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国防部称,俄罗斯空降兵部队首次接收重型喷火系统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4月3日表示,俄罗斯空降兵部队首次收到TOS-1A重型喷火系统,并将用于俄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中。
TOS-1A重型喷火系统,资料图。图源:俄媒
“(我们)在萨拉托夫地区的三防兵部队(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举行了一个仪式,首次将TOS-1A重型喷火系统移交给俄罗斯空降兵部队。”俄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称。
TOS-1A重型喷火系统,资料图。图源:俄媒
报道提到,俄空降兵部队的阿列克谢·贡查罗夫上校出席了仪式。他称,“你们正在接收这些强大的武器,这些武器在西方的集体的武器库中没有对手,这会在我们的敌人中引起恐慌。我相信,熟练地使用这些武器将使我们更加接近胜利。”
据此前报道,2001年,俄罗斯在TOS-1喷火系统的基础上研发出了TOS-1A重型喷火系统。除将30管发射器改为24管、压缩发射时间间隔外,其射程提升了近一倍,达到6000米。
来源:环球网/李诗睿
延伸阅读:
媒体:若美俄短期内再有接触 也许离俄乌停火不远了
如果在短期内,美俄再有电话甚至线下接触,则也许俄乌停火之日不远矣……
文|海上客
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邀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当地时间4月2日与之通电话。
从美国国务院之后发出的声明看,布林肯是在向拉夫罗夫要人。此前,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埃文·格尔什科维奇被俄罗斯方面拘留。
布林肯对拉夫罗夫说,俄罗斯继续扣留格尔什科维奇和另一名美国公民保罗·惠兰,是不可接受的。
不过,在海叔看来,在目前这一时间节点,美俄外长通话,并不是简单的美方准备捞人那么简单……
1
注意美俄外长通话之际,正值4月1日俄罗斯担任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之际。
当然,从明面上来讲,美国和欧洲方面再多人对此表示不满,特别是乌克兰方面对此表示不满,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俄罗斯就是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 图:资料
要问乌克兰有多不满?
整整一年之前,也是4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就呼吁取消俄罗斯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并将之从该机构清除出去。可俄方不无轻蔑地表示,这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是办不到的。
就在如今俄罗斯再次成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之际,泽连斯基在每日视频讲话中表达了愤慨。“这是一个荒唐又有害的举动。”泽连斯基说,“很难想象,还有任何事情更能够证明这类机构的彻底破产。”
泽连斯基 图:资料
泽连斯基这话说得是不是豪气干云?在他眼里,联合国安理会已经破产。但这就与他号称俄罗斯联邦该改名“莫斯科公国”一样,气话而已,于事无补。
俄罗斯成为2023年4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之后,并没见乌克兰退出联合国,也没见乌克兰不搭理安理会了。
至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其所谓的不满,似乎顶多停留在口头上说上那么一两句。英国《卫报》披露,美、英、法对俄罗斯担任轮值主席国提出异议,并纷纷计划降低己方驻联合国代表级别。
呵呵,这种威胁其实挺有意思的。美、英、法固然都是五常成员,但这几个国家如果降低驻联合国代表级别,难道不是自降身份、自降议事能力吗?因此,海叔感觉,大概率在发现威胁无效,且已经表示过姿态以后,美、英、法那些常常以“大使”相称的驻联合国代表,依旧会坐在他们的座位上开会。
博雷利 图:资料
俄罗斯《消息报》 2日报道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1日在社交媒体推特发文称: “ 俄罗斯开启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任期适逢愚人节。尽管俄罗斯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其不断违反联合国的法律。 欧盟将反对俄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滥用权力。”
从中不难看出,博雷利代表的欧盟方面也只能说说怪话。毕竟,欧盟本身都不是联合国成员。其顶多呼吁欧盟国家各自在联合国做些什么。问题在于欧盟各国自身也都是有外交自主权的……
既然欧盟都说,反对俄在轮值主席期间滥用权力,那就不难看出,事实上欧盟承认了俄罗斯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的地位。
2
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美俄外长并非没有接触过。2022年,拉夫罗夫与布林肯就数次通话。今年3月2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期间,布林肯和拉夫罗夫还“偶遇”,并进行了大约十分钟的交谈。
3月2日G20外长会期间的拉夫罗夫(左)和布林肯
但那几次连线或者面对面的接触,总体上看,都没有触及具体事务。看上去就是在乌克兰危机加剧以后,美俄话不投机半句多。除了互相威胁不要打破核恐怖平衡以外,就是美重申俄必须从乌克兰撤军。
至于俄方的战略安全关切,譬如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禁止北约大杀器进入乌克兰以威胁莫斯科等等,似乎连俄罗斯都不愿意提了。
对于俄方来说,既然动手了,就不想继续磨嘴皮子了。将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牢牢抓在手里,他们总算感觉有些安全感了。
3
但这次美俄外长通话之际,还有一件微妙的事情或许会影响局势。
那就是德国方面爆出,不想再给乌克兰军火了。原因在于德国国防军自身武器库存都不够用了。美国方面当然要考虑一下——毕竟,在欧洲来说,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军火生产大国。北约不少欧洲国家都在使用德国制造的坦克、装甲车辆,配备德国制造的弹药等等。
德国产“豹2”主战坦克 图:法新社
德国军火商莱茵金属公司当地时间4月2日刚在罗马尼亚设立乌克兰武器维修中心,但德国似乎不愿意继续在乌克兰战场投入新的装备。
如果德国不愿意干了,法国能愿意干吗?
那么,未来继续提供军火给乌克兰的 “ 重任 ” 是否全部落在美英身上呢?
美国自然会去算这笔账。
乌克兰危机继续深化下去,是否对美国有利,或者说令美国方面得到更多利益,是美国方面需要思考的。当算下来这笔账不再那么划算的时候,俄乌冲突该如何结束,也会成为美方所思考的事项。目前看,美俄外长会很可能提到了什么。也许,双方会回家盘算一番。如果在短期内,美俄再有电话甚至线下接触,则也许俄乌停火之日不远矣 ……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为什么迫击炮能够击中遮蔽物后面的物体?
迫击炮重量轻,操作简便,射速快,主要用于近距离对敌方进行火力压制,特别适合于射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水平目标。这是因为迫击炮的射击角度特别大,可达85度,这就使得迫击炮弹的飞行路线非常弯曲。因此,迫击炮弹可以从山的正面跃到山的后面,从而击中躲在遮蔽物后面的敌人。当弹丸飞达目标后,命中角度大,炮弹爆炸的碎片能均匀地向四周飞散,有效地提高杀伤力。迫击炮是团、营装备的主要兵器自1904年俄军首次使用后,越来越受前线战士的青睐。
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施放烟幕弹和照明弹。在海战中也被用来作为深水炸弹投掷器使用。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
迫击炮是一种小个头的轻型火炮,它在使用时灵活轻便,适于伴随步兵进行隐蔽活动。
在战场上,可能会出现迫击炮重复装填的现象,即当一发炮弹被从炮口放入,却因为种种原因(如发射药受潮等)而没有发射成功,此刻如果炮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再次放入另一发炮弹,则会形成重复装填。重复装填的后果往往会非常可怕,两发炮弹可能会在炮膛中同时爆炸,摧毁迫击炮及它身边的炮手。
造成重复装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战场气氛高度紧张,并且多门火炮集中发射时噪音很大,炮手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迫击炮是否已经顺利发射。
苏波战争的战争经过
诸葛亮之所以敢去,就是因为周瑜的死与诸葛亮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当时的局势是有利于诸葛亮去的,所以诸葛亮可以大胆地去进行这次外交。
在电视剧和小说里,有“三气周瑜”这个典故,人们都认为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其实不是,周瑜的死是因为周瑜有旧病,因为自己日夜劳累,加上怒火攻心,旧病复发而死的。
诸葛亮并没有直接的责任,不论是谁都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气量,周瑜的怒火攻心也许是因为诸葛亮,但是也只能怪周瑜的气量太小了,不可以把罪责拐到诸葛亮的头上。鲁肃也曾思考说“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很多东吴的大臣非常明白这一点,自然就不会去怪罪诸葛亮,更何况当时的诸葛亮对于吴国的发展是有利的,是不可以对诸葛亮不敬的,还要好好的对待诸葛亮。而周瑜也已经死了,在东吴诸葛亮已经没有对手了,也不会有人加害于他了。
诸葛亮去吊孝周瑜的时候,是赵云一路陪伴,还有鲁肃从中周旋,诸葛亮更不用害怕。能和赵云过招的东吴将领是没有几个的,而鲁肃从一开始就主张和蜀国是盟军的态度,所以鲁肃更不可能害诸葛亮,鲁肃是会和东吴的官兵们周旋,来保护诸葛亮。
诸葛亮之所以有胆量去吊孝周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局已定,东吴的将领已经别无选择。当时他们面对的是曹操,如果两家闹僵了,谁也占不到好处的。尤其是东吴,刘备肯定会找动物算账,而曹魏也可以趁机打过来,东吴是不可能做这么愚蠢的事情。
俄乌战争,俄罗斯为何没有选择美国以往的大规模空袭的作战模式?
在1918年,东线的德军开始向西撤走。由德国扶植的地方政权、其它在德军撤走后自行成立的地方政权,以及意欲把那些地区纳入苏俄的布尔什维克人开始争夺那些同盟国遗下的空间。结果几乎整个东欧陷入动乱。
1918年11月18日,苏维埃最高当局下令西集团军向西进发,务求以有限资源占据尽量多的土地。
1919年初,波军和苏军尚未接到各自政府的命令已开始交战,维尔纽斯波兰人自行组织的部队与Litbel的布尔什维克军为了争夺控制区而交火。最后是较有组织的苏俄部队获胜,逼使波兰人向西撤退。1919年1月5日,红军进入明斯克,几乎没有遭遇抵抗,短命的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垮台。同一时间,越来越多的波兰地方武装进入白俄罗斯及立陶宛,与当地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团体多次交火。新组建的波兰陆军开始派遣部队开往东面去支援那些地方武装,而俄国人也向西增兵。
在1919年春,苏俄通过征兵,组成了人数达230万的红军。由于大部份红军投进了内战,只有少数在该年被派往西面;在1919年2月,西集团军只有4万6千人。在1919年2月,波兰陆军总共有11万人,4月扩充至17万人,其中8万人是战斗部队。到1919年9月,波兰陆军有54万人,其中23万人在苏俄前线。
到1919年2月14日,波兰人已经在Kobryn、Pruzhany、Zalewianka河至尼曼河一线建立了据点。大约在1919年2月14日,波军在Mosty遇到红军的先头部队,后者未发一枪便后撤。从立陶宛,经白俄罗斯延伸到乌克兰的前线逐渐形成。 第一次大型武装冲突在大约2月14日至16日发生,在白俄罗斯的Maniewicze与Biaroza附近。二月下旬,苏军停止前进。波军与苏军同时又与乌克兰人作战。
1919年3月初,波军展开攻势,越过尼曼河,攻占平斯克,到达利达外围。4月,布尔什维克人攻占格罗德诺,不久却被波军逐出。
波军继续东进,1919年新格鲁多克,19日重夺维尔纽斯,把Litbel政权赶离其宣称的首都。8月8日,波军攻占明斯克,同月28日首次出动坦克作战。经过激战后,邻近别列津纳河的博布鲁伊斯克被波军攻占。道加瓦河,控制了从Desna河至陶格夫匹尔斯的区域。
直至1920年初,波军的进展大致顺利。由于红军需要把主力用于对抗白军,只好在北起拉脱维亚、南抵乌克兰的西面战线逐步后退。1919年初夏,白军在俄国内战中占了上风,进逼莫斯科,毕苏斯基认为白军比布尔什维克人对波兰的威胁更大,因为白俄不愿接受波兰独立,而布尔什维克人至少宣布瓜分波兰为无效。毕苏斯基不理会协约国的施压,不肯参与推翻列宁政府,无形中在1919年夏秋之际挽救了布尔什维克政权。毕氏后来写道,如果白军获胜,波兰在东面最多只能取得“种族边界”(寇松线)。与此同时,列宁向波兰提出把明斯克、Zhytomyr及赫梅利尼茨基地区划归波兰;波兰军方领袖Kazimierz Sosnkowski认为这个提议比他们本来要求的更加好。 1919年,各种波兰和俄国派系进行了几次不成功的和平谈判的努力。同时,由于波兰政治家难以接受立陶宛的独立与领土要求,特别是要放弃维尔纽斯(立陶宛历史上的京城,但波兰人占多数),波兰与立陶宛关系恶化,波兰谈判代表与拉脱维亚临时政府推进关系,在1919年末、1920年初,波兰和拉脱维亚军队进行了对抗俄国的联合行动(Zima行动)。
波兰与流亡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西蒙·彼得留拉在1920年4月21日签订《华沙条约》。代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彼得留拉连同一些乌克兰部队在败于布尔什维克人后逃到波兰寻求庇护,他仅能控制邻近波兰国境的小片地区。根据彼得留拉与毕苏斯基的协议,彼得留拉同意波兰对西乌克兰的领土要求,波乌两国未来以Zbruch河为两国之间的国界。彼得留拉得到波兰承诺乌克兰的独立,及波兰会提供军事上的支援协助他的政府返回基辅。
两人即时面对本土的反对声音。毕苏斯基受到国内的国家民主党人强烈反对,他们反对乌克兰独立。彼得留拉也因为与波兰结盟及放弃了西乌克兰而被许多乌克兰政客抨击。
与彼得留拉的联盟使战役开始时有1万5千亲波兰的乌克兰部队参战,在战争中,经过招兵及吸纳从苏俄部队脱离的逃兵后,增至3万5千人。可是到最后,这支兵力并不足以实现彼得留拉寻求乌克兰独立的心愿,或是毕苏斯基渴望他的Międzymorze联盟拥有乌克兰盟邦的梦想。 波军的FT-17坦克(1920年)
Norman Davies指出,要推断双方实力相当困难,即使是当时的将领们,也往往不完全清楚自己的部队。
1920年初,红军已经击败了白军,邓尼金失败了,又与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签订和约。波兰前线变成红军最重视的战场,苏俄加强投入资源及部队到那里。1920年1月,红军在别列津纳河附近及白俄罗斯开始集结70万人。
在波军展开基辅攻势时,红军的西南方面军约有82,847人,包括28,568前线部队。波军兵力估计有12,000至52,000人。当苏方在1920年中反攻时,形势已经改变,苏方有约79万人,至少比波军多5万人;图哈切夫斯基估计自己有16万可随时作战的部队;毕苏斯基估计敌军有20至22万人。
在1920年内,将近80万红军人员被投进对波兰的战争,其中40万2千人派往西方面军,而35万5千人派往西南方面军。Grigoriy Krivosheev的估计相近,西方面军有38万2千人,而西南方面军有28万3千人。
Norman Davies指出波兰前线的红军部队在1920年初增加如下: 1920年1月1日-4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 1920年2月1日-5个步兵师、5个骑兵旅 1920年3月1日-8个步兵师、4个骑兵旅 1920年4月1日-14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 1920年4月25日-20个步兵师、5个骑兵旅 波兰部队从1918年的约10万人增至1920年初的逾50万人。1920年8月,波兰陆军共有737,767人,一半在前线。扣除苏方的人员损失,波苏两军在人数上相若,到了华沙战役时,波军可能在人数及后勤上轻微占优。
苏俄最高当局计划在4月下旬或5月发动新攻势。波兰已经发觉苏方正预备新攻势,波兰方面决定先发制人。1920年的基辅攻势是为了打败波军南翼的红军,及在乌克兰扶植亲波兰的彼得留拉政府。 4月24日,波兰展开其主要攻势“基辅行动”,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成为毕苏斯基计划中的联盟一员。
波兰第三军团轻易地打败乌克兰的红军,不过后者损失轻微。波乌联军在5月7日进占基辅。
红军在5月29日反攻。北方的波兰第一军团被击败,俄军第十五集团军夺回道加瓦河与别列津纳河之间的地区。
1920年5月24日,南方的波兰部队初次遭遇谢苗·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6月5日,布琼尼以哥萨克骑兵突破了波乌联军的战线。苏俄随后利用流动骑兵去打击波军后方,针对通讯及补给。到了6月10日,波军全面后撤,6月13日放弃基辅。 在乌克兰的波兰第三军团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决定向西北突破苏军战线。波兰在乌克兰的部队虽然顺利后撤,却无法支援北方前线及加强在Auta河的防御。
由于兵力不足,波兰在三百多公里的前线只有薄弱的12万人及约460门炮,且无战略预备队,防御工事几乎全无。
面对波兰战线的是红军的西北方面军,由年轻的图哈切夫斯基指挥,兵力有10万8千人以上的步兵及1万1千骑兵,722门炮及2,913挺机关枪。在某些扼要地点,俄军的兵力是波军的四倍。
图哈切夫斯基在7月4日沿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一线发动攻势,越过Auta河及别列津纳河。北方的第三骑兵军打算从北面包抄波军,移近立陶宛及东普鲁士的边界。第四、第十五及第三集团军向西压迫,在南方有第十六集团军及Mozyrska兵团支援。到了7月7日,波军被逼全线后退。由于波军顽强抵抗,图哈切夫斯基企图突破波军战线,把波军压逼到西南方的平斯克沼泽的计划落空。
7月14日,维尔纽斯失守。在南方的加利西亚,谢苗·布琼尼的骑兵深入波兰后方,占领了Brodno,向利沃夫及札莫希奇前进。波兰人在7月初意识到俄国人的目标不再限于把边界西移,波兰的独立也岌岌可危。 俄军差不多每日前进20英哩。白俄罗斯境内的格罗德诺在7月19日失守;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在8月1日也被俄军占领。波军打算用第四军团及Poleska兵团据守布格河之线,但是一星期后便告失守。苏俄的西北方面军在8月2日越过纳雷夫河,距离华沙只有60英哩。西南方面军把波军逐出乌克兰后,围攻波兰第六军团据守的利沃夫。此时波兰的政客试图向莫斯科求和却不得要领。
在加利西亚利沃夫附近的波军发动了一次成功的反击,阻延了俄军,也制止了波军在南部战场后退。可是华沙附近的形势继续恶化,波军无法扩大南部反攻的战果。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华沙战役,部队陆续集结。
外交阵线,第二部分:政治竞争
当局势转为对波兰不利时,毕苏斯基在政坛上的力量也减弱,而其对手的力量则上升。在苏军逼近华沙之际,毕苏斯基差不多在最后一刻重拾其影响力,特别在军事上。Leopold Skulski的政府在6月初辞职。
在苏联的指示下,一个名为“波兰临时革命委员会”的傀儡政府在7月28日成立,以管理被红军占领的地区。在胜利在望的时候,苏军司令之间的不和也在滋长,正是由于最高司令之间缺乏合作,最终导致他们在华沙战役大败。
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向波兰施压,劝他们接受苏俄的和平条件。1920年7月,英国宣布向波兰供应大量在一战后过剩的军事物资,不过反对英国援助“白色波兰”的英国劳工联合会却以威胁发动大罢工为手段,迫使付运波兰的武器无法离开英国的港口。戴维·劳合·乔治对于支援波兰人并不热心,可是受到右翼内阁成员如寇松及温斯顿·丘吉尔施压才向波兰提供那些物资。1920年7月11日,英国政府向苏俄发出“实质上的”最后通牒,要求苏俄停止对波兰及俄军(在俄罗斯南部由弗兰格尔领导的白军)的敌对行动,以及接受以寇松线作为苏俄与波兰的临时边界,直至永久边界经谈判后确立。如果苏俄拒绝,英国威胁将以一切可以用到的方法协助波兰,不过在现实上英国也受到国内政局限制。7月17日,布尔什维克人拒绝,并且反建议直接与波兰谈判。英国的回应是如果苏俄继续向波兰进攻,就中止与苏俄的贸易谈判,苏俄对此不予理会。
1920年8月6日,英国工党出版了一份小册子,宣称英国工人永不会在这场战争中成为波兰的盟友,而工会也阻止补给品运往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协助白俄军的英国远征军。法国社会党人在它的报章上说:“不向反动的、资本家的波兰提供一人、一元、甚至一颗子弹。俄国革命万岁!工人国际万岁!”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及德国工人也拒绝转运供应波兰的战争物资。
立陶宛为了取得维尔纽斯及附近地区,也出于苏俄在外交上施压,在1920年7月决定支持苏俄。可以当成是波苏战争一部份的波兰-立陶宛战争在同年8月发生。
波兰的盟友很少。法国在1919年派出400人的顾问团到波兰,又协助主要由波兰裔组成、在一战时由法国指挥的“蓝军”从法国到达波兰。匈牙利愿意派出3万人的骑兵军支援波兰,可是捷克斯洛伐克不肯让他们过境;然而一些装载武器的火车还是从匈牙利抵达波兰。
1920年8月10日,俄军的哥萨克人越过维斯瓦河,企图在主力从东面展开进攻时从西面攻占华沙。8月13日,俄军的初次攻势被击退。波兰第一军团抵挡了向华沙的直接进攻,又阻止了向Radzymin的进攻。
苏方总司令图哈切夫斯基认为一切按自己计划进行,但波兰方面已经可以解读红军的无线电通信,使图哈切夫斯基跌进毕苏斯基及其参谋长Tadeusz Rozwadowski布下的圈套。在北面,俄军越过维斯瓦河后,正进入一个波军兵力薄弱的真空地带。在将会决定战争胜负的华沙南面,图氏只部署少量兵力去据守连接西北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的中间地区。另外,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利沃夫受阻。苏俄最高指挥当局在图氏的坚持下,曾下令第一骑兵集团军向北面的华沙及卢布林进发,可是布琼尼没有遵从,因为西南方面军司令耶格罗夫与图哈切夫斯基不和。西南方面军政委斯大林的政治把戏是促使布琼尼及耶格罗夫违抗命令的决定性因素。追求个人胜利的斯大林只顾夺取利沃夫,红军在围攻该城时却遇到顽抗。
弗克拉河。它面对数量上及物资上占优的苏俄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在一日之内,苏军朝华沙及莫德林的推进停止,随后变成撤退。第五军团以闪电般的行动驱赶筋疲力尽的苏军。波军在一天内前进30公里,把苏军在北方的包抄攻势瓦解。到了8月16日,毕苏斯基指挥后备军全面投入反攻。波军贯彻了毕氏的计划,从南面出击,找到敌军方面军之间的巨大缺口。波军两支部队继续向北追击,到达图哈切夫斯基部队的后方,8月18日把其大部份部队包围。在同一天,远在明斯克总部的图哈切夫斯基终于明白苏军已经大败,下令他的余部后撤及重新整编,可是前方不是太迟才收到命令就是根本收不到命令。在前线中央的苏军陷入一片混乱。图哈切夫斯基下令全军向布格河撤退,可是他在那时根本无法与大部份在华沙附近的主力部队联络,所有计划因为通讯问题而变得乱七八糟。苏军没有秩序地后撤,各个师陷入恐慌及瓦解。由于红军失败之大及突然,波兰有人称华沙战役为“维斯瓦河的奇迹”。2004年发现的文件证明波兰的破解密码员成功破解红军的加密无线电通讯对于波军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布琼尼的骑兵向利沃夫的前进受阻,于是取道波军防守薄弱的地区,在8月29日到达札莫希奇并试图攻占它。8月31日,布琼尼放弃围攻利沃夫,改为试图支援从华沙后撤的俄军西北方面军。俄军在卡莫罗战役被波军骑兵击败,虽然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部队逃过包围,可是遭受严重伤亡且士气大减。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余部在9月6日向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撤退,不多久又被波军击败。
图哈切夫斯基在9月组成了一条新防线,可是波军在尼曼河战役又再逼使俄军后退。波军继续全线东进,在10月初到达Ternopil-Dubno-明斯克-Drisa一线。
在南面,彼得留拉的乌克兰军在9月18日占领了Zbruch河左岸,次月又再向东前进。
结束
在华沙战役后,苏俄向波兰求和,而波兰人一来在战争中已伤亡不少,二来受到国际压力,而且波军已占领了大部份有争议领土,也愿意谈判。10月5日,苏俄向波兰的提案被波兰接受。10月12日,波兰与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及苏维埃乌克兰签订停火协议,10月18日生效。和约的谈判其后开始。
当时彼得留拉的乌克兰军已有2万3千人,并已占领了波兰以东的一些地区。他在11月10日被布尔什维克军攻击,到了21日被逐至波兰控制区内。
其实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只能简单说一说。
第一,俄乌战争的战略目的。
虽然普京说终极目的是乌克兰去武装化,也就是占领乌克兰全境,不允许该国再有正规军。目前看来,这个目的很难达到。退一步说,即便能够达到,普京也严格将战略目的设定为打垮乌克兰政府和军队,没有扩大打击范围。目前俄罗斯的打击,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相对克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朝着乌克兰平民开火,也没有不顾及平民伤亡。
一旦出现大面积的平民伤亡,不但国际社会侧目甚至会干涉,也会形成深刻的民族仇恨。随后俄军无论是驻扎还是扶持傀儡政府,都难以站住脚。看看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遭遇的治安战,都是无穷无尽的民族战争,打了10多年也不能停止。这么一来,对于俄军空袭打击的要求等于高了。
第二,俄军的精确打击能力不强。
俄军和精确打击能力,同西方不是一回事。就精确打击本身来说,不需要精度高到西方那种离谱的地步。大家都知道西方有那种忍者炸弹,也就是精确制导炸弹但没有炸药弹头,安装旋转刀片。
这种炸弹可以准确击中小汽车的后半部分,用旋转刀片杀死车后座的目标,却不会杀死前座的司机。就打仗来说,这个精度就属于过分了,不需要这么搞。因为普遍炸弹的爆炸半径,只要不限制,至少也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精度保持这么多就够了。
西方之所以将精度提高到变态的程度,主要是防止误伤平民,遭到国际舆论的抨击。而苏联也好,俄罗斯也罢,最终研发武器根本没有考虑这种问题,只是保证炸弹的毁伤效果的精度。在攻打伊斯兰国的俄军精确轰炸后,可以看到效果并不好,出现了误伤平民现象。需要说明的是,俄军轰炸伊斯兰国只用了20%的精确制导武器,其余都是普通炸弹。
目前乌克兰军队自知野战不是对手,大部分已经全部退入城镇坚守。这种情况下,俄军空袭就比较困难。如果坚持高密度空袭,不但要大量使用昂贵的精确制导武器,还肯定会误伤乌克兰平民。所以,目前俄军轰炸顾虑很多,被束缚了手脚。
第三,俄军的精确打击武器的存量不够。
俄军引以为戒自豪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近500公里,精度在10米内。俄军目前发射的160枚弹道导弹中,主要就是“伊斯坎德尔-M”,成功摧毁了乌克兰境内导弹系统、远程火炮系统、防空系统和机场航空装备,压制和摧毁其战术纵深内目标。可以说,伊斯坎德尔-M是俄军的撒手锏,也是空袭的重要武器。
可惜,俄罗斯目前库存只有300枚左右,存量实在太少。而俄军早在10多年前就要求大量装备这种武器,到了今天也只装备了这些。这是因为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军费非常紧张。而伊斯坎德尔-M属于昂贵武器,仅仅2012年俄罗斯政府投资17家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试图恢复该导弹的量产,就花费240亿卢布。而企业自己还要筹措160亿卢布。
俄罗斯其他精确制导武器,也大体如此。基本就是性能好的价格昂贵,装备有限!性能差的数量倒是不少,却又不敢随便使用。俄罗斯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帮助巴沙尔轰炸敌对武装,使用了部分精确制导武器和大量无制导炸弹。敌对武装认为,俄军空袭至少炸死数千平民。
第四,快速反应的精确轰炸难度非常大。
美国也是花费了20多年,才提高到发现目标到空袭缩短到15分钟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其他国家能够做到的,俄罗斯也是不行。俄罗斯的空地一体作战能力,目前看来比解放军要差,信息化水平不高。即便地面部队在城镇中发现了乌克兰军队,空军也无法及时赶到。而现代化作战,谁也不可能长期留在一地,打一打就快速转移。
即便美国空袭达到15分钟,也主要是针对实力较弱的对手。乌克兰虽然被俄军炸毁了不少防空导弹和雷达,但仍然有一些导弹和雷达幸存,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加上西方援助了大量便携式防空武器,所以给俄军空袭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俄军战机非得较高,就必须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而且可能有偏差,非得低一些则有被击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