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即 望、闻、问、 切;也称四诊,即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 即医生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闻诊 即医生凭听觉和嗅觉听病人声音的变化,闻气味的变化等;

问诊 即医生询问病人,了解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切诊 包括切脉和按诊,即医生切按病人的脉搏和接触病人的皮肤、手、腹 部、四肢及其他部位以诊断疾病。

中医基本上就是用这四种方法给病人看病的。最早运用中医四诊法的是春秋战 国时的扁鹊。扁鹊也是中医脉学的创导者,他把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许 多方法加以总结,丰富了中国的医学理论。

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互相取 代。但在临床应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 诊断二即使在现代医疗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也有其特殊价值。

望闻问切是什么意思?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般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听、闻、望、切"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拼音是wàng wén wèn qiè。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four diagnostic methods)。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指摸脉象。望闻问切,合称四诊。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望闻问切 是什么意思?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般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望闻问切指的是什么?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简称“四诊” 。

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叫望诊;凭听觉和嗅觉以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体的变化属于闻诊;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现在症状及其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叫问诊;切按病人脉搏和安抚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它部位叫切诊。

扩展资料: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切脉辨证,早在《内经》、《难经》就有记载,经历三千年来的不断总结,对于何证出现何脉已有详细论述。但对证象与脉象间的内在联系,却无明晰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致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脉证间的内在联系,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气血津液出现虚滞,五脏功能出现盛衰,才会出现不同脉证。只有弄清气血津液的生化输泄与五脏间的关系,才能将气血津液虚滞和五脏功能盛衰出现的证象与脉象联系起来,也才明白切脉能够察其五脏病变的道理所在。

更多“什么是望闻问切”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