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消息,据宁德时代官方公众号消息,日前,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与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本田”)宣布,Honda在中国将于2024年至2030年间,从宁德时代预计采购123GWh纯电动车动力电池。

2020年,Honda与宁德时代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内容广泛覆盖动力电池的共同开发、稳定供给、回收及再利用等领域。随着e:N品牌纯电动车产品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双方进一步强化合作关系,Honda在中国将于2024年至2030年之间,从宁德时代预计采购123GWh纯电动车动力电池,这些动力电池将在宁德时代宜春工厂集中生产。

此次采购协议的达成,有助于Honda夯实长期稳定的动力电池供求体制,确保双方在全球交通电动化转型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双方的合作关系的深化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本田入股宁德时代 外资车企与中国电池企业组CP成新趋势?

闽商杂志-闽商网讯(洪翠同)大众“拿下”国轩高科、奔驰“联姻”孚能 科技 ,在全球都“勒紧裤腰带”的时候,外资车企纷纷加大对华投资。

近日,又有一家 汽车 整车制造商牵手中国电池企业。这一次,牵手的双方是本田和宁德时代。

本田牵手宁德时代

7月10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与Honda(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合作分为资本合作和商业合作两个主要方面。

在资本合作方面,Honda拟通过其境内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认购宁德时代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认购的股份数量约占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后总股本的1%。

以上周五(7月10日)宁德时代的收盘价203.90元/股来算,宁德时代总市值达4500亿元,如果这个数据计算,本田入股1%需要投资约45亿元。

另外,宁德时代未来发行新股时,在适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宁德时代将在约定范围内向Honda提供一定的优先权利,Honda行使优先权利以行权后的持股比例不超过其在公司发行新股前的持股比例为限。

此外,自协议签署之日起后的5年期限内,Honda将(并将促使其附属公司)持续持有认购的宁德时代股票。

商业合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电池供应方面,在协议有效期内宁德时代将就约定种类的电池按一定商务优惠条件向 Honda保障供应,具体以宁德时代与Honda或其附属公司另行签订的采购协议为准。

第二,在开发合作方面,双方同意围绕动力电池进行共同开发,以及就未来基础技术的共同研究展开合作,具体以另行签署的开发合作协议为准。

第三,在电池回收或再利用方面,双方将共同研究宁德时代或 Honda 从市场上回收约定种类废旧电池的可行性,以及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制备锂电原材料,或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可行性。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62.2 GWh,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为31.71 GWh,占比51.01%,超过中国其他电池厂商的装机量。通过此次合作,Honda将获得以纯电动 汽车 (BEV)电池为主的宁德时代电池稳定供应。“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中国生产的新能源 汽车 车型预计于2022年开始首先向中国市场投放,未来双方还将探讨在全球领域的扩大合作。”宁德时代方面表示。

事实上,这并非是两家公司的第一次合作。早在2019年2月,宁德时代就曾与Honda在东京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欲携手共同打造面向未来市场的电动 汽车 产品。根据当时的协议,宁德时代成为本田在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的合作伙伴,在2027年前,宁德时代将向本田保供电量约56GWh的 汽车 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中国市场以外,本次双方合作车型也将向全球范围内的其它市场推出。

此次双方的合作是宁德时代与本田合作的再一次升级。在公告中,宁德时代表示,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进一步巩固了公司与本田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自身持续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并且有助于提升宁德时代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本次合作,Honda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伙伴关系得到强化。为加速电动化,宁德时代是能向Honda提供新力量的伙伴,相信建立长期的联盟关系能进一步提升Honda在电动化领域的产品竞争力。”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专务取缔役Monozukuri担当取缔役三部敏宏表示。

外资车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在新能源 汽车 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等政策红利中,中国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据全球销量的50%以上,根据乘联会统计,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达31.3万辆。

中国庞大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对外资整车车企有着难以拒绝的诱惑,为分得市场蛋糕,丰田、大众、戴姆勒、特斯拉等外资车企纷纷加大对华投资。

6月5日,日本丰田公司宣布在中国市场投入2亿多人民币,与中国五家企业联合成立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公司。该公司总投资3亿多人民币,其中丰田占比65%,亿华通15%,一汽5%,东风5%,广汽5%,北汽5%,预计2020年内在北京正式成立。

7月3日,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发布消息称,当前公司已与孚能 科技 建立了包括参股在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参与孚能 科技 的首次公开募股,以9.05亿元收购孚能 科技 3%的股权。

未来,双方将共同研发高新电芯,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同时,为满足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工厂不断增长的需求,孚能 科技 还将在德国东部的比特菲尔德-沃尔芬建造一座动力电池电芯工厂。该工厂将创造2000余个新工作岗位,且自筹建之初就将按照一座碳中和工厂设计。

在奔驰牵手孚能 科技 的1个多月前,大众也宣布入股国轩高科。

5月28日,大众宣布投资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47%股份,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也是首家直接投资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外资车企。

不久后,大众又官宣增资江淮 汽车 。

6月11日最新消息称,大众 汽车 集团(中国)和安徽省国资委、安徽江淮 汽车 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大众中国将认购江汽控股等价于17.9亿元注册资本的新股权,相应持有50%的股份;同时江淮大众的总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加至73.56亿元,大众持有其75%的股份,江淮 汽车 则持有25%(此前为50%)。各方计划在2020年末之前完成相关交易。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超过三起“外资车企+中国电池厂”的投资,外资车企巨头联姻中国电池厂商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外资车企深度“绑定”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在本地获得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也有利于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重生电池霸主,中国动力电池霸主宁德时代何去何从

目前,宁德时代已是中国及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厂商宝座。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上,宁德时代几乎占去了大约一半的份额;在全球市场,宁德时代同样相占据当高的份额,大约为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宁德时代要想长期稳坐市场老大的地位,不想被对手逆袭、超越,很明显需要不断努力向前奔跑,特别是在技术和产能上持续保持对同行友商的领先优势。

网上有文章这样写道,但凡有了解宁德时代发家史的人都知道,宁德时代凭的就是三元锂电池的风口才得以快速崛起壮大,甚至一度将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领导者比亚迪都给踩在了脚下。考虑到彼时市场环境和政策,宁德时代可说蹭足了三元锂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所带来的红利。

不过,今年4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在未来3~4年间将逐渐增加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占比,三元锂电池产能则会逐渐减少。那么,此前将磷酸铁锂电池当成“臭狗屎”的宁德时代,如今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转而将磷酸铁锂电池捧成了“香饽饽”?

磷酸铁锂电池在时隔三年之后,首次实现对三元锂电池的反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3.8GWh,较2020年5月同比增长165.8%,较2021年4月环比增长6.7%。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8.8GWh,占本月总产量的63.6%,同比增长317.3%,环比增长41.6%;同期,三元锂电池产量5.0GWh,占本月总产量的36.2%,同比增长62.9%,环比下降25.4%。也就是说,在2021年内,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首次超过三元锂电池。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5月,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累计29.9GWh,占总产量的50.3%,同比累计增长360.7%;三元锂电池的产量累计为29.5GWh,占总产量的49.6%,同比累计增长153.4%。由此可见,凭借5月份的产量反超,磷酸铁锂目前在总产量上也暂时领先三元锂电池。

今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9.8GWh,同比增长178.2%。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5GWh,占总装车量的45.9%;与此同时,三元锂电池装车量5.2GWh,在总装车量中的占比下降至53%。而据业内人士预测,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预计会在2021年6月份超过三元锂电池,重回动力电池市场老大的地位。而2021年1~5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达17.1GWh,占总装车量的41.3%;三元锂电池累计装车量达24.2GWh,占总装车量的58.5%。

作为当前动力电池领域两大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之间几乎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三元锂电池因为有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在最近几年风头正盛甚至有盖过磷酸铁锂电池的趋势。但相比较而言,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

事实上,自2018年市占率被三元锂电池首次超越后,磷酸铁锂电池在市场上的份额就逐渐下降。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70.6GWh,其中三元电池占比55.5%,磷酸铁锂电池占比39.7%;同期,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3.1GWh和22.2GWh,分别占装车量的58.1%和39%。而业内人士指出,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占有率“一波两折”的背后,或许最关键还是因为成本。

2016年底,国家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首次将电池能量密度纳入补贴参考指标。而当时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水平主要集中在70Wh/kg~80Wh/kg左右,与“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这一标准有着不小差距,因而无法享受这波政策优惠,逐渐被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超越。

然而,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平均约50%,让磷酸铁锂电池再次有了与三元锂电池一争高下的可能。2020年4月,《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将补贴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较三元电池更具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如此,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问世了后,磷酸铁锂电池更是受到市场热烈追捧,需求增长,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也不断攀升。

动力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累计为83.4GWh(包含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基地生产部分),同比累计下降2.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逆势增长,产量累计达34.6GWh,同比累计增长24.7%;三元锂电池产量累计达48.5GWh,同比累计下降12%。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预计未来磷酸铁锂电池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45~50%。此外,海外市场上,包括特斯拉、大众、苹果等巨头都表示,开始考虑今后在新能源车型上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可能性。甚至有国际市场调研机构预测,磷酸铁锂电池有望在未来10年内超过三元锂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在6月13日的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中国自主品牌电动车在技术上已超越外资。今年5月份,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已经超越三元锂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以一己之力将磷酸铁锂电池从市场边缘化地位拉了回来。重庆璧山工厂电池产能已达20GWh,年底要达到35GWh。

据华安证券的一份研报称,在极限测算下,磷酸铁锂电池较三元电池在正极和电芯层面分别有 55%和22%的成本优势。在当前补贴方案下,即使考虑到补贴的差异,由三元换成铁锂电池也会带来9~11%的成本降低,在2021年补贴退坡后这一降本效果则会更为显著。而在成本驱动下,各大车企纷纷推出磷酸铁锂车型。

除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在增多,磷酸铁锂价格也能反映出市场需求量的激增。国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从2020年10月开始磷酸铁锂价格一路反弹,从低点的3.2万元/吨增长到5月份的5.1万元/吨,半年多的时间里涨幅超过59%。据华安证券研报预测,2021年将是磷酸铁锂的需求增长大年,预计同比增长80%。

在充电桩和快充技术还没普及的数年前,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基本可以决定用户的出行范围。而随着充电桩和快充技术不断普及开来,消费者其实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要求已经没有了初期那么强烈,所以三元锂电池最大长处也逐渐没有那么耀眼。

同样因为续航能力不再是新能源汽车唯一的刚需,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上的弱势就越发凸显。而近几年来,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将安全上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而且还通过CTP技术弥补了能量密度上的不足。

宁德时代如今选择增加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减少三元锂电池产能,根本还是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曾毓群本人先前所说:“宁德时代全产业链都做,身为搬砖搭台子的角色是不能有偏科的。现如今,随着充电桩普及率越来越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再被强制要求很长了,此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成本低,增长速度就会加快。所以从比例上来说,未来磷酸铁锂电可能会逐步增加,三元电池则百分比较小,但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当前一些高能量密度、高续航的高端车依旧需要三元电池的支撑。不过,磷酸铁锂一定是有大用的。”

从技术角度而言,在整个电池行业中,宁德时代还是颇具竞争力的。(引用来源世纪证券所发报告)

首先,宁德时代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发。公司研发费用绝对值显著高于业内其他公司,2020年支出35.69亿元,五年复合增速33.2%。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维持在7%左右,2017年后低于同行公司,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及增速领先行业所致。对比国际另一大动力电池巨头,韩国LG化学2020年电池板块研发投入为24.2亿元,五年复合增速9.7%,研发费用率仅为3.3%。公司拥有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保持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其次,截至2020年底,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5592名,占比18.16%,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127名、硕士学历的1382名,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广泛深入的合作为辅,建立了多部门、内外协同的研发模式,构建了规范、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截至2020年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2969项境内专利和348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共3454项。我们认为公司的技术优势仍将长期保持。

第三,公司已拥有四大研发中心、五大生产基地,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全球领先。在国内,公司完成了宁德时代为中心,青海时代、江苏时代、四川时代等子公司为重要支柱的布局,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半壁江山。同时,2014年公司成立了首个海外子公司德国时代,随后逐渐完善全球化布局,相继成立美国时代、法国时代、日本时代等子公司。2018年公司在德国启动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面向全球做大做强,10年时间公司已成功蜕变为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龙头。

最后,公司拥有明确的长期技术路线规划,目前产品性能升级基本符合预期。多条线路并行是公司发展电芯事业的核心思想,三元锂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乘用车,目前形成了以NCM523产品为主,NCM811作为高端产品的格局。而磷酸铁锂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乘用车,商用车以及储能领域。电池包成本主要源自电芯材料与结构件, 而二者又共同影响着电池系统性能。公司牢牢把握“高比能、长寿命、超快充、真安全、自控温”五大动力电池核心竞争力,革新电池结构与材料技术 并辅以智能系统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解决续航里程短、电池寿命短、充电时间长、低温性能差、安全性能差等用户痛点。

最后也不得不提的是,下个世代电池技术——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使用固体材料作为传输电的锂离子来回移动的电解质。与使用电解液的锂电池相比,不易发生短路,起火等风险小。其特点是电极和电解质交替排列,易于叠层化。因此,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比现有锂电池高,在电池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升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然而,全固态电池存在的很重要难题之一在于,目前成本被业界认为比锂电池高4倍以上。据美国福特汽车估算,目前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的成本为每千瓦时约1.3万日元,到2030年将降低到1万日元以下。 海外某些厂商就希望率先掌握全固态电池技术,同时更早量产入市,从而在动力电池市场争取挽回局面。

(我为科技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