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参与纤溶过程的一系列化学物质组成的系统称为纤溶系统。纤溶是体内重要的抗凝血过程。它和血凝过程一样,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对体内血液经常保持液体状态与管道畅通起着重要的作用。纤溶系统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纤溶酶的激活物与抑制物3个组成部分。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的降解。

血液中凝血、抗凝、纤溶三个系统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动态平衡的过程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和防止

什么是纤维蛋白溶解以及生理意义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现象] fibrinolysis(简称纤溶).纤溶活性异常增强,即纤溶亢进.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纤溶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致出血.血纤维蛋白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元或纤维蛋白,能将其多肽链的赖氨酸结合部位切断使之溶解的现象.由此产生的分解产物为FDP.纤溶过程也称血液凝固的第四相.

纤溶的激活物(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即纤溶酶)和抑制物以及纤溶的一系列酶促反应,总称为纤溶系统.

中文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外文名:fibrinolysis

特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简称:纤溶

概念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现象] fibrinolysis(简称纤溶).纤溶活性异常增强,即纤溶亢进.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纤溶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致出血.血纤维蛋白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元或纤维蛋白,能将其多肽链的赖氨酸结合部位切断使之溶解的现象.由此产生的分解产物为FDP.纤溶过程也称血液凝固的第四相.

纤溶的激活物(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即纤溶酶)和抑制物以及纤溶的一系列酶促反应,总称为纤溶系统.

纤溶是什么意思

纤纤的解释

[thin]

形容 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十指纤纤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详细解释 (1).细微;细微的事物。 《荀子·大略》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徵调曲五》 :“纤纤不绝林薄成, 涓涓 不止 江河 生。” 宋 张元干 《南歌子·中秋》 词之四:“指印纤纤粉,钗横 隐隐 金。” (2).女手柔细貌。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罗邺 《题笙》 诗:“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灩灩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 :“ 班姬 晋女 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 苏 曼殊 《东居杂诗》 之十九:“旧厢 风月 重相忆,十指纤纤擘荔枝。” (3).指女子柔美之手。 元 徐再思 《水 仙子 ·红指甲》 曲:“雪藕丝霞十缕,镂枣班血半点,掐 刘郎 春在纤纤。” (4).细巧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尖细。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 诗:“始见 西南 楼,纤纤如玉钩。” 唐 韩愈 《答张十一 功曹 》 诗:“篔簹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 :“俄而楼门边,露纤纤小足。” (6).细长貌;柔细貌。 唐 孙鲂 《柳》 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 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柯岩 《东方的 明珠 》 一:“它们 拼命 往下钻,只想越来越深地潜入缸底,借那几根纤纤的水草来隔开 危险 ,那里还顾得上吃食呢?”

词语分解

纤的解释 纤 (纤) ā 细小:纤人( 卑鄙 的 小人 )。纤介(细微,细小。亦作“纤芥”)。纤手(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 纤尘 。纤纤。纤秀。纤弱。纤毫。纤悉(细致而详尽)。纤度(天然丝或化纤粗细的 程度 )。 吝啬 :纤啬。 纤的解释 纤 (纤) ā 细小:纤人(卑鄙的小人)。纤介(细微,细小。亦作“纤芥”)。纤手(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纤尘。纤纤。纤秀。纤弱。纤毫。纤悉(细致而详尽)。纤度(天然丝或化纤粗细的程度)。 吝啬:纤啬。

纤容系统疾病是什么

纤溶系统主要是纤溶酶原激活剂,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后,能溶解血管中已经形成的血栓,破坏血栓中相互连接的纤维蛋白网,最终血栓被溶解。体内天然存在两种主要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分别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现有溶栓药物都是纤溶酶原激活剂。该激活剂激活纤溶酶原,使其生成纤溶酶,形成的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栓溶解。体内还存在抗纤溶机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I(PAI-I)与tPA或uPA结合成复合物,使之灭活。抗纤溶机制调节体内的纤溶活性,但在病理情况下可导致纤溶能力的减弱,使形成的血栓不容易被溶解。

纤溶测定是什么意思?

纤溶活性的测定主要有: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血浆D-二聚体测定、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凝血酶时间(TT)及甲苯胺兰纠正试验、血浆纤溶酶原、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测定、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测定等几种。临床上较长应用的有3P试验、FDP测定和D-二聚体测定。

1.凝血酶时间(TT)及甲苯胺兰纠正试验

(1)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纠正试验:甲苯胺兰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TT延长的血浆中加入少量的甲苯胺兰,若延长的TT明显恢复正常和缩短,表示受检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否则为其他类抗凝物或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是纤维蛋白原异常。

(2)参考值:TT:16~18s加入甲苯胺兰后,TT缩短5秒以上,提示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

(3)临床意义:受检TT值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和肝脏疾病等)。

2.血浆纤溶酶原测定

(1)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测定

1)原理:发色底物法:受检血浆中加链激酶(SK)和发色底物(S-2251),受检血浆中的PLG在SK的作用下,转变成PL,后者作用于发色底物,释出对硝基苯胺(PNA)而显色。显色的深浅与纤溶酶的水平呈正相关,通过计算求得血浆中PLG:A的含量。

2)参考值:75%~140%。

3)临床意义:增高:表示纤溶活性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继发性纤溶亢进。减低:表示纤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以及先天性PLG缺乏症。PLG缺陷症:可分为CRM+型(PLG:Ag或PLG:A减低)和CRM-型(PLG:Ag和PLG:A均减低)。此外,前置胎盘、肿瘤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扩散、大手术后、肝硬化、重症肝炎、门脉高压、肝切除等获得性PLG缺陷症,PLG减低。

(2)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测定

1)原理:ELISA法,将纯化的兔抗人纤溶酶原抗体包被在酶标反应板上,加入受检血浆,血浆中的纤溶酶原与包被在反应板上的抗体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的兔抗人纤溶酶原抗体,酶标记的抗体与结合在反应板上的纤溶酶原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显色的深浅与受检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呈正相关。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

2)参考值:0.22±0.03g/L。

3)临床意义:见PLG:A测定。

3.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测定

(1)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t-PA:A)测定

1)原理:发色底物法:血浆优球蛋白部分含有t-PA及全部凝血因子,但不含PAI.受检血浆加入过量PLG和纤维蛋白的共价物,血浆中的t-PA吸附于纤维蛋白上,并使PLG转变成PL,PL使发色底物(S-2251)释出PNA而显色,显色的深浅与受检血浆中t-PA的含量呈正相关。所测得的A值,可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受检血浆中t-PA:A的含量。

2)参考值:0.3IU/ml。

3)临床意义:①增高:表明纤溶活性亢进,见于原发性纤溶症、继发性纤溶症如DIC等。 ②减低:表明纤溶活性减弱,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动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高脂血症、口服避孕药、缺血性中风等。

(2)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抗原(t-PA:Ag)测定

1)原理:ELISA法,将纯化的抗t-PA单克隆抗体包被在酶标反应板上,加入受检血浆,血浆中的t-PA与包被在反应板上的抗体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的t-PA抗体,酶标记的抗体与结合在反应板上的t-PA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显色的深浅与受检血浆中t-PA的含量呈正相关。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血浆中t-PA的含量。

2)参考值:1~12μg/L。

3)临床意义:同t-PA:A检测。

4.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测定

(1)原理: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活性(PAI:A)检测,发色底物法。

(2)参考值:0.1~1.0抑制单位/ml。

(3)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症。根据PAI:A和PAI:Ag的检测结果,可将PAI-1缺陷分为CRM+型和CRM-型。

5.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测定

(1)原理: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PI:A)检测,发色底物法。

(2)参考值:0.8~1.2抑制单位/ml。

(3)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分娩后等。减低:见于肝病、DIC、手术后、先天性α2PI缺乏症。根据α2PI:A和α2PI:Ag检测的结果。可将α2PI缺陷分为CRM+型和CRM-型。

6.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1)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释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为阳性反应结果。

(2)结果判断:正常人为阴性。

(3)临床意义:阳性:见于DIC的早、中期,但在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症、肾小球疾病、人工流产、分娩等也可出现假阳性。阴性见于正常人、晚期DlC和原发性纤溶症。

7.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

(1)原理:胶乳凝集法:于被检血清中加入FDP抗体包被的胶乳颗粒悬液,当血清中FDP的浓度等于或超过5μg/ml,便与胶乳颗粒上的抗体结合,则胶乳颗粒发生凝集。根据被检血清的稀释度可计算出血清FDP的含量。

(2)参考值:血清FDP含量小于5mg/L。

(3)临床意义:血清FDP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8.血浆D-二聚体测定

(1)原理: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检测,胶乳凝集法:被检血浆中加入标记D-二聚体单抗的胶乳颗粒悬液,如果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大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于0.5mg/L时,便与胶乳颗粒上的抗体结合,胶乳颗粒则发生凝集。根据被检血浆的稀释度可计算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

(2)参考值:血浆D-二聚体含量小于0.5mg/L。

(3)临床意义:在DIC时,为阳性或增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增高。D-二聚体继发性纤溶症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此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