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升降幅度大,医生提醒人们预防“倒春寒”,尤其是体弱人群、老人和孩子。

“倒春寒”是一种天气现象,它是指春暖花开的季节寒气突袭,致使气温骤然下降,使人感到寒意。春节过后气温逐步回升,气温最高的时候在户外都不需要穿棉衣,可是进入2月中旬后气温突然下降,刚刚脱掉冬装的市民猝不及防,很多人因此患上感冒等疾病。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复康医院院长、主治医师王平提醒说,“倒春寒”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天气突然变冷会导致呼吸道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为预防“倒春寒”,当气温骤降时,老人和孩子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呼吸道的保暖。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平日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


倒春寒对身体的影响是什么?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天气逐渐回暖,但也有时冷空气会入侵,气温猛然下降,因为温度差异太大对作物造成危害,对人的身体带来伤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倒春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气象,北方城市比较常见,那么倒春寒有哪些影响呢?

容易患感冒:

因为温度骤降,如果不及时增添厚衣服,老人、孩子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很容易得感冒,也容易引发流感。

诱发呼吸道疾病:

降温后呼吸道经冷空气强烈刺激,导致呼吸道免疫能力脆弱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呼吸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发炎甚至哮喘等疾病。

心脏病易复发:

大部分有心脏病的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骤降的冷空气刺激会刺激冠状动脉痉挛,使患者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菜价“飙升”:

市场上的蔬菜价格因为受冷空气的影响迅速飙升,天气越冷蔬菜越贵,因为天气的原因会影响到蔬菜的上市及市场投放量,也会影响市场销量。

警惕胃部不适:

气温较低是胃肠道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因为温度太低会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正常分泌和血液循环,进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疾病。

危害农作物生长:

正在生长的农作物很难抵抗骤降的冷空气,倒春寒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产量,甚至出现冻死、烂根等现象。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春捂有什么讲究呢?

1.春捂既要掌握好度,更要看温度

“春捂”一定要掌握好度,“春捂”不是让人穿更多的衣服,也不要捂出汗,捂出汗反而对身体不好。入春后最短要“捂”15天左右,一般情况下,气温小于15度,不能少穿衣,要继续“捂”。气温大于15度,可以考虑减一点衣服,持续7天以上可以考虑结束“春捂”。

2.春捂也要锻炼

春捂只是我们防御的一种方式,但是要想防病健身,还是要多锻炼身体,同时还要合理饮食和生活要规律。饮食上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类、菠菜、韭菜、芹菜、油菜、胡萝卜等。

3.“春捂”要特别注意“下厚上薄”

初春季节,因寒致病的人非常多,原因就是人体的下部较上部血液循环差,容易被寒冷侵袭引发季节病,所以春季穿衣宜下厚上薄,着重把下半身“捂”好。

4.捂对温度

是否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 10℃ 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春寒”和“倒春寒”之时,要注意保暖,恪守“春捂”之道,而在“暖春”,当天气连续几天都是艳阳高照(日最高气温常常在 20℃ 以上),这时就不能“捂”了。当然,春日的两种极端天气有可能交错出现,这时穿衣和脱衣就该勤一点。

5.进行户外慢运动

家长可以给孩子穿得暖暖和和的,和他在户外进行一些慢运动,如放风筝、散步、玩球等,让孩子逐渐适应外界寒温的变化。在和孩子做运动时,以不出汗或出微汗为宜,如果出太多汗,孩子反而容易受寒,引发感冒咳嗽。在运动时,孩子穿衣应该宽松,便于穿脱及活动,如果出汗,不要立即给他脱衣。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春捂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孩儿脸,一天三变”春天的气温十分不稳定,变化无常,所以我们先人就提出啦要春捂秋冻。春要捂,秋要冻,是老辈人为我们留下的 健康 文化财富,只有深刻了解其中的内涵,才能保证身体永远 健康 。

春捂秋冻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春捂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春捂就是说春天里气温回升,不要过早脱掉羽绒服,多捂着点,保暖。因为真正意义的春天是在三月下旬左右,春暖花开,气温回暖,并且气温相对稳定。由冬季进入春季,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的,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候变化,出现“倒春寒”现象,身体会比较难适应,出现发热感冒现象。这一点在生活中得到证实,很多老人,孩子在春天刚来时,过早脱掉棉衣,身体抵抗力下降,就出现了受凉感冒,发烧头疼就去医院打点滴,不仅自己受罪,还花钱,得不偿失。所以春天要捂着点。

秋冻指秋天来临秋风萧瑟,万物凋零,这时候尽量少穿衣服,让身体受点凉,秋天在气节上是八月份立秋,但是通常八月份还处在三伏天,秋后炎热,穿厚衣服会让心情焦燥,只有等到九月下旬,气候才慢慢转凉,早晚的温差有啦变化,老人孩子可以适当的加点衣服。到了十月份,深秋来临,这时候要适当秋冻,衣服慢慢地加厚,让人体对气候的下跌有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有助于锻炼身体应对冷空气的能力,提高防御力。当身体适应了气候的变化后,漫漫长冬才会更容易度过去,不会出现大的疾病。

所谓“春捂秋冻”其实是人在适应变化的天

气,但是人的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湿热,有的人阳虚。所以春捂秋冻,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增减衣服。不要过于强求春捂秋冻。特别是老人,孩子。或者是体质虚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建议秋冻,这样不利于身体 健康 。

春捂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 春捂时要注意温度。当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温度在【15度】及以上时,可以适当地脱掉衣服,如果低于这个温度,最好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以免不经意的受凉,感冒。

2 春捂时要有度。如果在春天来临,一味相信老话,一个劲儿地捂,即使觉得不舒服,身体出汗,还不脱衣服。这时候当气温下降,冷风一过,人反而更容易着凉。所以春捂也要有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适当增加衣服。

3 捂到清明前,在初春时节,气温乍暖乍寒,非常不稳定。比如“倒春寒”现象。如果突然下雨刮风下雪。抵抗力差的会因此感冒。因此,春天要捂着点,也不能一直捂着,一般清明前后,气温会逐渐稳定,这时候就可以适当地减少衣服,用轻松的心态迎接春天啦。

4 春捂时要捂对地方。有的人在春捂时全身上下都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样不仅身体负担重,还会让自己不舒服。一般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比较差,相较于上半身更容易受到寒冷侵袭,所以春捂时,要捂对地方,平时做好【手腕 腰腹部 脚】的保暖出门戴手套,在腰腹部适当增加衣服御寒,穿稍微厚点的裤子和厚一点袜子,袜子尽量穿长筒的。晚上睡觉时要经常泡脚,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睡觉时也要盖好被子等等。

春捂时,还要保持心情舒畅。如果经常心情不好,也会影响身体 健康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这个道理。

春天来啦,我们要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适当的“春捂秋冻”;春天来啦,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身体 健康 ,还要让自己心理也要 健康 ;春天来啦,让我们用我们自己明亮而又美丽的眼睛,去欣赏美丽的春景;春天来啦,让我们保持愉快的心情,伸开双臂,用轻盈的身心拥抱生机盎然的春天[微笑]

倒春寒时应该注意什么 倒春寒时应该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少出门多宅家、春季流感病毒爆发,所以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广场、公园、车站等等;出门的时候一定要给宝宝带上口罩,回家后还要记得洗手,降低感染几率。另外还要提醒各位,虽然最近疫情好了很多,但是还不能掉以轻心,孩子还是尽量少出门多宅家。
2、谨防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通过手口传播,比如手足口病,所以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注意个人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具体方法为注意口腔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平常还要勤洗手、剪指甲,减少感染几率。此外还要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注意腹部保暖、不少宝宝腹泻是因为腹部受凉,所以倒春寒期间要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比如给他们穿个小肚兜,以防其在晚上睡觉时受凉。另外如果宝宝已经腹泻了,那么要做好相关护理,比如及时换尿片、清洗屁屁等等,避免红屁屁情况。
4、湿疹宝宝护理、湿疹期间要注意开窗通风,避免空气中的脏东西刺激到宝宝的皮肤。另外在给湿疹宝宝洗澡的时候,需要用清水清洗,洗完后记得及时擦干,并且涂抹一些护肤产品。
5、适当来些运动、可以在家里带宝宝做一些运动,比较推荐幼儿亲子操,可以舒展他们的身体四肢,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免疫力。需要提醒的是,宝宝年纪还比较小,所以要注意运动量不可过于激烈;运动结束后要注意擦干汗水并换衣,避免着凉生病。
6、注意穿衣技巧、冬天气温较低穿衣多,而宝宝已经习惯了穿很多衣服,身体产热和散热速度与外界环境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如果此时突然大幅度增减衣物,那么就容易破坏这种平衡导致生病,所以此时一定要注意春捂。另外因为下半身血液循环会比上半身的要差一些,所以倒春寒的时候要遵循“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