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自然养护的概念是指在自然气温条件下,对混凝土采取的覆盖、浇水润湿、挡风、保温等养护措施。

人工养护是指人为的在规定的温度20摄氏度左右,湿度在百分之95以上的标准养护。

自然养护可以分为覆盖浇水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两种:

1、 覆盖浇水养护是根据外界气温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到12时内用草帘、芦席、麻袋、锯末、湿土和湿砂等适当的材料将混凝土覆盖,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2、塑料薄膜养护是指以塑料薄膜伟覆盖物使混凝土与空气相隔,水分不在被蒸发,水泥

什么是混凝土的自然养护?

首先解释一下混凝土自然养护的概念是指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高于+5°C),对混凝土采取的覆盖、浇水润湿、挡风、保温等养护措施。
自然养护可以分为覆盖浇水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两种。
(1) 覆盖浇水养护是根据外界气温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12h内用草帘、芦席、麻袋、锯末、湿土和湿砂等适当的材料将混凝土覆盖,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对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昼夜。;掺用缓凝性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昼夜;当用矾土水泥时,不得少于3昼夜。每天的浇水的次数已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当气温在15°C以上时,在混凝土浇筑过后的3昼夜中,白天至少每3小时浇水一次,夜间也应浇水了两次,在以后的养护中,每天至少浇水3次左右(当然当气温干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大浇水的次数)。
对于较大面积(或是体积)的混凝土,应采用“蓄水养护”对于储水池一类工程可在拆除内模、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浇水养护;对于地下结构或是基础,可以再起表面涂刷沥青乳液或用土回填以代替洒水养护。
(2)塑料薄膜养护是指以塑料薄膜伟覆盖物使混凝土与空气相隔,水分不在被蒸发,水泥靠混凝土中的水分完成水化作用已达到凝结硬化。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将塑料拔模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上,或是将塑料乳液喷洒在混凝土构件的便面上,等到乳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以使混凝土构件与空气隔绝,使之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 喷洒塑料薄膜养护的缺点是28d混凝土强度偏低8%左右,又由于成膜较薄,不能完全达到绝热、隔冻的作用,所以在夏季的时候用此种方法是要加上防晒设施(不得少于24h),不然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丝状裂缝。
总的来说,自然养护成本低、效果好、但养护期长,为了缩短养护期,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和场地的利用率,一般生产预制构件时适宜加热养护。

什么是混凝土的自然养护和热养护

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是指混凝土灌筑完毕后,在大气温度不低于 5C和表面覆盖浇水润湿的条件下,按照要求的养护期所进行的养护工艺,对于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12h内进行养护,对于硬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覆盖浇水养护。
混凝土的热养护,可分为“湿热养护”与“干热养护”两类。混凝土的热养护是借助于热源的热能,经介质的传导、对流或光波辐射,将热量传递于混凝土,并对混凝土周围相对湿度加以控制的养护方法。
所谓“湿热养护”即“蒸汽养护”,是以锅炉产生的湿饱和蒸汽为介质,并在进入养护池、炕窑时混以空气,形成湿热空气。由于湿空气温度高于混凝土,当接触混凝土表面时,湿空气发生冷凝现象而液化,在液化过程中放热(气化热),冷凝水在降温过程中继续放热,这些放出的热量,传导于混凝土内部而升温,在较高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混凝土迅速凝固、硬化,增长强度。湿空气的湿度用“相对湿度”加以衡量。所谓“相对湿度”,是表示湿空气接近于饱和状态的程度。所谓“饱和”,是指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产生凝结水的极限状态,即水分子继续气化,必有相同数量的蒸汽分子液化凝结成水。
所谓“干热养护”,是指不以蒸汽为介质的热养护。如红外热养护、热拌混凝土热模或热炕养护,太阳能养护、蒸汽排管干烘等。

混凝土养护技术,你知道几种

混凝土的养护可分为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两种:
自然养护
混凝土在气温不低于5摄氏度的自然条件下,应采取浇水湿润的养护方法来防风防干。具体的操作方法分两个方向来进行,第一遍从水平方向开始,而第二遍则从垂直方向开始。水平方向上的混凝土养护采用湿麻袋、苇席、锯末、湿砂等覆盖物进行覆盖;垂直方向上的混凝土养护则采用人工洒水、压力喷洒等方法进行,这两种方法需根据天气温度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养护方案。浇筑完毕后的12~18h内进行洒水,且必须保证均匀,另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还跟水泥品种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不得小于14摄氏度,其它水泥混凝土则不得少于21摄氏度;体积的大小也是影响混凝土养护时间时间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一般不小于28摄氏度。
人工养护
所谓人工养护,就是人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工作顺利开展,蒸汽养护、热水养护、电热养护、太阳能养护等都属于人工养护方法的范畴。其中,蒸汽养护在缩短养护期和提高模板周转率方面的工作效果较好,静停阶段、升温阶段、恒温阶段及降温阶段是蒸汽养护的四个主要阶段。
构件在浇灌成型后,需在常温下先放置2~6h,这一静置阶段称为混凝土的静停阶段,对混凝土构件采取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防止构件表面产生裂缝;在一定条件下,混凝土构件由常温上升到养护温度,这就是所谓的升温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应当注意保持升温温度不宜过快,因为温度上升速度过快时,构件的表面和内部会由于温差较大而衍生裂缝,另外,在升温速度上也需严格遵循一定的要求:薄型构件不得超过25℃/h,用干硬性混凝土制作的构件不得超过40℃/h,其他构件则不宜超过20℃/h;在恒温阶段,除了保证混凝土的温度持续不变的情况下,在相对湿度上也要保证比例占到90%~100%;随着恒温养护阶段结束,混凝土构件的养护过程开始进入降温阶段,也就是构件由养护的最高温度降至常温的阶段,这一过程在发生时会不断散热,降温速度应保持在10℃/h以内,直至构件出室,其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不得大于20℃。

什么叫混凝土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和标准养护?

自然养护是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温度不低于5°C,相对湿度在90%以上)进行养护的一种方式。在自然养护下,由于温度不固定,温度较高时混凝土强度增长率较大,温度较低时混凝土强度增长率较小,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水泥英才网认为为了加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度,可以采用蒸汽养护的方法,利用蒸汽加热混凝土,使混凝土在较高温度(70—90℃)和较高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迅速硬化。为了严格的对各种不同原材料和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或为了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还需要规定一种标准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养护方式,即标准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