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月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至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
孔子生于几几年
出生时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孔子是哪年生的?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是那一天出生的
一岁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zōu)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二岁 公元前550年,周灵王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三岁 公元前549年,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去世,葬于防(今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处之防山,今称梁公林)。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孔子移居鲁国的首都曲阜阙里定居,孤儿寡母,家境贫寒。
四岁 公元前548年,周灵王二十四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五岁 公元前547年,周灵王二十五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鲁。
六岁 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演习礼仪。
七岁 公元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周灵王死,其子贵立,是为周景王。
八岁 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鲁。
吴公子季札赴鲁观周礼——鲁系周公封地,可用
天子礼乐,所以保存周礼较完备。
九岁 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
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十岁 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鲁襄公死,其子裯(chóu)继位,是为鲁昭公。郑人游于乡校,议执政善否。然朋劝子产毁乡校,子产不听,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孔子后来评价子产这些话时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均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可见孔子对子产尊重民意评价很高。
十一岁 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十二岁 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鲁昭公二年,孔子在鲁。
春,晋侯使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春秋》,说:“周礼尽在鲁矣。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左传·昭公二年》)此类文献大概为鲁国所专藏,这是孔子成长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的土壤。
十三岁 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齐国晏婴使晋,与晋卿叔向谈及齐政归陈(田)氏,因齐君加重赋税,滥取于民,而陈氏则采用施恩人民,收为己助的办法,以弱公室。叔向认为晋国公室也到了末世,人们听到国君的命令,“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可见这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已经很尖锐了。
十四岁 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鲁昭公四年,孔子在鲁。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说明孔子少年时代曾从事过各种劳动。
冬,郑国子产制定丘赋制度。
十五岁 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孔子在鲁。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这时孔子在童年艰苦学习的基础上,更自觉地在学业和品德上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鲁国改三军为四军,叔孙、孟孙各领一军,季孙
领二军。当时军、赋统一,分军即分赋,所以当时称此举为“四分公室”(《左传·昭公五年》)。
十六岁 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鲁昭公六年,孔子在鲁。
三月,郑国铸刑书。“礼治”衰替,法治渐起。
十七岁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作者: 千秋悠客 2005-8-2 21:28 回复此发言
--------------------------------------------------------------------------------
2 孔子年谱(资料出自国学网)
十一月,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卒。
十八岁 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鲁昭公八年。传说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被世人称为“长人”。
十九岁 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女亓(qī)官氏为妻。
二十岁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鲁昭公十年,孔子生子,因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
这一年孔子开始任委吏(管仓库的小吏)。
二十一岁 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鲁昭公十一年,孔子改做乘田吏(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孟子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
‘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孟子·万章下》)
二十二岁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二十三岁 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鲁昭公十三年,孔子在鲁。
晋会诸侯于平丘,子产、子太叔相郑伯以会。……
及盟,子产争承(争取使郑国少贡),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孔子认为“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左传·昭公十三年》)。
二十四岁 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鲁昭公十四年,孔子在鲁。
春,季孙氏家臣南蒯(kuǎi)在费地叛,费人逐之,奔齐。
二十五岁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孔子在鲁。
二十六岁 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孔子在鲁。
二十七岁 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鲁昭公十七年,郯(tán)子朝鲁,在宴会上,他回答叔孙昭子之问,谈起其祖先少皞(hào)氏的官制。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二十八岁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鲁昭公十八年,孔子在鲁。
宋、卫、陈、郑皆有火灾。郑国裨灶认为,如不
祭天禳灾,郑国还要再次发生火灾。子产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这种观点对孔子重人道轻天道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二十九岁 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鲁昭公十九年。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一说此为鲁昭公十七年事,今从《阙里志》)。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孔子有所缪(穆)然思焉,有所睾(怡)然高望而远眺,曰:“丘殆得其为人矣。
近黮(dán)而黑,颀然长,旷(《史记》作眼)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史记》“叶拱”作“再拜”)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孔子家语·辨乐解》)
三十岁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鲁昭公二十年。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即从此开始,他已奠定了治学、作人、为政等坚实的学问德业基础。根据《史记》记载,这年前后,他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知名的有颜路(颜回的父亲)、曾点(曾参的父亲)、子路等人。
郑国子产卒,仲尼闻之,为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他认为子产有君子之德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齐景公与晏婴来鲁。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何以能称霸,孔子回答说他善于用人(《史记·孔子世家》)。
三十一岁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在鲁。
三十二岁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孔子在鲁。
作者: 千秋悠客 2005-8-2 21:28 回复此发言
--------------------------------------------------------------------------------
3 孔子年谱(资料出自国学网)
四月,周景王卒,其子猛立,即周悼王。王子朝
联络旧官、百工与灵、景之族造反,杀悼王而自立。晋人攻之,立景王另一子匄(gái),是为周敬王。
三十三岁 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鲁昭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三十四岁 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孟僖子将死,嘱其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孟僖于卒,孟懿子与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不久,孔子得到鲁昭公的支持,与南宫敬叔适周都洛阳,观周朝文物制度,拜见了老聃与苌弘,学礼,学乐,收获极大,说:“周监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此时南宫敬叔仅十二岁,似不可能随同孔子适周。适周之事,时间上可能后些。)
三十五岁 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鲁昭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孟孙、叔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齐。孔子因鲁乱带弟子适齐,路经泰山,遇一妇人哭诉亲人被虎咬死仍不愿离开此地时,不由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见《礼记·枟弓下》)。到齐国后为高昭子家臣,借以进见齐景公。
三十六岁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能得而食诸!”(《论语·颜渊》)齐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但因晏婴阻挠,没有成功(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这一年鲁昭公自齐居郓(郓原为鲁地,此时齐为昭公攻取)。
三十七岁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孔子在齐,齐大夫扬言欲害孔子,齐景公也对孔子说:
“吾老矣,弗能用也。”于是孔子自齐返鲁(见《史记》·孔子世家)。据说返鲁时迫于形势险恶,仓促中把正在淘的米未及做饭即提起来一面走路一面滤干。(《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临近鲁境之齐地)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见《礼记·枟弓下》)。
吴公子光使专诸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
三十八岁 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鲁昭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晋魏舒(魏献子)执政,灭祁氏、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选派贤能之士(包括其子在内)为县宰。孔子十分赞赏,说魏子之举“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鲁昭公至晋,居乾侯(晋邑)。
三十九岁 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鲁。
冬季,晋铸刑鼎,赵鞅、荀寅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孔子认为,这样做就会“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四十岁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鲁昭公三十年,孔子在鲁。
孔子自称“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所谓“不惑”盖指“而立”时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坚定不移。
四十一岁 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四十二岁 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鲁昭公三十二年,孔子在鲁。
冬,鲁昭公卒于乾侯。季孙意如立昭公弟公子宋,是为鲁定公。
四十三岁 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鲁定公元年,孔子在鲁。
夏,昭公灵柩自乾侯归葬鲁,定公即位。
四十四岁 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鲁定公二年,孔子在鲁。
四十五岁 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鲁定公三年,孔子在鲁。
邾庄公卒,邾隐公即位,将冠,使人问冠礼于孔子。
作者: 千秋悠客 2005-8-2 21:28 回复此发言
--------------------------------------------------------------------------------
4 孔子年谱(资料出自国学网)
四十六岁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鲁定公四年,孔子在鲁。
孔子率孔鲤与部分弟子观鲁桓公庙宥坐之欹器,对孔鲤与弟子们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他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破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荀子·宥坐》)
四十七岁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孔子在鲁。
六月,鲁国季孙意如(季平子)卒,其家臣阳虎
囚其子季孙斯(季桓子),而专鲁政。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于是馈孔子豚,欲待孔子拜谢时见孔子。孔子不想见,打听得阳虎不在时前往拜谢,但不巧在路上二人相遇了。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口头答应,但终不仕(见《论语·阳货》)。退而修《诗》、《书》、《礼》、《乐》,以教弟子。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四十八岁 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鲁定公六年,孔子在鲁。
四十九岁 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鲁定公七年,孔子在鲁。
二月,齐将郓、阳关二地归还鲁国,阳虎据为己有。
五十岁 公元前502年,周敬王十八年,鲁定公八年,孔子在鲁。
孔子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所谓“知天命”指的是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冬,阳虎欲去三桓,谋杀季氏未遂,随入讙(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阳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以叛。
公山不狃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因子路反对而未成行(见《论语·阳货》)。
五十一岁 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孔子在鲁。
六月,鲁伐阳虎,攻打阳关。阳虎突围奔齐,旋逃亡宋国,最后逃至晋国,投赵简子。孔子说:“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
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
五十二岁 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鲁定公十年,孔子在鲁。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由小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齐与鲁媾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市南)。孔子以大司寇身份为定公相礼,孔子认为“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事先做了必要的武事准备。齐欲劫持定公,孔子以礼斥之。齐君敬畏,遂定盟约,并将侵占的郓、讙、龟阴等地归还鲁国以谢过(见《谷梁传·定公十年》)。
五十三岁 公元前499年,周敬王二十一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在鲁。
孔子为鲁大司寇,鲁国大治。据《品氏春秋·乐成》记载,开始尚疑其才,既而政化盛行,国人诵之(见《孔丛子·陈士义》)。
五十四岁 公元前498年,周敬王二十二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子路为季氏宰,孔子为了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鲁定公建议:“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今三家(三桓)过制,请皆损之。”(《孔子家语·相鲁》)遂将堕三都。当时,正值叔孙、季孙之家臣侯犯和南蒯各据其都叛,叔、季二氏也支持这一主张,于是先拆毁了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省东平县南)和季氏的费邑(今山东省费县)。堕费时,费宰公山不狃乘鲁都(曲阜)空虚,率费人攻曲阜,幸赖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二大夫率部反击,败公山不狃于姑蔑(今山东省驷水县东)。公山不狃逃奔齐国。遂堕费。
可是再去堕孟氏的成邑(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时,却受到孟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而失败。堕三都至此半途而废(《史记·孔子世家》)。
五十五岁 公元前497年,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
鲁国得治,齐国畏惧。齐欲败鲁政,于是便选美女八十人,衣以文衣,并文马二十四驷馈鲁君。季桓子受之。鲁君臣荒于女色,怠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也不按礼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供肉)给孔子,孔子失望,于是去鲁适卫,开始了十四年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
孔子是几年几月几日出生的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孔子的生辰年月日,从古至今就有争论,一说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另一说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说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的有《公羊传》、《谷梁传》等记载为依据。而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的以史记《孔子世家》为依据。两千多年来,关于孔子生辰年月日的争论,时起时伏,从来没有停止过。民国时期,孔氏家族让历学家对孔子生年月日进行了推算,把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换算成格里历日期为9月28日。以此为依据,现在的孔氏家族,台湾、港澳等许多地方都以9月28日做为孔子诞辰来纪念孔子。最近,我国天文历法学家江晓源教授,用世界先进的计算系统进行推算,认定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9月8日,这一推算是用儒略历推算的。这一个结论引起了史学,历法学,年代学者的重视。对于孔子生辰年的问题又引起一场辩论,那么孔子到底生于何年何月日?推算的根据是什么?推算的根据是否正确可靠?对于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认真的查找、推算,下面具体地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推算的结论。6G@X j
记载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的史书有《公羊传》、《谷梁传》,记载了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的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那么,记载了孔子生于不同年月的古书哪个更准确、更真实呢?我们进行一下分析:《谷梁传》曰:(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公羊传》曰: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6
《史记�6�1孔子世家》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而孔子生,孔子七十三年,以鲁襄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已丑卒。M
《谷梁传》《公羊传》中,不仅记载了孔子的生年,又有生月生日,另外记载九月朔有日食。江晓源教授用先进的计算仪器回推。证实公元前552年8月20日在山东鲁国地带能看见一次日偏食,我用计算公式推算这次日食发生在鲁国地区时间应当是下午13日至15时之间,即公元前552年九月初一,日干支庚戌。至于十月朔频食的记载,据我推算没有,但两千多年来,月球公转的轨道有什么变化很难定论。[公羊传]中十有一月,庚子,可能是十有一日,庚子之误笔,另外我推算公元前552年三月朔癸丑有一次日食,这次日食发生在南太平洋一带,中国不能看到。t
《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只了孔子的生年卒年,即没有记载孔子生在那月,也没记载生在那日,也没有日干支。这种记载只能说大概讲了一下孔子的生卒年,与《谷梁传》《公羊传》的记载有天壤之别。另外,我们从年代上讲,《谷梁传》《公羊传》书写的年代距孔子年代很近,而史记是司马迁汉武帝时写的,距孔子卒年已有四百多年了。四百多年后的记载也只能从《各梁传》《公羊传》等书上摘录而已,而且《史记·孔子世家》上并没有记载孔子生于何月何日,怎么推算出孔子生于前551年八月二十七呢?也没有日干支记载,怎么推算出孔子生于庚子日呢?经我推算:公元前551年周历十月二十七日确是庚子日。《史记·孔子世家》上并无记载孔子生于何月何日,日干支是什么,那么这个日干支是从何而来呢?没有答案。我认为答案是有的,那就是采用了公元前552年孔子生辰的庚子日,而生年却采用了公元前551年,这样合二为一,孔子生辰年月日就成了公元前551年十月二十七,庚子日。为什么要这样合二为一呢?我认为也是有原由的。我们都知道孔子生前一个月初一。也是就是九月朔发生了一次日食。日食是很正常的天象,但是古时候,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下层老百姓都认为日食是不吉之兆,凶兆,日食之年就是不吉之年,凶年,后来的很多儒家学者认为孔子是儒家大师,是圣人,圣人怎么能生于这样不吉之年呢?一定是记载搞错了,因而也就提出了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的说法,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和生于551年的两种观点。tg|
孔子享年73岁,卒于公元前479年四月巳丑日,这一点谁也没有疑意,以公元前479年向前推73年,孔子正是生于552年。-E(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不论认为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的还是认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的人都认同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这也就证明了对孔子生年没有分歧,是在同一年,2004减去2555年是—551年,我们知道史学上公元是没有“零”年,所以说计算出的公元前551年,就是史学上的公元前552年。如果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那么2004年就不是孔子诞辰2555年,而应当是2554年。wAPGfb
在天文历法发展的今天,用计算系统回推几百年,几千年的天体现象,可是准确到分秒,《谷梁传》《公羊传》记载了公元前552年九月朔,有一次日食,这个记载是否正确?江晓源教授用计算系统回推,证实在公元前552年儒略历8月20日在山东曲阜地区能看到一次日偏食,这儒略历8月20日就是公元前552年周历的九月初一。从而证明了《谷梁传》《公羊传》所记载是真实的,也傍证了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十月庚子日是真实可信的。h"F
也有人说:既然现在已经定在八月二十七为孔子诞辰,这一日期也早已被很多人认可,就没有必要再改动孔子的生辰纪念日。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如果我们不知道,或没有推算出孔子准确的生辰年月日,用上述办法也是可行的。现在已经正确地推算出孔子生辰年月日,就不能再按错误的年月日来纪念孔子。中国人是讲认真的,中国人是实事求是的,错了改正就好,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当然谁能拿出更有力的证据证明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那就另当别论。不过,现在还没发现这方面的证据。gB"Gu
江晓源教授用儒略历回推算孔子诞辰是公元前552年10月9日,这个推算是正确的,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推算孔子诞辰不能用儒略历,一者儒略历法与回归年误差太大,回推孔子生辰日与回归年误差达6天之多。二者也不符合当时历法的实际情况。回推孔子诞辰月日要用中国的传统历法来推算,现在也要用农历(夏历)月日来纪念孔子诞辰。,uK'
中国的传统历法夏历,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有史以来,中国的各种节日及纪念日都是使用夏历历法,比如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数不胜数,没有哪一个传统节日用儒略历或格里历。所以我们纪念孔子诞辰日,也要用中国的传统历法夏历。第一,用夏历符合传统,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第二,夏历最科学、最符合天象(闰月时会与回归年产生周期性日期波动,这不属于误差),三是避免了由于使用不同历法回推不同日期而产生的争论。u
那么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十月庚子日是现在的几月几日呢?经我推算,孔子年代鲁国使用的是周历,正月建子。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周历十月二十一日,庚子日,换算夏历就是八月二十一日,也就是现在中国农历八月二十一日。这就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生辰日。以上是我个人的推算及观点,如果有不同看法或认为错误,可以批评反驳。z-LL
下面是公元前552年周历三月初一到十二月初一干支,各月中气干支,及儒略历,格里历月日,此表供历法爱好者参考。l
公元前552年(己酉年)Ft[!
周历月日 日干支 中气干支,月,日,时,分 朔日的儒略历月日 格里历月日$
三月初一 癸丑(日食) 雨水、甲寅三月初二,20时2分 2月24日 2月18日 四月初一 壬午 春分、甲申四月初三,19时13分 3月25日 3月19日$3O
五月初一 壬子 谷雨,乙卯五月初四,6时31分 4月24日 4月18日\
六月初一 壬午 小满,丙戌六月初五,5时55分 5月24日 5月18日[:=6~
七月初一 辛亥 夏至,丁巳,七月初七,13时59分 6月22日 6月16日l7\si9
八月初一 庚辰 大暑、己丑八月初十,零时55分 7月21日 7月15日!7US
九月初一 庚戌(日食) 处暑、庚申九月十一,7时45分 8月20日 8月14日t7'"
十月初一 庚辰 秋分、辛卯十月十二,5时14分 9月19日 9月13日~K]_J4
十月二十一 庚子(孔子生辰、夏历八月二十一) 10月9日 10月3日>g
十一月初一 己酉 霜降,辛酉;十一月十三,14时20分 10月18日 10月12日NHJw
十二月初一 己卯 小雪辛卯十二月十三,11时42分 11月17日 11月11日 L'C
说明;一此历法上朔日干支中气时间,儒略历月日,格里历月日及日食皆本人推算, WW
二夏历既我们现在的农历,夏历的正月相当于周历的三月,以此类推,U+N\\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