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即景耀六年,蜀国大将姜维得到魏国的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打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魏蜀吴三国最后谁赢了啊?

其实要说起来,蜀国赢了.
为什么?
千古留名啊,说起来三国,从地理位置,经济军事实力讲,其实主流政权是曹魏.当时天下连年征战,地点主要是北方地区,北方的人民百姓都快活不成了.曹操稳定北方,在广大北方地区实行了许多的农业,经济政策,是对北方的经济复苏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看了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姓的皇叔是连吃带拿,把便宜沾尽.最后自立为帝,还落得千古流芳.
为什么?2个原因
1,姓刘,是中山靖王之后,虽然实际上刘胜(似乎是叫这个名字)荒淫无度,有无数个儿子,但是毕竟皇叔身上还是连着高祖的血脉.
2,仁义,不管是真仁义,还是别有用心,但是就是很仁义.古代,越是礼崩乐坏之时,社会舆论越是把仁义看的重.不然怎么卧龙,风雏都跑来帮刘备呢.
所以我说,从当时结局看,三国都是失败者,被晋朝统一.但是从2000年的效果看,刘备最胜.
不过也有明智的学者,郭沫若就十分要替曹操打不平.
而东吴的孙姓政权,在三国之中,真的就是一个配角了.

魏蜀吴三国最后谁赢了啊?

魏蜀吴三国没有胜利者,最后是司马家得到了天下。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军由阴平小道绕过剑阁天险,在绵竹大败蜀军,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后主禅降,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家族代魏,魏亡,司马懿孙司马炎废曹奂称帝,建立晋朝,公元280年,司马炎派大将杜预率兵南下,渡过长江,吴主孙皓降,吴亡。

从此长达七十二年的三国历史正式落下帷幕,天下尽归司马氏所有。

扩展资料:

孙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

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

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

魏蜀汉中大战谁赢了

第一次魏蜀大战于219年,刘备打败了曹操,杀死其大将夏侯渊,占领了汉中全境,得兵十余万。 其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汉中没有大的战斗。诸葛亮死后,在汉中边境魏蜀不时发生小规模战斗,各有死伤。 第二次魏蜀大战于263年冬,魏国派钟会,邓艾为将,率兵二十余万。此时姜维在沓中屯田,没有料到魏国会出兵。魏军从多路杀奔汉中,由于姜维连连北伐,兵力消耗过多,蜀军抵挡不住,只得放弃汉中退守剑阁。而邓艾却率兵偷袭阴平小道,直抵成都,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获得全胜,吞并了西蜀。

三国演义中吴蜀魏哪国赢了?

哪个都没赢。曹操死后曹丕称帝,重用谋臣司马懿。司马懿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隐忍多年为自己的后代打下了基础。司马氏先灭了蜀汉,然后杀了魏国的皇帝,篡夺了皇位。最后南下取了江东,三国时期到此结束。最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创建了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