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各种捐和税的总称。捐税起源于清代,盛行于民国,新中国建立后被彻底废止。
一、税有两种含义:
1、捐税是捐和税的合称;
2、捐税特指以“捐”为名目的税收。
二、捐和税有两种不同的起源。
1、捐,最初,名义上是民众向国家捐献的收入,通常是一种国家与民众间的交易行为。发展至清代,演变为税种,成为捐税;
2、税,从古至今,在名义上都是国家正式规定的、向民众强制征收的收入,只不过在早期范围较窄,不包括军事税收,后来成为强制征收收入的统称
捐税是什么意思
捐税,是各种捐和税的总称。捐税起源于清代,盛行于民国,新中国建立后被彻底废止。
史实
各种捐和税的总称。《太平天囯歌谣·百姓不空半文债》:“ 清兵‘好’, 清兵‘好’,弄得百姓吃不饱;卖掉棉衣交捐税,晚上睡觉滚稻草。”
含义
各种捐和税收的总称
税有两种含义,第一,捐税是捐和税的合称;第二,捐税特指以“捐”为名目的税收。捐和税有两种不同的起源。
捐,最初,名义上是民众向国家捐献的收入,通常是一种国家与民众间的交易行为。发展至清代,演变为税种,成为捐税;税,从古至今,在名义上都是国家正式规定的、向民众强制征收的收入,只不过在早期范围较窄,不包括军事税收,后来成为强制征收收入的统称。在清代,又增加了以“捐”为名义的税种。
捐的起源很早,但是成为税种则十分晚近。在很早以前,就有通过捐献财物获取政治地位的行为。据《史记》记载,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93年)“蝗虫从东方来,敝天,天下疫,百姓纳粟一千石,拜爵一级”。以后各代王朝时有卖官鬻爵的情形出现。但是,这种捐纳并不是税种。
捐纳与捐税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一直到清代,捐纳才衍生出了“捐税”。
捐税,作为一种税收名目,包括房捐、地捐、路捐、懒捐等多种名目。捐税,是以民间自愿捐纳的名义、国家获取捐款的形式收取的税收。
捐税的定义是什么?
捐税
--------------------------------------------------------------------------------
时间:2004-9-21 10:18:43 来源:中国税务教育 作者:王 聿 阅读53次
【捐税】 捐和税的合称。它是税收在历史上的称谓。“捐”的含义有多种。可指旧时的一种税收名目,如房捐、地捐、店凭捐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捐和税的定义是一致的,即都是国家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捐亦指中国封建政府通过捐纳的办法获取的捐款。这种意义上的“捐”和“税”已不尽相同,虽也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但并非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而是政府以授予官职为条件而取得收入。捐还可指私人或团体间财富的自愿赠送,如捐助、捐赠、募捐等,此种意义上的“捐”和“税”已个相差甚远。由此看来,“捐税”中的“捐”应取第一种含义。历史上,“捐”最初指自愿的捐纳、捐输等。战国时期,捐纳就已出现。据《史记》记载,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93年)“蝗虫从东方来,敝天,天下疫,百姓纳粟一千石,拜爵一级”。以后各代王朝时有卖官鬻爵,捐纳日盛。除捐纳,还有一种临时性的捐输,或为筹措军饷,或为赈济灾民,或为举办工程等。捐纳成为政府取得财政收入、地主出钱出物换取社会政治地位的重要途径。到清代,捐纳有了正规制度,京官自郎中以下,外官自道员以下均可纳捐。清末,因国库空虚而大开捐例,使临时性、自愿性的捐成为了长期的、强制性的课征,以致形成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捐”和“税”在性质上已难以区分,因而最终形成了“捐税”一词,与“税收”同义。
赋、税、捐的差别
赋、税、捐的区别为:意思不同、写法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赋:
(1)、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2)、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4)、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5)、古同“敷”,铺陈,分布。
2、税:
(1)、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
(2)、姓。
3、捐:
(1)、舍弃,抛弃:捐弃。捐生。捐躯。
(2)、献助:捐资。捐献。捐助。募捐。
(3)、旧时献钱得官职:捐官。捐纳。
(4)、赋税的一种:车捐。房捐。
二、写法不同
1、赋:
2、税:
3、捐:
三、侧重点不同
1、赋:税收产生初期用来满足军事需要征收的军需品叫做赋。
2、税:国家对整个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
3、捐:捐是一种自愿的交纳,是自愿的、临时财政收入。
什么是税
"税"(又称税赋、税金、税收、赋税、税捐、捐税、租税)指政府为了维持其运转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对个人和法人强制和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总称。各国各地区税法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同,分类也不同,概念不尽一样。税的中文称呼,在中国各个朝代、各个中文地区对税的称呼也有差异。税制即指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税种指税的种类,差异表现为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总合构成“税制”。税收的基本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对于税法而言)。
拓展资料:
一、税收是国家(政府)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马克思指出:1.“赋税是政府机关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2.“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19世纪美国法官霍尔姆斯说:“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这些都说明了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令,在国家税法规定的限度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税收具有法律地位的体现。强制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是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务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指繁重的捐税是什么?
苛捐杂税。
旧中国苛捐杂税历来为统治者搜刮民财的一种方式。清末泛滥的杂捐杂税到民国年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其名目之繁多超过历代。民国时期苛捐杂税的表现形式有一物一税或一物多税;关卡林立征收厘金或类似厘金的捐税;滥征附加,正税之外又征各种附加税。
巧立名目,层层摊派。如成都市1916年至1926年间,地方征收的各种杂捐如灯油捐、清洁捐、粪担捐、茶桌捐、席桌捐等达42种。苛捐杂税祸国殃民,是社会动荡的主要根源之一。
出处
郭沫若《天地玄黄·拙劣的犯罪》:“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下,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购买力减低了。”
近反义词
编辑
近义词
敲诈勒索、横征暴敛、敲骨吸髓
反义词
呛箧薄赋
用法搭配
例句
在旧社会,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苛刻繁重的捐税。
成语辨析
苛捐杂税和“横征暴敛”、“敲骨吸髓”;可通指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但苛捐杂税偏重指征收苛刻繁重的捐税;“横征暴敛”偏重在行为;“敲骨吸髓”的语义重;偏重指手段残酷;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