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为了借助斯特里克兰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毛姆的思想。毛姆表面上描写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命运和遭遇,实际上表现了自己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剧情紧紧缠绕着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头脑的问题是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何处理艺术和经验的关系,传统表达手段是否可靠以及对驾驭现代思维的崭新形式的探索等问题。
浅析《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的人物形象
摘要:英国小说家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 ,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借遥远而不可触摸的月亮代表人们孜孜追寻的理想,用英镑中最小单位的六便士,替代让人们低头的世俗生活,向世人提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处理理想与世俗的关系。本书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十分细致,刻画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总的来说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以斯特里克兰先生为代表的象征“月亮”的理想主义者形象;二是以斯特里克兰太太艾米为代表的被当作“六便士”的现实主义者形象;三是以书中作家“我”为代表的渴望找到理想与世俗之间的平衡点的形象,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斯特里克兰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月亮;理想;纯粹;偏执;人物形象;
《月亮与六便士》 打破了前人的局限——在描写理想时习惯性地缩短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主人公斯特里克兰追寻理想时迸发出的伟大精神,如同沉重的一击,令每一个读者内心震撼,经久不息。
1、英国社会上的体面人
生活在英国伦敦的斯特里克兰,在人生的前四十年里,默守着世俗的陈规,过得舒适安逸,他的身份是尽责的父亲、木讷的丈夫以及老实的证券经纪人——英国社会上的体面人,这是斯特里克兰在前八章的形象。
在19世纪的英国,这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体面的身份,幸福美满的家庭,看得见的未来,人们不热衷于冒险,习惯安分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凡事都有两面性,看似舒适安逸的生活,往往更容易消耗人的精力和才华,平淡单调的日子,总是让人的精神变得空虚,这为斯特里克兰后来的出走埋下了伏笔。
2、厚颜无耻之徒
斯特里克兰的生命里出现过三个女性,她们是不幸的:他的夫人艾米——嘴里谈着艺术,心里装着世俗的虚荣的女人,陪他度过十七年的婚姻生活后被他抛弃在英国;他朋友的妻子布兰奇——追求虚幻爱情的女人,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在短暂的相处后被他抛弃,最后走向自杀身亡的结局;他的晚年伴侣爱塔——塔希提岛的土著居民,悉心照顾其起居生活,为其生儿育女,却被视如敝履。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拥有某种良知,那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共识,是人们约束内心的秩序,人们会遵循它、维护它,“愚蠢”地挑战它、破坏它意味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是,斯特里克兰是没有良知的,就像作者描写的那样:“我们大多数人司空见惯的那些感情,在他身上根本不存在,如果你去指责他毫无感情,就会像因为老虎的残暴而去指责老虎一样荒唐”。对这三个女性的态度,使其成为世俗口中抛妻弃子、厚颜无耻、薄情寡义之人。
3、纯粹的追梦者
作家毛姆说:“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在前行的路上,为了走得更快,人们习惯低头看路,往往忽略了头上的月亮,如同那被他们束之高阁的理想。作为“月亮”形象的代表,斯特里克兰的故事,就是一个放弃现实生活的琐碎,去追求纯粹理想的故事,因与世俗背道而驰,他成了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偏执地想要通过画画寻求永恒的现在。
斯特里克兰提到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个画家,生活的艰辛让他不得不低头去捡六便士,当他终于抬头看月时,画画便成了唯一的选择。斯特里克兰说:“我必须要画画,我控制不了自己,一个人落到水里,他如何游泳,姿势好看难看根本没有关系,他必须挣扎出水,否则就会被淹死”。
到了不惑的年纪才觉得自己“必须画画”,这说明摆脱世俗的牵绊不容易。斯特里克兰认为自己是一个落水者,世俗的眼光、安逸的生活、虚荣的妻子是那片淹没他的水,而画画是他最后的挣扎。
为了追求纯粹的理想,他选择脱离世俗,过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并坚持到了最后。他放弃对物质的追求:住进巴黎脏乱差的小旅馆,给那些想见识巴黎夜生活的伦敦人做导游,受雇于那些想看法律所禁止的东西的英国佬,干过翻译专卖药品广告的活儿,受雇做过房屋粉刷匠,因饥饿而生病,定居于塔希提岛的深山中,垂死仍挣扎着拿起画笔......为了达到纯粹,他从来不放过自己,闷声承受其间种种艰辛。
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斯特里克兰的坚持就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没有他那日复一日苦行僧般的修炼,如何能够完全凌驾于世俗之上,追求纯粹的理想呢。
此外,书中借多人之口提到,斯特里克兰的画作“糟糕透顶”。生活中,人们会因在乎他人的看法而动摇自己,斯特里克兰认为,如果你根本不在乎个别人对你作品的看法,就不会在乎一群人的看法。所以,妻子的质疑、老师的批评、舆论的压力,从未动摇过他的追求,就像爱塔说的,他从不抱怨他的命运,也从未失去过勇气。到了最后时刻,他的思想保持着安详和不受外界干扰。
“皈依可以任何形态出现,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有些人需要突然降临的巨变,就像岩石被咆哮的激流冲击成碎片;但有些需要渐变,就像岩石被永不停歇的滴水慢慢磨平。斯特里克兰有着狂热者的直截了当和使徒的狂热不羁。”
这是对斯特里克兰追梦者形象的描写,都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斯特里克兰为追梦的离经叛道,所以潜意识里会把他的经历当作无可企及的供奉,我们既渴望又惧怕脱离世俗。如斯特里克兰所言:“并非每个人都想像我一样做事,绝大多数人对于所做普通寻常事都是心满意足的”,敢说“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月亮”毕竟少之又少,“钱包很小,哪儿也去不了”的“六便士”却数不胜数,譬如你我。
4、淡泊名利的画家
作家“我”曾经想以买画的名义接济斯特里克兰,却被无情地拒绝了;生前,他倔强地几乎没有卖出一幅画,而在遇到有缘人的时候,他主动赠送自己的画作;默默在丛林小屋画画,不涉世俗,不问世事;耗尽自己的心血,在丛林小屋的墙壁上画出让人惊叹的杰作......世人不会放弃任何成名的机会,而他最是不屑,如此种种,都说明了他的淡泊名利,因为他并不期望自己成为一个画家,只是单纯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自始至终,偏执如他。
可以与斯特里克兰的淡泊名利相提并论的,中国怕只有一个人——陶渊明。陶渊明因淡泊名利而隐居,年轻时也曾为养家糊口出仕,因不愿束带以见乡里小人而弃官隐居,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仕、隐居,反复三遭,而后决定终生不仕,隐居于南山之下,以躬耕为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他生活的写照。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是陶渊明辞官隐居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他并不在乎世俗的功名利禄,只是更追求自在的精神生活。在魏晋时期,大多数有学识的人,要么出仕,要么隐居,隐居大多是为了更好地出仕。陶渊明是个另类,就像本书中的斯特里克兰。
5、自我毁灭者
毛姆认为,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很多时候,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肩上背负家庭的责任、爱情的珍惜,都或多或少拥有一些虚荣心,会在意生活环境,被世俗所累。
斯特勒克兰努力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圣洁而美好,然后在骄傲和蔑视当中,亲手毁掉它。这就是他苦苦追寻的“永恒的现在”,把所有世人眼中的杰作付之一炬,是他最后的偏执。
我们震惊于他的疯狂,又为他的“非理性”行为惋叹不已。有人说,苦难成就天才,艺术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天才斯特里克兰是上帝安排到人间的,他为了使命而奋斗,他的自私,他的怪癖,甚至他的无情,世人都该用怜悯的、疼爱的心来对待,因为他把才华和生命给予了人间。
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世界欣赏美的机会。斯特里克兰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理想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人,每个人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无需向任何人交代,悦己足已。
要取得如斯特里克兰般的成就,也许只有如他般敢于自我毁灭。走出经营多年的舒适圈,踏上逐梦的旅途,是他在俗世中的自我毁灭;烧掉所有画作,是他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自我毁灭。精神层面的追求不能用物质标准来衡量,追求精神卓越的人总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我本世俗肤浅人,斯特里克兰的勇气固然可敬,却怯于步其后尘,况且这世间没有完全的特斯特里克兰。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愿你在俯拾六便士之余,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斯特里克兰浅析
斯特里克兰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一个由毛姆塑造出的伟大艺术形象,他极端矛盾,有着复杂的个性,一半冰川,一半火焰,作为文学形象而言,非常迷人。
斯特里克兰前半生是一个普通的银行经纪人,在四十岁时,他离家出走,开始绘画,在他之后的人生中,他坚持作画,无论环境有多困窘,终其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艺术,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画家,并开启了绘画史中新的章程;但另一方面,他抛妻弃子、忘恩负义、蔑视他人、极端冷酷无情,与他对绘画那深沉的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想理解斯特里克兰这个人,要从他生命中重要的三件感情纠葛说起。
第一件感情纠葛是斯特里克兰与他妻子的关系,或者说斯特里克兰与他的家庭的关系。
斯特里克兰出身于普通的家庭,有着普通的人生经历,学习、就业、恋爱、结婚,生子,他曾喜欢过绘画,但在父亲的阻拦下没有坚持下去。
转折发生在他四十岁时,斯特里克兰非常突兀的离家出走了,只给他的妻子留了张纸条。
没有理由,没有解释,没有歉意,斯特里克兰就此离开家庭,投身于他之后为之奉献生命的绘画事业。
斯特里克兰此时已四十岁,他辞掉了工作,离开了家庭,只带了一百英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除了离家出走前在夜班学习到的绘画知识,他对绘画一无所知,只凭一腔孤勇去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的妻子曾请求朋友去劝说他回归家庭,他的房间还跟他走之前一模一样,再让他想想他们刚认识时的模样,想想他们的一对儿女。但斯特里克兰不为所动,还嗤之以鼻,对妻子大加嘲讽,让他们去死。他对妻子儿女的冷酷无情让人害怕,但同时,他还说了这样一番经典的话:
难以想象,这种命运的召唤,竟降临在这样一个男人身上。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感受到这种无法拒绝的召唤后,这个曾经平庸的男人献祭了自己的一切,任凭命运的火炉煅烧他,让他成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存在。
斯特里克兰与家庭的决裂,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通过这件事,斯特里克兰才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望所在,成为自己内心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第二件感情纠葛是斯特里克兰与斯特洛夫夫妇的关系。
沉迷与绘画的斯特里克兰不屑感情,不在意舆论,不需要社会规则的保护,甚至不需要用作品打动别人,他只在意一件事:创作。
他说过一句话:“所有的俗事都令我想吐。”
创作的激情在他的体内迸发,物质的一切都难以对他造成干扰,斯特里克兰有六个月时间仅靠每日一块面包、一杯牛奶过活。但精神终究束缚于肉体,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斯特里克兰得了重病,奄奄一息。
救他的是斯特洛夫,一位高明的鉴赏家和蹩脚的画家,第一个发现斯特里克兰的天赋的人。
斯特洛夫是个傻乎乎的好人,他被斯特里克兰的天赋打动,一心认定斯特里克兰将会是名垂青史的伟大画家,同时他也被斯特里克兰那种狂热的激情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征服了,他崇拜他如同一个神。尽管斯特里克兰对他只有嘲讽谩骂,但他还是忍不住的凑向斯特里克兰。
斯特洛夫的妻子不喜欢斯特里克兰,因为他对人非常不尊重,给她丈夫难堪。但斯特洛夫不顾妻子的劝阻,将重病将死的斯特里克兰带回家,悉心照料他,给予了斯特里克兰第二次生命。
然而迎接斯特洛夫的却是命运的痛击,好心得了坏报,他深爱的妻子向他宣告“我要和斯特里克兰一起走,德克,我不能和你过下去了”。他的妻子——布兰奇·斯特洛夫是个铁石心肠的女性,苦苦哀求的丈夫不能得到她半点怜悯,再坎坷的未来也无法改变她的意志。斯特洛夫转而请求斯特里克兰不要让她这样做,因为与斯特里克兰在一起,布兰奇·斯特洛夫只会遭遇厄运,但面对救命恩人的哀求,斯特里克兰无动于衷。
斯特洛夫在妻子的冷冰冰的面孔和绝情的话语下退让了,为了让妻子生活得好一点,他让出了自己的房子。友人劝说让他回到家乡,在父母身边疗伤,但斯特洛夫不肯离开这座伤心的城市,预感会有可怕的命运会降临在他的妻子的身上,他只想在那个时刻能够保护他的妻子。
但这措施没有起作用,噩耗在三个月后某一天传来:,一场争吵后,斯特里克兰离家出走,布兰奇·斯特洛夫自杀了。
布兰奇·斯特洛夫的自杀非常沉着冷静而有条理,她先打扫好了房间,连厨房的乳酪也用盆子盖上,然后躺在床上,喝下了草酸,再把草酸摆好放在桌子上。
她没有立刻死亡,尽管嘴巴、食道、内脏都被草酸腐蚀,在被送入医院抢救后,布兰奇被痛苦折磨了一周才去世。期间,斯特洛夫问她要不要见斯特里克兰,布兰奇拒绝了。
斯特里克兰没有去看她,他回到自己以前的小房间,若无其事的继续之前的生活,只留了一幅画在斯特洛夫的房子里。
斯特洛夫在妻子死后回到自己的家,想起曾有过的美好生活,痛苦万分,当他看到斯特里克兰留下的画时,巨大的嫉妒和愤怒把他攫住了,那幅画竟是布兰奇的裸画,他发狂的想要毁掉那幅画,但是他停下来了。
斯特洛夫没有毁掉那副画,在痛苦的思索后,他原谅了斯特里克兰。美的震撼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不仅仅如此,这其中还有感情的共鸣。
斯特洛夫告诉友人:
斯特洛夫想要拯救斯特里克兰的灵魂,给它一些善良、美好的天性。但斯特里克兰拒绝了。
斯特里克兰爱布兰奇吗?他号称和她在一起仅仅是因为他正好要画一幅裸画,在画完裸画后,斯特里克兰就离开了布兰奇,不管布兰奇有多爱他。而布兰奇自杀,也是意识到了这段感情的不可挽回。布兰奇自杀后,斯特里克兰说起她,称“她是一个完全不重要的小人物”,如此铁石心肠,但斯特里克兰真的不曾爱过她吗?
斯特里克兰面对爱慕他的女人的态度是非常鄙夷的,但他没有拒绝布兰奇,他甚至很了解布兰奇。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漠视态度,可他清楚知道布兰奇的往事,了解她的性格。
在事后,别人问斯特里克兰为什么要招惹布兰奇·斯特洛夫时,斯特里克兰沉默了很久,然后突然恼怒起来,“他妈的,我想要她。”
最能证明斯特里克兰爱她,至少曾经爱她的就是,斯特里克兰坚决地离开了她,离开恰恰证明了斯特里克兰的感情,如果真的完全不重要,他是没有必要一定要离开布兰奇的,毕竟在那段时期,有了布兰奇,他可以不用为食物费心。只有对她的感情已干扰到斯特里克兰对画画的投入,他才会这么坚决的离开。
这和之后讲的另一个女人恰恰相反。
而斯特洛夫正是从画中看到了斯特里克兰的感情,才原谅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怜悯。斯特洛夫想邀请斯特里克兰去他的家乡,想通过自己家乡温馨的氛围、善良的人们来拯救斯特里克兰的灵魂。
当然,斯特里克兰拒绝了这个在他看来非常愚蠢的提议。
在这件事之后,斯特里克兰流浪了好几年,他到处漂泊,追寻灵感,并穷困潦倒,在生存线上挣扎。在一次偶然事件中,他来到了塔希提,并从此认定为梦想之地,在此度过余生。
在这里,斯特里克兰遇到了他的第三件感情纠葛,和一个土著少女,阿塔。
刚到塔希提时,斯特里克兰凭借白人的身份得到了工作,但他总是一有钱买画具就辞职,没多久就没有人愿意聘用他了。斯特里克兰又陷入了窘境。旅店老板娘救济了他,并把自己侄女介绍给他,就是阿塔。
阿塔是本地土著,也是个能干的姑娘,买有一片土地,收获的椰子干足以养活自己和斯特里克兰。斯特里克兰同意了。这是他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
他们住在远离城市的丛林中,过一种原始的、远离人烟的生活,原始的生活方式和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了斯特里克兰的灵感,他创作了大量的杰作,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状态。
斯特里克兰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三年,美好适宜的环境,充沛的灵感,简单纯朴的生活,斯特里克兰非常喜欢这里,他甚至乐于同人交往了,保持着一种恰当友好的社交风度。
斯特里克兰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直到死去。一位医生被请去给他看病,这位好心的医生足足走了七公里的山路,才走到病人家,尚不知情的斯特里克兰被诊断出了麻风病,他的五官已经变形,自己却毫无所觉。得知自己感染了可怕的疾病后,斯特里克兰冷静的把自己的一幅画送给医生,感谢他不辞辛苦的前来诊疗。
麻风病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斯特里克兰提出要住到山上去,阿塔却哭着说,“别人谁要走就走吧。我不会离开你的。你是我男人,我是你女人。要是你抛下我,我就在午后的树上吊死。我对上帝发誓。”
斯特里克兰的铁石心肠终于被打动了,他的眼中涌出了泪水。这是唯一一次他显出了软弱的一面。在死亡和爱情面前,他终于低下他高昂的头颅。
但很快,他又浮现出了惯常的嘲笑。
斯特里克兰在这里度过了他死亡前的几年时光。他继续做画,在屋子的墙壁上画出了一幅惊人的绝世之作。库特拉斯医生去看他时看到了那幅画。
斯特里克兰死前眼睛已经瞎了,他时常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间画室,用失明的眼睛望着自己的作品。他在死前依然坦然、平静。
他在死前让阿塔烧了那间屋子,毁去了用毕生之力创造出来的杰作。斯特里克兰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他依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依然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带给他人的震撼。
斯特里克兰始终是个谜。
借用作品的一段话结尾: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到底如何解读
斯特里克兰,一个自私、冷酷、好色的人,一个与现实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的人,居然成了毛姆小说《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而且,我在读过此书后,一点也不讨厌他。因为,我看到了人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理想化的存在。一个为了理想可以舍弃一切的人,他坚定、执着,外在的一切——贫穷、饥饿、病痛、他人的指责,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念。他就像一位看破红尘的开悟之人,毅然决然放弃了曾经的一切,亲人、爱人、朋友、体面的生活。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他。对于一个视世俗于无物的人,批判和指责毫无意义。他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承认自己是个混蛋,对此他并不感到羞耻。于是,再猛烈的攻击也伤害不了他。他并不是个为满足欲望而做尽坏事的混蛋,相反,除了艺术的追求和偶尔的情欲之外,他别无所需。所以,他的自私和冷酷,是为了摆脱人性的枷锁,让自己毫无牵挂地专注于绘画艺术。
斯特里克兰,在文明社会被视为异类,在半开化的岛屿,却能被更多人接受,在那里,他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可见,文明产生的社会规范也是人的枷锁,它禁锢了人的观念,让人认为生活本该如此。受此影响越深,越不能容忍与此相悖的思想和行为。
读过毛姆的小说,认识斯特里克兰之后,我学会了接受和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于他人怪诞行为的宽容。人的选择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不站在本人的位置,很难理解。不理解,也就不要妄加评论了。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刚开始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他是kindle热销榜的前几名。一本书如果能够登上这个榜单,说明要么故事性极强,要么政治色彩浓厚。然而很不显然的是,他两个都不沾边。
一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是以小说的视角看待它的,原以为这是第一人称的故事性小说,但其实,更像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他人的生平的“他”传体小说。毛姆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查理斯.斯特里克兰的家庭、性格、人生经历多方面塑造这个人的形象。
斯特里克兰起先是一个商人,他有丰厚的家产和美满的家庭。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去了法国,身无分文,不被任何人理解。之后,他在法国持续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其间找兼职维持生计。他的绘画天赋仿佛并不高,但是他始终没退缩,一直坚持创作,即使他的作品在“专家”眼中平淡无奇,甚至有些天马行空。后来,他到了塔西提,一个远离尘世之外的小岛上,他和艾塔住在山上,继续潜心创作。在他生命的最后,他用几天时间在家中画了巨大的壁画,但是艾塔依据他的遗言,将整座房子付之一炬,一代大师的伟大作品就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斯特里克兰的人生轨迹其实就是美术家高更的生平事迹,其中掺杂了一个人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的艰辛与不被世人理解的心路历程。斯特里克兰的形象在我看来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我敬畏他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的执着与坚韧,即使再多的人劝他回头,他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受他人意见和眼光的左右,他把别人对他的看法视作无物;但另一方面,因为这种我行我素,他抛妻弃子,为了自己一时的欲望,他和已婚之妇生活在一起,后来又和小岛女人艾塔住到一起并育有一子。可以说这个人在艺术上有着无上的成就,但是在私生活上却实在让人感到特别随便,连他自己都承认,很多时候他是因为男人的欲望而跟女人生活在一起,当这个女人开始希望他循规蹈矩按着世俗的方式生活的时候,就是他认为她应该离开的时候了。感性理解上,我不喜欢斯特里克兰这个人,因为他丧失了更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但是同时我又很羡慕他这种敢于跳出体制的勇气和果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他能够果断放弃英国优越生活的基础,他在后世也很难留下那些优秀的绘画作品。也许,一个人要想做艺术家就要承受更多的世人不理解的目光,但是如果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有了极高的价值,他的生平在别人眼中都是闪着光的,可是他们曾经也被不理解,被身边最亲近的人中伤,甚至被贬低得一文不值。
斯特里克兰太太是斯特里克兰的原配夫人,她是一名作家,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来她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她喜欢的不是纸醉金迷,而是喜欢因为自己作家的身份和丈夫优越的事业所营造出的被他人羡慕,敬重的地位。探其根本,斯特里克兰太太就是一个世俗中自认高雅的小女人,当她知道丈夫离她而去时,第一个反应是他外面有女人了,并摆出豁达的姿态说可以原谅他,只要他能回到她身边继续过日子。但是当她知道斯特里克兰不是因为外面有女人了,而是想要去学画画,她觉得自己被愚弄了,她觉得这个理由让她无法继续在公众面前塑造出一个优雅的形象,于是她果断放弃了让她丈夫回来的想法,并让大家都认为斯特里克兰真的是和别的女人私奔了,让大家同情她,继而维持自己在外面的面子。对于这个人,她代表的是艺术家身边不理解的亲人,这类人认为追求可能无法实现的愿望而放弃现如今拥有的优越生活是不智的,他们因着自己的更亲近的身份,以为可以用自认为优厚的条件唤回追求艺术的人的理智,甚至可能用威胁的手段逼迫他们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却没想过,也许有些人根本没将这些放在心里,因为他们是坚定的斗士,他们要抗争的何止是身边人的反对,更多的是世俗嘲笑的眼光和生活的艰辛。本来我以为斯特里克兰太太是一名作家,她应该能理解一个人追求艺术的坚定决心,但是她也只是浮于艺术创作的表面上,并没有真正热爱艺术的心。所以后来她经营起了一家文印店,安于小市民的生活,自得其乐。
斯特里克兰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是在法国认识的画家施特洛夫的妻子勃朗什。勃朗什是贵族的家庭教师,因为被贵族家的公子骗取了感情,落难之际被落魄画家施特洛夫救下,后来和施特洛夫结为夫妻。勃朗什是一个欣赏艺术创作的女人,而施特洛夫是一个老好人,他在斯特里克兰濒死之际不顾勃朗什的反对将斯特里克兰带回家中医治,和妻子勃朗什一起日夜照看他。却没想到,勃朗什喜欢上了斯特里克兰,并执意与他在一起,不顾斯特里克兰身无分文的困境,愿意放弃施特洛夫带给她的舒适的生活。但是施特洛夫不愿意让自己的妻子和斯特里克兰一起受苦,于是将房子让给他们,自己和作者住在一起。当我看到斯特里克兰不顾施特洛夫的曾经救助和关心的情谊而和他的妻子生活在一起,对于这个人物真的厌恶到了极点,没想到他的道德底线竟然这么低下。可是后来,当作者问起这件事情时,他说这是男人的欲望,他没办法控制,让我不禁陷入深思,艺术家的性格很难做到永远高雅,他也有自己所不齿的部分,比如斯特里克兰对于自己对女人有欲望这件事情无法控制,让他很无奈。但是女人对于他也只限于此,当这个女人开始涉足他的创作,开始想要控制他的想法,对于他来说,这个女人就是负担了,所以他毫不留恋地抛弃了勃朗什,以至于勃朗什最后服毒自杀他都没去看过。勃朗什无疑是一个欣赏艺术的、艺术家的爱慕者的形象,所以无论外界怎么评价自己丈夫施特洛夫的画,她始终坚信这些作品就是最美的。但是同时她也是一个女性欲望强烈的人,她最后抛弃了爱着自己的施特洛夫,选择了高大威猛的斯特里克兰。也许女人骨子里都是希望安稳的生物,所以她也希望斯特里克兰能够和她好好生活,她用施特洛夫留给她的房子希望给斯特里克兰一个家,但是斯特里克兰内心是向往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的,所以他再一次抛弃了她和优越的生活。
艾塔是斯特里克兰在塔西提认识的第三个女人,他们共同相伴直到生命的尽头。对于斯特里克兰,他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小岛,他想安定下来了,于是他和他的第三个女人相处融洽;但同时,这个女人也从干不干涉他的创作,不对他的创作评头论足,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给斯特里克兰足够的空间,让他能够安心的留在自己身边继续创作。这个女人是最没有背景的,她甚至也不懂什么是艺术,但是她愿意待在斯特里克兰身边,不奢求他能够像别的男人一样去养家糊口,但是她是最适合斯特里克兰的伴侣。
再说到同为艺术家的施特洛夫,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老好人。他帮助了当时落难的勃朗什,救助了濒死的斯特里克兰,他与作者始终是好朋友。但是,这个形象未免有些太懦弱了些,当他的妻子选择和斯特里克兰生活在一起时,他把自己的房子留给了他们,自己净身出户。甚至在之后仍希望自己的妻子回心转意,能够回到之前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施特洛夫是一个安于现状的艺术家,他有自己的房子和妻子,他喜欢现在的生活。可是当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显得手足无措,选择了对他的妻子始终穷追猛打,在妻子死后逃避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施特洛夫在遇到变故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他无法面对过往,与斯特里克兰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一个将感情视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一个将感情视为累赘与负担。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月亮”代表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世俗中简单的生活,显然,斯特里克兰选择了月亮,并为此奉献出了后半生;而更多的艺术家也选择了月亮,他们中的大多数放弃了曾经优越的条件,努力寻找自己生命的真谛,并将之视为生命的最神圣目标。对于艺术家而言,我们更应该去关注他的作品,而不是生活,但是一个人的生活体现出了这个人的处世态度,我始终相信,人品和处世原则比一个人的成就更重要,所以我不是很欣赏斯特里克兰这个人,即使他那稿高的成就是我只可仰望的。可能,这就是我只能做一个市井小市民的原因吧(偷笑)。
(个人愚见,欢迎一起探讨书中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