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元气:人身的先天之气,启阴感阳,分布元气,化生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由此人体的万物生,后天水谷之气得以充养人体。

《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人身是一小天地,“先身生”即是先于人体的“天地”而生,因此“先身生之精气”就是人体的先天之气,它 “所受于天。”黄元御说“人之初生,先结祖气,两仪不分,四象未兆,混沌莫名,是曰先天。”

《绎史》引《五运历年纪》说:天气蒙鸿,

什么是先天元气?

比如人洗热水澡,在热水中泡久了,全身毛孔受热都张开了,全身的元气会随着毛孔渐渐的散发出去,所以人洗热水澡会浑身出汗。 元气散发得过多了,人会不适应,所以有人洗澡时间长了会头晕眼花,胸闷气短。这就是元气奔泻过多的原因。 但是这个时候,猛的一出浴室,被冷风一吹,人全身一个机灵,皮肤受冷刺激,鸡皮疙瘩一起,人会精神一爽,头脑立刻清明,这就是毛孔受刺激紧紧闭上组织了身体元气的流失。 这个时候起的鸡皮疙瘩就是闭毛孔的特征。 人有的时候打几下拳不会出汗,但是遇到情急的事情,一激就浑身上下冒汗了。这急一下就是心力。 心情的力量摧动元气比身体的运动要猛烈得多。 所以养生之道就是要心境平和,不要大喜大悲,更不要急躁。 高手能控制自己的心境。用心力来激发暗劲喷出元气。 心力是心脏活动血液的力量。所以武功高手的心脏特别强。 五行之中,心是属火,肾是属水,肾水是主沉降的。血液在全身表皮,血管中流动,都要通过肾的沉降来过滤掉毒素和杂质,然后通过尿液排放出去,使身体始终保持洁净。 腹部连着大小肠,功能同样是过滤杂质,通过粪便排放出来。 但是元气不是杂质,沉降到肾和小腹之间,会逐渐的渗透到两处器官之中,改造器官,增强功能。所以练武的人腰肾小腹的力量是最强的。 功夫到了先天,元气饱和,丹田气满,积无可积,这个时候功夫就要渗透到骨髓里面去。 骨髓是造血的,要想改变人体,必须要锻炼骨髓才能最终改造人身。 内家拳中有虎豹雷音一说,老虎和猫身体内总是有一股声音嗯嗯噫噫响个不停,所以老虎的骨骼特别的强大。 雷出山中,万物萌发,雷是产生在宇宙初开,产生生命的。宇宙最开始,是没有生命的,天空中雷电交加,产生氨基酸,演化成单细胞生物,最后进化成人。 天空中的闷雷悠远深长。涵义深远。 人学虎豹雷音,用声音震荡来锻炼骨髓,这是改造身体的根本。 佛家有一本经明为洗髓经 ,就是日日发音念经锻炼骨髓的方法。 所以孙悟空最后要到大“雷音”寺中取到能“洗髓”的真经,最终才能成佛做祖。 洗了髓的人,造血功能强大,体力体能都大大增强,全身最终改造圆满。这样才能达到凡人看来种种不可思议的手段,以为你是神灵。武力陡然增加几倍,达到百人敌到数百人敌。 杨露蝉,董海川,孙禄堂,李洛能都到了这样的境界。杨露蝉是太极拳宗师;李洛能是形意拳宗师;董海川是八卦掌宗师;孙禄堂是形意拳宗师,达到登峰造极之化境。

道家所说的先天元气

先天元气是天生的,后天只能培养出普通元气

前言

此篇丹经,原是抄本,传自山东青岛某道友。陈撄宁老会长曾经两度校正,并且审定“篇中所有工法口诀,乃北派真传。”尊师胡海牙授余,并谓此乃海内秘本,日久恐其失传,嘱余整理传世,以供道友依法修持。余观此文,与通行本(大丹直指)全不相同,但篇中字句,皆直言丹诀,不加文饰,殊非刻意造作者所能为。内丹口诀,素来秘而不宣,得此抄本,可谓珍逾拱璧。惟多年传写之误,老会长修改之后也未谓满意。余经反复阅读,并与胡师细致推敲。在老会长原校的基础上,复作校改,略加注释。俾其衔接有序,通顺可读,庶几乎可以流传无误矣。

一九九二年春季

末学田诚阳敬识于中国道教协会

陈撄宁卷前批语

此篇原是青岛某道友手抄秘本,往年带到上海,请我审定。余观篇中所有工法口诀,乃北派真传。借其字句错误,文理欠通之处颇多,遂加一番后修改,然后寄还某君。不久,彼等将余修改之稿付诸油印,即成,再送一本给我,即此册是也。惟当日匆匆修改,未能尽善,阅读之下,仍不免荆棘刺眼。今文作第二次修改,稍为可观,但不敢谓满意耳。

民国三十七年冬季撄宁子识

一论三宝三要

修炼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气、神也。精,先天一点元阳也;气,人身末生之初祖气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日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①;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三曰火侯,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注:

①玄关一窍在内肾与尾闾之间,即鼎炉之所在,其窍开时,方显鼎炉妙用,真一之气(药物)产生于此,采药炼丹兴功于此。

二论三关三田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

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定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王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日潜溪,又日黄河,乃阳气上升之路

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舟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②,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不三寸六分,名日士釜,黄庭官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问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日“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③。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④。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真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

注:

②此处指明上丹田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即脑中也。不在头顶,亦不在后眉心,有谓囱会穴为上丹田者非矣,又谓两眉正中(或两眼正中)为上丹田者亦非矣。

③八万四千里之说,不合于今之天文学。寸数分数,亦不可拘执,因人有长短肥瘦之不同,未可一概而论。(此条系陈撄宁批注)

④下丹田,又直称丹田。此处指明脐肾之间为气海,其下一寸三分方为丹田所在。不是脐内,亦不是脐下,有云下丹田在脐内一寸三分者误矣,又云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者亦误矣。

三论奇经八脉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矫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⑤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

采之惟在阴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矫一脉,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官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键,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注:

⑤常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致人脉闭而不开,止行十二经络。惟修士以非常之手段,积累阳气,点化阴质,冲开大脉,则全身气通无阻,体返纯阳。各种修炼关窍,总之不离八脉,故可由此得道。

四论坎离水火

当人未生之时,一点初凝,总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脐如瓜蒂,儿在胎中,随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脐带,天翻地覆,则一点真阳,凝聚于脐中。乾变为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欲飞,又加以思虑念想,益不与肾永相接;肾水属坎,如铅欲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色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⑥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

注:

⑥此处呼吸指内呼吸,即内气之呼吸,非口鼻呼吸。

五论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⑦,吸为天地正气⑧。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⑨。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⑩。

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刚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11)。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12),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13)。

注:

⑦指下生前禀受父母之元气,原藏气海,呼吸之时,随呼气而失于虚空。

⑧天地正气,指天地交和之生气,本在虚空,万物赖以生长,气存则生,气竭则死。

⑨指闭息。

⑩指自然呼吸。

什么是先天之气

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真一之气、先天真气、太乙含真气,道教内丹学专有名词。其意为在天地生成之前的一气,是天地万物的本根母体。道教丹道的先天一气说,渊源甚早,可追溯于《老子想尔》关于道气的论述,是蜀地独有的丹道理论。

先天一气说得五代彭晓而发扬光大,后被张伯端《悟真篇》、翁葆光《悟真篇注释》、赵友钦《仙佛同源》,陈致虚《金丹大要》等丹家、丹经所继承和发展,为丹道正宗学说。先天一气,与所谓“先天气,后天气”概念中的“先天气”完全不同,学人多有混淆,是所必辨。

扩展资料:

人的三宝若少一宝人即死亡,人的三宝又分先天和后天。先天三宝为元神、元气、元精。后天三宝为识神(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

先天后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开的。后天思虑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觉,也叫真觉)虽是能分,但也有连带关系。先天元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识、静到极处而发生的真一之精)和后天性欲之精,也是不易辨明。后天呼吸之气和先天真一之气易辨而难分清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先天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