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强制罗马教皇及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国国王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

在此期间大部分红衣主教及教皇都是法国人。1305到1378年,七任教皇都是法国人,受法国国王的支配,成为法国国王的统治工具。

什么是阿维农之囚

为了增加收入,公元1296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下令对教会财产征收20%的所得税,遭到教皇卜尼法八世的反对,并发出教俗敕谕,宣布未经教皇同意,教士不得向国王交纳所得税;腓力四世则下令禁止一切黄金、白银、珠宝输往国外,由于教皇不能从法国得到收益,次年被迫媾和。然而不久,教皇颁布所谓“神圣一体敕谕”,提出教会权力至上,并下令开除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则逮捕了教皇派来的特使,当众烧毁教皇敕令,并与罗马贵族科隆纳联合,袭击罗马教廷,逮捕了教皇卜尼法八世,对他大肆侮辱,软禁三日。75岁的教皇惊恐过度,愤懑而死。在法国的压力下,1305年,法国南部波尔多的大主教克列门当选为新的教皇,这就是克列门五世,腓力四世乘机将教廷由罗马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城,从此,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驯服工具达70年之久,历史上称之为“阿维农之囚”。

罗马教廷历史上最为屈辱的事件是什么?有何原因?

基督教也经历了一个从婢女到皇后的成长历程。原先它在罗马帝国的地位,只是被当做异端思想而受到不断打压,直到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这才使得基督教获得了合法性,可以在罗马帝国范围内自由传教,自此基督教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到了11世纪,经过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教权逐渐凌驾于世俗的君权之上,达到鼎盛。

教皇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各国世俗君主的不满与反抗,开始与教皇抢夺权力。阿维农之囚是教廷发展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次。987年西法兰克王国正式转化为法兰西王国,但此时的法国是一片散沙,地方上自由领主的权力可以跟皇帝平起平坐,后经过路易六世、菲利普四世的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皇帝的权威开始扩大,尤其是到了路易九世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飞速发展。路易九世先是把全国的最高审判权从地方领主那里夺取回来,然后实行了如中国刺史制度一样的中央监察制度,中央可以派官员到地方领主的地盘去进行监视、侦察、统管。

之后他又开始打造一支只听令于皇帝的常备军,军队是要烧钱的,没有钱是不行的,他开始向封建领主征税,提高了征税税额,但是长此以往会造成国家的动乱,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后来更为强悍的腓力四世改用第二方案,开始向全国最有钱的天主教会征税,这就动了教皇的奶酪。此时的神权至上观念和王权强大的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冲突。1285年,腓力四世公开向法国教廷征税,这就等于公开向罗马教廷宣战。1296年罗马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向全世界宣布所有的教会免税,也就是说各国的世俗国王是没有权利向其国境内的教会征税的,矛头直指法国国王腓力四世。

腓力四世对博尼法斯八世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击,禁止法国境内的任何财产流出国外,也就是说尼罗马教廷别想从法国教会拿到一分钱。罗马教廷屈服了,但很快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就后悔了,如果向腓力四世是认怂,会动摇教皇对全世界的统治,他要制裁腓力四世。腓力四世则决定用武力来制裁教皇。1303年,一队全副武装的法军,居然从罗马教廷直接把教皇博尼法斯八世抓回了法国,可谓是屈辱至极。腓力四世还另立卡新的教皇,教廷所在地为法国的阿维农,所以称之为阿维农之囚。

为什么中世纪教皇被法兰西国王囚禁起来,连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必须吻教皇的脚才妥协

这是两个问题,前者是阿维农之囚,后者是卡诺莎之辱。

1、阿维农之囚(1309-1377)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强制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王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期间大部分红衣主教及教皇是法国人。是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在同教皇的权力斗争中,腓力四世大获全胜,卜尼法斯八世郁闷而死,腓力扶立新教皇并将之留在法国,反映了世俗权对神权的胜利。

2、卡诺莎之辱:罗马帝国衰落之后,宗教人员的授权长期掌握在世俗君主手中,随之而来的腐败与王权的加强导致罗马教廷的财产流失,道德声望与威望的下降,教皇在宗教事务方面的控制力也随之受到挑战。

格列高利七世发动改革,由当时的枢机主教团和神圣罗马帝国手中夺取教职授权。但遭亨利四世的坚决反击,但亨利最终失败,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而这位教皇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阿维农之囚的腓力四世

腓力四世则当众烧毁了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 在高贵华丽的巴黎圣母院,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教士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会议,巧妙地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服从国王。三个等级分别写信给教皇,申明国王只服从上帝,教皇不得干涉法国的内政。

面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卜尼法斯八世孤注一掷,颁布了一道“圣一至圣”教谕,这是封建时代天主教会最为闻名的教谕。宣称人欲得救,必须服从罗马教皇,并开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针锋相对,列举了卜尼法斯八世的29条罪状,决定以国王的名义在法国审判教皇,并派军队赴罗马传讯教皇。

1303年9月的一天,卜尼法斯八世正在阿南尼宫召集枢机主教秘密会议,策划对腓力四世的惩罚。忽然,法军闯进宫来,声称禀法王的旨意,令教皇到法国受审。卜尼法斯八世口头上气壮如牛,一见这个场面,吓得仰面倒在床上,浑身打颤,胸前的十字架抖个不停,整整三天,没有喝上一口水,没有吃进一点东西,受尽了法军的戏弄。教皇气得伸长脖子,拍着脑袋说: “这是我的头,这是我的脖子,你们可以处置,但我是教皇,死也要死得像教皇。” 卜尼法斯八世终被营救出来,但经受这般凌辱以后,终日忧闷,气愤难忍,不久,便决绝的死去。卜尼法斯八世死后,人们这们评价他:爬上教皇宝座时像只狐狸,行使职权时像头狮子,死时却像条狗。

在同教皇的权力斗争中,腓力四世大获全胜。

1305年,腓力四世授意法国波尔多大主教任教皇,即克莱门特五世。新教皇长期滞留法国,后来索性将教廷迁往法国阿维农。从此,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王之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学家把在阿维农这段尴尬日子中的教廷,戏称为“阿维农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