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氧化碳气体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

1、无色恶臭气体,易潮解。

2、水密度为1时,相对密度为1、24。

3、空气密度为1时,相对蒸汽密度为2、1。

4、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苯。

化学性质:

1、硫氧化碳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出有毒和易燃的气体。

2、合成气中的硫氧化碳可在催化剂上与气体中的水蒸

硫氧化碳的化学式

硫氧化碳的化学式为SCO。
根据查询100个氧化物化学方程式得知。
硫化羰,又名氧硫化碳、羰基硫,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微溶于水,能迅速溶于醇、甲苯和碱,是一个结构上与二硫化碳和二氧化硫类似的无机碳化合物,气态的COS分子为直线型,一个碳原子以两个双键分别与氧原子和硫原子相连,主要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杀草丹、燕麦敌、杀虫剂巴丹等,还用作超临界溶剂。

硫化羰的化学性质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出有毒和易燃的气体。
合成气中的氧硫化碳可在催化剂上与气体中的水蒸气进行水解反应,生成硫化氢,后者用活性炭或氧化锌等脱硫剂脱除。水解催化剂一般以氧化铝为主要组分。气体中的氧和硫化氢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与催化剂作用,使催化剂硫酸盐化而降低催化活性;气体中的氧还能使硫氧化碳氧化,生成的元素硫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失活。由于以上原因,时下的水解催化剂不适用粗煤气的一次脱硫,多用于联醇工艺气体的精脱硫,氧硫化碳的水解温度可低至30~50℃,脱硫后气体中残硫量小于0.1mg/m3。

初中化学中所有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1、O₂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1.14,相对蒸气密度1.43(空气=1),饱和蒸气压506.62kPa,临界温度-118.95℃,临界压力5.08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65。 大气中体积分数:20.95%。

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

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2、H₂

物理性质:

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 ℃时,氢气可转变成淡蓝色的液体;-259.1 ℃时,变成雪状固体。

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当条件改变时,情况就不同了。如氢气被钯或铂等金属吸附后具有较强的活性。金属钯对氢气的吸附作用最强。当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75%时,遇到火源,可引起爆炸。

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09克/升,难溶于水。在-252 ℃,变成无色液体,-259 ℃时变为雪花状固体。

化学性质:

氢气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多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可燃性(可在氧气中或氯气中燃烧)

2H₂+O₂=2H₂O

H₂+Cl₂=2HCl

还原性(使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

H₂+CuO=Cu+H₂O

3H₂+Fe₂O₃=2Fe+3H₂O

3、CO₂

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

4、CO

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中性气体,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1.25g/L,和空气密度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熔点(℃):-207,沸点(℃):-191.5,自燃点:608.89℃,溶解性:难溶于水,稳定性:稳定。

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极弱的氧化性。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进一步被氧化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5、Cl₂

物理性质: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或共用一个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氯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式Cl₂。常温常压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氯气密度是空气密度的2.5倍,标况下ρ=3.21kg/m³。

熔沸点较低,常温常压下,熔点为-101.00℃,沸点-34.05℃,常温下把氯气加压至600~700kPa或在常压下冷却到-34℃都可以使其变成液氯,液氯是一种油状的液体,其与氯气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可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黄绿色氯水,密度为 3.170g/L,比空气密度大。

化学性质:

液态时为金黄色Cl₂可以使物质褪色,原理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会把有色的有机物氧化成无色物质,使之褪色。几乎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和Cl₂化合。Cl₂氧化性很强,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把浓盐酸氧化为Cl₂。Cl₂检验: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由白色变蓝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氧化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气

易燃气体的危险特性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易燃气体的危险性
1、易燃易爆性
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性,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火源都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有的易燃气体遇到极微小能量着火源的作用即可引爆。易燃气体着火或爆炸的难易程度,除受着火源能量大小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而其化学组成又决定着气体燃烧浓度范围的大小、自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和发热量的多少。
2、扩散性
处于气体状态的任何物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且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易燃气体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比空气轻的易燃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够顺风飘荡,迅速蔓延和扩展。比空气重的易燃气体泄漏出来时,长时间聚集不散,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着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现象。
3、带电性
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氢气、乙烯、乙炔等易燃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也同样能产生静电,其主要原因是气体本身剧烈运动造成分子间的相互摩擦,气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或液体杂质在压力下高速喷出时,与喷嘴产生的摩擦会产生静电。而静电产生的危害往往不可估计,有时甚至能点燃易燃气体。
4、腐蚀性
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易燃气体具有腐蚀性,如硫化氢、硫氧化碳、氨、氢等气体都能腐蚀设备,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系统裂隙、漏气,引起火灾等事故。目前危险性最大的是氢,氢在高压下能渗透到碳素中去,使金属容器发生"氢脆"。因此,对盛装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
5、毒害性
很多易燃气体除具有易燃易爆性外,还有相当的毒害性,因此,在处理或扑救此类有毒气体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中毒。
常见的易燃气体有哪些
1、氢气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在高压低温下为无色液体,微溶于水。氢气极易燃烧,与空气混合遇火能发生猛烈爆炸。氢气与氯混合在阳光照射下能自然煤炸,与氟混合在暗处即能爆炸,装在钢瓶内的氢受热时也能爆炸。氢在燃烧时火焰无色,温度极点,约为2000℃。
2、甲烷
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为-161.4℃,比空气轻,是一种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甲烷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一般不起反应。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氧化、热解及卤代等反应。
3、丙烷
丙烷是一种无色气体,纯品无臭,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丙烷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4、乙烯
乙烯是一种具有特殊甜香气味的无色气体,能溶于乙醇、乙醚及水中。易于聚合,特别是在浓硫酸液中极易聚合成树脂状物。易于燃烧爆炸,当空气中乙烯含量达到3%时,即能爆炸燃烧,爆炸极限为3.0~34.0%。
5、乙烷
乙烷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溶于苯。乙烷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6、乙炔
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乙醚气味,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易溶于丙酮。乙炔触及磷化物或硫化物时,极易燃烧爆炸,爆炸极限为2.5~80%。

二氧化硫与一氧化碳的区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气味)说详细?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1)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等弱极性的溶剂。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一氧化碳是碳或含碳有机物不完全燃烧得来,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可用作燃料。
(2)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工业上常用来性冶炼金属,把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如 CO+CuO=Δ=Cu+CO2
(3)一氧化碳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机体缺氧而发生中毒,所以一氧化碳有毒。
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
密度和状态:2.551g/L,气体(标准状况下)
溶解度:9.4g/mL(25度)
色态:常温下为无色
熔点:-72.4度(200.75K)
沸点:-10度(263K)
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可以在硫磺燃烧的条件下生成
S(s) + O2(g) SO2(g)
硫化氢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H2S(g) + 3O2(g) 2H2O(g) + 2SO2(g)
加热硫铁矿,闪锌矿,硫化汞,可以生成二氧化硫
4FeS2(s) + 11O2(g) 2Fe2O3(s) + 8SO2(g)
2ZnS(s) + 3O2(g) 2ZnO(s) + 2SO2(g)
HgS(s) + O2(g) Hg(g) + SO2(g)
应用:二氧化硫尤适用于酒精的防腐剂和干果,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袭,可以使水果可口,它还是一个很好的还原剂,在水作用下它可以使物品褪色,是一种漂白剂,常用于对纸张和一些像布一样柔软的物质漂白。但这种漂白作用不会持续太久,可以被转化为三氧化硫,一边制取发烟硫酸,按照Claude Ribbe在《拿破仑的罪行》一书中的记载,二氧化硫在19世纪早期被一些在海地的君主当作一种毒药来镇压奴隶的反抗。

五大气体的性质、来源、危害各是什么?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

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危害各是什么?
答: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极毒,比重0.97,微溶于水.浓度达到13%-75%时遇火爆炸,达到30%时,爆炸威力最强.来源:(1)煤的氧化、自燃及火灾;〈2〉放炮;〈3〉瓦斯、煤尘爆炸.危害:浓度达到0.016%时,数小时后稍微不舒服;0.048%时,1h内轻微中毒;0.128%时,0.5h-1h后严重中毒;0.4%时,很短时间致命中毒;1%时,呼吸3~5口气,迅速死亡.

六种常见有毒气体是什么?

六种常见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硫化氢、苯,具体内容如下。

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分子量为28.0101,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上,一氧化碳的熔点为-205℃,沸点为-191.5℃,难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2838 g),不易液化和固化。

2.氨气

氨气(Ammonia),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3,分子量为17.031,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0.7710g/L。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

3.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化学式SO2,无色气体,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

4.氯气

氯气是一种气体单质,化学式为Cl2。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具有窒息性,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

5.硫化氢

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水溶液为氢硫酸,酸性较弱,比碳酸弱,但比硼酸强。能溶于水,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

6.苯

苯(Benze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芳烃,化学式是C6H6,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有毒气体的总结概括

通过以上信息能够看出,有毒气体除了生产需要,还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性气体,那么在这些范畴采用有毒气体检测仪用于监测到环境中有毒气体的浓度,提升作业安全方面起到严重的效果。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物理性质
密度和状态:2.551g/L,气体(标准状况下)
溶解度:9.4g/mL(25度)
熔点:-72.4度(200.75K)
沸点:-10度(263K)
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可以在硫磺燃烧的条件下生成
S(s) + O2(g) → SO2(g)
硫化氢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H2S(g) + 3O2(g) → 2H2O(g) + 2SO2(g)
加热硫铁矿,闪锌矿,硫化汞,可以生成二氧化硫
4FeS2(s) + 11O2(g) → 2Fe2O3(s) + 8SO2(g)
2ZnS(s) + 3O2(g) → 2ZnO(s) + 2SO2(g)
HgS(s) + O2(g) → Hg(g) + SO2(g)
一、从物质的类别初识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站在这一制高点上,定点环顾,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似乎可以尽收眼底。
1、二氧化硫与碱反应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 + NaOH == NaHSO3; SO2 + Ca(OH)2 == CaSO3↓+ H2O ,SO2 +Ca(OH)2== Ca(HSO3)2 。因为二氧化硫对应的酸H2SO3是二元酸,所以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的盐可以是正盐,也可以是酸式盐,还可能是正盐和酸式盐的混合物。
2、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 SO2 + H2O H2SO3,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3、二氧化硫可以跟某些含氧酸盐反应 如2 SO2 + Na2CO3+ H2O == 2 NaHSO3+CO2↑。这一反应的原理实质上就是强电解质变弱电解质。
上述反应若在溶液中进行,你能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吗?请聪明的你写完离子方程式后再跟老师一起移步换景吧。
二、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再识二氧化硫
作为氧族元素,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不言而喻,化合态的硫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二氧化硫中硫为+4价,处于化合价可升可降的位置。所以,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并不是站在酸性氧化物的制高点上就能够真的一目了然的。必须移步换景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1、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1)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氯水中,虽然无声却有颜色的变化,氯水会褪色:Cl2 +
SO2+ H2O= 2HCl + H2SO4。请问,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会产生沉淀吗?若将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同时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呢?
(2)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漂白粉溶液中 小心,发生的不是复分解反应而是氧化还原
反应:Ca(ClO)2 +2 SO2+2 H2O == CaSO4↓+H2SO4+2HCl。 看来,同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大不相同。也不难理解,尽管次氯酸钙等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但二氧化碳中的碳是碳元素的最高价态,并不具有还原性,所以二氧化碳气体与漂白粉溶液的反应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3)二氧化硫气体通过过氧化钠粉末:SO2+Na2O2 == Na2SO4 。教材上没有过氧化钠
单纯作为氧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个反应恰好补充了这个缺憾。
(4)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请同学们先推测一下,硫酸是
否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对了。二氧化硫被氧化,硫的化合价升高到+6价。+6价硫的化合物常见的有三氧化硫、硫酸和硫酸盐。而三氧化硫是硫酸的酸酐,它和水一见如故,立即反应转化为硫酸。所以,在溶液中二氧化硫被氧化的产物不可能是三氧化硫,只能是硫酸、硫酸盐(硫酸根离子)之类。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SO2+2 KMnO4+2 H2O == K2SO4+ 2MnSO4 + 2H2SO4。
2、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这个话题很郁闷。因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实在太弱了。很可怜,能够写出的反应式只有孤零零的一个:SO2+ 2 H2S == 3 S↓+ 2 H2O。
为弥补这个缺憾,我们来共同分析一道题目吧。往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气体,要求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二氧化硫对应的酸是亚硫酸,硫化钠是氢硫酸的盐。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由“强变弱”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钠溶液中,应该游离出更弱的酸氢硫酸。但是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恰好能够氧化硫化氢(归中反应),故最终得到硫的沉淀。且因为二氧化硫过量,生成的盐为酸式盐亚硫酸氢钠。总的反应方程式为:
5 SO2+2Na2S+ 2 H2O == 3 S↓+ 4 NaHSO3。
定点环顾了,移步换景了,对二氧化硫的归纳总结并没有完,还有:
三、从物质的特殊性认识二氧化硫
众所周知,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并且褪色后的溶液加热后又可恢复红色。这一点是二氧化硫的特殊性。氯水、过氧化钠的漂白作用是因其强氧化性所致,其变化是不可逆的。一般的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并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把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或者甲基橙中,并不会使溶液褪色,而是出现酸使试液变色的现象。

易燃气体的特点

易燃气体的主要特点;
① 易燃易爆性 ②扩散性 ③可缩性和膨胀性 ④带电性 ⑤腐蚀性、毒害性
(一)易燃易爆性
其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3个特点:
①比液体、固体易燃,且燃速快,一燃即尽。
②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③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
(二)扩散性
易燃气体的扩散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比空气轻的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够顺风飘荡,迅速蔓延和扩展;
②比空气重的气体泄漏出来时,往往飘浮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不散,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着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同时,密度大的易燃气体一般都有较大的发热量
(三)可缩性和膨胀性
任何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不例外,其体积也会因温度的升降而胀缩,且胀缩的幅度比液体要大得多。气体的可缩性和膨胀性特点如下:
①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通常气体的相对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体积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如对100L、质量一定的气体加压至1013.25kPa时,其体积可以缩小到10L。
③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这就是说,当储存在固定容积容器内的气体被加热时,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的压力就越大。
(四)带电性
从静电产生的原理可知,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氢气、乙烯、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也同样能产生静电。其主要原因是气体本身剧烈运动造成分子间的相互摩擦,气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或液体杂质在压力下高速喷出时与喷嘴产生的摩擦等。影响压气体静电荷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1)杂质。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2)流速。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五)腐蚀性、毒害性
1.腐蚀性
这里所说的腐蚀性主要是指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如硫化氢、硫氧化碳、氨、氢等,都能腐蚀设备,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系统裂隙、漏气,引起火灾等事故。目前危险性最大的是氢,氢在高压下能渗透到碳素中去,使金属容器发生"氢脆"。因此,对盛装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如用高压合金钢并含铬、钼等一定量的稀有金属制造材料,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等。
2.毒害性
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甲胺、氨、澳甲烷、二硼烷、二氯硅烷、锗烷、三氟氯乙烯等气体,除具有易燃易爆性外,还有相当的毒害性,因此,在处理或扑救此类有毒气体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中毒。

c2o的物理性质

1、性状:无色透明结晶或粉末.其晶体结构有两种形态,即α型(菱形)和β型(单斜晶形).无嗅,味酸.
熔点:α型:189.5℃,β型:182℃
沸点:[分子立体模型] 沸点150℃(升华).
相对密度:1.653(二水物),1.9(无水物).α型:1.900,β型:1.895
折射率:1.540
稳定性:189.5℃分解
溶解情况:易溶于乙醇.溶于水.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和氯仿.
2、其它性质:草酸在100℃开始升华,125℃时迅速升华,157℃时大量升华,并开始分解.
可与碱反应,可以发生酯化、酰卤化、酰胺化反应.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受热发生脱羧反应.无水草酸有吸湿性.草酸能与许多金属形成溶于水的络合物.
还原性
草酸根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与氧化剂作用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1].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并将其还原成2价锰离子.这一反应在定量分析中被用作测定高锰酸钾浓度的方法.草酸还可以洗去溅在布条上的墨水迹.
不稳定性
草酸在189.5℃或遇浓硫酸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HOOCCOOH====CO2↑+CO↑+H2O
实验室可以利用此反应来制取一氧化碳气体.
草酸氢铵200度时分解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和水
毒性
草酸有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及腐蚀作用,极易经表皮、粘膜吸收引起中毒.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m g/m3.
酯化反应
乙二酸可以跟醇反应生成酯.比如乙二酸跟乙醇反应生成乙二酸二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