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而言,人们在不同的情感背景下会欣赏不同种类的音乐。人们在悲伤、烦恼时喜欢听一些较为激情的音乐,这些音乐会促使人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解决相应的问题。人们在烦躁不安的时候会喜欢听一些平静舒缓的音乐,有利于理智地解决问题和维持健康的心理;而人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会听一些欢快而动感的音乐。娱乐而言,比如,看电影的主要是情节,看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节高潮跌宕起伏。一旦看完了,故事已经在脑子中留下了印象,这样对于娱乐而言是一个道理,都属于一次性精神消费。

为什么歌曲音乐可以反复听而电影或电视剧而很难做到?

歌曲往往可以从心灵的深处感动你,你越听越觉得词或者曲写的棒,或者是有同感,而且,歌曲可以在你伤心的时候,开心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失落的时候陪着你,P3,手机,甚至广播,随处都可听,而电影或者电视剧则会很长,有时候,你都没有耐心看下去,更多时候,电视剧下一步要演什么,你都知道了,往往失去了一个兴趣点,没有好奇的欲望。所以,看上7。8遍就没有意思了,自己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就像我喜欢许嵩的歌曲一样,听喝好几年都不烦,嘿嘿。

为什么听过的歌会想再反复听,为什么看过的 电影电视剧 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

音乐含有不同的音调,长一点的歌音符可能上万,所以,你要听熟一首歌肯定要很久很久,你的内心可以在音乐中获得不同的感受,所以,音乐你可以听很久,都会是不同的感觉,比如那些摇滚歌曲;在心情好的情况下,你或许觉得这首歌更好听了,而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你又会觉得这些音乐非常刺耳,或者是厌烦,而电影呢,看来看去不就是那么一个剧情吗?总不会里边的电影人物又发生新的剧情了吧?所以听过的歌会想再反复听,看过的 电影电视剧 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

为什么人看完了一部电影之后基本上不看第二遍,但听歌却百听不厌?

因为电影是音、影、情感一体呈现的,在你看完一部电影后,你对这部电影没有多少留恋,所有的感官得到了“享受”就是一种满足的快感。在你下一次想着再看一次的时候,得到的满足感就没有那么强烈,让人上瘾的东西从来都是越来越深才能让你沉迷。

音乐带给你音的“享受”,歌词带来的代入感需要你去幻想和构思,你闭上眼享受这个过程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模拟(情歌时在回味,摇滚时在怒吼,民谣时在低吟,流行时在沉醉.....)。音乐能带来你更多感官的联动,并且每次你的大脑都会进行不同的模拟,让你达到共鸣。

所以越是白给的你越觉得无所谓,越是需要你去思考、想象、得到的,你越觉得强烈且不可失去。

而且听觉的信息要反复聆听,并且听觉也无法得到视觉那种精确性,所以每听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当然烂的音乐听两遍也就够了。

音乐艺术自身也有特殊性,音乐表现的内容是不确定的,模糊的,非语义性的,实际也就是听多少遍你也说不出来音乐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只能接近永远无法到达。音乐有无穷的所指……电影,如果不是特别没能力,看一遍大致能说出情节。

你认为歌曲的重复可听性是否高于电影的重复可看性?

并不认为,我觉得歌曲重复可听性跟电影重复可看性是一样的,只在乎是否找到值得你重复看的电影。

无论歌曲还是电影,只要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都会情不自禁多次的欣赏。对于我来说电影跟音乐真的没有区别,对于不喜欢的歌曲或者电影我听一次就不会再碰;对于喜欢的歌曲或者电影我也会经常多次地回味,重复看电影可以让自己深刻记住电影也可以感受每一次故事的冲击。

歌曲重复也会厌,并非重复可听一定高于电影重复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