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次外层等处有空缺,最外层只有一到二个电子,所以都是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通性的元素,其价层电子数较少,在化学反应中易丢失电子。过渡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VⅢ族的化学元素。它们都是金属,具有熔点高、沸点高、硬度高、密度大等特性。
过渡元素是副族元素和第八组的元素。“过渡元素”这一名称是门捷列夫提出的。因为他当时认为有一些元素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现在这一名称早已失去原来的意义,但却仍然在使用。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部,原子中d或f亚层电子未填满。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也称为过渡金属。根据电子结构的特点,过渡元素又可分为:外过渡元素(又称d区元素)及内过渡元素(又称f区元素)两大组。
外过渡元素包括镧、锕和除镧系锕系以外的其它过渡元素,它们的d轨道没有全部填满电子,f轨道为全空(四、五周期)或全满(第六周期)。内过渡元素指镧系和锕系元素,它们的电子部分填充到f轨道。
过度元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元素周期表没有?
过度金属元素指Ⅷ族元素和ⅠB~ⅦB副族元素,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又称过渡金属。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列一共8个族(Ⅷ族元素占三列8、9、10)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的内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用于指代8、9、10三族元素。他认为从碱金属(ⅠA)到锰族(ⅦB)是一个“周期”,铜族到卤素又是一个,那么夹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元素就一定有过渡的性质。这个词虽然还在使用,但已失去了原意。 过渡金属元素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过渡系,第4、5、6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分别属于第一、二、三过渡系。 过渡金属由于具有未充满的价层d轨道,基於十八电子规则,性质与其他元素有明显差别。 最外层电子数1~2个,次外层电子数都不是八个,从3列9个到12列18个依次不规则递增。有的列的元素电子排布也不尽相同 。这是主族元素所没用的特征。由于这一区很多元素的电子构型中都有不少单电子(锰这一族尤为突出,d5构型),较容易失去,所以这些金属都有可变价态,有的(如铁)还有多种稳定存在的金属离子。过渡金属最高可以显+7(锰)、+8(锇)氧化态,前者由于单电子的存在,后者由于能级太高,价电子结合的较为松散。高氧化态存在于金属的酸根或酰基中(如:VO43-钒酸根,VO22+钒酰基)。 对于第一过渡系,高氧化态经常是强氧化剂,并且它们都能形成有还原性的二价金属离子。对于二、三过渡系,由于原子半径大、价电子能量高的原因,低氧化态很难形成,其高氧化态也没有氧化性。同一族的二、三过渡系元素具有相仿的原子半径和相同的性质,这是由于镧系收缩造成的。 由于空的d轨道的存在,过渡金属很容易形成配合物。金属元素采用杂化轨道接受电子以达到16或18电子的稳定状态。当配合物需要价层d轨道参与杂化时,d轨道上的电子就会发生重排,有些元素重排后可以使电子完全成对,这类物质称为反磁性物质。相反,当价层d轨道不需要重排,或重排后还有单电子时,生成的配合物就是顺磁性的。反磁性的物质没有颜色,而顺磁性的物质有颜色,其颜色因物质而异,甚至两种异构体的颜色都是不同的。一些金属离子的颜色也是有单电子的缘故。 大多数过渡金属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只有金、银等几种单质可以稳定存在。 最典型的过渡金属是4-10族。铜一族能形成配合物,但由于d10构型太稳定,最高价只能达到+3。靠近主族的稀土金属只有很少可变价态。12族元素只有汞有可变价态,锌的化学性质基本上和主族金属一致。由于性质上的差异,有时铜、锌两族元素并不看作是过渡金属,这时d区元素这一概念也就缩小至3到10族,铜锌两族合称ds区元素。 95号以后的元素地壳中没有,除117、118等少数元素,第七周期元素都已合成出,且都有放射性。最初的周期表门捷列夫空出了许多位置,后来都被一一发现。过渡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A、d区是过渡元素,而过渡元素在d区和ds区,故A错误;B、除氢元素外,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所以非金属元素大多数在p区,故B正确;
C、过渡元素包含副族和第ⅤⅢ族,均为金属元素,故C正确;
D、ⅠA族和ⅡA族元素为s区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过渡元素就是放射性金属元素? 倘若不是,那它们是什么关系?
不是放射性元素就非得是过渡元素,主族元素里也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有否是相对的,就拿我们身体所含的C、N来说,就有约1%是同位素,有放射性。然而它们的放射性弱得很,非特殊仪器很纯的样品都无法检测。碳14断年你听说过吧,用的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原理。
好好看看有关同位素的章节吧,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就不会疑神疑鬼。
更多“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吗”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