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道编码研究的初期,人们探索、研究出各种各样的编码构造方法,其中包括卷积码。早在1955年,P.Elias首先提出了卷积码。但是它又经历了十几年的研究以后,才开始具备应用价值。在这十几年期间,J.M.Wozencraft提出了适合大编码约束度的卷积码的序列译码,J.L.Massey提出了实现简单的门限译码,A.J.Viterbi提出了适合小编码约束度的卷积码Viterbi算法。20年后,即1974年,L.R.Bahl等人又提出一种支持软输入软输出的最大后验概率译码BCJR算法。其中,Viterbi

卷积码nkm代表什么

n:代表输出码元位数。k:代表每次输入码元位数。m:代表编码存储。表示形式:(n,k,m)。

一般的(n,k,m)卷积码,在每一时刻送至编码器的个码元组成的输入信息元为k个,相应的编码输出码元为n个,这n个码元组成的码字称为卷积码的一个子码或者码段。

卷积码(n,k,m)主要用来纠随机错误,它的码元与前后码元有一定的约束关系,编码复杂度可用编码约束长度m×n来表示。

卷积编码对抗什么衰落

1 卷积编码对抗信道衰落

2 在无线通信中,信道衰落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各种干扰和损耗,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卷积编码是一种纠错编码技术,能够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从而对抗信道衰落。

3 卷积编码技术在很多无线通信标准中得到广泛应用,如GSM、CDMA、WiFi、蓝牙等。

通过使用卷积编码,可以实现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无线通信。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卷积码编码器

以二元码为例,编码器如图。输入信息序列为u=(u0,u1,…),其多项式表示为u(x)=u0+u1x+…+ulxl+…。编码器的连接可用多项式表示为g(1,1)(x)=1+x+x2和g(1,2)(x)=1+x2,称为码 的子生成多项式。它们的系数矢量g(1,1)=(111)和g(1,2)=(101)称作码的子生成元。以子生成多项式为阵元构成的多项式矩阵G(x)=[g(1,1)(x),g(1,2)(x)],称为码的生成多项式矩阵。

什么是 RCPC

此技术必须伴随高速反馈信道指示机制,根据网络状态动态更新编码器。卷积编码器以仅发送母码开始而不加保护位。如果FEC解码器由于出错不能解释母码,那么就通过反向信道通知编码器,从而相应提高保护率。四个寄存器的卷积编码器可提供四种不同速率,编码器先设定的速率为1作为起始,再按需要来降低速率。对降级的信道条件,信道编码器必须为输出信号分配较大数目的保护比特,以增强信道解码器的纠错能力,然后速率保持逐渐降级,直到解码器能维持无检测差错重构母码比特为止。当已达最后速率而解码器仍未能纠正差错信号时,解码器就剔除当前像块而转向下一个像块。因此,卷积编码器的速率依据纠正损坏比特的能力而变化,所需速率越高,为获得较好的差错保护而对输出信号添加的冗余比特就越多。这种多速率的差错保护编码被称作截断码。RCPC技术主要用于延迟敏感的视频应用,由于反馈信息和对损伤信号的重传可能会引入过多的时延,对实时应用不是很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