDP增速都会高于实际增速。而在PPI或CPI大涨的背景下,名义增速更会远高于实际增速。

山西就是如此,名义增速28%,位居全国第一,实际增速9.1%,位居全国第三,两者之间相差约19个百分点。

内蒙古也是如此,名义增速18.2%,位居全国第二,而实际增速仅为6.3%,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两者之间相差约12个百分点。

04

猛增28%!

这个北方省份何以成为“增速之王”?

过去多年来,南方经济增速一直领先于北方,这一次山西、内蒙古等北方省份靠什么逆袭的?

2021年,山西GDP达2.26万亿元,实际增速9.1%,名义增速则高达28%,不仅在全国遥遥领先,而且反超贵州,重回TOP20大省之列。

山西发展之所以如此迅猛,原因并不复杂——煤炭价格大涨。

过去一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暴涨,尤其是煤炭价格全年平均涨幅超过70%,动力煤价格更是翻倍,由此带动资源大省GDP狂飙突进。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作为中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曾经借助丰富的煤炭资源,经济发展一飞冲天,“煤老板”之名传于大江南北,但由于过度依赖煤炭,导致经济发展易受行业周期和宏观政策影响,山西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一度连续下滑。

然而,2021年,可谓资源型省份的大年,各地煤炭产能普遍扩张。

数据显示,2021年,山西原煤产量高达11.9亿吨,为全国16个省市保供煤炭,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产煤大省。

同时,此起彼伏的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紧张,欧美国家天量印钞抬升了通胀预期,而能耗双控等政策也让煤电资源一度处于紧张态势,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全线大涨。

这方面可用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衡量。CPI指数衡量的是居民消费价格,PPI衡量的是工业品价格。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PPI上涨8.1%,而山西PPI则大涨30.2%,位居全国前列。

当然,未来随着疫情逐步消退,全球供应链恢复正常,加上美联储加息等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望持续回落,资源大省在消耗完短期红利之后如何继续高速增长,则是摆在面前的一道考题。

05

西南经济开始全面超越东北?

东北与西南,是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

正如凯风在《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所分析的,改革开放之前,东北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而西南作为“三线地区”而存在。

东北向西南四省市(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支援了大批工业企业、机器设备乃至人才资金,为西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基础。

东北对西南经济的领先,一直维持到了2008年前后。当时,作为东北第一经济大省的辽宁,连续多年位居TOP10大省之列,经济实力与东南沿海省份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然而,2008年之后,形势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且不说东北与东南地区的经济差距无限拉大,西南对东北的经济也形成了赶超之势。

根据最新经济普查数据(根据2018年经济普查对往年数据进行全面修订),2007年,四川GDP首次超越辽宁。15年过去,四川已经跻身第六大省,GDP两倍于辽宁。

2021年,重庆GDP首次赶超辽宁,而云南GDP也在逼近辽宁,广西、贵州与辽宁的差距也都有所收缩。

一旦辽宁经济被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赶上,那么“西南经济赶超东北”都不再是传说。

西南与东北的经济发展形势为何斗转?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东北地区面临重工业衰退、人口结构失衡、人才流失的老问题,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成为时代之文。

另一方面,西南地区成了新一轮经济大变局的受益者。大投资、产业转移、国内大循环、西部大开发等都形成了关键支撑。

先是大投资时代,带动了西部地区基建投资的扩张;接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西部人口众多的劳动力大省成了最大承接者;

更关键的是,西部地区获得众多政策加持,从西部大开发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国内大循环到成渝双城经济圈,西南在国家战略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西南能否全面超越东北,东北新一轮的振兴举措会否超出预期,我们拭目以待。

-END-

相关问答:2023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2023年中国(由于2023年还没有完结,官方只给出了第一季度的GDP排名)各省gdp排名:

1、第一名:广东省。

2、第二名:江苏省。

3、第三名:山东省。

4、第四名:浙江省。

5、第五名:河南省。

6、第六名:四川省。

7、第七名:福建省。

8、第八名:湖南省。

9、第九名:湖北省。

10、第十名:安徽省。

11、第十一名:上海市。

12、第十二名:河北省。

13、第十三名:北京市。

14、第十四名:江西省。

15、第十五名:山西省。

16、第十六名:云南省。

17、第十七名:重庆市。

18、第十八名:辽宁省。

19、第十九名:广西省。

20、第二十名:山西省。

21、第二十一名:内蒙古。

22、第二十二名:贵州省。

23、第二十三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4、第二十四名:天津市。

25、第二十五名:黑龙江省。

26、第二十六名:吉林省。

27、第二十七名:甘肃省。

28、第二十八名:海南省。

29、第二十九名:宁夏回族自治区。

30、第三十名:青海省。

31、第三十一名:西藏。

“苏大强”狂追“粤老大”

从GDP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前三强的格局没有变化。广东依然是GDP总量的“老大”。

不过,广东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3%,这一增速比江苏4.6%的增速慢了1.3个百分点,因此,“苏大强”缩小了跟“粤老大”的身位差距。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江苏GDP跟广东的差距约差距缩小了不少。

在“三驾马车”中,江苏的外贸表现更为亮眼,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14%,而广东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仅0.6%。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网-2023年第一季度GDP版图生变安徽反超上海 21省份GDP增速超全国增速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31省份一季度GDP排名:粤苏鲁稳居前三,新疆增速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