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说是胡惟庸毒杀刘伯温,但下毒是否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悬疑,出自朱元璋的授意可能性大,刘伯温死于洪武八年四月,胡惟庸进中书省是洪武六年七月,胡惟庸入相时间不长,地位不稳固,且胡惟庸虽嫉恨刘伯温,但并无深仇大恨,刘伯温已归隐,不会对其地位权势构成威胁,下毒可能性小。

不露痕迹毒杀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绝技,李文忠、徐达也是因病受到探望和赠药之后便不明不白的死掉,野史说,是拜朱元璋的一只蒸鹅所赐,此外,与胡惟庸同为丞相的汪广洋否认胡惟庸毒杀刘伯温,是在贬责途中被赐毒而死。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刘伯温不是朱元璋杀的。

刘伯温根本不是朱元璋杀的,朱元璋也没有必要杀死刘伯温。刘伯温在当时是死于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集团之手,这个集团在历史上叫做淮西集团。

《明史》记载洪武八年正月刘伯温生病,身体不太好,这个时候丞相胡惟庸建议朱元璋让自己派医生前去查看刘基的病情,朱元璋同意了胡惟庸的意见,于是胡惟庸就派医生前去医治刘基,但是到了三月刘基的病情还是不见好转。朱元璋派人亲自护送刘基回老家青田养病,但是回到了老家后,刘基的病情加重,最后去世了。

刘伯温和淮西将领的矛盾:

刘伯温,是最遭淮西将领仇恨的功臣,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一句话,那就是刘伯温认为,明朝成立之后,这些功臣必定胡作非为,因为明朝的将领,都是在极端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当时的元廷不管是官员还是盛行的文化都有一些暴行元素,而这些将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走向抗争元廷的,所以战争结束他们必定会惹是生非。

而刘伯温的建议则是杀掉这些官员,这句话虽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分析的是很准确的,但是这句话传到朱元璋的耳朵,又传到了那些淮西将领哪里,自然而然会惹来诸多的问题,这些淮西的将领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听从这样的教训,行事低调一些。

刘伯温怎么死的简介

刘伯温因病而死。洪武八年,刘伯温卧病在床,明朝皇帝朱元璋知道之后,就派遣丞相,带着御医前去看望。御医根据刘伯温的病情,开了药方,让他按照处方抓药。刘伯温吃了药后,病情日益加重,不见好转,最终在洪武八年四月十六日,病逝而亡。

刘伯温,又被称为刘诚意、刘青田等,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精通兵法、天文、诗文等,其中,尤以诗文见长。

明代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刘伯温不得善终是因为中了胡惟庸下的毒

大明王朝建立后,刘伯温与左丞相李善长共同辅佐朱元璋。结果李善长和刘伯温水火不容。当时李善长有个亲信叫李彬,他的职务是中书省都事,犯了贪赃枉法罪,李善长自然想出面包庇他,于是主动张刘伯温,希望他能放李彬一马。

按理说刘伯温总得给朝夕相处的李善长这个面子,然而,刘伯温却将李彬罪行上报给了朱元璋,最终李彬这被斩了,而李善长却和他决裂了。之后,李善长处处找刘伯温的刺。而也刘伯温也知道前途凶险,于是以身体有羌为由辞职回家了。

刘伯温回到老家后,开始“闭关”,据悉,当地知县几次求见,刘伯温都给他吃了闭门羹,后来化妆成老百姓才见到他。结果交谈时,当县令露出自己的身份后,刘伯温马上惊恐失色地站起身来自称草民,并礼送知县出门,不复再见。

刘伯温回家后虽慎言谨行,但依然难以保身。李善长一手培养出来的亲信胡惟庸等人对刘伯温发动了强烈的反击。结果朱元璋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不久,朱元璋拜胡惟庸为相,刘伯温长叹不已,由于担忧和气愤,刘伯温病倒了。

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终于派人送他回老家,到家不久,即病重而亡,时年65岁。刘伯温去世得如此之快,据说中了胡惟庸下的毒。

刘伯温去世后后主追赐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刘基的同乡、刑部郎中李瑜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说:“(刘)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徐)达”,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在这一年,刘基的九世孙处州卫指挥刘瑜袭封为伯爵。

刘伯温怎样死的?李善长了?

刘伯温是病死的,李善长被朱元璋处死的。

1、刘伯温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

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2、李善长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因为年老约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卫士三百人,汤和悄悄告诉他所听到的事。

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屡次请求赦免其亲戚丁斌等。太祖大怒,将丁斌治罪。

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义等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于是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他们的供词牵连到李善长,于是,御史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

而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这些证言显示,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而是徘徊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

当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星变,会有灾祸发生,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于是,太祖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扩展资料:

明朝其他开国功臣的结局:

1、蓝玉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2、胡惟庸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不报告朱元璋。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但暗暗地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朱元璋更加愤怒,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

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朱元璋问知陈氏乃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便颁下敕令命法司调查。

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第二年正月,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惟庸。御史中丞商皓当时被贬为中书省吏,也告发了惟庸的阴谋。

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轮番讯问,词语连及陈宁、涂节。廷臣说:“涂节本来参预阴谋,见事情不成,这才将变乱上告,不可不杀。”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3、汪广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

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善长

百度百科——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