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先锋小说属于纯文学之一种,因此,先锋也必须建立在纯文学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要达到一定的先锋性,小说必须首先具备纯的品质。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谈谈你对“先锋小说”的认识。

对“先锋小说”的认识如下:

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的一种小说。先锋小说属于纯文学之一种。在最初阶段的确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就是推动了人们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反思,当时的小说家们都有一种紧迫感,那就是要打破陈旧的文学形式,让小说紧随时代浪潮的发展。

随着知识分子对现代派理论的引进,中国小说家、评论家对小说这种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到了九十年代初,先锋小说也衍生出了许多问题,一些写作者以先锋之名,故弄玄虚,沉迷于个体经验,对社会和时代的问题没有更深的关照,用词刁钻艰涩,在疏远读者的同时,也没有阐明什么深邃的道理,或者具备强烈的感染力。

这样的小说不但市场狭窄,也引发了文学界内部的厌恶。与此同时,先锋派对现代主义的迷恋、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摒弃,也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国并没有西方那么丰富的现代主义接受群体,而中国的文学传统是否真的不如西方,写作者到底应对传统抱有何种态度,也成为了文学界争论的焦点。

尴尬的是,先锋派主张先进的文学技法,但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看来,他们的叙事却成为了陈旧的存在,随着后现代主义的传播,以及西方对解构主义的反思,先锋派主张的“新”文学成为“旧”文学,先锋派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到九十年代中期,先锋派已非显学,反先锋派、回归现实主义成为潮流。

什么叫"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对先锋小说的叫法很混乱,有叫“新潮小说”的、“探索小说”的、“实验小说”的、“现代派”的,“先锋小说”也是一个很不严格的叫法。

先锋派小说的“先锋小说”的概念

先锋小说重视“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小说叙述方法的意义和变化,带有很强的实验性,因此,又称“实验小说”。

“先锋小说”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先锋小说”是指具有先锋精神的小说创作,即“先锋文学”中的小说创作。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旧有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里的探索,即“白洋淀诗派”的诗歌和赵振开(北岛)的小说《波动》等。在这之后,具有先锋精神的创作还有以北岛、舒婷为代表朦胧诗,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和以宗璞、刘索拉为代表的荒诞小说,以及以高行健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戏剧等。

狭义的“先锋小说”则专指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小说创作潮流。其主要作家有最初的马原、莫言、残雪、苏童、洪峰,和稍后出现的格非、孙甘露、余华、叶兆言、扎西达娃、北村、吕新,也可以包括再晚一些出现的更年轻的邱华栋、朱文、韩东、东西、刁斗、何顿等被称作“晚生代”的作家。但“晚生代”与“先锋小说”的关系,有些类似于“新生代”与“朦胧诗”的关系,其反叛的先锋精神又促使他们的许多创作特征偏离于“先锋小说”,是否应归于“先锋小说”还有待于对具体创作发展情况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