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斑一直在缩小,而不是所谓的持续了三百年”不变,只不过最近的缩小速度在加速而已,缩小的原因自然是能量的损耗,但是能量损耗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官方的新闻给出的解释也是一种可能性是行星大气中的一些未知活动可能会发生”,

木星的大红斑又变小了,这是为什么?

木星大红斑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风暴之一,其面积最大的时候里面可以放下四个地球,这个风暴已经肆虐好几百年了,从其演变趋势来看,它正处于缩小甚至消失的过程中,不过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当木星大红斑消失之后,会有新的巨型风暴来代替它吗?其实如今正有一个巨型风暴正在形成中,其风暴范围已经可以放下一个地球了。

就目前状况来看,会的可能很大,因为这也是一个行星大气循环的最终结果,加上本身的自转,这就导致了木星更加复杂化的大气。而大气分为旋转直线,等等。在这个条件下,由于太阳的引力会产生出气旋,也就是会形成大红斑,不过这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消失。不过这也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会的,也像太阳的黑子一样,会重复出现。

会的。这是木星大气循环的必然结果。自转加公转,造成木星大气的运行复杂化,其中必有气体的旋转,于是产生气旋——大红斑。气旋才是行星大气的平衡状态,就像行星的公转加自转。木星是离地球最近最大的行星,由于质量比地球大,对地球影响最明显!出现或消失的斑一定会引起地球的变化!

以后会消失吧。由于木星的大气层急剧的变化,导致风暴没有食物的来源了,最终导致不断的在缩小,另一种则是,由于风暴过多的吞噬周围的化学气体,导致化学反应使得风暴的范围正在一步一步变小,对比2000年前的大红斑,可以吞掉3个地球,而现在则是1个地球,科学家认为大红斑不会这么快的消失,我们至少在未来的2000年内是可以看到它的,所以它在太阳系的第一将继续保持2000年之久,至于之后也许它真的会彻底消失。

什么原因导致木星大红斑将消失,又长出未知银白色条纹?

作为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木星长久以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便它距离地球太过遥远,也始终在为地球“保驾护航”,木星曾经凭借它巨大的引力,帮助地球躲避小行星的撞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对木星的研究也在朝着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并且他们还观察到了一些特殊现象。

其实大红斑本身是一个位于木星南纬22度左右的高速运动的气旋,不过它的宽度相当于两三个地球,实在大得恐怖。最可怕的是,这个气旋已经刮了三百多年,如今终于有缩小的趋势。

科学家表示,从近百年来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木星大红斑已经明显缩小,在未来还有可能彻底消失。而它对火星表面的影响仍十分明显,还值得人类进一步去探索。

此外,木星表面还有了新的变化,在它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有一个类似于海浪的银白色条纹,如果按照比例进行分析,这在地球上将是毁灭性的巨浪。而木星表面的具体情况我们暂时不太了解,所以科学家分析这仍是一种风暴,至于风暴和前面描述的大红斑缩小之间有何联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科学家的眼中,木星是一颗失败的恒星,根据某些观点的推测,在太阳系形成之初,木星很有可能与太阳拥有同样的机会孕育出一个星系,由于某方面的缺陷而错失良机,所以才屈身成为一颗特殊的行星。

加之,木星本身是气态的,科学家很难解释它的形成原因,它的活跃性已经超过了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木星表面瞬息万变的现象也令人叹为观止。

面对如此神秘的木星,人类还有很多疑惑,而这些未解的谜团也将成为一个个探索的目标,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茫茫宇宙中,我们能够见证一个天体的变化,实在是十分幸运,而木星大红斑也注定成为一段珍贵的天体历史。

为何木星上的大红斑正在缩小?

这可能是因为风暴强度的的原因,木星最著名的一个特征可能就是赤道南侧那个旋转的朱红色大风暴。

早在1979年,两个旅行者号太空探测器经过木星这颗巨大的行星,让研究人员有机会测量这个红点。这个新项目的研究人员想知道,从那时起,它的厚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但由于大气不透明,直接测量光斑厚度是不可能的,这迫使他们使用间接的手段,比如建立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一个装满盐水的有机玻璃水箱中的漩涡。 木星大红斑一直是专业和业余天文学家好奇和仔细观察的对象。近几年,这一点变得很明显,木星大红斑在缩小,曾经大红斑宽度大约是地球的三倍,而现在宽度只有地球的两倍。正因为如此,太空科学界的一些人开始怀疑,这个大红斑风暴是否正在减弱,是否有一天它会完全消失。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更好地了解木星大红斑的厚度。

通过比较和梳理其研究成果,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大红斑大约有170公里厚,其研究结果与旅行者号探测器的测量结果非常吻合,这表明木星大红斑的厚度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研究的下一步计划是将研究结果与美国宇航局朱诺太空探测器的数据进行比较,朱诺太空探测器每53天绕木星一次。木星动力学塑造了木星云型,但在这一自然观测障碍之下,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一无所知。因此,揭开云层潜在三维流动是美国宇航局正在进行朱诺号任务的主要目标。

本研究使用理论和数值分析相补充的实验室实验来研究木星旋涡的动力学,确定了形成木星大红斑状形状的一般力平衡。研究定义了木星水平和垂直长宽比随环境旋转、层结和纬向风速函数的标度律。特别是对于大红斑,研究预测的水平维度与自1979年旅行者号任务以来在云层水平的测量结果吻合。同时还预测了大红斑的厚度,这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尽管观测到了水平收缩,但它仍然出人意料地保持不变,研究结果现在还在等待与即将到来的朱诺号观测结果进行比较。

木星上的大红斑是什么

木星大红斑是木星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木星上最大的风暴气旋,长约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常卷起高达8千米的云塔。它足足有3个地球大小,而且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了。
木星大红斑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移动。木星的大红斑大致位于南纬23°处,它的南北宽度经常保持在14000千米,东西方向上的长度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最长时达40000千米左右,一般长度在20000-30000千米。
木星大红斑的形成原因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大质量的小行星撞击产生、也有人说是木星上风暴流动形成;科学家发现,大红斑正在慢慢缩小,而且缩小速度在加快,预计数年后就会消失。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在地球上飓风一般在几天内就形成和消失不见了。然而在木星上,暴风可一直持续几年甚至几个世纪。
木星上的大红斑已经持续至少300年,它是一个巨大的反气旋暴风,直径是地球的两倍。不过现在木星上的所有暴风的根源——这个“大红斑”正在慢慢缩小。

木星大红斑会消失吗?有什么木星天象消失的先例?

在木星上,有一个著名的标志性气象,那就是超级气旋大红斑。自从1665年科学家发现大红斑开始,它肆虐了三百多年,始终没有消失过。

大红斑是否会消失,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木星上早就已经有“东西”消失了,那就是木星的南赤道带。


木星是一颗气体巨星,表面风暴非常复杂,导致它显现出非常瑰丽的色彩。在木星的表面分布着许多与赤道平行的条带,其中,颜色相对比较亮的被称作区,有很大一部分是木星高空的氨水结成的冰。颜色相对暗一点的被称作带,则有大量由硫磺、磷等物质构成的云团。

在这些条带中,有两条与赤道比较接近、规模比较大的条带。科学家根据它们的位置,分别命名为北赤道带和南赤道带。

在绝大部分木星的图片里,这两条赤道带都清晰可见,以至于很多人对它们的存在感到理所当然,认为那就是木星本身的特征。然而,事实绝非如此。

说到底,两条赤道带也不过是木星上的两股风暴,尽管时速可能超过500公里,但终究还是有极限的。

可是,这两条分布在木星赤道两侧的两条赤道带,竟然呈现出了迥异的特点。


根据观测,北赤道带确实就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和木星如影随形,始终存在。仿佛是另一种形式的大红斑(肆虐了350多年的超级气旋),不曾消失过。

而位于南半球的南赤道带,就不一样了。我们知道,由于公转周期的不同,有的时候地球和木星会处于太阳相对的两侧,导致地球的夜空中看不到木星。2009年的时候,当木星在太阳背后“躲藏”了3个月终于重新出现的时候,天文学家惊讶地发现,木星的南赤道带竟然消失了!

事实上,这绝对不是木星南赤道带唯一一次消失,也不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它的“潜匿”。早在1973年的时候,NASA就发现过这种现象。据统计,南赤道带一般10-15年之间,就会消失一次,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刻,又会一点点出现,然后再消失。

少了一条赤道带,对于木星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毁灭性的影响,但是看起来总是怪怪的,就好像发际线被推后了一半。

2009年南赤道带的消失,并不是终点。目前的木星,还是有南赤道带的。


尽管如此,这始终无法打消我们的疑问:为何北赤道带如此持久,南赤道带却频繁失踪?二者说起来,应该也是木星表面的风暴,为何能够持续这么久?另外,南赤道带和木星著名的大红斑是重合的,大红斑几乎是嵌在南赤道带里的。那么,为何大红斑持续了350多年,南赤道带则时隐时现呢?

这一切疑问,都有待于科学家的持续观测。目前朱诺号仍在服役,希望它能给我们其中的答案。又或者,木星表面的一切现象,根源都在极深的内部。或许只有人类有能力进入木星内部时,才能让这些真相大白于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