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道德观主要是:仁、义、礼 。具体解释如下:

1、仁:

就是人心对生命的珍惜、热爱与尊重。大致含三个层次。 一是“爱己”, 即对自我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这既是人同于动物的天性,又是生命价值的自我体现。二是“孝悌” ,即热爱自己的父母兄弟,热爱自己的 妻子、丈夫和子女。三是“爱人” ,即热爱社会、周围所有的人,也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仁的核心。

2、义:

孔子将“义”看作人们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他要求“君子”先“喻于义”,即理解义的意义,再“义以

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支配了中国两千余年,对许多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有过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欧洲的思想文化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可谓影响深广我认为,要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一一孔子,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必须按照列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与弟子的言论集《论语》一书中,另外、孔子编定的"六经"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孔子建立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经济、历史、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他是通过"述"与"作"两方面的工作形成的,"述"是他把周以前的古籍文献作了系统的整理,编写删定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作"是孔子自己的著述,主要是《论语》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

1、关于仁

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

什么是仁孔子在《论语》提到仁有一百余处,涵义甚广,但其基本涵义有二:一是爱人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说文》有个解释:"仁,亲也,从二人",甚合孔子思想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爱有差等按孟子的说法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先爱自己的亲,然后普及到民,再推广到物;是先已后人,先内后外,既有次第又有厚薄这是一种从人"自然本性"出发的"仁爱差别"

2、关于礼

仁的第二个涵义是克己复礼在答复弟子颜渊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克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是一切言行要纳于礼这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都合于礼,这也就是仁的境界

"礼"也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周公就制定周礼不过,孔子则是从多方面进行论述的第一人什么是礼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这是说,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孔子又说礼是"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是进行统治的根本法规,治国之纲因此,"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他规范著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

“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