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肥过多的解决方法:用水浇灌来稀释氮肥,之后补充钾肥。

水稻施氮肥过多容易造成水稻徒长,贪青,晚熟,抗病力下降。青瘪粒增多,容易倒伏。导致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等多种病害加重发生,严重影响产量。提高水稻丰产,要合理使用氮肥,注意配合增施磷,钾肥和其它微量元素。

氮肥过多对水稻有什么危害

1、氮肥过多会造成水稻贪青,营养生长旺盛,结实率低。会造成水稻低产,损害农民的经济收入。

2、氮肥过多会造成病虫害增多,由于茎秆叶等比较幼嫩,很可能造成稻纵卷叶螟难以控制,近几年二化螟比较严重,这种贪青田块,二化螟虫害也非常严重,一般来说,氮肥过多还会造成纹枯病、稻瘟病严重,纹枯病严重的田块,稻飞虱也会严重。

3、氮肥施用过多会造成后期倒伏,氮肥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旺盛,节间距离加长,可能引起水稻后期倒伏。

水稻育秧发生肥害该怎么解决

水稻肥料放多了会怎么样?那要看是氮肥放多了,还是磷肥放多了?

如果是氮肥放多了,会引起水稻贪青晚熟,到了该收割的时期,还是青绿色一片,茎叶茂盛,叶片肥厚宽大,特别容易得病虫害。

由于氮肥过多,水稻的茎叶中水分和养分充足,贪青晚熟,特别适合钻心虫和卷叶虫繁殖生长,由于水稻生长茂盛,给害虫提供了特别适合的生长繁殖条件。

由于水稻叶片茂盛肥厚宽大,害虫最容易躲藏,打农药的时候,要多用很多农药,都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农药很难喷洒到植株根部和茂盛的叶片里面,使里面的害虫难以杀死。

由于水稻贪青晚熟,过于茂盛,密不透风,同时会引起病害严重,比如纹枯病,条斑病,稻瘟病等。

由于水稻贪青晚熟,稻穗很难弯腰,稻穗一直是青绿色,结实率非常低,谷粒不饱满,秕谷多,严重减产,加上病虫害难治,进一步影响水稻产量,最后导致水稻产量严重下降,不算人工成本都会亏本,连化肥本钱都赚不回来,甚至不及收割费用,损失惨重。

如果磷肥放多了,会引起水稻过量吸收磷肥,导致水稻坐兜,引起水稻明显缺锌,生长发育不良。磷肥过多,还会引起水稻农作物缺钼,影响水稻同时对磷肥钼肥的吸收。

磷肥过多还会严重影响水稻田的土质,使稻田有害物质元素增多,导致土质变坏,板结。

水稻田肥料放多了会:前期无效分孽多、疯长、影响通风透光。中期茎杆间节长、抗病能力差、易发生虫害。后期,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易倒伏、瘪粒多,千粒重少。

这也是典型得尝试,好心办坏事。

如果发现肥料下多了,可立即放水门晒田,控制其生长,直至达到正常长生长为止。

种植水稻氮肥施用过量,都会带来哪些危害?

肥害的防治:

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在腐解过程中,和土壤颗粒形成无机-有机胶体,能吸附较多的施入肥料的阳离子,使土壤溶液浓度不致升得过快,起到缓冲作用,减少肥害的发生。

2、合理施用化肥: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配合施用氮、磷、钾及微肥,同时注意施用方法和施肥量。一般重施基肥轻追肥,追肥的一次用量不能过多。另外,每亩施用碳酸氢铵不得超过30公斤,尿素不得超过10公斤。

3、其他措施:当肥害发生后,可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如水稻氮肥过多,易倒伏,可通过追施磷肥、钾肥,或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草木灰液等,都能缓解肥害。

请问水稻氮肥过多导致要倒伏怎么办?现在是灌浆期。用什么药品让植株挺立不倒伏?

这是最严重的结果。一般来说,打磷酸二氢钾促进早熟和过量氮正好相反。不仅不早熟,还要晚熟。我们这稻子来霜的时候早晚不固定,贪恋绿稻的稻子不完成,就会来霜,导致稻子低产。氮肥太多,稻子长得很快,原来稻子高90厘米左右,氮多的时候,到1米2米甚至1米5的高度,这些氮肥都赶上来了,稻子上去了,米粒和根几乎没有被吸收。

稻子又细又高,另一个不好的地方是,早倒、氮肥过多的稻子根不多,水稻茎还很高,上半层粮食就会下大雨,低产是定型的,收获成本仍然很高。我们东北,为什么开始关注氮肥的使用?因为稻瘟病,那是血的教训。开始种稻子的时候,人们的肥料量都很大,特别是氮肥,每个信息地提高12包尿素,是为了追求叶子的深蓝色,而且氮肥便宜,所以大家都认为,稻子变肥后最终没有什么坏处。可惜的是,东西要极端反对,肥大不好的地方也不少。

突然,稻瘟热突然袭来,满地都是白穗,青穗越多,根本治不了,有的稻瘟病、三环唑等都打了,根本治不了。最少的农户减产三分之一,严重节水,从此以后,我们开始重视水稻合理施肥,特别是氮肥的量。氮肥过多的田地就是同意的品种,比穗长得不好的稻子长得晚,严重,可能晚7天左右。但是拔下来的稻穗比较大,这也是农民肥胖的原因之一。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生命体的基础成分,可以推测氮元素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这也是种植者在使用肥料时最容易进入的误解。总是认为在稻子长穗之前,自己家的稻子比别人家长的旺。

计算错误:这种情况大部分发生在初学者身上,底肥和追肥都可能出现,主要原因是不熟悉田地面积,计划分配肥料的话,要多施肥。人工喷洒肥料和发生局部不平衡是常有的事,田地局部增长旺盛,部分地区生长不良。这主要是在使用秋雨时容易发生,初始温度低,因此,如果看到水稻生长势头不好,就会增加秋雨的使用,温度上升,植物就会疯狂生长。氮肥在使用过程中有流失的现象,不是用多少肥料,而是水稻吸收多少肥料。在成都水稻生产过程中,要达到600公斤的产量,需要施用纯氮12公斤不同品种有差异,种植者一般相应地进行肥料调配,底肥9公斤,追肥3公斤。眉山地区的种植者底肥在7公斤左右,进行追肥,看苗子施肥,总量控制在12公斤左右。

到后期了没有什么栽培上的调控措施了,束手无策了。只能祈祷不要来大风大雨。下一年一定要吸取今年的教训,氮肥的施用比例为基肥(移栽前):分蘖肥(移栽后15-17天):分化肥(移栽后30-35天)-粒肥(抽穗期)=4:2:3:1,按照这个比例控制肥料施入水稻群体会调控的比较好,不倒伏,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