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元素的定义:
民族元素包括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也包括海外华人所认可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了国家尊严,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都视为民族元素。
民族文化元素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下:
一、思想教育文化
中华本土思想教育文化主要有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唐朝又从印度引进佛家文化即释迦摩尼佛法,合起来简称“儒道释”或“儒释道”。
二、音乐戏曲文化
我们的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有:
一是以传统乐器演奏的著名传统曲目。乐器主要有琴筝、二胡、唢呐,笙、锣鼓等。
二是各地各派戏曲,它的特点是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三、中国的书画
中国的书法是全人类独一无二的艺术。也只有中国的文字可以用艺术的形式书写出来。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又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燕书、篆书五种。
四、陶瓷文化
陶瓷不但是生活器皿,同时根据有艺术文化特性。我国古代文物、古董主要以陶器为主。最早在国际商业交易中,陶瓷是中国的代表。陶瓷的英文与中国的英文为同一个单词,可见它的中国文化特征的显著性。
五、节日文化
我国节日文化是很独有的。我们在季节上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在生活上,比较重要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个节日都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如吃有特定的有象征意义的食物,如元宵、粽子、月饼等。
如何将民族元素国际化?
民族元素就是组成本民族文化的各个要素,民族元素和民族文化相辅相成,综合在一起的民族元素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文化也是由不同的民族元素组成的
文化国际化就是要把本民族的文化向国际推广,取得国际认同,甚至能以本民族的文化影响世界其他地区的世界观价值观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要将民族元素国际化,这就需要对本民族文化对外宣传和推广。现在世界上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一,显性推广。比如前阵子我们国家在欧美地区主要媒体发布中国形象的广告。或者召开世界某某文化节,集中宣传。二,隐性推广。就是就像美国一样,通过影视作品出口到世界,进而潜移默化的推广美国文化,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好莱坞,迪斯尼等等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用美国的方式影响你的思维
什么叫中国民族文化元素
大家好!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些个人认识与感悟。民族精神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不是一般的文化,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所蕴涵的哲理,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哲理凝聚的表现。所以我讲的题目就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
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观、变化观、本质观
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民族、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千多年?主要就在于它的文化。是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在空间上整体地看问题,整体观;在时间上变化地看问题,发展观;而且透过现象,寻找本质,深入地辩证地来看问题,本质观。
第一点是整体观。中华民族文化哲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观,整体看问题。中华文化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同自然是一体的,或者讲客观世界是一体的,主观世界是一体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也是一体的。
中华文化很懂得客观世界是整体的,都江堰是个典型的例子。李冰建造了都江堰,带来了一个至今仍为富饶的成都平原,这不但没有破坏与危害自然环境,而且使自然环境更好。因为李冰是全面而彼此协调地按照所有有关的客观规律办事,不是顾此失彼,顾近失远。当然中华文化也懂得主观世界是整体的。典型事例之一就是孔子的教育。孔子六艺施教:礼、乐、射、御、书、数。礼,德育;乐,美育;射箭、驾车,体育;书、数,智育;这是对一个人德美体智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且德育为先。
孔子懂得美育的重要。有一个故事,说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师襄子告诉孔子说:行了,弹得不错,可以毕业了。孔子说,不行呀,我虽弹得好,但是曲子的主旨何在,我没弄清楚。又学了一段时间,老师跟他讲,这下了解曲子的主旨了,可以毕业了。他说:不行,我还没了解作这个曲子的人,我要通过这个曲子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又学了一段时间,孔子就告诉师襄子,作曲的这个人身材硕大,面略带黑色,双目炯炯有神,凝视远方,这个人伟大呀!师襄子一听,肃然向孔子致敬,他讲:你真了不起!这个作曲者是文王,这首曲子就叫《文王操》。孔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作曲者,非常了不起。故事的真假我无从考证,但他讲明了一个道理,就是音乐、艺术、文学、美育对一个人的启迪非常大。美就是讲和谐,所以礼乐射御书数、德美体智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各有其位,各司其职,既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彼此分裂。
有的东西表面看似“无用”,实际上有用。我曾看过一篇清华大学老校友的文章,说清华大学的精神是“无用”,而“无用”最为有用。他讲的“无用”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表面看似“无用”,实际上非常有用,是基础!
还有,中华文化还把主客观世界看成一个整体,“天人合一”。中医的辨证施治最为典型:不但头痛医脚,脚痛医头;而且因人、因地、因时、因势、因主客观条件不同而不同施治,这是真科学!所以,从总体认识问题,处理问题,这是关键。
第二点是发展观,变化地看问题。中华文化看一个问题,不仅仅重视其全局、联系,而且认为这个联系是运动的、变化的,不是静止的、僵死的。其实,这是从时间发展上这个全局来看问题,即变化地看问题。毛主席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的最后两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是客观世界,“正道”是规律,“沧桑”是变化;客观规律就是变化,客观世界就是在不断变化着,现在谈“与时俱进”就是谈变化,所以中华文化极其注重变化。庄子讲:“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这很对!
举个例子,就是中医的经络学说。在医学的解剖中从来没有发现什么经络。要知道解剖的是死人,死人没有生命这个运动,从而死人没有经络,只有活人才有经络。针灸就是基于经络理论的。即使在西方,也有很多人非常相信针灸。针灸
什么?灸经络点,灸穴位。在客观世界里经络的确存在。经络可能是活人体内某类信息的传递、联系与互动、交换的某种体现。
有的国外专家认为,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千多年,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华文化尊敬祖先。这对!尊敬祖先,就是尊敬历史,饮水必思源,数典不忘祖,无古不成今,不能超越历史去要求前人。这就是时间上的整体观。
第三点是本质观,不仅从空间上整体地、从时间上变化地看问题,而且不停留于表面现象,要深入到本质上去。我们讲联系,联系是变化的;我们讲变化,变化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就是本质。中华文化一贯认为,事物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本质,但归根结底最深的层次是同一个东西。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更能证明这一点。比如讲,冰,固体;水,液体;水蒸气,气体,从物质层面上是不同的;从分子层面看都是氧气。从分子层面看,氧气跟臭氧不同;从原子层面看,都是氧原子;从原子层面看,氢、氧、氮、碳都不同,但从粒子层面看又是一样,中子、电子、质子;从粒子层面看,中子、电子、质子都不同,但深入下去看,还有基本粒子。再深入下去,还有更深的层次。所以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本质。
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有位老先生,叫涂又光,是冯友兰先生的高徒。曾经有外国人问他,中国哲学最精华的是什么地方?他说,如果只讲一个字,就是“和”,和谐的和;讲两个字,就是“中和”;讲三个字,就是“致中和”。讲得真好!这话是《中庸》上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理非常深刻:“中”要把握“度”,“和”要关系和谐,关系协调;只有把握“度”,事物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关系和谐,关系协调,世界才能美好。《周易正义》里就讲了,易有三个意思,简易、变易、不易,我认为简易跟整体观相关联,变易则跟变化观相关联,不易则跟本质观相关联。仔细想想,这同“对立统一”密切相关。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讲得对:“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研究整体性自然性,研究协调和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此类国外权威记述,并非少数!
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观、变化观、本质观都是世界观的表现。当然,世界观包含了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世界观,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中华文化说天道有常,世界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整体的、变化的、本质的。所以中华文化主张“格物致知”,研究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世界,一定要实事求是,这是一切的根本。
事物就是系统,系统有大小、有层次,系统里有两个最基本的:第一,系统要有元素;第二,元素跟元素要发生关系。所以《周易》第一卦乾卦就讲了元素本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就是乾。人就应向天学习,像天的样子,自强不息地要求自己;第二卦坤卦就讲了元素关系、人际关系:“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要对人、对物、对事厚德,容忍别人,民胞物与,搞好关系。这就把元素以及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讲透了。
为什么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和谐就是指关系要和谐,和谐的前提就是稳定,没稳定就不能和谐,和谐必须稳定,稳定不一定和谐。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差异,一方面要承认和谐,这才实事求是。没有差异,这个世界不存在,要强调多元性、多样化,这个世界才有生气,才能发展。但只有多样化而没和谐的话,要打架,打架就是不稳定,老打架下去,那也不行。孔子讲,要“和而不同”,这是真理。交响乐不仅有七个音符,而且音域很广,交响乐里个个声部的乐器也不相同,音调音色差异很大;这个差异很大,处理得好,可以形成更高级的和谐。所以差异越多,关系处理得越好,可以形成伟大的乐章,形成更好更和谐的了不起的东西。
第二,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世界看法的一部分,是对人生的看法。中华文化既然认为天人合一,显然,中华文化对人生的看法是和对自然的看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多好!一心为别人!又讲:“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天下没有比水更柔软的,但攻坚强的东西时,谁也没它厉害,谁也搞它不赢。《庄子》讲:“莫寿于殇子,彭祖为夭。”庄子的话是有道理的。从某种观点看,生下来的小孩寿命长,从另一种观点看,彭祖活八百岁寿命也短。庄子所说的寿命长,可以认为是讲人的精神、人的事业可以不死。这也是《老子》讲的,“死而不亡者寿。”
中国人讲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很有体会。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原来的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是1952年开始建的。建校的时候我参加了,一片荒原,一座荒山,山上一棵树都没有,山下只有几棵树;如今大树参天,浓荫蔽日。当初亲自教我课的原机械系的老师如今几乎都去世了,我很有感触,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们为什么种树啊?是为了后人乘凉,所以永垂不朽。他们肉体不可能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事业却永垂不朽。南宋末年有位诗人写道:“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常伴屈原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伟人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郑板桥非常爱民,写了一首诗:“县衙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肖楚女说:“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还有雷锋,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非常积极、向上、正确的人生态度。
第三,价值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最根本的是对生死的看法。这里讲的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是对各种关系处理的价值或意义的看法。《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尽道矣!”事情是有本有末,有终有始的,要搞清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大学》讲的八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做到后边一条,必须先做到前边一条,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国自古以来讲忠、孝、节、义,就是讲价值观,讲责任。忠是讲要对国家,对民族负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延续了五千多年,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战胜了前进道路上重重困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千万炎黄子孙,前仆后继,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去做“若为自由故”事情。我知道同盟会第一位牺牲在清政府屠刀下的,叫做陆皓东。他从香港潜回广州,准备组织起义时,被清政府抓了,杀头。临刑时,他讲:陆皓东可杀,但是,继陆皓东而起者,不可杀绝。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其中包括夏明翰。夏明翰临刑前讲:“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什么也不怕,敢于牺牲个人。所以我们的民族能够延续五千多年,我想关键就在于千万志士仁人他们人生价值的取向,在于他们的精神追求。是的,我们应该“宏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人应该有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内涵
我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整体观、变化观、本质观最重要的凝现。中国优秀传统就是中国人文精神,也就是民族精神,用季羡林先生的话讲,归结起来就是两点,一是爱国,二是有骨气。爱国,文天祥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骨气,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白非常有骨气,写了一首诗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有骨气。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爱国,有骨气。讲爱国,首先要爱民。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人物,谁不爱民?谁不与民心心相系?他们懂得,无民哪有国?民为邦本。孟子讲得非常清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推荐学生应该好好看看《邓小平》这部纪录片。为什么?最可贵就是一开始邓小平同志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是讲他属于人民。现在有的干部,自认为是人民的“父母官”,不对,完全错了;官绝不是人民的父母,相反,人民确实是官的衣食父母。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是非常清楚这点的。张俞写的《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梅尧臣写的《陶者》:“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还有李绅写的《悯农》、范仲淹写的《江上渔者》、白居易写的《观刈麦》等等。要懂得一切都是从人民血汗中出来的,要知道自己是属于人民的。属于人民,就应该为了人民,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且,要为了人民,那就应该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下面我分别来谈谈民族精神的四个内涵。
第一点是团结统一,这是爱国主义最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民族能够延续五千多年,依靠的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点是爱好和平。《尚书》一开始就讲,要“协和万邦”。我们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富邻。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第三、四点就是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我认为,前面两点讲的主要是集体,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两点讲的主要是针对个人。如果勤劳勇敢是外在表现,那么自强不息就是内在动力。
我认为毛泽东同志讲的“两个务必”十分重要,是我国历史上巨大成功与惨痛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唐朝名臣魏征所讲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现代发展。居安思危,在今天,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戒奢以俭,在今天,要艰苦奋斗,廉洁勤政,心系人民。
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融
什么叫中国特色?我讲:背靠五千多年,坚持“三个面向”。如果不背靠五千多年,不用说五千多年,甚至把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历史以及由此沉淀而形成的文化都丢了,数典忘祖,这种民族就失去了灵魂,就会自我埋葬。
中国特色还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一定要面对现实;面向世界,要延拓空间;面向未来,要延拓时间。你不面对现实,不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延拓,你就不能改革开放,你就不能与时俱进,不向先进文化学习就要落后。如果不坚持“三个面向”,就没有前进动力,一定会为时代所淘汰,再演闭关锁国的悲剧。
我们坚持“三个面向”,就是要吸收一切先进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在世界上起到本身应该起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注重文化。《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序言”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文文化是第一生产力的引路灯、方向舵、动力源、活水源。所以,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文化,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我非常赞成这样一句话: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自尊;没有文化自尊,就没有民族自尊;没有民族自尊,就没有国家自强。所以,文化的自觉是非常重要的。胡锦涛同志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演讲中精辟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我这个人特别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其中有一位诗人我特别喜欢,他就是唐朝的诗人刘禹锡,改革派,不怕打击,不怕失败,直面人生,勇于斗争。他对老年人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对新人寄予无限的希望,“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对新生事物,他是支持的,“请君莫奏前朝曲,且听翻新杨柳枝”;对秋天,他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对春天,他讲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很多朋友到武汉去都要登黄鹤楼,因为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我认为上黄鹤楼主要是可以看见大江奔腾而去的雄伟之势,但长江在武汉不是东去,而是由正南流向正北。大江东去是总趋势。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大江东去,但有曲折,有回流,有旋涡,有艰险,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然而大江毕竟是东去,势不可挡,我相信,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充满必胜信心,深怀忧患意识,万众一心,抓住机遇,扎实工作,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必定无限美妙!
什么是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有什么?
“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不可能是西方文化的简单补充润饰,不应该狭窄地定 义为宣扬民族主义的旗号。以“中国元素”作为创意语言更不应该视为一种时尚的新名词。诚然,有一种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
“中国元素”应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比如中国的领土(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国的人种,中国的气候等等;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个不做累述;第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中国的企业及品牌更是中国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不可能是西方文化的简单补充润饰,不应该狭窄地定义为宣扬民族主义的旗号。以“中国元素”作为创意语言更不应该视为一种时尚的新名词。
诚然,有一种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民族元素
有的人喜欢民族元素,其实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民族意识,越来越重的体现。
因为经过近几十年安定的生活,人民民族的意识越来越薄弱,况且国家推行的是民族团结友好的政策,这在某一个方面来说就是民族融合,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混为一体,还有自近代以来中国接受西方民族文化的程度已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着手发展经济。
没有发展民族方面的文化,以及现在准备发扬民族精神的有识之士已经越来越少,所以有民族意识淡化的现象。
这些年,国际风云变化很快,很多国家饱受蹂躏。人们危机意识越来越强,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国人也越来越注重民族意识,首先体现在衣食行住等方面。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服饰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了很多民族元素,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也能够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
中华民族服饰的发展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下面就汉服的一些知识简单阐述一下:
1.汉朝时期的服装将汉服的基本格调定了下来
《春秋左传正义》有云:“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是在秦朝服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西汉时候,开始有着严格的设计与佩饰,服饰穿着不同,代表着不同阶层的人。
2.唐朝时期的服装体现了庄严大气,雍容华贵的贵族气质
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空前繁荣,整个大环境十分融洽,当时的服饰色泽上会比较显眼,整体上显得比较雍容华贵,给人一种庄严、高贵的感觉。从前一段时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可以看出来,剧中女子穿着的服饰颜色都是比较重的,而且衣服的裙、衫、帔已经实现了统一。
3.宋朝时期的服装体现了简单大方,淡雅朴素的文人气质
人们喜欢追求一些淡雅、质朴的衣服,当时的服装主要有以下特点:儒雅大方,一些文人志士喜欢穿一些颜色比较淡的衣服,体现出独特的气质,大文豪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
4.清朝时期的服装以满人服饰为主
前任留下的汉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遗弃,他们大力推行满族文化,强行汉人学习满人习俗,禁止汉服的穿戴,从文化上降低汉人的归属感,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当时甚至提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口号。
中国民族图形元素
[编辑本段]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 中国元素�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筝、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水墨画)(工笔、写意) (花鸟、人物、山水)、敦煌壁画 �石狮、飞天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节月饼 端午节粽子、元宵节元宵、腊八节腊八粥、二月二春龙节的料豆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长江、黄河 、泰山 �汉服、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清朝大辫子、铜镜、坐花轿、拜天地、入洞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四合院、北京胡同 � 汉字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麻将、牌九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中华老字号 茶叶、茶道、功夫茶 中医 中药 针灸 还有中国最特色的食品(豆腐、豆汁、豆腐干、油条,粉条)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编辑本段]2008风靡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印
算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奥运史上已出现过46个会徽,“中国印”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将中国书中国印法、印章、舞蹈、绘画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成功融合后,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2008盖下了一个深深的中国印记。
嫦娥一号
和嫦娥当年寂寞地奔月不同,嫦娥一号前往月宫的旅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更引起一股“嫦娥”热,就连今年报考航天航空专业的学生都明显增多。加上随后进行的首次太空行走,中国人飞天的梦想又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祥云火炬
一朵流连婉转、旖旎飘逸的祥云,跨越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史,飘向世界五大洲。火炬的主题元素,还包括代表中国四大发明的纸,它们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功夫熊猫
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银幕上飞檐走壁,让全世界的孩子乃至大人都为之着迷。《功夫熊猫》的导演曾表示,该片是“献给中国的情书”。昔日美国强大软实力标志之一的好莱坞,也不可避免地爱上了中国元素。
福娃
五个憨态可掬的福娃带着五环的缤纷,带着浓浓的中国味横空出世。水墨画出的轮廓,五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造型,亲切的名字……它们就这样轻而易举迷倒了世界,让世界记住了这个北京,这个奥运,这个中国。
[编辑本段]“中国元素值得夸耀”
无论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似乎是必不可少的表现内容,奥运中国元素-世博会让人想起充满中国元素、奇美异常的开幕式,而世博会无论你走到哪儿,都有俯拾皆是的中国元素提醒你:这次世博会是在中国举办的。 2010年5月2日上午,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省区市活动周)活动区在宝钢大舞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元素活动将于5月4日正式启动,并公布了5月4日至6月2日的活动内容及精彩看点。著名学者阎崇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在发布会现场接受了专家顾问证书,受聘为专家顾问团成员。同时,知名艺人韩庚作为中国元素运营团队成员之一出席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举办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演唱了中国元素主题曲《世界看中国》。在接过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部副部长胡倩丽颁发的明星志愿者宣讲团证书后,韩庚表示自已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元素是现在国际流行的文化元素之一,他将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践行宣传责任,展示健康活力的中国形象,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发布会之后,韩庚还去到中国元素传习区亲身瓷器生产过程中拉胚制器的乐趣,以及剪纸上色的奇妙艺术。 中国元素活动区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31个省区市及港澳地区携手打造,以5天一轮换的形式在宝钢大舞台与庆典广场同时举行。活动周期间,各省区市将抽调演出团体上演精品剧目,带来各地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民俗风情,以表演、展演、传习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景展现中国文化基因。 上海世博局介绍,中国元素传习区是以各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为主的互动体验区,通过“我做你看,我教你会,你跟我学,你跟我乐”的形式,让观众在学与做的过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据悉,大家耳熟能详的燕京八绝、天津泥人张、风筝魏、河北吴桥杂技等传统技艺都将在5月登上宝钢大舞台。 宝钢大舞台传习区的公共区域设立了织、瓷、扇、画、纸、茶、艺、乐、戏等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此一品类的集中展示。游客可以在画坊体验传统的木版水印技艺,在织坊探秘南京云锦的编织密码,在艺坊体验千余种旗袍盘扣制作的精致,在瓷坊体验瓷器生产过程中拉胚制器的乐趣,在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中追溯五千年中国文化记忆。
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民族元素
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民族元素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高鹏、汪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的征集工作将于7月底结束,初步的创意方案和制作团队也将在9月份确定。在悉尼和雅典连续两届奥运会创造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经典之后,2008年的北京拿什么感动世界?
8分钟和4小时
“8分钟太短了,根本无法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则不一样,你们可以有4个小时讲故事,”雅典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和制作总监大卫·佐克日前在参加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2005大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佐克透露,他所在的英国杰克莫顿大型主题活动集团公司正在和张艺谋合作,寻求共同执导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可能性。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8分钟短节目在国内外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国外对这个短节目普遍叫好,而国人则多持批评意见,认为表现出的中国内涵过于肤浅。对此,佐克为自己的搭档“打抱不平”说,要想在短短的8分钟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精髓,任何人都很难做到。因此,8分钟短节目只选取“大红灯笼”、“二胡”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象征元素实在是无奈之举。
“但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即便是这些最简单的中国文化‘符号’,仍然充满了神秘感,”佐克说。
佐克表示,西方对于中国的了解大都来自媒体报道,但由于意识形态以及传统价值观上的不同,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过于片面,有失客观,因此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并不真实。奥运会开幕式是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绝佳机会。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能通过观看电视直播直接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不会被媒体的主观报道所影响。
西装?中山装?汉服?唐装?马褂?再过495天,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运动员以什么样的着装在开幕式上亮相,成为在此间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研讨会”的焦点话题。在相关研讨会上,学者、运动员、设计师等展开争论。
有人建议应着汉服,但也有人认为要结合时尚文化。
汉服、唐装、马褂、中山装、西装,见证了中国服装风格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种着装形式,只是与该时代的民族文化特征相适应。不能因汉唐盛世,而推崇汉唐之服;清末凌辱,而屏弃马褂。西服虽是“舶来品”,但也绝不能盲目排斥,试想诸如“洋车子”、“洋油”之类的“舶来品”也不早已融入大众生活了吗?
在“奥运礼服”的选择上,想推崇民族特色无可厚非。可民族特色也不能抵触于奥运的竞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历史是不断进步的,服装风格也不断变更发展。想用“服装复古”去打文化特色牌,只会给人一种精神文化“古板化”的感觉,和奥运竞技、向上的文化内涵格格不入。“奥运礼服”的设计,要秉承于奥运精神,而不是强行加入“复古文化”,否则会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其实穿西服也未尝不可,国际文化交融的今天,西服早就成了世界的主打服饰品牌。也不要骂穿西服是“崇洋媚外”,一味穿汉服、坐马车只会步入文化的倒退。“洋为中用”、“中为洋用”是新时代发展的标签,“四大发明”让外人“发扬光大”后,西服为什么就不能在我国灿烂开花呢?
哪个服饰最终被选为“奥运礼服”已不重要,关键是礼服的设计不能落入“文化复古”圈套。弘扬民族文化,并非是复古文化,而是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整天穿着“汉服”,且“之、乎,者、也”的叫喝者,是文化无知的伪道士。想坐上文化倒退的列车,千万别拉着全国民众下水。
“奥运礼服”的选择关系国家门面,一味的“服装复古”只会让极力提倡的奥运精神变得呆板可笑。与时俱进,有时代精神的服装,才会更好地体现奥运的人文精神风貌。期待,站在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的中国健儿,各个服饰得体,精神焕发。
什么叫民族音乐元素
我从第一首中国风开始给你数落……
娘子:民族乐器和“折柳”典故的运用,以及歌词中对于中国古代生活的细致描写。
双截棍:中国武术精神
龙拳:中国民族精神
乱舞春秋:民族乐器的运用,历史故事的信手拈来
东风破:宫调式曲调和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的使用
发如雪:琵琶,“化蝶”典故
霍元甲:中国武术精神的传承以及大鼓、琵琶等乐器的运用,还有副歌部分的昆曲花旦唱腔
千里之外:民族乐器以及“梨花白”典故
菊花台:歌词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以及古筝、葫芦丝等民族乐器的运用
黄金甲:中国风味和摇滚式曲风的完美融合
青花瓷:对于“青花”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古代江南意境的烘托
无双:讲述战场的故事,有些类似《黄金甲》
兰亭序:书法知识糅合进歌词且运用二胡等古典乐器
象征民族团结的元素
红色:代表热情、奔放、喜悦、庆典。
黑色:代表严肃、夜晚、稳重。
黄色:代表高贵、富有。
白色:代表纯洁、简单。
蓝色:代表智慧、天空、清爽。
绿色:代表生命、生机。
灰色:代表深沉、阴暗、消极。
紫色:代表神秘、浪漫、爱情。
民族凝聚力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属于硬实力,民族凝聚力属于软实力,是构成综合国力的灵魂所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等于一盘散沙,就会四分五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凝聚力,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元素有哪些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内涵丰富。
中国文化符号汉语、书法、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烹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