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演奖也不是收获颇丰,最早的黑人女配Hattie McDaniel出现在1939的电影大年,获奖很大程度上是借了《乱世佳人》气势如虹的东风,她本人从此成了演黑人保姆角色的常客,再也没能提名奥斯卡。而二十五年后的1964年,才出了第一个黑人影帝Sidney Poitier,《原野百合花》的获奖倒是实至名归,他本人也是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得主。第一位奥斯卡男配的出现则又过了近二十年,1983年的Louis Gossett Jr.凭李察·基尔和黛博拉·温格主演的《军官与绅士》获奖,此后主要活跃在电视圈。第一位奥斯卡影后是性感巨星Halle Berry,她于2002年凭《死囚之舞》 封后。说到导演,截至目前为止,提名最佳导演的黑人只有独苗一支:2009年《珍爱》的导演Lee Daniels,他当年的对手是卡梅隆,卡梅隆前妻凯瑟琳·毕格罗,昆汀,和《直上云霄》的导演杰森·雷特曼。如此强劲的对手围攻,他获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况且本质上也技不如人,所以黑人导演的第一次机会就这样流失掉了。黑人导演们的前景也不算乐观,毕竟斯派克·李在九十年代的全盛时期也没能提名过奥斯卡,《珍爱》若不是在多伦多拿下了人民选择奖也难以进入大众视线,再加上如今虽然表面不提实则内里遗毒的种族歧视,更是一道顽固的阻碍。而当今活跃的黑人导演寥寥无几,能够满足奥斯卡商业与艺术两相顾条件的就更少了,而且获得奥斯卡从来就不是最好的那个最容易得奖,而是综合了公关、影响力、品质甚至时运各个因素。

阿丽亚娜·德博斯(Ariana DeBose)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演技的非裔拉丁裔

Ariana DeBose于 3 月 27 日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当她接受她的雕像时,她创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这位 31 岁的演员因在《西区故事》中扮演安妮塔而获奖,是第一位获得表演奖的非裔拉丁人。德博斯也是第一位公开获得奥斯卡奖的有色人种女性。

根据国外媒体bTdy88.cc报道,在她的演讲中,德博斯说:“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安妮塔说,‘我想在美国’,因为即使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疲惫的世界里,梦想也会成真。” 她还将电影的拍摄描述为“一生的夏天”。

“想象一下这个小女孩坐在白色福特福克斯的后座上。看着她的眼睛。你会看到一个公开的有色人种和非裔拉丁裔的酷女人,她通过艺术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相信我们在这里的原因庆祝,”德博斯补充道。“因此,对于任何曾经质疑过你的身份或发现自己生活在灰色空间中的人,我保证:确实有我们的位置。”

阿尔·帕西诺很多电影都很棒,为什么只拿过一次奥斯卡影帝?

左手实现了右手的梦想

阿尔·帕西诺1940年出生于纽约,是意大利人的后裔,出生在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地方——布朗克斯区,爸妈在他两岁时就离婚了, 他是跟随母亲长大的。 阿尔·帕西诺经典作品《教父》三部曲、《闻香识女人》、《盗火线》还有诺兰的《白夜追凶》,在奥斯卡总共八次影帝提名,但只有一次获奖,凭借《闻香识女人》中的精湛演出,他获得了世界电影的最高奖项——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为什么只拿过一次呢?这就要从淡疼的评审规则开始
奥斯卡最佳电影奖项规则:Rule Sixteen: Special Rules for the Best Picture of the Year Award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规则:Rule Ten: Special Rules for the Directing Award

奥斯卡奖,有着许多重要因素:

奥斯卡奖和演员的综合影响力的关系

简单总结: 阿尔帕西诺在《教父1为什么没能拿到奥斯卡最佳演员》

阿尔帕西诺在《教父1》里惊艳表演已经超越了马龙白兰度,他是个新人,除了时代性因素,或者说是好莱坞的 历史 沿革导致的原因之外。

奥斯卡论影帝最多的是戴刘易斯(3次),但演技最好的个人认为还是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戴刘易斯拿奖多因为他的演技非常的专业,特别适合演传记类的人物,他可以很好的还原人物的特征。他的3个奥斯卡小金人都是传记类电影。而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则完全不同,他俩的表演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无论是《愤怒的公牛》还是《美国往事》只要是罗伯特德尼罗的电影他都是非常霸气而倔强的形象;阿尔帕西诺在身材方面比不上罗伯特德尼罗,但是气势上他不输任何人,《教父》他成为了所有黑帮人物的偶像,《疤面煞星》他则演出了巨人的高度,在黑帮混迹了一辈子的阿尔帕西诺最后靠则一部感情戏《闻香识女人》获得了奥斯卡。阿尔帕西诺表演的最大特点就是你从他的表演从可以看出他对表演的热爱,阿尔帕西诺是一位用灵魂在表演的演员。阿尔帕西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进行话剧演出,对于他来说表演最大的享受就是表演本身以及台下观众的掌声,至于几个奥斯卡,阿尔帕西诺根本不在乎,你拿再多的奖,在他面前也得尊称他一句“伟大的科里昂阁下”。

但凡评选十大最佳演员,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基本都是毫无悬念的入选,并且排名都靠前。他两个,算是演艺界的双子星了。

只要多看看他们的片子,就会发现还真不是捧出来的,演技始终在线。

荣誉不要贪多,奥斯卡本身就不好拿,就像单位先进,不能年年老是你呀,琢磨作品,更好的呈现新的突破和作品,才是对支持者的尊重和感谢!

因为拿一次奥斯卡影帝已经非常非常难了,拿两个的更是凤毛麟角,拿三个的只有一个。你这问题问的…当奥斯卡是你们单位评先进吗?

一次就不错了,你以为像获得金马奖 百花奖那么简单。

因为他已经不需要靠拿奖来证明他的演技了

夜晚在机场追逐德尼罗的一幕,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不需要演的经典。皮特与福特的船上枪战也堪称完美。

我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角安迪的扮演者蒂姆.罗宾逊就是很有演技,但他在现实生活中却更多的投入到百老汇的表演之中,对于他来说出名或者获奖真心不是她想要的!

哪些中国人和中国电影获得过奥斯卡奖

非外籍华人获奖情况:

黄宗沾1955年凭《玫瑰文身》获奥斯卡最佳黑白片摄影奖

吴汉1984年凭《杀戮战场》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苏聪1987年凭《末代皇帝》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原著奖

张艺谋1990年凭《菊豆》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张艺谋1991年凭《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陈凯歌1993年凭《霸王别姬》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顾长卫1993年凭《霸王别姬》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谭盾2001年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鲍徳熹2001年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叶锦添2001年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张艺谋2003年凭《英雄》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赵小丁2005年凭《十面埋伏》获最佳摄影奖提名

好莱坞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2日,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外籍华人获奖情况:

李安1994年凭《喜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李安1995年凭《饮食男女》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李安2001年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扩展资料:

奥斯卡金像奖,正式名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s,简称学院奖),世界著名电影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一项表彰电影业成就的年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都会在超过100个国家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在中国大陆的直播平台为1905电影网和芒果TV。其在美国电影界的地位与针对音乐的格莱美奖、针对电视的艾美奖、针对戏剧的托尼奖相当,而这些奖也都是以学院奖为榜样而建立的。

名称

奥斯卡金像奖,学院奖(英语: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称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奖或奥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为正式名称)“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英文缩写为AA,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举行,半个多世纪一直享有盛誉。

评选

奥斯卡金像奖从1929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凡上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是否获奖。

2013年5月4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根据它即将实施的一项新规定,所有会员均有权参加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纪录短片奖最终表决,从而为会员参加影艺学院组织的所有活动提供便利。

奖杯

奥斯卡金像奖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高、3.9千克重的镀金男像,由美国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人或多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奥斯卡青少年奖

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理事会裁定并颁发给十八岁以下且「在荧幕上有杰出表现」的青少年表演者。

青少年奖的奖杯是一个缩小版的大概7英寸高的奥斯卡小金人。 这个荣誉奖最早是在1935年颁给了当时6岁的秀兰·邓波儿。 这个奖项有间断的持续颁发了25年,一直到1961年,12岁的海莉·米尔斯因在《小福星》中的表演成为最后一个获得此奖的演员。

举办地

前十五届,颁奖典礼都是在酒店以宴会的方式进行,但后来由于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加,颁奖只好改在剧院进行。并先后在中国大剧院(即好莱坞中国剧院)、洛杉矶神圣大礼堂、梅尔罗斯街剧院、潘太及斯剧院、桑塔莫尼卡公民大礼堂、洛杉矶音乐中心等处举行。由2002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开始,柯达剧院成为奥斯卡第一个永久固定颁奖地点。

三届延期

学院奖颁奖会每年都将按照事先的安排如期举行,在其历史上仅有三次因为特殊的原因被推迟:第一次是在1938年,当时的洛杉矶大水灾使颁奖典礼推迟了一周举行;第二次是在1968年,当时学院奖的日程安排与著名的人权运动者马丁·路德·金的葬礼发生了冲突,故颁奖典礼延期举行;最后一次是在1981年,因有人试图暗杀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而导致颁奖典礼推迟24小时举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的来历~

奥斯卡的来历
1奥斯卡的来历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令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 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 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 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 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2 奥斯卡奖杯的样子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3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一沃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4 奥斯卡金像奖简介
最佳影片奖(BEST FILM AWARD)
最佳表演奖(BEST PERFOMANCE AWARD)
最佳导演奖(BEST DIRECTOR AWARD)
最佳剧本奖(BEST SCREENPLAY AWARD)
最佳摄影奖(BEST CINEAMATOGAPHY AWARD)
最佳音响奖(BEST SOUND AWARD)
最佳音乐奖(BEST SCORE AWARD)
最佳美工奖(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AWARD)
最佳视觉效果奖(BEST VISUAL EFFECTS AWARD)
最佳服装设计奖(BEST COSTUME DESIGN AWARD)
最佳剪辑奖(BEST EDITING AWARD)
最佳化妆奖(BEST MAKE-UP AWARD
该奖项从第54届开始设置。
最佳外语片奖(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最佳短片奖(BEST SHORT SUBJECTS AWARD)
最佳记录片奖(BEST DOCUMENTARY AWARD)
荣誉奖(HONORARY AWARD)
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IRVING G*THALBERG MEMORIAL AWARD)
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特别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科技成果奖(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
5 奥斯卡奖项的设置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跟现在不同,只有七项: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首届的金像奖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产生,于五月十六日在好莱坞罗斯福大饭店颁奖,出席人数约二百五十位。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凯觎的殊荣。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从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意大利获奖十次,法国获奖七次,瑞典获奖四次,日本,前苏联和联邦德国各获奖三次。

奥斯卡金像奖的历史概况

学院成立
一战后的十年,满目疮痍的欧洲百废待兴,电影业进入低谷。美国电影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好莱坞第一个黄金时代。1927年5月,“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Louis B. Mayer)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个设想:“应该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一周之后,梅耶草拟了一份关于成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提案,学院的首任主席是米高梅旗下的当红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应运而生
1927年5月4日,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由与会者提议发起,并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举行第一次授奖典礼。当时参会的人约270人。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发给了埃米尔·杰林斯(Emil Jannings),他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演员奖。奥斯卡奖从颁发的最初开始,就受到了电影业及大众的高度关注,传媒也积极参加转播。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从此,每年的颁奖会都有媒体进行相应报道。1929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届奥斯卡奖举办一直到今天,奥斯卡奖就成为美国影艺学院的“主营业务”和该机构的代名词。 说法一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说法二
“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说法三
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至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介绍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造型
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
设计制作
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早期为锡铜合金(锡占92.5%,铜占7.5%),外敷金箔;后为锡、锑、铜合金,磨光后敷10K金箔,然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层涂发光漆。
价格
早期每个奖座价值30美元,现约价值350美元。
相关法规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颁布了奥斯卡奖的所有权法,规定金像奖座不得买卖或抵押,如有发生,学院本部将向出售者索回相当于奖座价格的赔金。还有,如果一项奖有数人获得,那么一个以外的奖座均按原价收钱。
相关信息
自一九四三年开始,由于锡、铜等金属系重要的战略物资,奥斯卡奖的塑像在连续四年内均由石膏制成,外面涂金。到战后,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属塑像换回。
凡获奖者,均可得到一条金像项链,送给自己的亲人。这项链上面镌刻着该亲人的名字,项链悬着一枚有3.5公分长的奥斯卡金像。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只有七项:
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
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
成就奖
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
最佳外语片奖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到2012年奥斯卡颁奖礼之前为止,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以13次和12次获奖,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目前只有台湾地区选送的《卧虎藏龙》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特别奖
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
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向往的殊荣。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交由美国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电影执行人员协会、电影剪辑协会、电影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除主席团主席来自电影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相对于奥斯卡的评审机构规则,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奥斯卡的年度规则尽管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但仍然还是会被准时、一丝不苟地发布到官方网站上。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2016年1月22日,奥斯卡奖评选机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影艺学院)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此次改革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是打破奥斯卡奖投票权终身制,引入淘汰机制。根据新的改革措施,每一位新会员的投票权为期10年,如果会员在这10年间仍活跃在电影界,则可再获10年投票权,连续延长两次、即30年后就可享有终身投票权。此外,会员如在此期间获得奥斯卡奖提名或奥斯卡奖,则直接获得终身投票权。对于影艺学院现任会员,新规同样有效。那些在过去10年内不活跃的会员将被转为“名誉会员”,失去奥斯卡投票权。另外,影艺学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也将发生改变。目前有51名成员的理事会将为女性和少数族裔新增3个席位。对于那些不在理事会中的普通会员,此次改革也给他们更多参与学院管理和决策的机会。 树立权威
奥斯卡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它这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奥斯卡举办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于民间组织形式,对官方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192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置于金融寡头摩根集团和企业财阀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时电影工业在美国也开始崭露头角,两大财团竭力企图在各方面控制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克斯两家电影公司曾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提出诉讼,皆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两大财团也通过白宫作为总代理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在第四届学院奖,不仅送来了会务费,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此举虽说是财团控制下的白宫为满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学院不一定领情,但在壮大学院声势和树立学院威信方面却起了很大作用。
此后,又曾有过两位总统亲临奥斯卡颁奖现场,第13届(1941年)罗斯福总统和第39届(1986年)里根总统,但里根总统光临现场和当年罗斯福总统的出席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斯福的出席是为了表彰好莱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则是来看望老朋友的。
顺势而行
奥斯卡虽说是站在电影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97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这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苏联代表团为了抵制《猎鹿人》的放映,率领古巴、东欧等国代表团退出电影节。又如《阿甘正传》,它曾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阿甘正传》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战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而且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争议
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中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的选择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悬疑
1940年,从第十三届(1940年,应为第十二届)开始,获奖名单将采用密封方法,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拆开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知道结果。这一做法无疑是奥斯卡的点睛之笔,之后成为国际诸多电影节的借鉴典范。
奥斯卡犹如一潭深水,浪花飞溅之下是涌动的暗流。奥斯卡被推到举世瞩目的地位,除了它本身的“软硬件”和谐匹配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那就是——利益。据内行人估计,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2000万美元。而且,影片获奖后,对演员的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仅身价攀升,能得到实质性的物质回报,本人甚至还可以凭借奥斯卡的权威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出于以上这些原因,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几乎每年都要押宝于某部电影,为其耗费巨大的广告投资。从五十年代早期开始至今,好莱坞的两份定期刊物《联合演出日报》和《好莱坞报道》成为了各大制片公司争夺的主要阵地,它们买断其中的多页版面刊登电影广告。除此而外,各大制片公司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的电视广告上也得花大笔费用。时至今日,互联网也成为了他们进行影片宣传竞争的主要手段。
制片公司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宣传影片主要是要在公众中扩大影响,争取票房,但是,要想真正获奖,仅靠舆论影响力是不够的,因为,奥斯卡奖项的选票是牢牢攥在学院评委的手里的。制片公司要想稳操最后胜券,必须采用“非常手段”。在奥斯卡评委团里抢占评委席成了各大制片公司屡试不爽、颇有成效的一个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