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担任水军都督。

鲁肃,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是什么职位

先是赞军校尉,周瑜死后代其为都督。
衍生知识点:
1、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其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谋长。
2、吴国都督
根据敌情和特殊地形,形成极密或极疏的布局。其北线和西线,在沿江众多要点上,设置了密集的都督区,为国家重兵所在。这些都督区自西向东计有:信陵督、西陵督(永安二年陆抗都督西陵时,辖区自关羽濑至白帝)、夷道督、乐乡督、水军督、江陵督、公安督、巴丘督、蒲圻督、夏口督、沔中督(辖区为夏口以上的沔水)、武昌督(陆逊死后,分为武昌左部督、武昌右部督。吕岱任武昌右部督时,辖区自武昌上至蒲圻)、半州(今江西九江上游江中)督、柴桑督、吉阳督、虎林(今安徽贵池西)督、濡须督、芜湖督、牛渚(今安徽当涂北)督、扶州(今安徽马鞍山以北江中之洲)督 、都下(即建业)督(吴建兴元年,太傅诸葛恪攻击魏国新城前设都下督,以留守建业的滕胤充任)、徐陵(亭名,在今镇江)督、京下(今镇江)督。建衡二年(270年)陆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为信陵等诸督之督。其南线,设交州督,广州督。东线,孙权西征荆州关羽时,临时设吴郡都督,以吴奋任职,镇抚东方。

鲁肃是什么职位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

鲁肃在东吴最高担任过什么职务?

鲁肃在东吴担任的最高职务应当是东吴大都督。三军统帅,在吴国的地位之高,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吴主孙权。

三国时期东吴有过四位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中以鲁肃最为沉稳,目光长远,腹有乾坤。周瑜比起鲁肃,锋芒太露,吕蒙莽夫一个,就差得远了、陆逊后起之秀,差的是磨练和积累,没有和三国豪雄真正较量过。虽然有夷陵、石亭之胜迹,但论韬略终究不能与鲁肃相比。

鲁肃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是一介文弱书生,但其实他文武双全,喜读书,好骑射,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年轻时就已经深得乡邻子弟敬慕。鲁肃做过最勇敢最让人佩服的事情是单刀赴会,面对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关羽毫无惧色。据理力争。虽然最终没有达到实际目的,没能要回荆州。但这份勇气已经足以让人敬佩。

而鲁肃最出色的谋略是“榻上策”,同样是一份为孙权谋划的战略蓝图,在很多人看来它完全不输于诸葛亮的“隆中对”,而且比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间还要早。为了大局,他极力促成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孙刘联盟,也就没有三分天下。曹操可能早早就一统天下了。

关羽性情高傲,除了刘备张飞等少数几个人,谁都瞧不上,对东吴更是一口一个鼠辈,极尽蔑视之意。但唯独对两个人不敢小看,一个是周瑜,另一个就是鲁肃。

只可惜,东吴的大都督不好当,四任大都督没一个长寿的。鲁肃继任后没多久也挂了,享年四十六岁。如果他能多活几年,继续经营江东,等到天下有变,时机成熟,东吴未必没有机会争夺天下。

鲁肃的职位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赤壁大战之前,鲁肃为赞军校尉,随军协助周瑜筹划方略。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周瑜卒,孙权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 后,鲁肃官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建安十九年(214),转任横江将军。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不幸卒于军中。

周瑜在的时候,鲁肃的官职是什么?

《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水军都督,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赤壁之战鲁肃是什么职位

鲁肃在赤壁之战期间及其前后,都极为重要。他是“赞军校尉”,比周瑜、程普两个中郎将的地位低,却少不了他这样一个人来协调于周、程二人之间。周年轻,程年老。程在起初,对周很不服帖,经过了这一次共同抗御曹操,程普才和周瑜变成十分要好的朋友。
鲁肃不仅是周、程之间的协调人,也是孙军与刘军之间的“联络官”。没有鲁肃,这个仗是没有办法打的。曹操的兵有那么多,而孙、刘两方合起来还只是这么少;倘若不能合,岂不更糟?
鲁肃的大帮手,是刘备身边的诸葛亮。两个人的政略看法,完全一致,虽则各为其主。两个人在公谊上均深信必须孙军与刘军一致行动,才抗御得了曹军;在私交上,鲁肃和诸葛亮的同胞哥哥诸葛瑾也的确一向是最要好的朋友~

草船借箭的鲁肃是什么身份?

鲁肃身份是:赞军校尉;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鲁肃是什么角色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东吴主公孙权的重要谋士,参与了联刘抗曹、赤壁之战、讨还荆州等东吴重大事宜,在周瑜死后继任“江东兵马大都督”一职。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鲁肃力排众议联刘抗曹: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