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星艾丽莎·米兰诺等人在2017年10月,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温斯坦性侵多名女星丑闻发起的运动,呼吁所有曾遭受性侵犯女性挺身而出说出惨痛经历,并在社交媒体贴文附上标签,藉此唤起社会关注。

简介:

哈维·温斯坦的性骚扰丑闻曝光后,塔拉纳·伯克,一个服务弱势女性的纽约社区组织者,提出了me too”口号。

2017年10月15日,塔拉纳·伯克的朋友,女星艾丽莎·米兰诺在推特上转发,并附上文字:如果你曾受到性侵犯或性骚扰,请用me too”来回复这条推文。

随后,Twitter、Facebook以及Instagram上频频出现见证消息。成千上百的人回复了这条消息。有些人只写了我也是”,更多的人讲述了他们各自的性侵犯或性骚扰经历。作家、诗人那吉娃·依比安写道:被指责的是我。人们让我不要谈论这件事,人们对我说这没有多糟糕,人们对我说我应该看淡它。”

其他参与的明星包括安娜·帕奎因、黛博拉·梅辛、劳拉·德雷福斯、嘎嘎小姐和埃文·蕾切尔·伍德。

男性也表达了支持。喜剧演员、活动家尼克·杰克·派帕斯写道:男人们,不要说你有妈妈、姐妹、女儿,要说你有一个可以做得更好的父亲、兄弟和儿子。我们都可以。”

自10月5日《纽约时报》发布的调查报告详细记述了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收到的长达数十年的性骚扰指控后,社交媒体为妇女讨论自身经历提供了一个鼓励性的平台。

Twitter通过在旗下策划故事的平台时刻上的推广,支持了这一话题。该公司指向其上周发表的声明,称它为能够帮助并支持我们的平台上的声音,特别是那些面对权势说出真相的声音而自豪。”声明同时指出,其首席执行官杰克·多西已经发布了有关该公司为处理网站上的虐待现象所做的努力的推文。

metoo 是什么意思?

me 是我的意思,too 是也的意思。

一般别人发表了意见,你如果表示同意的话可以用me too...

metoo正确写法应为“me too”,副词性质,表达“我也...,我也是,我也一样”的意思。

多用于口语。

【音标】[mi: tu:]

【释义】我也,我也是

me2运动什么意思

MeToo是2017年10月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事件后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一个主题标签,用于谴责性侵犯与性骚扰行为。

社会运动人士塔拉纳·伯克在此之前数年便开始使用这一短语,后经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的传播而广为人知。米兰诺鼓励女性在推特上公开被侵犯的经历,以使人们能认识到这些行为的普遍性。

哈维·韦恩斯坦和弟弟鲍勃·韦恩斯坦创办电影制作公司米拉麦克斯影业,并从1979年到2005年掌管该公司。后来在2005年3月,兄弟俩创办韦恩斯坦电影公司,同年9月离开米拉麦克斯。多年来,好莱坞坊间传言韦恩斯坦曾令女星“陪睡”,当时许多娱乐明星有过相关的暗示。

1998年,格温妮丝·帕特罗在《大卫·莱特曼秀》称韦恩斯坦“会强迫你做一两件事”。

2005年,寇特妮·洛芙在一次采访告诫年轻女演员:“如果哈维·韦恩斯特请你去四季参加私人派对,别去。”

2010年,《Pajiba》刊发题为《哈维的女孩们》(Harvey's Girls)的文章,暗讽韦恩斯坦的“陪睡”名声:“每隔几年,哈维都会选一位女孩当他的宠物。”

2012年电视连续剧《我为喜剧狂》有角色道:“影艺圈里面我谁都不怕! 譬如哈维·韦恩斯,他五次想跟我上床,我拒绝了三次!”

在2013年奥斯卡典礼上,主持塞思·麦克法兰宣布最佳女配角提名时开玩笑称:“恭喜,你们五位女士再也不用假装和哈维·韦恩斯特有交集了。”

2015年,Gawker作家乔丹·萨金特(Jordan Sargent)撰文《告诉我们你知道多少哈维·韦恩斯特的公开秘密》指出:“这位有权有势的制片人运用他在行业中的权力实行自愿性或其他的性满足,旨在对秘密的交谈和乌烟瘴气的八卦博客评论帖保持神秘感和狭隘感。”

2015年,《纽约时报》报道韦恩斯坦因被“22岁女性指控不当接触她”而被警方问话。

这位女性是意大利模特安布拉·古铁雷斯,美国小报把她标榜为机会主义者和敲诈者,把她和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臭名昭著的性交派对联系起来。最终,因缺乏证据,曼哈顿地区检察官小赛勒斯·万斯没有提起控告。

影响

事件在美国立刻引发对性骚扰和性侵犯行为的“全国清算”,这被称为温斯坦效应。加上同年早些时候的其他性骚扰案件,温斯坦的报道和之后的“metoo”标签运动鼓励个人分享他们的性行为不检遭遇,在多个行业引发一连串的指控,美国及世界各地的许多掌权的权贵失势下台。

在娱乐界,指控导致演员和导演的流失,最明显的是演员凯文·史派西、喜剧演员路易·C·K和电影制片人布莱特·拉特纳之后因至少六项指控而取消项目。200多位女性指控制片人詹姆斯·托巴克性骚扰。

迪士尼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在承认不当行为后向迪士尼辞职。新闻界方面,指控导致编辑、出版商、高管和主持人失势。而在其他行业,名厨约翰·贝什和负责财务及公关的其他高管也被免职。

席卷全球的#metoo事件除了曝光犯罪行为之外,后续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7年《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是“打破沉默者”,由几百万女性和部分男性组成,他们不再沉默,将曾经遭遇的性伤害公之于世。这是一场全球反性骚扰运动,叫做#MeToo(我也是)。
封面上的5位女性是: 明星艾什莉·贾德,摘草莓的女工伊莎贝尔·帕斯夸尔(她用了化名),公关人员艾达玛·伊维,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前Uber工程师苏珊·福勒。
好莱坞金牌制片人
去年10月5日,《纽约时报》揭露了知名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长达30年的性骚扰丑闻,艾什莉·贾德向《纽约时报》讲述了她的故事。
1999年艾什莉·贾德出演的《双重阴谋》卖座成功,她成为好莱坞一线女星。她曾多次被《人物》杂志评选为“世界最美丽的50人”之一。
20年前,好莱坞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邀请了她到酒店,她还以为是一次正常的商业早餐见面。可是韦恩斯坦让她进房间,问她是否能给按摩,或者让她观看他洗澡。
她拒绝了。韦恩斯坦依然纠缠,她假装镇定地说:“如果你想碰我,那么你得先让我获个奥斯卡才可以。”想以此逃离房间。
讲出韦恩斯坦的故事,需要极大的勇气。此人是好莱坞大腕中的大腕,炙手可热势绝伦。在他参与制作的所有电影中,有70多座奥斯卡奖,提名更是有300多次。但艾什莉讲出了这个往事。
此后,好莱坞女星一个接着一个,指证韦恩斯坦劣迹,超过50名女性控诉他性骚扰或强奸。美国和英国警方均对他展开调查。
打破沉默者
从此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波对日常生活中隐蔽的性骚扰的讨论和控诉。以#MeToo为标签,很快形成规模浩大的社会运动。
最早是做过女社工的塔拉那·伯克,使用了#MeToo标签。
好莱坞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收到一个朋友发给她的#MeToo截图。去年10月15日,她将这个标签发到了推特上,并留言:“若你曾受到性侵犯或性骚扰,请用‘我也是’来回复这条推文。”第二天起床,发现有超过3万人亮出了#MeToo的标签,米兰诺放声大哭。
公关人员艾达玛·伊维说,她屡次经历性骚扰,甚至被男同事当众抓私处。她说:“我受够了被指责自己的穿衣、举止方式,被指责我们是自找、是不检点,我们有愤怒的权力!”
前Uber工程师苏珊·福勒在网上揭露了Uber公司的性骚扰文化,最终公司总裁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离职,还有20名其他员工被解雇处分。
摘草莓的女工伊莎贝尔·帕斯夸尔被男人屡次骚扰。骚扰者跟踪她,她深感恐惧,却无

德普状告前妻案胜诉,前妻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以及赔偿?

这将会是一次转折,让全社会用更法治的态度面对轰轰烈烈进行了5年的Metoo运动。

这场官司德普可谓大胜,他的三项诉讼请求全部得到陪审团的肯定,获赔1500万,希尔德的三项诉讼请求只被支持了其中一项,获赔200万,里外里德普将会得到1300万的赔偿。


对于德普这样的好莱坞大咖,1300万的赔偿不是重点,而是终于可以摆脱千夫所指的局面:在此之前,因为希尔德的家暴诽谤,迪士尼明确拒绝德普再出演杰克船长,大众舆论也是坚定给德普扣上了“家暴男”的帽子。

而这一系列打击的起因,仅仅就是希尔德在《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文章。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国内近几年各类“小作文”事件,阿里巴巴张某,陈露,刘强东,污蔑学弟摸屁股的清华学姐,朱军等等。

Metoo运动,也就是反性骚扰运动,2017年哈维的性骚扰丑闻曝光后,由艾丽莎·米兰诺牵头在推特发起:“如果你曾受到性侵犯或性骚扰,请用‘我也是’(MeToo)来回复这条推文。”

活动反响非常大,也很有意义,因为在各个国家都有弱势女性在不均衡的关系中遭遇性骚扰,且担心后续的社会评价不敢发声。Metoo运动鼓励受害者勇于站出来指认,大胆说出自己的遭遇。

本来是件好事,但后来变味儿了。

有些投机分子发现了Metoo运动背后的逻辑:指控中女性无需罗列证据,被指控的男生要澄清必须拿出切实证据自证清白。

女性对男性的性侵指控,已经跳出了法治的规则,没有原告被告,没有辩方控方,也无需证据链,就能直接毁掉一个人。

就如同清华学姐事件中所说的“小东西让你社会性死亡”,之所以叫小作文,是因为文采越好,越贴近大众对“家暴”“性侵”“出轨”的预期,效用越强。

上一个文采斐然的小作文,是李靓蕾,刚发出来时也是看起来无懈可击,事件越往后发展越变味儿。

除了被控诉的人难以自证,更重要的是,即便男方拿出切实证据,证明女方诽谤,一来难以翻转自身利益受影响的事实,二来造谣者不会受到明显的惩戒。

比如在国内,朱军性骚扰案也胜诉了,但事业一落千丈,抖音小慧君造谣性骚扰和抑郁症都实锤后,仍然不耽误她继续活跃在网络上。

当“小作文”投入回报比如此丰厚的时候,很难不让一些“有心人”把它当作得心应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