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师如下:
1、苌弘,字叙,古资中县人,生于公元前575,于公元前492年去世。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与周景王交往,孔子在齐久仰其名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前往周国造访苌弘,求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
2、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孔子曾向其求学关于琴的知识。
3、李耳,字伯阳,世称老子,又叫老聃。春秋时期陈国人,出生在河南鹿邑县东。早年担任东周守藏史。后因为周朝发生叛乱时,大量典籍被带到楚国
孔子有哪些老师
孔子的老师苌弘
苌弘,字叔(约公元前575-492年),周敬王大臣刘文公属下大夫。在晋国的“六卿之乱”中,因帮助范氏和中行氏,赵简子派晋大夫叔向对周王施以反间计而被杀害。据《庄子外物篇》记载:苌弘是蜀人,他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而血化为碧。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另据《图经》记载:“苌弘,资中人,有寺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青泥坊在资中发轮镇,镇边龙水桥有一天然石洞,古称苌弘洞,是苌弘早年夜观天象、昼习韶乐之所。另一处苌弘遗迹在资中城西甘露镇龙洞河,是苌弘的养晦之处,明代道教宗师张三丰在这里镌刻着一首六言诗:“无价明珠一颗,光吞法界尘沙。圣凡人物天地,流通点滴何差。”再次印证了苌弘确系资中人氏。资中人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就在东门正东街为他建了座乡贤庙,又在北门外建了座“苌弘故里”的石牌坊,褒扬忠烈。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
师襄,苌弘,老聃(老子)等
我相信还有很多,因为他一直在周游列国,而且他自己不是说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
苌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生年无考,死于公元前492年,其事迹见于《左传》和《国语》等书。据《国语》载,苌弘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的大夫,因保周抗敌,不幸死于国难。后来,神话传说,苌弘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鲜血化为碧玉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后人所说的“碧血丹心”便渊源于此。
苌弘不仅是周朝政治家,他还擅长于乐。孔子入周时曾访乐于苌弘,证明了苌弘与孔子同时代而年长于孔子。关于孔子访乐于苌弘,《大戴礼记》谓:“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这就是说,孔子不只是“访”而且是“学”乐于苌弘。
孔子的老师是谁?
师襄,苌弘,老聃(老子)等
我相信还有很多,因为他一直在周游列国,而且他自己不是说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
苌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生年无考,死于公元前492年,其事迹见于《左传》和《国语》等书据《国语》载,苌弘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的大夫,因保周抗敌,不幸死于国难后来,神话传说,苌弘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鲜血化为碧玉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后人所说的“碧血丹心”便渊源于此
老子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孔子问礼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还有个老师是师襄。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其实孔子的理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所以就算一个小孩子也可以说是他的老师 老子是他的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