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七言绝句格律分两大类:平起式两种: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两种: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什么是七言绝句?

七言,每句七个字,绝句,又叫截句、断句。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言绝句是什么意思

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七言绝句,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经典七言绝句古诗如下:

1、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城曲维——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凉州词王之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七言绝句是什么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厉声教的《观潮有感》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七言绝句

外文名

Seven-words poem

别名

七绝

作品体裁

近体诗

朝代

唐,宋

展开全部

体裁沿革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简称七绝,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虽然七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以律绝为主,但与五绝一样,古绝之形成还是先于律绝。现代国内外学者一般倾向于以北朝乐府民歌为七言古绝之源。也有学者认为七言古绝的源头应追溯到西晋的民谣。虽然汉魏时已有曹丕《燕歌行》这样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体的出现,是在西晋的歌谣中。这就是逐句押仄声韵的《豫州耆老为祖逖歌》:“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不仅未能充分协律,而且作风比较板滞(如常用对仗作结,有类律诗的前半截),缺乏悠远的韵度。初唐比较知名的诗人如沈佺期、宋之问,律诗写得很好,七绝水平却一般。进入盛唐,大量的七绝诗人涌现,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确是当时诗坛上的一批七绝高手。代表七绝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二人。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李白的七言绝句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中唐时,擅长七绝的诗人不少,如李益和刘禹锡等,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及至晚唐,七绝在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手里又有了新的发展。

7言律诗和7言绝句是什么?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7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厉声教的《观潮有感》等。

7言律诗和7言绝句区别:

1、字数不同。七绝固定为四句28字,七律固定为八句56字。这直接导致了内容容量的不同。

2、表达的灵活性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绝句是最精悍的诗歌形式,虽然同为近体,七绝比七律少一半,束缚也大大降低,抒情表达上无疑比七律自由太多,率意而发,更少顾忌,七律却常常要考虑章法、布局,仅中间两联,已经是带着镣铐跳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七言绝句;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七言绝句是什么意思?

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七绝格律分类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正格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偏格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