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徐庶自称单福,说刘备的的卢马妨主,刘备说前几天跃马过檀溪,已经应验了。徐庶说这是救主,以后他一定会克刘备,唯一的破解方法就是把这匹马送给仇家,仇家被克死后再乘就没事了。刘备勃然变色说你不教我正道,却教我这个,我不敢闻教。徐庶说早就听说您仁义,我就来试探一下,果然如此。然后就开始追随刘备了。

刘备看见徐遮时徐遮讲了什么话?

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天地反覆
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玄德闻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遂下马相见,邀入县衙。问其姓
名,答曰:“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
歌于市,以动尊听耳。”玄德大喜,待为上宾。单福曰:“适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
玄德命去鞍牵于堂下。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
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
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
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玄德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
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福笑谢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
玄德亦改容起谢曰:“备安能有仁德及人,惟先生教之。”福曰:“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
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玄德乃拜单福
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徐庶对刘备说了什么内容

徐庶对刘备说

徐庶,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的谋士,之后又归向曹操,但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获,徐庶不得已才辞别刘备,进入曹营。但当初辞别的时候徐庶对刘备说,“卧龙诸葛亮是一个奇才,这个人一定要去亲自去拜访,不能委屈他来见您”。以此可以看出徐庶对刘备说得话很是重要,这与刘备重新恢复汉室的建造大业息息相关。

徐庶画像

在那动乱的时代,最缺的就是一些人才和将才,而此时的刘备帐下已经积攒了一些大将之才,因此此时徐庶离开后,正是缺少诸葛亮一类谋士的时候,于是刘备决定亲自前往卧龙岗,拜访这位谋士。自古都是有才人多少自恃清高,刘备为了拜访诸葛亮,曾经三顾茅庐,直到第三次见到诸葛亮为止。

有很多人将徐庶和诸葛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实两人与庞统都是水镜先生的弟子,虽然在三国志中很少提到徐庶,而徐庶似乎在政治舞台上也并没有显示出什么过人的地方,离开刘备后进入曹营,徐庶便不再“说话”,导致之后关于徐庶的历史资料就更少了。仔细观察徐庶,其实在某些地方还是与诸葛亮可以相提并论的。但自古忠孝两难全,徐庶的出身不好,但一颗孝顺的心事难得的,因此,徐庶将心思投入到孝顺的方面,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从三顾茅庐之后就一直有机会为刘备出谋划策。但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辞别刘备后对他说拜访诸葛亮也是出自真心。

刘备纳贤

刘备原本只是一个依靠贩卖草鞋为生的贫苦人,但是却能在后来的群雄逐鹿的大潮中争得了一席地位,并且成为三分天下的其中之一。刘备从孤身一人,摇身一变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带来这种极大反差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纳贤聚人。只有手下有了一批有才干有忠心的人,大事才能成,而刘备就有这样的条件。

刘备和他的众臣

刘备纳贤成果是巨大,回报颇为丰厚的。最早的关羽、张飞自不用说,就是刘备的结义跟班兄弟,这种推心置腹让二人随刘备鞍前马后。而赵云也是刘备亲自来到老友公孙瓒营地挖走的一员,二人可谓是英雄相惜,赵云对于刘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后来还救了他老婆和儿子。

这些大将的存在,为刘备在前期的摸爬滚打奠定了基础,虽然过程还是艰难的,但是至少有了立足之地,才会有后来的汇流成河。当刘备主徐州之际,他一直苦恼的文臣终于第一次有了着落。刘备在徐州得了军师徐庶,刘备在军师部署排兵之上,也有了更大的保证,只是官渡之战后徐庶却被曹操设计带走了。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备请得了被徐庶称之胜他十倍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出山为刘备集团指明了明晰的战略方针,刘备也不用整日摸爬滚打四处无目的地奔波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从而有了安身之地。期间刘备又一次纳贤军师庞统,并且在庞统的帮助下拿下了重镇益州。当益州、成都成了刘备的地盘后,他也启用了蜀地众多的人才资源,其中有名的就有法正。更别提之前武将里的马超、黄忠等人,文武人才济济的刘备集团如果还分不得天下,那也是没天理了。

刘备称帝

中国四大名著当中我最偏爱《三国演义》,对于历史的刻画细致入微,对人物的分析在历史原形的基础上蒙上一层更加人性的面纱。刘备称帝的原因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但作为皇室正统,一心匡扶社稷的他究竟是如何考虑需要细细思量。

《新三国》刘备剧照

三国分别是魏、蜀和吴,其中刘备割据川蜀地带拱卫汉室。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废帝自立,汉献帝惨遭毒害。刘备原本是中山靖王之后,志向远大,在战火纷飞苟延残喘的东汉末年,就算不是为了继承大统,但平定的报复还是有的。此时听闻曹丕称帝、献帝遇害的消息,心中必然为汉室感到悲惨凄然。于是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定成都为都城。出于对历史的严谨,蜀国与蜀汉这是后人对刘备建立政权的称呼,刘备当时国号为汉,由于偏于川蜀地带,所以人们称之为“蜀汉”。

刘备称帝是大汉王朝的延续,因为是皇室正统的出身,所以在演义当中最受支持。明清小孩听闻说书讲解三国演义时,如果刘备打了胜仗则欢欣鼓舞,如果刘备打了败仗则一个个垂头丧气。这与历史对刘备的评价是分不开的,刘备治理蜀地期间,爱民如子,礼贤下士,谦和待人,吸纳了不少名臣良将,使当地经济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并且不受北边曹操的侵扰。刘备称帝,是为天下正名,魏国政权建立又能如何,天下仍是大汉的天下,大汉没有亡。

刘备五虎上将

刘备五虎上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关于刘备五虎上将分别有不同的特点,下面一一来介绍。

关羽像

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排行第二,刘备是老大,关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关羽的名声都很大。关羽在五将之中被认为是最厉害的,他带兵打仗的能力无可挑剔,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对刘备的忠心不二,曹操多次想要说服他为曹营效力都失败,曹操知道留不住关羽的心,只能让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关羽的去世让刘备非常伤心,不顾一切为他报仇。

张飞,刘备的结义三弟,和刘备是同乡,很早的时候就跟随刘备打天下,张飞和关羽都有抵抗千军万马的能力,多次救刘备于水火之中,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到哪里,他都不离不弃,张飞比关羽幸运的是,他一直活到刘备称帝之后,他被刘备封为西乡侯。

马超,又称为“锦马超”,长相很英俊,作战的时候喜欢穿白袍银甲,早年的时候,跟随父亲征战,后来被曹操打败,几经转折,投靠刘备,马超至此才找到欣赏他的伯乐,他的作战才能很快体现出来,刘备在蜀中建国后,封他为骠骑将军。

黄忠,天生神力,能够轻易张开二石弓,二石在汉朝相当于32斤,箭术了得,基本上百发百中,是有名的将领,和战国时期的廉颇齐名。年轻的时候跟随刘表,六十多岁才跟随刘备,在刘备的阵营里,是非常活跃的老将领。

赵云,长相俊美,跟随刘备的时间长达三十年,参加过多次战斗,都取得胜利,有“百胜将军”的美誉。

可以说刘备五虎上将在刘备征伐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刘备老婆

史书中记载着,刘备老婆共有四个,而这四个老婆对刘备的感情十分的真挚诚恳,但拥有四个老婆的男人不可能会对老婆们施以平均的疼爱。

《新三国》孙尚香剧照

其一甘昭烈是刘备从小指腹为婚的妻子,后封为甘夫人,蜀汉时期的昭烈皇后,当时刘备最爱的妾侍之一。甘夫人是阿斗的生母,当在蜀汉时期被曹操设计困于长坂坡的时候,赵云从长坂坡中将她救出,而甘昭烈在长坂坡之战后郁郁寡欢而终,当刘备逝世于白帝城中,八月时于甘皇后合葬。其二糜夫人是刘备成年时期的第一个老婆,是刘备的糟糠之妻,在他需要帮助之时给他带来了大量的金钱和帮助。其三是孙尚香,孙策最宠爱的妹妹,其江东有三美,一美大乔,二美小乔,三美孙尚香,孙尚香与刘备是政治婚姻,当时的刘备为了争夺地盘不得不娶。东吴施展美人计时在刘备遇诸葛亮之后,后刘备入往蜀国两人并没有过多的感情,孙尚香也和刘备离异,后孙权命人将她接回东吴,回到东吴的孙尚香郁郁寡欢而终。

其四吴苋,当时刘备入驻益州的时候为了拉拢将军吴懿,不得不娶他的妹妹做挡箭牌,后刘备建立蜀汉,将吴苋纳为夫人,刘备坐居皇位之时,尊称她为汉中皇后。在延熙八年之后病死于皇宫,但在刘禅在位之时便病逝,安排与其父刘备一同合葬。刘备老婆一生都为刘备付出,夫妻关系和谐美满。

徐庶临别刘备时说什么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
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
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
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
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
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
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
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庶曰:“凤雏乃襄
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踊跃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
目前!非先生言,备有眼如盲也!”

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说的就是徐庶行数里又拍马返回对刘备说:"忘了一件大事,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有一位天下奇人叫诸葛亮,将军想不想见他?"刘备说:"我当然愿意见他,不知他能比上先生吗?"徐庶说:"他抬头能知天文,低头能察地理,见面能识人心,是天下第一才人,如他能出来帮助胸,将军就可以稳坐天下了。"刘备见徐庶这样了解诸葛亮,想请徐庶辛苦一趟把诸葛亮请来。徐庶摇头说:"这样的人才,只能将军亲自去请,他愿不愿出来,还得看将军的诚意。" 徐庶说完,策马离去。之后引出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对徐庶说的什么话,非常适合向暗恋对象表白,表白失败也能当朋友?

刘备当时对徐庶说“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来表达对徐庶的不舍和难过。而这句话也是非常适用于男女之间表白来用的,既不伤大雅,也不会把朋友之间的最后一层纸撕破。

当时的曹操知道徐庶这个人才被刘备得到,并且还帮助刘备把自己打败了,曹操的内心是非常生气的,他渴望得到徐庶。曹操又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是非常想要得到徐庶。后来曹操听取了身边人的建议,把徐庶的母亲请来,以此要挟徐庶归顺自己。



而徐庶在刘备的身边,听到自己的母亲被曹操请去,便非常的伤心,哭着要去寻回自己的母亲。徐庶只能向刘备辞行去许昌救自己的母亲,徐庶对刘备说:“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徐庶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老母亲被曹操抓住,再好的酒我也喝不下去,喝下去也是没有滋味的。我要去救我的母亲,只有救我的母亲我才对得起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情。徐庶希望刘备能够让自己去救自己的母亲。


而刘备是以仁义来服天下人的,看到徐庶这么要求,内心是非常不想答应的,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自然也不好拒绝,只好忍痛割爱答应了。在送徐庶的时候对徐庶说:“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道先生要离开,我就像断了左右手。再好吃的菜肴,我也尝不出味道”。这里的龙肝凤髓,又叫龙肝凤胆,传说是说非常难得的美食。

看到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后来人认为这也是非常适合向暗恋的对象来表白的,就算是表白不成功,也可以当做知己,当做好朋友的。因为这句话里包含了相思之情,也有相爱之苦,更有对美好友谊的不舍,是非常好的一个表白诗句,也是对于朋友之间关系密切表达的一种方式。

三国演义里徐庶对刘备说的是什么话?

开始时叫他把的卢给别人骑,刘备不同意,说怎么能害别人呢,徐庶感动,加入刘备军团,回来曹操用记,把徐庶骗走了,他都跑出去十多里了,还跑回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元直走马荐诸葛。

徐庶荐诸葛文言文翻译

1.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翻译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原文: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原文: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2.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翻译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原文: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原文: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3.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文)的译文~~

楼主是初三的学生吧。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那时刘备屯兵在新野。徐庶前去拜会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条卧龙,将军您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可以去拜访,却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将军您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4. 徐庶荐诸葛亮文言文道理是什么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徐庶是个孝子,曹操便用计·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说有病,要徐庶回许昌伺候母亲。徐庶不能为刘备效力,就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走马荐诸葛】,后来就有了【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协助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汉。

5. 《徐庶荐诸葛亮》译文(谁能帮助我一下谢谢了)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原文: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原文: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6. 徐庶走马荐诸葛 阅读答案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鼎鼎有名:___________喜出望外:___________心绪如麻:___________

2、在文中□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3、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找出写下来。 再试着写两个:

4、照样子写词语。鼎鼎有名:___________心绪如麻:___________

5、短文选自古典名著《 》,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有许多成语都出自于这本书,请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两个出自于这本书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7、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答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鼎鼎有名:形容非常有名 。

喜出望外:意想不到的惊喜。

心绪如麻:心情很乱,没有头绪 。

2、(,“ , ! ” 。 :“ ?”)

3、泪如泉涌 相对而泣 泪如雨下 挥泪告别 嚎啕大哭 泪流满面……

4、井井有条 津津有味 闷闷不乐 依依不舍 窃窃私语……

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暴跳如雷 大雨如注 四季如春……

5、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罗贯中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桃园结义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答案不唯一,短文中曹操的奸诈 、徐庶的孝顺、刘备的仁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7、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不赞成,原因是曹操的手段不够光明,胜之不武;也可能有部分学生赞成,因为要想在战场上获胜,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招揽人才,只要理由充足就行。

7. 徐遮荐诸葛亮 翻译

诸葛亮屈身在陇冈耕作,喜欢吟颂《梁父吟》。身高1米7左右,经常拿自己比管仲、乐毅,常有人以为他自负胡说,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与他是好朋友,认为他有这种才能。

那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见到刘备,受到重用,跟刘备说:“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你原不愿意见他?”刘备说:“你把他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在他居住的地方见,不能强迫他来。你最好亲自去看他。”

于是,刘备找诸葛亮 去了三次 才见到 。刘备进到内堂对诸葛亮说:“汉朝皇室已经不行了,奸诈的人当道,皇上不分是非。我不自量力想要以义来说服人,但是没有能力,使奸诈的人猖獗,到今天。但是志向还没实现,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徐遮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刘备在新野时,徐庶投靠了刘备。被刘备拜为军师。几次大战都战胜了曹操。曹操觉得徐庶是难得的人才,就把徐庶的老母亲接了过来,徐庶是个孝子,才被迫来到曹营。然而,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到了曹营之后,一个计谋都没为曹操出过。
这便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来源。

三国演义之第十二章徐庶临别荐孔明全文意思


徐元直将马头向刘备方向侧过来,他对着皇叔恭敬地供着手说:“皇叔,照理我应该下马一礼,如今归心似箭;只能马上有礼了!”
刘备要紧在马上回礼说:“先生何必客套!你我下会有期,刘备在此不远送了!”徐庶听完皇叔说话后,圈转马头向着北面的方向将马一拎,扬起一鞭。这匹马泼开四蹄赶了前去。这时的刘备坐在拎,扬起一鞭。这匹马泼开四蹄赶了前去。这时的刘备坐在马上,一眼不眨地望着远去的徐元直。顿时间越去越远。恰巧前边有着一片小小的树林,徐元直连人带马窜进了树林,很快地就消失在树林之中。大家认为既然看不见徐庶,那可以回去了。就在这时,刘备在马上连声叹气地说:“好恨啊!好恨!惜乎啊!懊悔也”。
旁边孙乾一听这几旬说话,他以为刘备在说恨,一定是恨曹操将徐庶的老母捉去许昌;惜乎者,徐庶有如此的本领,可是只能放他而去;懊悔者,他没有用我孙乾之计将徐庶留下来,大概是这样的意思。但是,他还是要问一声皇叔说:“主公,恨什么?惜乎者是谁?懊悔的又怎样?”
刘备:“刘备恨只恨前面树木层层!”
大家一听奇怪,恨树木为点啥?
孙乾:“请问主公恨它何来?”
刘备:“你们看前边这些树木;将无直遮得人马不见,刘备岂不恨它?!惜乎、懊悔的是,刘备预先未曾传令将树木砍倒,要是早把这些树木砍倒之后,如今还能够看得到元直跃马北去!”
这几句话真正表明了刘皇叔对徐元直的恋恋不舍、念念不忘之心。皇叔说完这几句话,带有失望之心便圈马而归。文武同样跟他掉转了马头,都是灰心丧气地点马而行。
没有走多少路,刘备只听得孙乾在同他说话:“主公,元直回来了!元直回来了!”
刘备一听,以为孙乾还在与他说笑话,知道我留恋徐庶,他有意和我打趣。这时的刘备,恨不得责备他几句。可是,云长也开口了:“大哥;徐元直确是回来了!”
刘备听到二弟的说话,方始相信。因为云长很少说笑话。刘备还没有掉过马来,在心中想道,我刘备爱徐庶,元直必然明白,想必他也不愿离去。或许他在半路上想到了自己可以不去许昌的妙计,但又能保全老母之命,因此他复返回来相助于我。事实上;本领再大也想不出这种妙计。刘备一面想着,一面与文武一起将马匹掉转头去。果真见元直飞马返回。是叔还没有等到元直跑近先开口高声问道:“先生,去而复返,莫非不去了?”
刘备就只希望徐庶回答从今以后不再离去。但这时的徐庶没有回话,直到刘备马前,先扣住了马匹,因为去得急;回来也紧张,他在马上气喘嘘嘘,平了一口气之后,再对皇叔笑着说:“皇叔,不要为徐庶去而灰心。我因心乱如麻;忘却了一句说话告禀。”
刘备大失所望。俗语说,笸箩大的水花,只拿到一只糠虾。结果为了忘却一句说话而回来。这句话再好,那及你徐元直的人好!哪知道这句话并非一般说话,真是事关重大,你的三分天下,就在这一句话上。这时候,皇叔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很随便地问了一句:“不知先生忘却的是哪一句话?”
徐庶:“皇叔,附近有个能人,皇叔何不去相请他呢?”
早已说过,现在刘备的眼里,认为除了你徐庶,再也没有比你好的能人了。因此,用轻描淡写的口气来回答徐庶的说话:“既然这样;费心先生,代我刘备请这位能人来此新野吧!”
徐庶听到刘备这样说,险些笑了出来。心想,你皇叔将这个能人看得与我徐庶一样的便当。我好有一比;被你在街坊上拾回去的东西一样。老实讲,此人就不同于我!恐怕你刘备亲自赶去相请,未必能一下子会成功。我是为了免得丧失了你的信心;所以虽然离去。我在路途之上,多方面考虑下,想到了此人。徐庶再一想,因为目前的刘备信心不足。因此他回答得这样平淡,我一定要把他英雄之心重唤起来,所以,徐庶这时候非常郑重地说道:“我看此人一定要皇叔亲自前去相请,若能请到此人。好似文王遇子牙,高祖得子房,汉事之兴,易如反掌!”
刘备:“此人比先生如何?”
徐庶:“此人胜我十倍!”
刘备对徐庶看看,你的说话实在是太夸张了!世界上哪有胜过你十倍的能人?因此开口便问:“此人有多大本领?”
徐庶:“皇叔听了,提起此人,他抬头能知天文,低头能察地理,见面能识人和,六韬三略的兵书无有不知,无有不晓,辨风云,观气象。善知兴衰之事,腹内藏治乱之计,有经济之略,天下之才,胜管、乐,不亚于孙、吴。他自比管仲、乐毅。请此人灭曹贼不费吹灰之力,定天下易如反掌、稳若泰山。汉室之兴,非他不可!”
刘备听元直把此人讲得古今少有,天下无二。说他是假的吧,在这个处境之下,谅元直绝不会与我打趣,说他的话全是真的吧,我从来也没有听到过有这样大的本领的人。到这时,不管皇叔还在将信将疑之中,总之在元直的一番举荐之下,他已吊起了英雄之心,因此好奇地问着元直:“请问先生,此人姓甚名谁?”
徐庶:“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刘备无意中说了一声:“诸葛亮?”
皇叔想,此人名字我从未听到过,我只知道在你先生水镜庄上,司马徽与我说过当今的能人唯有“龙凤”。现在你介绍的诸葛亮不知比龙凤如何。所以继续问道:“先生,昔日夜住水镜庄,听得尊师言道:一龙一凤,得一而定天下。刘备不知诸葛亮与龙凤相比谁强?谁弱?”
徐庶一听就明自,刘备至今还没有知道龙凤的真实姓名,因此笑着回答说:“看来皇叔不知道龙凤的姓名是吗?”
皇叔想,老实说,照理应该老早晓得,都是你的这位老师卖的关子;日里不讲,夜里不讲,所以直到今朝在我头脑之中只知龙凤的号,而不知他们的真实姓名。想必你徐庶一定明白,所以要紧问他说:“先生,备早知龙凤之号,至今却不知其名,先生知道吗?”
徐庶:“皇叔听了,凤者,便是襄阳人氏庞德公之侄,名叫庞统,字士元;龙者是诸葛亮,即孔明也!”
刘备听到龙即是诸葛亮,他会惊得问出了一句可笑的话:“请问先生,哪个诸葛亮?”
徐庶想,诸葛亮哪里来几个?所以回答说:“就是我现在介绍的这个诸葛亮!”
刘备:“他便是龙吗?”
徐庶:“然也!他本是山东琅琊阳都人。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父早亡,亮有其叔父,过去与刘表极为知交,因此迁居到襄阳西门外离城二十里南阳卧龙岗。他又称卧龙,亦称伏龙。诸葛亮便是龙也!”
徐庶举荐到这里,刘备已经精神抖擞。心想,诸葛亮三字虽然今天我第一次听到,可是伏龙二字,我慕名已久,不是你徐庶一人称赞,司马徽老先生早已说过的了。因此,知道元直所推荐之贤不是假话。所以,刘备笑着对徐庶说道:“多蒙先生推荐贤能,刘备感激肺腑。恐怕你家老母要挂念,先生可要速速赶路吧?”
一般人要误解刘备有了得新弃旧的念头。可是徐庶并不见怪,相反感到高兴,说明刘备在我走了之后,他决心要去卧龙岗相请孔明。元直临走之时,还是再三叮嘱刘备说:“请皇叔此去隆中相请孔明。一定要用着文王请子牙的精神,耐心地拜望于他。时光不早,徐某告辞了!”说罢,圈马便走。

刘备知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后两句是什么吗?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说对于熟读三国历史的朋友来说绝对不会陌生!没错,它讲的就是徐庶的故事!徐庶原名叫徐福,早年为人报仇,后来得以获救,才将原来的名字改成徐庶!获救之后的徐庶,便落难于荆州等地,从此专研于兵法谋略,并且与石广元、司马徽、诸葛亮等人,经常交流学问,堪称世之良才!

公元201年,刘备再度被曹操打败无奈南下依附于刘表,刘表看在同是皇室宗亲的份上,让刘备驻守于新野!曹操在煮酒论英雄过后,刘备就进了他的黑名单之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徐庶听闻刘备,广纳贤士,而且以仁义为先,于是前往投之。刘备与徐庶一见如故,对徐庶也是非常的器重,并且拜徐庶为军师!曹操再度来袭!都被徐庶谋略打败!

曹操生平少有对手,而对于徐庶的才能,他是十分的敬佩,于是他便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禁闭起来!并且派人传假信,徐庶担心其母有生命之危,于是果断辞别刘备前往曹营!徐庶来了曹营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曹操的计划,后来其母也撒手人寰,徐庶更是恼羞成怒,发誓生平不会为曹操进献一谋,划一策!这便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对于徐庶而言,以他当时的处境,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完全能够理解!这跟之前的陈宫就有点类似了,一样的有骨气!然而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人,虽然是皇室宗亲,却相当没骨气!此人便是蜀后主刘禅!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临终之前指定诸葛亮与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一同帮助刘禅完成兴复汉室之大任,可以说刘备为刘禅打下了60分的物质基础,为什么是60分,就是刘备夷陵大败之后,留下了烂摊子!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此时曹魏主帅乃守城大将司马懿,此人极善隐忍,面对神机军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到底!如果与诸葛亮交手,他丝毫没有取胜的把握!但是,就在战略最紧要的当口,刘禅突然下诏令,要求诸葛亮班师回朝,主上命令不得不听!诸葛亮只好带兵回到蜀中!回朝之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是李严的奸计,李严为了得到军权,打压原荆州派系,故意向刘禅进言,迫使诸葛亮回朝!诸葛亮一怒之下将李严贬为庶人,此次风波虽然平息!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算是无功而返了!呜呼!白白错失一良机,倘若没有这次诏令,诸葛丞相绝对能一战打败司马懿!(此时诸葛亮身体还没出现问题!)

作为蜀汉之主的刘禅,面对李严的危言耸听!刘禅并没有加以打压及震慑,反而助其所长!致使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之中,不过在他死之前将生平所学传授于姜维,并且让蒋琬,董允,费祎等人继续辅佐刘禅!不过这几人都相继而死。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钟会制定,伐蜀战略!姜维作为诸葛亮唯一传人,立马向成都传消息“让刘禅加强蜀中的防御工作!”而此时刘禅又听信宦官黄皓之言(黄皓说,曹魏兵马不可能偷袭成都!)于是没有丝毫的防范!最终邓艾偷渡了阴平,刘禅投降!

在刘禅投降之后,他被曹髦封为安乐公!并让其在许昌居住。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当着刘禅的面故意派人去演奏蜀汉的乐曲,还派歌女去跳蜀汉舞蹈!跟随刘禅一起投降的官员都非常难过,唯独刘禅却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看到刘禅如此无能,便对他不加防范!徐庶,身为汉臣,一生都没有帮助汉贼!留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样的佳话!而刘禅虽是汉皇宗亲,却不辨是非,懦弱无能!用两句话来形容刘禅就是“1、刘禅乐不思蜀,忘了本。2、刘禅做皇帝,不扶不行(不服不行)”对于后面这两句,倘若昭烈皇帝刘备知道后,必定再次狠摔阿斗!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而言,也表示怀疑人生!无论付出多大努力,刘禅始终是油盐不进,学不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