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门的意思是所培养的学生或推荐的人才,遍天下,到处有。桃李满天下最初形容的是春秋时魏国的子质,一位学富五车,育人天下的智者。

春秋时间,魏国的大臣子质得罪了魏文侯,为避难逃到他北方的一个朋友家,这个朋友生活比较困难,久居门下,日子不好过,因为子质有学问,就和朋友说开个学堂吧,朋友很支持他,给了他两间房子作学堂,子质开始了招收学生,不论贫富一律收下,但必须跪拜院里的一棵桃树一棵李树,并且教育学生们要学习桃树李树,开花结果,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后来这些学生都学有所成,个个都是国家的栋梁,而且,为了感恩子质,都种上了桃树李树,待到子质游历各国时,看到学生们的成就,指着桃树李树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夸奖学生们成器。后来桃李满天下,不仅指学生也指门徒和提携的人。


《桃李满门》这个成语中的“满”是什么意思

满意为全部充实,没有余地;十分,全。

一、释义

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了。装得太~了。

2、使满:~上这一杯吧!

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不~一年。

4全;整个:~身油泥。~屋子的烟。

5、完全:~不在乎。~有资格。

6、满足:~意。心~意足。

7、骄傲:自~。~招损,谦受益。

8、姓。

9、满族:~人。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满,盈溢也。从水   

白话版《说文解字》:满,液体达到器皿容量而外溢。字形采用“水”作边旁。 

三、造字本义

动词,容器内液体饱和。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满分、满怀、满足、满意、满座、充满、丰满、饱满、爆满、满月、弥满、圆满、自满、满堂

一、爆满[bào mǎn]

形容戏院、影院、竞赛场所等人多到没有空位的程度:剧场里观众~,盛况空前。

二、满意[mǎn yì]

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他非常~这个工作。顾客对他的热诚服务感到很~。

三、满座[mǎn zuò]

(剧场等公共场所)座位坐满或按座位出售的票卖完:这部影片很受欢迎,场场~。

四、自满[zì mǎn]

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骄傲~。~情绪。他虚心好学,从不~。

五、期满[qī mǎn]

达到了规定的期限:任职~。服刑~。

桃李什么意思

桃李,指学生。桃李满门比喻学生很多

桃和李在古代都视为美好的东西,常作为互相馈赠的礼物。早在《诗经‧大雅‧抑》就有「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汉朝刘向在《说苑》中曾以桃李比喻报答∶「赵简子谓阳虎

曰∶「惟(只有)贤者能报恩,不肖者不能。植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植蒺藜(级、

黎,一种草)者,夏不得息,秋得刺也。」后又种植桃李引喻为荐举贤士或培养人才。《资

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唐狄(敌)仁杰很得武则天信任。狄推荐姚元崇、张柬

之等数十人为官,均为极有才干的名臣。有人对狄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答道

∶「为国荐贤,非为私也。」「桃李满门」或「桃李满天下」即由此演变而来。今人们常用

这一成语比喻教师培养出数量众多,质量好的学生。

望采纳

桃李成语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桃李,就是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往往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说老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遍布全世界,赞美教师辛勤育人。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桃李满天下寓意

治理国家离不开贤明的君主,更离不开各类人才。而贤能之人所结交的朋友一般也是贤能之人,通过互相引荐,就可把众多贤能之人聚集到一起为大事出力效劳。

有能力的人,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这得依靠教育。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更离不开人才。要实行适当的教育政策培养更多的人才,还要把优秀人才留住为自己国家效力。

『壹』 成语"桃李成行"的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原指桃李两树虽不能言,然其花艳丽,其果可口,众人纷纷摘之版,於是树下为之践踏成权行。后喻人心诚忠实,德才兼备,自可感召人心;亦喻注重事实,不尚虚声,常用此语。

释 义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 处 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参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欧阳询《艺文类集•卷四十五•职官部一•诔》:“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曰:‘昂昂公侯,实天诞育,八元斯九,五臣兹六,揜讨逆节,折冲江湖,走钦擒俭,枭诞弊吴,公于出征,爰整其旅,垒未越郊,麾不及举,秦凉获乂,西戎即叙,他人之贤,譬彼丘陵,邈矣公侯,如日之升,泰山其颓,寝疾不兴, 遐迩曷仰,社稷焉凭,生则荣易,终哀实难,靡不春华,鲜克岁寒,於呼公陨,率土含酸,赵丧望诸,列国同伤,秦亡蹇叔,舂者不相,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原指桃李两树虽不能言,然其花艳丽,其果可口,众人纷纷摘之,於是树下为之践踏成行。后喻人心诚忠实,德才兼备,自可感召人心;亦喻注重事实,不尚虚声,常用此语。

『贰』 关于桃李的四字成语

关于桃李的四字成语

桃僵李代、

凡桃俗李、

门墙桃李、

夭桃秾李、

桃夭李艳、

报李投桃、

桃李春风、

以桃代李、

桃李门墙、

夭桃襛李、

李代桃僵、

桃李成蹊

『叁』 "桃李"代指学生,有什么成语

桃李春风[ táo lǐ chūn fēng ]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出处: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桃李门墙[ táo lǐ mén qiáng ] :指生徒众多的师门。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桃李之教[ táo lǐ zhī jiào ] :指老师的教诲。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今日吉辰,来拜了先生。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桃李满天下[táolǐmǎntiānxià]: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出处: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桃李之馈 táo lǐ zhī kuì ]:原谓互赠礼品, 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桃李成蹊[táo lǐ chéng qī]:“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桃李争妍[táo lǐ zhēng yán]: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春花 艳艳 ,看红白桃李争妍。”

『肆』 “颜如桃李”是成语吗什么意思

桃李满门

桃和李在古代都视为美好的东西,常作为互相馈赠的礼物。早在《诗经‧大雅‧抑》就有「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汉朝刘向在《说苑》中曾以桃李比喻报答∶「赵简子谓阳虎

曰∶「惟(只有)贤者能报恩,不肖者不能。植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植蒺藜(级、

黎,一种草)者,夏不得息,秋得刺也。」后又种植桃李引喻为荐举贤士或培养人才。《资

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唐狄(敌)仁杰很得武则天信任。狄推荐姚元崇、张柬

之等数十人为官,均为极有才干的名臣。有人对狄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答道

∶「为国荐贤,非为私也。」「桃李满门」或「桃李满天下」即由此演变而来。今人们常用

这一成语比喻教师培养出数量众多,质量好的学生。

教师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犹如春天的桃李之花,芬芳四溢。因此,人们亦常用「桃李芬芳」

这一成语来形容教师辛勤劳动后所结出的累累硕果。其意与「桃李满门」(或「桃李满天下

」)大同小异。所不同者,当用「桃李芬芳」这一成语时重在质,不在量;同时,前者是

从教师角度而言,后者则可指教师的劳动,也可指学生。

『伍』 "桃李"代指学生,如成语什么

桃李满天下: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专学生。

桃李门墙:属门墙:指师门。指他人的学生或所栽培的后辈。

桃李春风:桃李指老师的学生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陆』 桃李的成语是什么第二个字是桃。

投桃报李

◑◑\(^o^)/лл谢谢◑◑

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

『柒』 关于桃李的成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版真诚,严于律已权,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捌』 成语"桃李成行"的解析 谢谢

网上没有

个人理解

桃李成行 和桃李满天下是一个意思

就是教育事业很有成就 学生遍布天下

『玖』 桃李满门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桃李来满门

桃和李在自古代都视为美好的东西,常作为互相馈赠的礼物。早在《诗经‧大雅‧抑》就有「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汉朝刘向在《说苑》中曾以桃李比喻报答∶「赵简子谓阳虎

曰∶「惟(只有)贤者能报恩,不肖者不能。植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植蒺藜(级、

黎,一种草)者,夏不得息,秋得刺也。」后又种植桃李引喻为荐举贤士或培养人才。《资

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唐狄(敌)仁杰很得武则天信任。狄推荐姚元崇、张柬

之等数十人为官,均为极有才干的名臣。有人对狄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答道

∶「为国荐贤,非为私也。」「桃李满门」或「桃李满天下」即由此演变而来。今人们常用

这一成语比喻教师培养出数量众多,质量好的学生。

教师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犹如春天的桃李之花,芬芳四溢。因此,人们亦常用「桃李芬芳」

这一成语来形容教师辛勤劳动后所结出的累累硕果。其意与「桃李满门」(或「桃李满天下

」)大同小异。所不同者,当用「桃李芬芳」这一成语时重在质,不在量;同时,前者是

从教师角度而言,后者则可指教师的劳动,也可指学生。

『拾』 成语春风桃李是什么意思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出处:宋·杨万里《送刘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