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癌变时,肿瘤细胞多可大量产生正常细胞巾含量甚少或所没有的蛋白,这些肿瘤细胞特征性蛋白就是肿瘤抗原。肿瘤抗原可分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后者又被分为分化抗原和癌胚抗原。肿瘤抗原由肿瘤细胞分泌人体液主要是血液中,成为肿瘤诊断、疗效判断和监测预后的重要标志。目前。临床应用的肿瘤抗原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

肿瘤单克隆抗体有别于多克隆抗体.后者化学性质不均一,特异性较差,系由肿瘤抗原纯化困难所致。1975年,英国Kohler及Milstein建立了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定向地制备抗体。由于抗体来自单克隆的杂交瘤细胞。故被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性质均一、特异性强,可用于癌症诊断,如单克隆抗体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诊断,约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见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单克隆抗体也被用于癌症治疗,已有数十个抗肿瘤单抗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治疗HER2基凶过表达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等。

什么是单克隆抗体?

 (1)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每一个B淋巴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通过随机重排只产生识别一个抗原的抗原受体基因。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重排后具有不同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液中。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先获得能合成专一性抗体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但这种B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生长。而实验发现骨髓瘤细胞可在体外生长繁殖,应用细胞杂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淋巴细胞二者合二为一,得到杂种的骨髓瘤细胞。这种杂种细胞继承两种亲代细胞的特性,它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制备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由可以制造这种抗体的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细胞产生的,这种融合细胞即具有瘤细胞不断分裂的能力,又具有免疫细胞能产生抗体的能力。融合后的杂交细胞(杂种瘤)可以产生大量相同的抗体。当其应用于医疗中时,在识别抗原中的显示的微小变化(如果有的话)有助于减小副作用。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由于其独有的特征已迅速应用于医学很多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作为检验医学实验室的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以其特异性强、纯度高、均一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分析、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并且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品化试剂盒的发展。应用单克隆抗体制作的商品化试剂盒广泛应用于:
①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
②肿瘤抗原的检测;
③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的检测;
④激素测定;
⑤细胞因子的测定。
单克隆抗体对抗原的识别,与多克隆抗体有很大的不同。不同试剂盒因使用的单克隆抗体不同,识别抗原的位点不同,导致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因此,标准化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蛋白质的提纯
单克隆抗体是亲和层析中重要的配体。将单克隆抗体吸附在一个惰性的固相基质(如Speharose 2B、4B、6B等)上,并制备成层析柱。当样品流经层析柱时,待分离的抗原可与固相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余成分不能与之结合。将层析柱充分洗脱后,改变洗脱液的离子强度或pH,欲分离的抗原与抗体解离,收集洗脱液便可得到欲纯化的抗原。
3. 肿瘤的导向治疗和放射免疫显像技术
将针对某一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或放疗物质连接,利用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或放疗物质携带至靶器官,直接杀伤靶细胞,称为肿瘤导向治疗。另外,将放射性标记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注入患者体内可进行放射免疫显像,协助肿瘤的诊断。单克隆抗体主要为鼠源性抗体,异种动物血清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因此,制备人-人单克隆抗体或人源化抗体更为重要,但此方面仍未取得明显进展。

肿瘤抗原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机制4肿瘤抗原的分类 4.1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4.1.1肿瘤特异性抗原 4.1.2肿瘤相关性抗原4.2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的分类4.2.1突变抗原 4.2.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4.2.3自发抗原 4.2.4分化抗原 4.2.5胚胎抗原 4.2.6过度表达的抗原1拼音

zhǒng liú kàng yuán

2英文参考

tumor antigen

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泛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3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机制

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可能机制为:

①基因突变;

②细胞癌变过程中使原本不表达的基因被激活;

③抗原合成过程的某写环节发生异常(如糖基化异常导致蛋白质特殊降解产物的产生);

④胚胎时期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

⑤某些基因产物尤其是信号转导分子的过度表达;

⑥外源性基因(如病毒基因)的表达。

4 肿瘤抗原的分类

肿瘤抗原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被普遍接受的有两类方法。

4.1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

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可将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和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

4.1.1肿瘤特异性抗原

TSA仅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此类抗原乃通过肿瘤在同种系动物间的移植而被证实(图181),故也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umor 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 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umor rejection antigen, TRA)。化学或物理因素诱生的肿瘤抗原、自发肿瘤抗原和病毒诱导的肿瘤抗原等多属此类。

4.1.2肿瘤相关性抗原

TAA乃指存在于肿瘤组织或细胞,同时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此类抗原在肿瘤细胞的表达量远超过正常细胞。胚胎抗原、分化抗原和过度表达的癌基因产物等。

4.2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的分类

4.2.1突变抗原

机体受到化学致癌剂或物理辐射等作用,某些基因发生突变而表达新抗原(如MUM1抗原和P53等)。此类肿瘤抗原的特点是:免疫原性弱、特异性强、高度异质性。同一种化学致癌剂或物理辐射诱发的肿瘤,在不同种系、同种系的不同个体、甚至是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其免疫原性各异。由于突变的肿瘤抗原间很少有交叉成分,故应用免疫学技术诊断和治疗此类肿瘤有一定困难。

4.2.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多种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表181)。能够诱发肿瘤的病毒主要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尤其是逆转录病毒。这类肿瘤抗原与化学、物理因素诱发突变的肿瘤抗原不同,无种系、个体和器官特异性,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此类肿瘤抗原虽由病毒基因所表达,但与病毒本身基因表达的产物有区别,故被称为病毒相关的肿瘤抗原,常见者如SV40病毒转化细胞表达的T抗原、人类腺病毒诱发肿瘤细胞表达的E 1A抗原等。

4.2.3自发抗原

自发肿瘤是指迄今尚未阐明其发生机制的肿瘤,人类大部分肿瘤属于此类。自发肿瘤表达的抗原大部分可能仍属突变抗原,但其基因突变的诱因不详。此类肿瘤抗原具有明显的肿瘤特异性;部分类似于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共同抗原;某些自发肿瘤抗原是由所谓“沉默基因(silent gene)”在细胞恶变时表达。黑色素瘤抗原MAGE1~MAGE12等属自发肿瘤抗原。

4.2.4分化抗原

分化抗原是机体器官和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表达的正常分子。恶性肿瘤细胞通常停留在细胞发育的某个幼稚阶段,其形态和功能均类似于未分化的胚胎细胞,称为肿瘤细胞的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或逆分化(retrodifferentiation),故肿瘤细胞可表达其他正常组织的分化抗原,如胃癌细胞可表达ABO血型抗原,或表达该组织自身的胚胎期分化抗原。MelanA、gp100和tyrosinase等属于此类抗原。

4.2.5胚胎抗原

正常情况下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仅表达于胚胎组织,发育成熟的组织并不表达。常见的胚胎抗原有甲种胎儿球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胚胎性硫糖蛋白抗原(fetal sulfoslycoprotein antigen, FSA)等。胚胎抗原是最早用于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治疗的靶抗原。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对此类抗原已形成免疫耐受,故难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胚胎抗原的杀瘤效应。

4.2.6过度表达的抗原

组织细胞发生癌变后,多种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量远高于正常细胞。这些信号分子可以是正常蛋白,也可以是突变蛋白,其过度表达还具有抗凋亡作用,可使瘤细胞长期存活。这类抗原包括ras、cmyc等基因产物。

更多“什么叫肿瘤抗原与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