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底,在湖北一村落的农户家中发出了悲天动地的哭泣声,连带着同村的村民们都被惊动,接二连三往那家人旁边凑。
村民们问道:“老蒋家是怎么了?”
有已经知晓了事情经过的人摇头道:“老蒋那个儿子在国外自杀了!”
村民在路上交谈/图片来源网络
“嘶——”村民们倒吸一口凉气,“怎么会自杀?老蒋的儿子不是在国外挣大钱吗?”
“这我们哪儿知道呢?或许国外的月亮不比咱们这儿的圆,外头的日子也难过呢!”
“但老蒋的儿子不是在清华上学,还考了啥博士吗?难不成这些人生活也困难?”
这时候突然有知情一些的村民开口,他语气淡淡:“你们还不知道吗?老蒋的儿子虽说有学问,但在国外压根没人要他!所以只能做油漆工的活儿,可惜的嘞!”
“要真这样他还不如回来跟他爹一起种地呐,还不会落得如今的下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村民议论的对象是谁?他又是为什么会自杀?
“中年男子在立交桥上寻死”
2006年7月21日,蒋国兵突然打电话给自己的妻子卢彩云,说自己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
蒋国兵出事前给妻子打电话称不回家吃饭/网络示意图
这天极其普通,卢彩云想到丈夫说的他最近正在寻找新的工作,她便认为丈夫可能是工作上有了契机。
再不济,丈夫压力大晚上想要出去散步放松也是很正常的。
然而令卢彩云没想到的是,今晚的蒋国兵却并非像以前一样在凌晨后回家。
时间已经过了十二点,独自一人的蒋国兵漫步在加拿大多伦多的街头。
哪怕已经到了深夜这里依旧十分繁华,和蒋国兵的农村老家截然不同。
在这个时间点,蒋国兵老家那个小村子早就已经没有了一丝光亮。
看着灯火通明的城市,蒋国兵突然感到十分孤独,哪怕他在多伦多已经待了好几年,但他却依旧像一个外乡人,挣扎着生存在这个城市之中。
原本蒋国兵的身心就充满着疲惫,此时身边还来了一群青壮年,走过蒋国兵身边,他们发出快乐的欢笑声。
国外街头/网络示意图
虽说知道对方不一定在意自己,但蒋国兵却认为这些欢笑声好像是在嘲笑自己。
他的身形在道路上被灯光拉长,显得越发落寞了。
又过了好一会,蒋国兵慢慢走到了多伦多边缘的一所立交桥上,蒋国兵停住了自己的脚步。
他站在立交桥上,俯视着桥下的车来车往,他突然感觉自己很渺小,而现在这样充满屈辱地活着还不如让他死了算了。
面对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蒋国兵心头突然有了想要一走了之的想法。
他没有任何犹豫,翻过了立交桥的护栏,随后一头就栽入了桥下的车流之中。
蒋国兵跳下立交桥自杀/网络示意图
蒋国兵跳下立交桥本就是寻死的行为,而来往高速移动的车辆更是让他必死无疑。
就这样,年仅44岁的蒋国兵生命永远停留在了这一刻。
“天之骄子为何会自杀”
一直到蒋国兵死后的第二天早晨,警方才确定了蒋国兵的身份,随后联系上了蒋国兵的妻子卢彩云。
卢彩云和蒋国兵差不多大岁数,这时候身上也有很多基础病,平日里都还需要按时吃药,在得到丈夫去世的这个消息后,她哭得快成为了泪人。
蒋国兵的两个孩子也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除了蒋国兵妻女外,连与蒋国兵素不相识的,在多伦多的华人们也为蒋国兵的离世而感到可惜。
住在蒋国兵家附近的华人们纷纷为蒋国兵哀悼,甚至还有华人来到了蒋国兵的家里,替卢彩云帮忙处理蒋国兵的后事。
有些和蒋国兵一样,曾经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校友,还不远万里坐飞机来到了多伦多参加他的葬礼。
等蒋国兵离世的消息传入了国内后,他在老家的亲朋们也都感到很悲伤。
但和不知道蒋国兵为人的外人相比,他们更多了一丝疑惑。
在他们眼中十分聪慧能干的蒋国兵,考上了清华还来到国外留学,作为人生赢家的他到底为什么会走到自杀的这一步?
这一切还得从蒋国兵刚刚来到多伦多时说起。
蒋国兵2001年带着自己的小家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蒋国兵带妻女移民/网络示意图
人生地不熟,为了能够先在陌生的地方安定下来,蒋国兵先是花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在多伦多买了一套房。
在买房的时候,蒋国兵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压力,毕竟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所有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而且他还是普渡大学的博士生,学的是最吃香的核物理专业。
蒋国兵有足够的自信,他相信自己来到陌生的国度肯定也能找到好工作,将家人给养活。
然而等蒋国兵住进了自己的新房子后,他才察觉到买房所花费的费用让他们整个家庭的生活其实都变得拮据了起来。
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当务之急他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去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蒋国兵带着自己的简历和丰富的过往经验信心十足的敲响了多伦多各大公司的大门,可回应他的总是热脸贴着冷屁股。
国外应聘现场/网络示意图
加拿大虽说十分欢迎像蒋国兵这样的高学历精英移民到加拿大来,但是加拿大给这些精英们留的机会却很少。
他们优先考虑的是本地居民就业的问题,像蒋国兵这样移民过来的黄种人,他们是比较排斥的。
而且作为生活比较富裕安逸的国家,加拿大方面对于核物理其实没有太大的追求,因此蒋国兵这样的核物理博士在这儿四处碰壁。
甚至有些招聘者看见蒋国兵的简历会嘲笑蒋国兵道:“核物理?你很优秀但是在我们这儿压根就不管用,你的存在甚至不如我们公司里的一名油漆匠。”
一直都被看做天之骄子、国之栋梁的蒋国兵哪里能够接受这样的回答,他辛辛苦苦读书几十年,甚至还来到了国外进修,竟然真的连一名油漆工都比不上吗?
蒋国兵国外打工薪资极低/网络示意图
蒋国兵心中对于招聘者的妄言十分恼火,但是面对生活的窘迫,蒋国兵只得低下了自己的头颅,他自觉十分屈辱的接受了油漆工的工作,可是半年下来他只挣了5000块。
“读书时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了生活,蒋国兵只能拿到很低的工资,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面对沾满了油漆的衣物,蒋国兵第一次开始总是会想起十几年前那个刚刚拿到了清华大学录取书的自己。
当初的他那么意气风发,现在却沦落到售卖体力的程度,难道这一切真的都是他选错了吗?
1979年的八月,蒋国兵的录取通知书是被邮递员以一种十分夸张的方式送到他家里的。
围观凑热闹的村民从村头排到了村尾,所有人都在夸赞从小看到大,这蒋国兵小时候就有出息,现在居然还成状元了!
蒋国兵出生于1962年,他父母都是农民,但蒋国兵却在读书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
他不仅会帮爸妈干农活,在学业上面也从来没有落下来过,小学初中的时候一直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等初高中上寄宿学校,蒋国兵也一直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他平时课上总是最认真听讲的一个,傍晚在寝舍里,蒋国兵还会拿着手电筒悄悄的学习。
蒋国兵的高考成绩没有浪费他的努力,在高考的时候,蒋国兵考了当年的湖北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给录取了。
通知书送到蒋国兵家门口的时候,全村的人都在围观,场景和古时候的状元也没什么两样。
为了庆贺蒋国兵考上大学,蒋国兵父母还在村里办了坝坝宴,毕竟蒋国兵考上了清华,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清华大学/网络示意图
在前往北京的火车上,蒋国兵背着行李目送自己的父母远去,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同时蒋国兵在心中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学有所成,不仅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要将自己投身如祖国的建设之中。
蒋国兵上大学的时候,中国的核武器刚刚起步,对于像蒋国兵这样学习物理的学生,学校是更加看中的。
蒋国兵班上的师资十分豪华,而蒋国兵本人也不负国家和老师的期望,在大学几年时间里,他的表现一直都非常优异。
在大四的时候,蒋国兵甚至还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要知道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个个都是十分优秀的,而研究生的名额更是被所有人争抢,蒋国兵能够保研完全可以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蒋国兵
在清华大学读完研究生后,蒋国兵因表现优异,获得了前往普渡大学公派留学的资格。
这次留学蒋国兵拥有全额奖学金,他十分感激学校和国家能够将这个机会留给自己。
普渡大学是当时他们专业所有学生心中的理想学府,很多知名的学家,例如邓稼先、陈学俊等人都在普渡大学读过书。
并且普渡大学自身也曾经教出过十余名诺贝尔奖得主。
在得知自己能够前往普渡大学读博后,蒋国兵几乎要开心疯了。
在出国前,蒋国兵曾经向着自己的母亲发誓,他一定会好好读书,在国外进修后回到国内为祖国效力。
“四处碰壁终自杀”
不过来到了美国后,蒋国兵才发现自己当初的那句承诺实在是太轻易了。
当时中国的现代化都不完善,不管是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是学术领域,中国都要比那时候的美国差上一些。
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蒋国兵发现了其中的差距并且感到心惊。
若是他一直没有出国,一直在国内,蒋国兵或许还不会嫌弃以前艰苦的学术研究环境。
但在见识过国外的美好后,,蒋国兵觉得自己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单纯”了。
蒋国兵在普渡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后蒋国兵回到了中国,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任职,成为了一名副教授。
作为中国顶尖学府的副教授,蒋国兵工资优厚而且饱受别人的爱戴,他的生活本来是完美,令人羡慕的,但蒋国兵总感觉有什么不够,他想要拥有更多。
在和妻子商量后,蒋国兵最终在2001年带着妻女移民到了加拿大。
工作中的油漆工/网络示意图
加拿大的生活没有蒋国兵预想的那么美好,他只能做一个工资很低还累死累活的油漆工。
但是蒋国兵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他曾经靠着读书走出大山走出国门,蒋国兵相信他还能靠着读书,让自己在加拿大闯出一份天地。
为了能够找到更加稳定的工作,蒋国兵便从零开始学习化学系,哪怕这时候他已经入到中年,但他的学习能力依旧没有下降。
一年后,蒋国兵考入了多伦多大学,并且正式成为了一名化学博士。
蒋国兵有了家庭,学校已经不是他的象牙塔,在读博士的时候,蒋国兵一直在外打零工。
这样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学业和家庭的压力压得蒋国兵几乎要喘不过来气。
但是蒋国兵脑子是很聪明的,他最终还是在2006年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取得了化学博士的学位。
在这个时候,蒋国兵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是很期待的,他相信拥有双学位博士的自己肯定能够找到完美的工作。
然而蒋国兵还是太天真了,多伦多的排外从未停止。
蒋国兵拿到了化学博士后,他应聘来到了一个研究基地里工作,然而在这里他的工作依旧繁琐,甚至于工资还没有打零工时高。
更可悲的是,蒋国兵才工作了几个月,基地就宣布项目结束了。蒋国兵算是被炒鱿鱼了,他只得另谋生路。
但这个过程还是和以前一样四处碰壁,他依旧只能做几份零工的同时,四处带着简历求职。
这个过程持续了很久,他的自尊心被打击,生活的重担让蒋国兵抬不起头。
蒋国兵
在这种长年累月的压力下,蒋国兵最终选择了自杀的这一条路。
其实对于蒋国兵而言,像他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回国后肯定能够找到谋生的方法,然而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回国。
或许在蒋国兵心中认为,他四处碰壁的后半生是一种耻辱,他不想以失败者的名义去面对故土,所以他最后才会选择以这么惨烈的方式离开人世。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清华副教授在北美跳桥自尽:知识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决策能力
清华副教授蒋国兵,移民加拿大第六年,在多伦多市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桥上纵身坠下,将生命定格在最年富力强的44岁。
曾经的湖北理科状元、清华大学之天之骄子、拥有美国加拿双博士学位的他,为何会在异国他乡跳桥自尽?
只因他放弃出国必死无疑的直觉,最终决定在美国拿到核物理博士学位就移民加拿大与妻女团聚,可在加拿大求职无门。
就在靠刷油漆悲惨过活的境地,他依然坚信知识的力量,选择进入新领域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可拿到新学位证书后依然前景无光,残酷现实击碎了他所有的希望。
我们很多人不也是这样吗?相信自己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理性,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能行动顺利、无往不胜。
然而,《决策,好与坏:关键时刻,做对选择》告诉我们“决策的基础是直觉而非逻辑分析”。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优秀的人总会有时运不济的时候,平庸的人也会有幸运之时了。
本书作者克里斯·布莱克,有着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
二十多年来,他做过高管(担任过某国际出版公司执行总裁、某私人股权公司投资总监),成为创业者(网络公司创始人)、投资者(某些小型企业的资金筹集人和私人投资者),还做过讲师、会计。
克里斯基于自己职业生涯无数决策的体悟,深入研究其他管理者、创业者、投资者所做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全新的视角深度检视决策的过程,得出结论:
决策不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一门融合直觉、审时度势,做出正确决定的艺术。
一、足够好的决策,往往是基于充分的经验与情绪记忆的直觉
生而为人我们从小到大面临各种选择,小到穿衣、吃饭、购物、…等生活琐事;大到考学、择偶、移民、求职、投资、创业、…等前途要事。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尤其关键时刻的大事上的选择,更是如此。
而足够好的决策,往往是基于充分的经验与情绪记忆的直觉。
先讲一件小事吧,前天元宵节,妈妈计划做两格蒸米粑,当糅好的米粑粉做完,配的米粑馅也刚好被包完,且米粑刚好摆满两格,一切都是刚刚好。
我惊叹妈妈的直觉!有一次和妈妈一起去购物,她准备买5斤腐竹,一称5.1斤;她每次估测时间几时几分也是八九不离十。
可有人偏偏违背直觉,而且是在关乎事业前途的大事上。
蒋母无论是在1979年蒋国兵考上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时,还是在1996~2000年蒋国兵保留清华大学副教授一职,以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期间,她的爱国情怀都为蒋国兵写入了宝贵的情绪记忆。
1979年时年17岁的蒋国兵前往清华大学报到,在登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前,蒋母望着踌躇满志的蒋国兵说:
“儿啊!你一定要学有所成,以后为咱家乡、为咱国家做更多贡献!”
蒋国兵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1999年年底回乡过年,蒋母牵着37岁的蒋国兵的手:
“儿啊,你要记住,你不管跑多远都是妈的儿子,你不管身在何方也永远是中国人。”
“放心吧,妈!儿子完成学业之后,一定回来报效祖国!中国人要为中国人工作!”
蒋国兵一心打算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像普渡大学校友、科学巨擘前辈邓稼先、梁思礼、陈学俊和王补宣等国之栋梁一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当世纪之初向往北美发达国家繁华优渥生活的妻子卢彩荣,把她为蒋国兵办好的移民加拿大的移民纸交到蒋国兵手上时,蒋国兵将之撕成了碎片,并说,
“我就是死了,跳进太平洋里了,也不会去加拿大住!”
没想到一语成谶!去加拿大就是死路一条,这是蒋国兵在充分的国内工作经验与母亲的教诲带给她的情绪记忆下,激发出的明确的预感,亦即直觉。
可是2000年,当先行带着女儿登陆加拿大的妻子卢彩荣,打电话给当时还在美国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的蒋国兵,说女儿想爸爸时,蒋国兵开始举棋不定了。
半年后,蒋国兵突然违背最初直觉,作出了新决定:去加拿大和妻女团聚。
2001年4月,蒋国兵以移民身份踏上加拿大的土地。他后面的经历,无不说明这是他人生中走的最错的一步棋。
二、真正的强者,是那些发现形势于己不利,有能力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蒋国兵初到加拿大时,信心十足,他广投简历,可大多石沉大海,只有极个别的公司给予了他面试的机会。
那只是老外想诚恳地告诉他真相“不得不说,蒋,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你忘记了,我们加拿大不需要核物理专业的人才。”
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没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人生中最大骄傲的核物理专业,竟然在加拿大毫无用武之地。
可他并未因此敏感地意识到,在加拿大这个陌生的环境里,还会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与变幻莫测,而选择依然留在加拿大。
为了维持生计,蒋国兵到一家油漆厂打工,大半年的收入才5000元。但他不曾气馁,不曾对生活失去信心。
“我是清华曾经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货真价实的普渡大学博士,难道还能久居人下?”
他想,既然核物理专业在加拿大如同鸡胁,那就转战其他领域,只要不是加拿大冷门专业,就一定能找到对口的工作。
于是,他决定再次发挥他的学霸天赋。
2002年已40岁的他,肩负着家庭、工作上种种压力和困难,进入多伦多大学化工系再度攻读博士学位。
历经万般辛苦,2006年蒋国兵最终拿下了化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加两国的双料博士。
“我要苦尽甘来了!这下一定有办法找到适合我的工作!”
一开始,蒋国兵在一个研究基金项目中找到了一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工作。
然而,这一研究将于2006年7月底结束。也就是说,蒋国兵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蒋国兵投出无数简历,均杳无音信,他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眼看7月底就到了,原本乐观开朗、坚韧不拔、敢于面对人生苦难的蒋国兵,开始心情郁闷了起来。
7月20日工作了一天未回家的蒋国兵,来到多伦多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桥上,伫立良久,回想自己人生路从辉煌走向黯淡,百感交集,悲从心来。
时间悄然滑到7日21日凌晨,他纵身一跃,如同一颗坠落的流星,从桥上跌入深渊。
如果蒋国兵在初到加拿大时,求职核物理领域工作无果时,就能冷静地审视陌生环境失败的概率,不盲目自信新知新学位总能找到好工作,或者放下自尊果断回国,他就不会遭遇后面苦难而悲催的生活了。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发现形势于己不利,能够审时度势,有能力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写在最后
蒋国兵,一位清华大学的天之骄子:17岁考上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本科,四年后连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母校任教,31岁就被聘为清华大学副教授。
34岁,他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一心想38岁学成回国,就像那些知名校友一样投身国之重器、国之大业的伟大道路,报效祖国。
在妻子卢彩荣坚持要移民加拿大时,他直觉,去加拿大凶多吉少“我就是死了,跳进太平洋里了,也不会去加拿大住!”
可后来,在妻子的召唤下,他违背了自己的直觉,改变了自己的初心,在39岁时移民加拿大与妻女团聚。
他在核物理专业求职无门的情况下,忽视陌生环境风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没有审时度势,放下自尊,做出回国或向清华校友求助的决定,而是做出了白手起家、40岁再度求学的决定。
因为他坚信,只要自己有加国非冷门专业的博士学位傍身,就能柳暗花明。
在历经四年生活的万般辛苦与压力下,他终于在44岁取得了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他本以为人生从此苦尽甘来,可是前途在闪过一丝亮光后忽又一片黑暗。
六年的沉没成本啊!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换来的却是如此悲催的结果。
这时候,对前途悲观、绝望又放不下自尊的他,又一次做出了错误决定:选择了却自己的生命。而不是选择回到祖国怀抱,用一生所学再次为国家做贡献。
一位顶尖的知识分子,就这样死在违背直觉做出错误决策,及面对异常情况不能审时度势、调整思想做出正确决定上。
蒋国兵的故事,应证了《决策,好与坏》的主题,决策不是科学,而是艺术。
我们没有可以遵循的万能定律来确保做出完美的决策,但可以基于充分的经验与情绪记忆的直觉,来做出足够好的决策。
我们一旦违背本能的直觉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前景惨淡无光,聪明的失败者,往往有能力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
一个人只有懂得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想,亦即遵循“前景良好,努力推进,前景无光,当断则断。”之经验法则,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由此可见,决策的艺术,不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而在于是否有清醒的判断力与明智的决策能力。
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获得在管理、投资、创业、婚姻、事业等方面,避免偏见/固执而做出正确决策的方法、经验,就从这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决策,好与坏》好书中去感受吧。
参考文献
[1]王昭.华裔博士蒋国兵为何自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7-28.
[2]陈诗天.加拿大移民回流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7(1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