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刘禅太无能,其次是蜀国后期的官场太黑暗,再就是刘禅没有听他的建议,诸葛瞻与姜维的老对邓艾在成都一战,结果被打败了,刘禅又贸然投降,致使成都陷落,蜀国就此灭亡。后世说:成都生死日,汉将有余哀。

姜维拥有蜀国兵权,为什么却守不住蜀国江山?

其实在三国时期蜀汉本身就是实力最弱的那一个,所以姜维虽然特别的有才华,而且也是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但是最后还是守不住蜀国的江山。这个其实和我们平时打牌是一个道理的,虽然说你特别的聪明,能够记住很多的牌,但是你手上的牌比较的差,那也不可能去打赢的。要知道在当时蜀国的军事力量根本就没有办法和曹魏相对比,而且人才方面也确实是相差的比较多。

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就成为了蜀国军政方面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是蜀国军政方面的一把手,而且这个时候后姜维也是继续带兵北伐,而且打出来的战绩也是非常的不错。事实上当时姜维的想法和诸葛亮是一样的,就是要不停的北伐,以此来骚扰曹魏,这样才能够放缓曹魏灭蜀汉的脚步,说白了其实就是以攻代守。

不过当时的蜀汉国力其实是比较弱的,本身蜀汉的人口就不是特别的多而曹魏拥有大部分比较富庶的地区,人口又特别的多,经过几年的修身养息,国内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最顶峰。而蜀汉在经过了连年的蒸战争以后,内部可以说已经非常的孱弱,后主刘禅又是特别的昏庸无能,所以蜀汉的灭亡其实是早已经注定好的事情。

另外一点就是蜀汉后期的军事将领其实是非常少的,到了后期蜀汉的人才凋零的比较厉害。这个其实和当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那场战争当中蜀汉损失的优秀将领实在是太多了,这才造成了蜀汉后期无人可用的局面,在当时甚至有“蜀汉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说法,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蜀汉将来是必定会要灭亡的。

姜维为什么撑不住蜀汉?

姜维撑不住蜀汉,是必然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姜维是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其能力在一群蜀将之中,当为最顶尖的存在。而这样的人才,放在整个三国后期,依旧能位居前列。然而,凭借姜维一人之力,想要撑住蜀汉,却无异于痴人说梦。

蜀汉经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夷陵之败后,失去了荆州的千里沃土,只能困守益州。自古川地易守难攻,但相较于中原和江汉地区,地方却狭小了许多。冷兵器时代,人力是最重要的资源。正所谓兵多将广,兵少自然将才稀缺。

三足鼎立,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最为稳固的一种方式。然而,三足的实力却并不均衡。三国初定后,曹魏实力最强,占据了十几个州之多。无论人口还是疆域面积,均冠绝于三国。东汉政权据守长江天险,拥有三国最厉害的水兵,对其他两国形成了不对称优势。

正所谓欺山不欺水,翻山越岭虽有难度,但时间充足,总是可以人为开辟出一条路来。而水却不同,没有强大的水军,就难以对付水军强大的国家。这在古代现代,多次战争都证明了这个问题。

希特勒陆军和空军的闪击战,在欧洲大陆无往不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面对着窄窄的英吉利海峡,却只能望洋兴叹。一顿狂轰滥炸后,不得不放弃对英国的企图。

所以,综合实力而言,孙吴要强上蜀汉不少。那么,曹魏顺理成章会将蜀汉作为第一个需要打倒的敌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面对强大的曹魏,姜维手中的资源可谓是少得可怜。

首先,后主刘禅宠信奸佞,无心朝政,但却处处掣肘姜维。让他难展抱负,很多时候只得忍辱负重。

其次,蜀汉人烟相对稀少,兵源后继不足。有人说,刘禅也不是一无是处,没有诸葛亮不也独自撑了三十年?但是却没有想明白这三十年,其实却是诸葛亮为其奠定的基础。历数蜀汉后期的将军,几乎都是在数次北伐战争中脱颖而出。如果不是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仅仅是从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将军,如何能撑得起已经破烂不堪的蜀汉?

最后,姜维个人能力尚可,却实在不足以撑得住蜀汉。东汉末年的乱世,英雄辈出,无数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叱咤一时的英雄或枭雄。然而,三国时,早已经过了这个黄金时代。敌友关系明确且单一。

曹魏吞蜀乃是历史大势,无人能力挽狂澜。姜维不行,诸葛亮在世也不行。

姜维深得诸葛亮真传,为什么连蜀国都守不住?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蜀国最后之所以灭亡,是由于蜀国的国力不如魏国,并且由于年年征战,蜀国早已人才凋零,无人可用,后继无人。

姜维深得诸葛亮亲自传授兵法,并将所著兵书赠予姜维。他能受到诸葛亮的如此信任和对待,证明在诸葛亮的心中,他是值得信任的,值得托付蜀国的未来的。虽然诸葛亮也清楚,那时候的蜀国已经没有积极的未来可言。

诸葛亮对姜维很看好,他十分清楚姜维的真正实力。姜维在前期的表现也确实出乎意料,十分优秀。然而这么优秀的姜维,无法保住蜀国的根本原因,在于,蜀国的国力已经无以为继了。蜀国最后之所以投降,是由于蜀国的战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打下去,即便能够短时间的支撑,也无法保证能够长期坚持。

长年的征战,导致蜀国国力衰颓,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压力巨大,早已无比疲乏。

长年的征战,导致蜀国的年青一代已经断层,而老弱残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长年的征战,导致蜀国境内,人心涣散,无法团结一心,境内的氏族,时不时地下绊子。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所能做到的事也只是,稍微让其得以缓解而已,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刘备遗留下来的陈年老账,当年被东吴火烧七百里连营,全军覆没,早已伤了蜀国的根基。

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也没有办法,更何况是姜维。于是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就接手了这个烂摊子。他所能做的,只是延缓蜀汉灭国的时期而已,除此之外,无能为力。

再加上蜀汉君主,对他并不是百分百的信任,在后期,甚至还收回了姜维的兵权。这种情况,就算是神仙也无能为力。

三国中,姜维为什么撑不住蜀汉?

姜维是蜀汉的一名非常有名的将领,受到诸葛亮的重用还有赏识,诸葛亮最后悔的也是看好了姜维,姜维是被迫投降于蜀汉的,而诸葛亮就把他当作为继承人一样重点培养。27岁的姜维前前后后封了很多的官职,一路上过关斩将,战功无数,但是到了最后也是没有能力阻止蜀汉的灭亡。原因可以从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方面进行分析。

一、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好

姜维是作为打仗的,打仗时所用的钱并没有把自己的国库亏空,真正让国库亏空的是内部的宦官专权。蜀汉后期,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做到廉洁奉公,内部政治还是十分稳定的,但是自从黄皓专权以后,刘禅还荒诞无能,听信小人的谗言,就造成了蜀汉内部的政治开始走向腐败,民不聊生,让国力也走向了衰落,姜维想去制止,但是众将都没有听他的话,所以并没有成功,但是姜维也为国家出谋划策,希望能够把蜀汉给撑了下去,但是在政治大事上同样也做不了主。,再者,蜀汉的人口本来就少,古代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所以现在蜀汉的实力也可见一斑,并不占优势。

二、姜维的战略部署能力不太行

第一个是费玮,费玮经常不配合姜维的工作,而且姜维也没有和费玮做好思想工作,每次姜维出征北伐,而费玮总是在旁边泼冷水,而且费玮还经常被姜维所制裁。而且在姜维的一次战略部署之中,他主张把重心妨碍汉城还有乐城之间,却忽视了险要的谷道。这样子虽然非常有利于防御,但是也非常有利于敌人逃走。当时的国力又不出众,而军事部署又搞得一团糟,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姜维虽然有了满腔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讨伐北魏,兴复汉室,但是最终都走向了失败,既没有在蜀国建立好自己的威望,又遭到了诸多阻力,抱着遗憾死了。真的感到非常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