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作者李清照。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

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另外,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

李清照《声声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在“靖康之变”后南渡,与丈夫赵明诚相会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可惜不久丈夫去世,自身生活艰难,境遇极其糟糕。这首词便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寂寞感伤的难以排解之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李清照《声声慢》抒发的思想感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阕写于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时,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作者通过萧瑟秋风;北雁南飞;憔悴残菊;零落梧桐;凄雨黄昏等客观景物,展现出一幅衰飒凄清的画面.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为物是人非,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一愁家国不同往昔;二愁与其夫君的感情,对一个女子而言,尤其是本身就喜哀愁的女子而言,愁无尽。《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的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歌曲《声声慢》表达的感情:对物是人非的惆怅,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对另一半的无限牵恋。《声声慢》用了著名的词牌名做歌名,歌词摘取了李清照的经典句子,简短歌词里,蕴藏着一副充满画面感的故事。

《声声慢》是中国内地男歌手崔开潮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崔开潮填词,刘洋作曲,近年来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各种演唱版本,但歌词仍是借鉴李清照的《声声慢》。

《声声慢》歌词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点点滴滴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长发引涟漪,白布展石矶

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

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点点滴滴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歌曲声声慢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曲声声慢表达的感情是作者为物是人非,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一愁家国不同往昔,二愁与其夫君的感情,对一个女子而言,尤其是本身就喜哀愁的女子而言,愁无尽。另外《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

扩展资料: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李清照《声声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宋词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

《声声慢》可能是易安后期的作品。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靖康前后,她经历了由家庭幸福美满,国家战乱频仍,一人漂泊落拓,晚景寞苦凄凉的历程,感慨自然良多。这首词恰恰就是宣洩了一个漂泊落拓而又失去爱情的人内心苦闷的心景。词的上阕主要写境况而兼及心情的透露,下阕以景物旁衬而主要写心情。全首词迭字连用、借用口语,最能体现其妙处所在。

全首词用“寻寻觅觅"开场,把一个人内心空虚、百无聊赖的心境十分逼真的表露出来,寻觅不可得;接着便是冷清;冷清过后,自然就是“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迭词很自然地构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所以到最后,相识的雁过,引起的只是无语的惆怅。

下阕把意境发展到最高限度,黄花堆积,容光憔悴,谁来采摘?“守着窗儿"是怜爱那憔悴的秋光,也是从秋光中见到了自己容光的憔悴,所以有“怎生得黑"的惨淡感受。正因为空虚,所以“点点滴滴"都好象打在自己的心上,越来越愁。

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恨而作的。它写的是词人从早到晚一整天的愁绪。其妙处主要体现在叠字上,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现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丶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巨大的创痛。这几句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其次是借物抒情。都准确而形像地表现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道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愤,促然作结,而其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满纸鸣咽,动人心弦。

此词写诗人愁苦之情。起句的十四个字都用叠字,词结尾"到黄昏、点点滴滴"也用叠字,新警奇特,情景婉绝,真是绝唱。起句的叠字都是唇齿音,读文更让人有凄清之感。全词都是寻常语,未用典故,来加雕饰,却把心中所感用白描手法写出,感人至深,结句有力。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三)藉景象描述,表现悲戚心情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纵览该词可知,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愁绪.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还有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然后进行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山东济南市趵突泉公园里,建有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题有一副楹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再次纵览李清照那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的一生吧,她的成名,是历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练,是炼狱的铸就!国愁,家愁,情愁,她时而被夹在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终造就了她——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

《声声慢》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声声慢》是中国内地男歌手崔开潮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崔开潮填词,刘洋作曲。该歌曲收录于2017年03月26日发行的专辑《急驶的马车》中。

歌曲歌词: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崔开潮

崔开潮,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零零碎碎

点点滴滴,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长发引涟漪,白布展石矶

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零零碎碎

点点滴滴,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