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体是颗粒状的碎片。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在接近地球时可能会因地球引力的作用使轨道发生改变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会压缩前方气体产生高温并发生电子跃迁,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到120公里的高空中。
此外,彗星在绕太阳运行时会在其轨道上留下一些碎片,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至这些区域时,大量彗星碎片进入地球大气层,就会形成流星雨。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区别是什么?
图解:2015年丹麦上空的仙英流星雨。(图片来源: ? Ruslan Merzlyakov/RMS Photography)
我们的太阳系中有数十亿、甚至可能数万亿的飞行物在环绕着太阳运行。这些飞行物的体积太小不能算作行星,所以被称为彗星、小行星和流星体,如果流星体到达地球,就称作流星或陨石。有这么多称呼,很难将它们区分清楚。
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定义。
小行星:这是一些由太阳系中的行星形成时产生的质地紧密的岩质残留物。它们主要沿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环绕太阳运行,体积从小 汽车 到矮行星那么大不等。
图解:伽利略号于1993年拍摄到的艾女星与其卫星
彗星:彗星是宇宙中的脏雪球,成分主要是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时产生的冰和尘埃。大多数彗星的稳定运行轨道都在远超海王星的太阳系外缘。
图解:太空船拜访103P/哈德利彗星的彗核和它造成的喷流。彗核的长度大约是2公里,最窄的地点宽仅约400米。
流星体、流星和陨石:流星体是彗星和行星的碎屑,或者微小的小行星,有的体积小到只是一粒沙粒,有的是大到3英尺(1米)宽的巨石。当流星体与行星的大气层相撞时,它们就变成了流星。如果这些流星成功通过大气层并撞击星球表面,它们的残骸就被称为陨石。
图解:在纳米比亚的霍巴陨铁:已知最大的完好陨石,长2.7米,重60吨。
小行星
乍一看,小行星可能看起来像是普通的太空岩石,但这些古代太阳系的遗留物有各种形状、大小和特点。
尽管体型娇小(所有小行星的质量总和还不足月球的质量),小行星还是可以被称作微小的行星或“微型行星”。最小的小行星只是3英尺(1米)宽的大石块,最大的是谷神星,其体积接近月球的四分之一(直径约590英里,或950公里)。因为太大,谷神星在2006年被升级为矮行星,和冥王星同属一个备受争议的区分之中。
图解:2015年5月黎明号宇宙飞船拍摄的谷神星自然色景观。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5月2日,在距谷神星表面13642公里的“旋转特征”轨道上。在中心和右中心可见两个亮点,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谷神星上,分别在Oxo和Haulani陨石坑。阿胡纳蒙斯也可以在图像中看到,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悬崖山,看到就在底部的权利。
多数小行星看起来像是巨大的太空土豆,呈长圆形,表面布满无数与其他小行星碰撞时产生的坑洼。只有少数体积足够大的小行星有足够的引力能形成球体,比如谷神星。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说法,小行星成分和状态不等,有的是由黏土和硅酸盐岩石组成的暗色、松散的碎块,有的是明亮坚固的金属合成物,比如铁和镍。几乎所有的小行星都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一块圆环状的区域内发现的,也就是小行星带。小行星带形成于木星诞生之后不久,木星的重力将它形成时的残留物困住,致使它们相互碰撞,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数百万颗小行星。
图解: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2014年在进行巡天调查首要任务时捕捉到的超过100颗小行星的图像。气体和尘埃云包围着该区域,只有通过红外光才能看到其中的天体。该视野中还有2500颗其他星体。(图片来源: NASA/JPL-Caltech/UCLA)
彗星
千百年来,看见彗星一直使人们感到恐惧和惊奇。古代天文学家相信彗星能预示王侯的死亡或战争的结果。现代天文学家知道,彗星是由数十万年前太阳系形成时的残余物质被包裹在冰层中形成的。
图解:哈伯太空望远镜在艾桑彗星通过近日点前不久拍到的影像。
天文学家弗雷德·惠普尔(Fred Whipple)是首个将彗星描述为脏雪球(或者说冰冻气体与尘埃的集合体)的人。据美国宇航局称,雪球构成了彗星的核心,核心宽度一般不超过几英里。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其核心受热,冰由固态升华为气态,这就在彗星周围产生了一层直径可达数千英里的大气,称之为慧发。来自太阳的辐射压吹走慧发中的尘埃颗粒,产生长而明亮的尘埃慧尾,当高能太阳粒子电化气体时还会再单独形成一条离子慧尾。
威斯康星州贝洛特学院的天文学教授布里特·沙林豪森(Britt Scharringhausen)认为,小行星和彗星的成分差异可能源自于其诞生的方式和地点不同。
图解:图中显示尘埃尾、反尾和离子离子尾的关联性,它们都是由太阳风的流动造成的。
“尽管小行星和彗星形成的时期相同,它们形成的条件却不一样。”沙林豪森在书中写道:“太阳系由太阳星云(气体和尘埃云)组成。在星云的中心,太阳通过引力坍缩诞生。由于引力坍缩会释放热量,星云的中心区域温度更高、更密集,而外部区域温度则相对较低。”
小行星在高温星云附近形成,在极度高温下只有岩石和金属还能保持固态。而彗星在冻结线附近形成,那里的低温足以使水和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冻结。因此,彗星一般只在太阳系外缘名为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两处区域被发现过。
流星体、流星和陨石
流星体正是太阳系中的“太空岩石”。它们大小不超过1米(3.3英尺),有时只有一颗灰尘那么大。虽然体积太小远不能算作小行星或彗星,但很多流星体其实是小行星或流星的碎片,有些流星体就是由行星或卫星碰撞中飞散出去的碎片形成的。
如果流星体经过行星的大气层,比如地球的大气层,它们就成为流星。美国宇航局称,流星在大气层中燃烧时的火光可能比金星的光亮还强,这也是为什么它们也被称作“火流星”的原因。科学家们估计,每天有超过48英吨(43500千克)陨石类物质落到地球上。如果流星在降落过程中成功通过大气层并撞击地面,就产生了陨石。
图解:1833年(右)和1866年(左)对狮子座流星雨大出现
地球经过彗星留下碎片的路径时我们就能欣赏到流星雨形成的烟花秀,一睹夜空中成千上万的流星。每年8月12号左右发生的仙英流星雨是最为壮观惊人的流星雨之一,高峰时段在晴朗的天空中每小时能观测到50至75颗流星。仙英流星雨是由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发生碎裂引起的。
这些壮观的流星雨提醒我们,尽管宇宙看起来广袤无垠,人类与太阳系的联系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紧密许多。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JoyceZ- livescience-Tim Childers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九大行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水星特点:离太阳最近。公转周期很段,为88个地球日;自转很慢,要59个地球日才自转一周。表面温度差别很大,向阳面在400摄氏度以上,背阳面在零下170摄氏度左右。由于离太阳最近,仅有数千万公里,所以最难被观察。金星特点: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自转时间最长,要243个地球日。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气候非常恶劣,布满由二氧化碳和硫酸组成的云,表面温度近500摄氏度,大气压极高。
地球就不说了
火星特点:和地球最相像的行星。地表落差大,最高的山,奥林匹斯山,海拔24公里,最低的峡谷在海拔一下9公里。表面布满类似于河道的结构,曾一度被人认为是火星人的遗作。火星也是最被人们关注的行星,因为它的所有条件是全太阳系最接近地球的,所以火星很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
木星特点:最大的行星,直径为地球的11倍左右。质量为其他8大行星质量和的2.5倍。以发现卫星第2多。4大气体行星第一个。表面布满由液态氢和氦组成的云,还有一个有2个地球大小的大红斑。木星向外发出热能(很小的热能)。它的第2颗卫星被液态氢冻结的冰覆盖,冰层下是液态氢的大洋,被科学家认为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土星特点:体积第2大。气态行星。以发现卫星最多。它有一个厚不到一公里,但是却由行星表面向太空延伸了42万公里的环状结构.和木星一样,内部有热源,在对外辐射热能
天王星特点:气态行星。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大多数的行星总是围绕着几乎与黄道面垂直的轴线自转,可天王星的轴线却几乎平行于黄道面。它的磁场也十分奇特,它并不在此行星的中心,而倾斜了近60度。大气中有很多甲烷,所以吸收了太阳的红光,反射发出蓝光,所以我们天王星是颗蓝色星球。
海王星特点:气态行星。构造和天王星类似,也因为甲烷,是颗蓝色星球。海王星的磁场和天王星的一样,位置十分古怪。内部有热源,和木
土两星一样对外辐射热能。
冥王星特点:离太阳最远而且是最小的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
木卫一,
木卫二,
木卫三,
木卫四,
土卫六
和
海卫一)。
另外,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召开之后,经过投票表决,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至此太阳系只剩下八颗行星。“九大行星”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其而代之的是“八大行星”。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流星体的特点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