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垃圾井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在大约20年前的国内建筑,住宅基本上是要设置垃圾井的,现在依然有好多的老建筑也有垃圾井。垃圾井取消是最近十来年的事。垃圾井一般设置在楼梯间,或者方便每户使用的公共部分,在住宅活公寓上设计垃圾井,最早可能是出于一种一厢情愿的方便,但后来发现,问题是在太多了,即便是已经设置垃圾井的老建筑,也堵起来了,不再使用。首先,作为垃圾井,大家肯定是很主动的往里面丢垃圾,这样就会出现什么垃圾都往里面丢。尤其是果皮蔬菜叶什么的生活垃圾估计居多,可是到了夏天,许多易于腐烂发霉的东西藏在一个天然的洞穴中,气味十分难闻,即便是每天清理,也不能保证,垃圾道内壁不会有残留。若是发生堵塞,情况更严重,大家都要捂着鼻子下楼。垃圾道被堵了,很可能有人会随手把垃圾扔在楼道口,情况恶化更严重,来来去去的人看着脏兮兮的楼梯楼道口,住着也不会舒服。所以经过多年和垃圾斗争的痛苦之后,好多的住户开始实行一种自己送垃圾到楼下的政策,垃圾道统统的堵起来,不准用!后来发现效果很好,干净舒适,唯一不好的就是不太方便。出于方便的考虑,许多的物业开始做一些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只要把垃圾放在门口,每天都会有人去收拾。现在建筑设计基本上不会做垃圾道的设计,要是商业或者办公,都是有垃圾电梯的,在垃圾房回收,从垃圾电梯运出去。
高层建筑中有哪些管道、井道,分别有什么作用?
高层建筑常见管道包括:垃圾管道、烟道、通风道、空调管道、给水排水管道、煤气管道、电缆管道、物品输送井道等,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垃圾管道:多层和高层建筑中输送生活垃圾的垂直管道,多设置在建筑物的楼梯间、走廊、厨房、服务阳台等隐蔽处的墙内或专用的管道间内。垃圾管道由垃圾斗、垃圾井筒和垃圾箱(或垃圾间)构成。垃圾井筒底部集中垃圾的垃圾箱,设有清除垃圾的出灰口,并装有开闭式除灰门。贮量大的垃圾间常设有机械传输装置,把垃圾输入垃圾运输车。垃圾管道用不燃材料制成;垃圾斗常用钢板焊制;垃圾井筒常用砖砌或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内壁要光滑。为防止堵塞,井筒内径应大于350~400 毫米。井筒顶部应伸出屋面,并设通气孔排除污气。高层建筑垃圾管道还应有冲洗和消防设备。这种垃圾管道属于冷式(干式),此外还有热式(焚烧式)和湿式(冲刷式),但不常用。
烟道:建筑物内炉灶的排烟通道。烟道超出屋面的部分,称为烟囱。以煤炭柴薪为燃料的各种炉灶,如厨房、水房、锅炉房的炉灶都需设置烟道。一般烟道靠空气温差产生的上升运动自然排烟。烟道截面积依排烟量而定。烟道常设于厨房的内墙。在寒冷地区烟道不宜设于外墙,以免因烟道臂保温不足,致使烟气温度和烟道的抽力下降而影响排烟。烟道多用砖砌筑,也可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或陶土管,截面可为方形、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高寒地区烟囱出屋面的排烟口部位,由于冻融风化,剥蚀现象严重,常在烟囱内壁衬砌上釉的缸瓦陶管。烟道壁内表面要求光平严密,不透风,不漏烟,少挂灰。低层建筑常按炉灶各自设独立烟道,多层或高层建筑则多用子母烟道。在母烟道的底部须设除灰口,以便清除烟灰。
通风道:建筑物中利用自然通风进行排风的管道。在卫生间、浴室、厨房等散发水气、油烟或有害气体的房间,人多的房间以及寒冷地区冬季门窗关闭的房间,都应设置通风道,以调节空气。通风道应设于远离外墙窗口的内墙中,其断面应根据房间容积、居住人数、空气污浊程度确定。通风道由带有通风篦子的进风口、通风管道和带有风帽的排风口三部分构成。进风口设在顶棚下300~400毫米处,通风篦子常用薄钢板和塑料制成。通风管道要求内壁光滑,常用砌墙材料和墙体同时砌成或用钢筋混凝土、石膏、玻璃钢等预制管道砌于墙内或贴附于墙侧。高出屋面的排风口和风帽常用与风道或墙体相同的材料砌成,也可用金属制品。砖砌、石膏和玻璃钢通风管道多用矩形断面,而预制钢筋混凝土风道则多用圆形或椭圆形断面。在多层建筑中,通风道多用子母风道。
空调管道:空气调节系统中输送空气的管道,又称风管。空调管道的设置方式因空调系统不同而异。一般设有送风道和回风道;但对诱导器系统,大多只设送风道。空调管道的室内终端分别同送风口和回风口相连。大型风管多用容易加工的矩形断面;小型风管则多取圆形断面。由于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不同,送风口回风口的位置和形式也不同。空调管道的布设,既要保证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要求,又要满足建筑空间处理的要求。最好利用内墙和顶棚内的空间敷设风管。根据具体条件,风管可以单独贴附于墙侧和悬挂于走廊楼板下,也可设置集中的竖向管道间和横向管道夹层,还可将横向风管安置于阁楼层内。风管的材料根据需要可选用混凝土、砖、钢筋混凝土、薄钢板、塑料板、木屑板、玻璃纤维板等。为了减少空调管道在输送空气过程中的冷、热量损耗,以及防止内表面结露,风管要保温。常用软木、泡沫塑料、玻璃棉和蛭石板等作保温材料。风管外表面要结合室内装修作相应处理。风管内壁应光滑,严密不漏风。
给水排水管道:包括由室外给水管网、供水至室内的给水管道和由室内排出污水、通入室外排水管网的排水管道(见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室内给水管多用镀锌钢管,也有用塑料管的。排水管主要用浸过沥青的铸铁管,也有采用塑料管或局部钢管。房屋中给水和排水管道有以下几种布置形式:
①明管散装,给水和排水管道布置在墙角、柱边和楼板下沿墙处等较为隐蔽的地方。这种方式常用于用水设备分散和要求不高的建筑中。
②暗管散装,给水排水管道布置在壁槽或吊顶棚内,室内不外露,常用于用水设备分散但要求室内整齐美观的建筑中。
③集中管道井,在上下各层用水设备集中的房间,常设置集中管道井,把垂直管道集中在管道井和管道夹层内,便于检修,又较整齐美观。这种方式常用于旅馆等建筑。
④集中管道块,在装配式住宅中,有把给水和排水管道集中在混凝土预制块中,卫生间和厨房的用水设备可以直接同预制块中的管道相接。
⑤盒式卫生间,在预制工厂中把卫生器具和管道安装在一个预制的盒子内,运到工地,只要接通管网,即可使用。这种方式多用于住宅或旅馆建筑中。
煤气管道:煤气竖管一般敷设在室外,少数也有敷设在楼梯间和厨房内(但必须有良好的通风),不允许敷设在居室、浴室和卫生间内。如果煤气管道通过走廊,走廊必须有自然通风设备和防爆的电气照明设备,走廊的顶棚必须是防火的。室内煤气管道用无缝钢管制成,用焊接或螺丝扣连接,也可用塑料管材。穿墙穿楼板的煤气管道应放在钢套管中通过。
电缆管道:电缆管道既可明装,也可暗敷。为了用电安全和室内美观,应尽量暗敷。竖向管线常埋设壁槽内,横向管线可借助于空心板孔洞、板间缝或地面垫层、敷设层敷设。电缆套管需选用金属管或绝缘性能可靠的塑料管。暗装电缆要注意保证检修和更换电缆的方便。明装电缆穿墙或穿过楼板处,要用套管绝缘。电缆经过处要保持干燥和防止因绝缘损坏而导致漏电。
物品输送井道:为输送特定的物品而在建筑物中设置的专用井道。井道的设备根据所输送物品而定。如餐厅的食品、医院的药物、图书馆的图书等垂直运输,多采用手动或电动的吊柜,用升降机输送。旅馆和大型医院病房常设有污衣井道输送污衣秽物。其他量大体重的物品则以运货电梯输送。输送物品的专用升降机井道同普通电梯井道形状构造相似,只是一般较小,设备和构造都较简单,常用砖或钢筋混凝土砌筑井壁。污衣井道和垃圾井道在每层楼设投送口,井底设集中间。物品的水平运输则多采用封闭或敞开的传送带输送。某些轻薄散小物品,例如图书馆的卡片、电信局的电报底稿等常用封闭的管道,以压缩空气为输送动
哪些不再计算建筑面积 何为共有建筑面积
住房面积计算时,有些建筑不被计入面积范围。那么,您了解哪些建筑是不被列入计算面积的吗,共有建筑又包括哪些呢?请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哪些不再计算建筑面积
1.突出房屋外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幕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以及突出于房屋外墙面的阳光窗。
2.无上盖的架空通廊、走廊、檐廊、挑廊等。
3.无围护结构的屋顶水箱间、装饰性的花架、凉棚、雨棚、亭、塔等建筑。
4.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5.临街楼房、挑廊下的底层作为公共道路街巷通行的,不论其是否有柱,是否有围护结构,均不计算建筑面积。
6.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作为顶盖建造的房屋。
7.构筑物,如独立烟囱、烟道、油罐、水塔、水箱、冷却塔(池)、储油(水)池、储仓、临时货库、地下人防干、支线等。
8.与房屋内不相通的房屋间伸缩缝、类似于阳台、挑廊、檐廊的建筑,均不计算建筑面积。
9.供检修、消防等使用的室外爬梯以及无结构设计,依山就势修建的梯道或台阶,虽可作为进出建筑物的通道,均不计算建筑面积。
10.建筑物内的水箱(池)、建筑物下的水池、化粪池等。
11.建筑物玻璃幕墙仅作为装饰,幕墙与建筑物的外墙间的空间。
12、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等。
13、主要作为公共使用,带社会公益性质的室外楼梯。
14.骑楼、过街楼的底层非建筑物自身功能需要,主要为公共服务用作市政道路街巷通行的部份。
15.建筑物内仅作为通风或采光的天井,不论是否有透明顶盖,都不算建筑面积。
何为共有建筑面积
1.幢内共同使用的设备用房:包括变电室、供水房、二次供水房、贮水箱房、电话交换机房、消防控制室、电梯机房、风机房等,以及其他在功能上为整幢、某一层或某几个单元服务的为基本生产或生活必需的设备用房。
2.按自然层计算面积的包括楼梯间、电梯井、垃圾道、通风井、管道井、提物井、室外楼梯等垂直通道。
3.辅助或管理用房,包括为本幢服务的值班警卫室、设备维修管理房、位于天面的楼梯间。
4.墙体面积,包括本幢楼各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和整幢房屋外墙水平投影面积总和的二分之一。
5.本幢的公共门厅、大厅、过(走)道、门廊、门斗等水平通道。
6.其他建在幢内,仅供本幢使用的共同使用的面积。
通过以上了解,希望大家在购买房子的时候对住房面积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0-1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建筑物火灾蔓延的途径有哪些?
火由起火部位向其他区域蔓延是通过可燃物的直接延烧、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方式扩大蔓延的。
室内发生火灾时,室内上半部处于较高压力状态下,该部位穿越楼板、墙壁的管线和缝隙很容易把火焰、高温烟气传播出去,造成火灾蔓延。穿过房间的金属管线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往往会通过热传导方式将热量传导相邻房间或区域一侧,使与管线接触的可燃物起火,造成火势蔓延。
闷顶由于烟火是向上升腾的,因此吊顶棚上的人孔、通风口等都是烟火进人的通道。闷顶内往往没有防火分隔墙,空间大。很容易造成火灾水平蔓延,并通过闷顶的孔洞再向四周、向下面的房间蔓延。
扩展资料建筑火灾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为烟气的有害成分或缺氧使人直接中毒或窒息死亡;烟气的遮光作用又使人逃生困难而被困于火灾区;烟气的高温危害会导致金属材料强度降低,进而导致结构倒塌,人员伤亡。烟气不仅造成人员伤亡,也给消防队员扑救带来困难。
因此,火灾发生时应当及时对烟气进行控制,并在建筑物内创造无烟(或烟气含量极低)的水平和垂直的疏散通道或安全区,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或临时避难和消防人员及时到达火灾区扑救。
在高层建筑中,疏散通道的距离长,人员逃生更困难,对人生命威胁更大,因此在这类建筑物中烟气的控制尤为重要。
废弃地分类国内研究进展
( 一)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综合分类、形态分类、功能分类三大类,其中综合分类是目前主要的分类体系,部分分类体系的一级分类见表 1 - 1。2002 年 1 月 1 日起试行的 《全国土地分类 ( 试行) 》将城、乡土地利用分类合为一体,并新增了一些更能确切反映我国当前土地利用状况的分类类型,例如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采矿地等,并将采矿、采石、采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划分为三级类。此分类体系仍是强调农业用地类型的细分,而对工业用地和采矿用地等第二产业用地未进行细分( 刘平辉等,2003) ,并且未对采矿等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破坏土地,如塌陷地、挖损地、压占地、废弃地等进行细分。
按照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均涉及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通常隐含两种含义或两种含义之一: 一种是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或利用能力有限,土地资源存在闲置浪费现象; 二是当地土地资源的质量较差,利用价值低或利用起来困难、不经济,但存在着巨大的 “生态利用”价值。从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没有人类不可利用的土地,因此尚未被人类直接利用的土地,都可视为后备土地资源 ( 岳健等,2003) 。但在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将未利用地分为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未利用土地细分为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他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细分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冰川、永久积雪等,也均未对空闲地、废弃土地、自然灾害损毁地等目前无法利用的土地进行细分。
表 1 -1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比较
迄今为止,国土资源部颁布的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 TD/T 1007—2003) ( 以下简称 《规程》) ,将待复垦土地类型分为挖损土地、塌陷土地、矸石矿渣等堆积地、废旧建筑物或垃圾占地以及 “三废”污染地等。《规程》采用三级分类制,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与地表形态、损毁废弃成因和类型、土地整理对象等,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分类。该分类系统第一次针对待复垦土地和待整理土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待复垦土地根据成因和破坏程度及形态特征分为挖损地、塌陷地、压占地、污染损毁地、自然灾害损毁地 5 个二级类,其中塌陷地分为稳定塌陷地和不稳定塌陷地; 压占地分为矸石及粉煤灰堆积地,矿石矿渣、排土石堆积地和垃圾占地 3 类 ( 表 1 -2) ; 污染损毁地按成因分为 “三废”污染地、污水灌溉污染地和农业生产化学污染地 3 类; 自然灾害损毁地分为洪灾损毁地,滑坡、崩塌损毁地,泥石流灾毁地,风沙损毁地,地震灾毁地及其他自然灾害损毁地共 6 类。
表 1 -2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中部分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损毁是一个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加剧,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土地损毁面积逐渐增大,由损毁所造成的未利用地将会成为未利用地的主体,因此,此分类系统针对因采矿、工业和建设等活动挖损、塌陷、压占 ( 含城市生活垃圾压占及废弃建筑物压占) 和污染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因素所造成的目前暂未利用的土地进行了细分,即针对土地类型形态特征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类型给予了关注,该 《规程》定义因损毁造成的未利用土地为损毁废弃地。分类的对象主要针对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使土地表面 ( 或表层土壤) 的形态或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致使不能继续利用的土地,例如农用地、建设用地因采矿、工业和建设等活动造成损毁、塌陷、压占而失去了原有的土地用途价值,由于自然灾害对土地的破坏而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生产性和生产力。此分类系统为退化废弃地的分类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但对废弃、撂荒和空闲土地与退化土地,不属于未利用地的土地类型缺乏关注,即主要针对由于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致使土地废弃、撂荒和空闲,或者土地表面 ( 或表层土壤) 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但仍可以利用或正在利用的土地未进行考虑。
( 二) 矿山废弃地分类
废弃地包括三种类型,即农业废弃地、工业废弃地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毁土地。其中,农业废弃地指由退耕、弃耕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多年未用的闲置土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动因研究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演化,对工业废弃地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采矿废弃地方面。李洪远等 ( 2005) 认为工业废弃地是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或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而后废弃不用的土地,例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采矿废弃地是工业废弃地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内对采矿废弃地的称法较多,如矿山废弃地、矿业废弃地等,其相同的内涵即采矿活动所破坏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 默格尔 R. P,1987) ,包括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 ( 李永庚等,2004) 。
按照废弃原因,朱红苏 ( 2002) 将贵州省废弃地分为自然灾毁型废弃地、采掘型废弃地、工业型废弃地、建设性废弃地等。陈芳清等 ( 2004) 针对三峡地区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将废弃地分为矿业废弃地,工程废弃地,垃圾填埋场,泥石流、滑坡地,火烧、砍伐迹地和弃耕、退耕地等。泥石流、滑坡地与火烧、砍伐迹地等废弃地多是一些土壤贫瘠的陡坡地和高山坡地,其植被类型多为草地或灌丛,植被退化程度相对较轻。矿业废弃地包括矿井采挖区倾倒的废弃石土、废弃矿渣堆积地、采挖导致的塌陷地等,前两种废弃地上原有植被被覆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裸地,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后一种废弃地上部分植物种类死亡,植被逐渐退化。工程废弃地和垃圾填埋场是典型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地,主要是一些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倾倒、堆放与填埋形成,由于主要成分是工业与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
不少研究者基于矿山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在各自的案例研究中也提出较多分类体系,尤其是针对矿区土地利用和矿区土地利用过程所造成的损毁土地与空闲土地等,提出了矿区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基于矿区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目标,矿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可分为 4 种类型 ( 曹银贵等,2007) : ① 按照矿区土地破坏情况划分,分为挖损地、压占地、占用地和未扰动地 ( 原地貌) 。挖损地是指原地表的形态、地质层组、生物种群受到开采活动的直接摧毁以后所残留下来的土地类型; 压占地是指挖损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岩土堆置于原土地上造成原土地生产力丧失; 占用地是指原有的土地类型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其原有的地形地貌,例如建立容纳厂房、选煤场、运煤铁路、排土道路、供电通风线路以及给排水管道的工业广场等; 未扰动地是指矿山将土地征用后还未被开挖或被排土压占、占用的原始的土地类型还没有发生变化。② 按照矿区破坏土地复垦的情况划分,分为已破坏已复垦地、已破坏未复垦地、待破坏待复垦地。已破坏已复垦地是指矿区经过挖损或压占以后,经过覆土、平整、复垦后的土地类型; 已破坏未复垦地是指土地受到挖损、压占等方式的破坏以后,在短期时间内地表状况还可能发生变化,不能进行复垦的土地类型; 待破坏待复垦地也是指未扰动的区域。③ 按矿区的立地特征来划分,分为已复垦边坡、已复垦平台、未复垦边坡、未复垦平台。已复垦边坡是指对排土后形成的边坡地进行覆土,覆土后再进行复垦所形成的土地类型,一般情况下缓坡的坡度为 5° ~15°,陡坡的坡度一般大于 36°; 已复垦平台是指对排土压占后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的宽阔台面进行覆土、复垦所形成的土地类型,已复垦平台的坡度一般控制在 0° ~ 5°之间; 未复垦边坡、未复垦平台是指排土后没有进行覆土、平整的土地类型。④ 按照复垦土地的用途划分,基于不同的植被覆盖,从矿区水土保持与矿区生态安全的角度,分为可复垦的林草用地与耕地。
矿业废弃地按来源和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废弃地,随着矿物开采造成大量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坑废弃地,开采出来的矿石经分选后的剩余物排放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 郭焕成,1990; 宋书巧等,2001; 席嘉宾,2001) ,部分学者将其内涵进一步扩展,认为矿山废弃地除了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之外,还包括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 莫测辉等,2001; 麦少芝等,2005; 孙庆业等,2005; 魏艳等,2007; 李海英等,2007) 。类型划分见表 1 -3。
表 1 -3 采矿废弃地类型 ( 按来源划分)
不少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对矿山废弃地类型进行了研究。如林亲铁等 ( 2000) 将矿山废弃地划分为排土场、塌陷地和矿山闲置的黄草坡等,排土场是指矿山分层剥离排土占压耕地而形成的区域; 塌陷地指地下矿产的开采引起上覆岩层的移动和变形,造成大面积地表塌陷、积水的区域; 矿山闲置的荒草坡是指原先分布于大小矿山之间的石质和土石质丘陵坡地的废弃地,土壤多为栗褐土,土体坚实,透水性差,坡度较大。白中科( 2006) 将挖损、压占和塌陷土地分别细分为两个亚类用于矿区土壤环境问题调查研究,将挖损地分为露天矿坑和砖瓦窑取土场,将压占地分为露天矿排土场和粉煤灰堆场,将塌陷地分为煤矸石山和井工矿沉陷地。苏光全 ( 1998) 对矿区废弃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按原地貌、气候、坡度等多个指标将矿区废弃土地划分为 5 大类、25 小类,划分指标包括地形 ( 地面坡度、海拔、相对高差) 、气候 ( 潮湿度、降水量) 、水文( 径流量、地下潜水深度、地下水补给量) 、土壤 ( 土体厚度、土壤质地、pH 值) 、矿种和开采方式 ( 井工、露天) 等,根据划分的原则与依据,将矿区废弃土地划分为表 1 -4 中所示的类型系统。
从表 1 -4 可以看出,根据压占、挖损、塌陷的划分,可涵盖采矿废弃地类型,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分,可有效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矿区废弃地监测与评价。随着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不少学者针对矿区探讨了基于遥感数据的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谢宏全等 ( 2004) 依据研究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实际情况及遥感的分辨率等条件,认为矿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分类体系可采用两种模式: ① 单一模式,即反映矿区特点的排土场、矸石山、由塌陷引起的积水坑、工矿区等,例如以 TM 遥感图像为数据源进行唐山市古冶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类别划分为积水坑、坑塘、工矿区、居民点、耕地、草林地和未利用地。② 多级模式,一级类可与全国土地分类体系相一致,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二级类可依实际情况确定,将排土场、矸石山、由塌陷引起的积水坑等归入未利用地,经复垦的大面积水面鱼塘或精养鱼塘区可归入农用地,矿井所在地可归入建设用地; 其他分类可依据实际情况参考全国土地分类二级或三级类型。在确定分类体系的同时,还要对影像特征、判读标志和具体含义进行描述。
表 1 -4 矿区废弃土地类型系统及主要划分指标
续表
资料来 源: 苏光全,何 书金,郭焕 成 . 1998. 矿区废弃土 地 资 源 适 宜 性 评 价 [J] . 地 理 科 学 进 展,17( 4) : 39 ~ 46.
( 三) 其他废弃地分类
1. 灾毁土地
自然灾害损毁地是指因地震、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而被损毁的土地。按照土地损毁的外因动力,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包括洪灾损毁地,滑坡、崩塌损毁地,泥石流灾毁地,风沙损毁地,地震灾毁地,其他自然灾害损毁地。按照土地损毁程度,吴树仁等 ( 2002) 根据滑坡变形过程中土地毁坏程度,将滑坡灾毁土地分为 3类,即土地完全毁坏、局部毁坏和拉裂破坏。土地完全毁坏主要是指土质滑坡或岩土混合滑坡发生整体的快速滑动,滑体经历了一定距离的剧烈位移和不均匀运动后,表层岩土( 含土地和耕地) 发生翻转、倾倒、重新堆积和埋覆,使表层土地完全毁坏,不能耕种;土地局部毁坏主要指斜坡滑体局部变形滑动,使表层土地局部发生倾倒、翻卷和堆积,破坏了原有土层结构,使其当年不能耕种。土地拉裂破坏滑坡在长期变形蠕滑过程中,滑体表层土地局部拉裂、撕开、陷落,使土地结构被破坏,不能灌溉和耕种。
2. 其他废弃地
其他废弃地包括撂荒地、废弃宅基地等。刘平辉等 ( 2003)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划分的土地利用产业用地分类体系,该体系将农村闲置宅基地作为一个土地利用级别单独划分,最初被列为第一产业用地中农村住宅的一个下属利用级,经过分类体系的优化,将其归入后备产业用地中,并将农村闲置地独立出来,涵盖了空闲宅基地、荒地和其他农村闲置地三个土地利用级。空闲宅基地是指农村空闲地中原有房屋已坍塌、损毁但没有在其地基上重新建房或空置的土地,计划作为生产或生活用房的宅基地; 荒地是指没有进行过人工垦殖、人工投入或放牧养殖等加以开发利用的土地,不包含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地; 其他农村闲置地是指农民弃耕的耕地,由于多年不耕种而荒芜的土地。此外,《全国土地利用分类 ( 试用) 》在住宅用地中下设了空闲宅基地,指村庄内部的空闲旧宅基地及其他空闲用地。而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则将闲置宅基地归为未利用地,但两者均未对闲置宅基地做一个详尽准确的定义。
有关撂荒地研究,谭术魁 ( 2003) 将撂荒现象分为明荒和暗荒两种情况,明荒是指应种植 ( 通常达到一季) 而农民不种植任何作物,让田块荒芜的现象; 暗荒是指农民依旧在田块上播种农作物,但投入田块的人、财、物的数量有意识地降低 ( 明显达不到要求或低于常年水平) ,从而导致耕地利用程度下降、产出水平降低。本研究中的撂荒指明荒,学者们对撂荒地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撂荒地生态系统的演替。例如贾松伟等 ( 2004)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对退耕 1 年、3 年、5 年、7年、10 年、15 年和 25 年的撂荒地进行了对比分析; 郝文芳等 ( 2005) 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地演替,采用了将撂荒地按撂荒年限分类的方法。此外,多数学者将撂荒按时间分为常年性撂荒和季节性撂荒,常年性撂荒是指农民承包地因无人耕种或不愿意耕种而造成的一年以上的撂荒; 季节性撂荒是指农民因某种原因,在某一季没有耕种造成的撂荒,季节性撂荒中有部分是因为休耕造成的 ( 文华成等,2003) 。
建筑物的主要构造组成有哪些
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构成.(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还有各种不同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烟囱、散水、垃圾井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
基础: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3.楼板层:承受着家具、设备和人体的荷载以及本身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还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4.地坪:承受底层房间内的荷载.
5.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6.屋顶:抵御着自然界雨雪及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承受着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承重构件.
7.门窗:采光、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公摊建筑面积有哪些?公摊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公摊
公摊面积=公摊系数乘以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的费用是要由业主支付的,因为这些都是属于小区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比如说楼梯间,垃圾道,电梯井,管道井,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值班警卫室等这些都是整栋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这些都是属于公摊面积的。
5.jpg
什么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顾名思义指的是整栋楼的公共建筑面积,比如说公共门厅、过道、楼梯、电梯井等公共建筑面积,平均分摊到每个套商品房中。因此从法律上来说,这些公用面积的产权属于整栋楼的住户。
有些人可能会问,像草坪、花园之类的算不算公摊面积呢?根据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规则,我们购买商品房时,其公摊面积一般指的是整栋楼的公用建筑面积,所以像小区的花园、草坪等这类供住户公共休憩的场所是不算公摊面积的。从原则上来说小区绿化共享但不公摊。
公摊面积业主有没有使用权
公摊面积就是业主集体使用,业主有使用权。
公摊建筑面积 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而房屋公摊面积中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即公摊面积为: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建筑物火灾蔓延的途径有哪些?
火灾的发生、发展就是一个火灾发展蔓延、能量传播的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量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传播: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火焰蔓延:初始燃烧的表面火焰,在使可燃材料燃烧的同时,并将火灾蔓延开来。火焰蔓延速度主要取决于火焰传热的速度。
热传导:火灾区域燃烧产生的热量,经导热性好的建筑构件或建筑设备传导,能够使火灾蔓延到相邻或上下层房间。例如,薄壁隔墙、楼板、金属管壁,都可以把火灾区域的燃烧热传导至另一侧的表面,使地板上或靠着隔墙堆积的可燃、易燃物质燃烧,导致火灾扩大。
扩展资料:
山林火灾救助:
1、发现或发生森林火灾时,应该及时拨打12119火警报警调度中心电话,拨通后,要准确报告起火单位或具体方位、火场的燃烧面积以及燃烧的植被种类。
2、如果被大火围困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记不能往山上跑。
3、当发现自己处在森林火场中央,要保持头脑清醒,选择火已经烧过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转移,如附近有水可把身上的的衣服浸湿,穿越火线时,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的方向冲越火线,切记不能顺风在火线前方逃跑。
4、陷入危险环境无法突围火圈时,应该选择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扒开浮土直到看见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避开火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