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安在洛阳西,洛阳在东,周幽王后,朝政变迁,国都从西安迁移到洛阳,之前为西周,之后为东周,所以前面的就叫东周,后面的叫西周。当时周文王姬昌反商,周武王姬发伐纣建立的周朝叫西周,周幽王为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而被申侯举兵攻打,然后西周灭亡,周幽王和王后申后的儿子继位,为周平王东迁,所以成为东周。
为什么要把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
1、政治形式的改变:西周时期,周王的地位极高,权利极大,凌驾于诸侯国之上,高度集权。而东周之后的周王室权利变弱,形式大减。
2、局面的改变,由统一走向分裂:西周时期周天子地位高大,王朝秩序良好,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是霸主的天下,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霸主政治,而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强国,称为"战国七雄"。
3、迁都: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都城的迁移也是历史把周朝划分为西周东周的原因。
4、社会发展:西周时期王权在上,天下和平,东周时期王室衰微,朝纲不振,各方霸主相互称霸,促进了文化的交互繁荣和社会发展。
5、社会性质的转变: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时期则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前进,像对赋税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地主经济的成长;用人制度上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
参考资料:
周朝为什么有东、西之分,二者有何区别?
其实西周东周是我们后人的叫法,是为了区分时间段。实际上不管是西周还是东周都属于周王朝,只不过因为最开始周朝国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根据国都的变迁,后人为区分这两个政权,所以叫做西周和东周。
西周诞生于公元前1046年到771年,周武王灭上商创建周朝,定都于镐。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不论是社会生产还是农业文化比之前的商朝有了进步。周朝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最初的分封是以当时国君姬氏宗亲为主,同时兼顾异姓,这些诸侯封国从河南向东向南迁徙,形成了周王朝的屏障,但很不幸地也成了西周灭亡的隐患之一。
西周之所以东迁是因为当时的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说的就是他。那时候他有个后宫妃子名叫褒姒,他异常宠爱她,对她几乎有求必应,时间久了他甚至废掉了自己的王后申氏和他俩的孩子也就是太子,立了和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申氏虽然被废但她的母族仍然存在,并且背景十分强大,祖上是协助过大禹治水的功臣。申氏一族本来就反感周幽王昏庸无能,现在又废了皇后跟太子,一怒之下直接联合当时周朝边境的犬戎和一些诸侯国围攻镐京,最终周幽王跟姬伯服惨死骊山,褒姒不知所踪。后被废太子在申氏家族的扶持下继位,称周平王,但他觉得犬戎势力越来越大,时常进犯边境,于是便于公元前770年东迁,也就是东周的开始。
东周相对西周来说在历史上要惨淡许多,原因是周平王被迫东迁后,周天子管辖范围大大减少,面对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周天子已经不复权威。东周的前半段,各地诸侯互相争霸,混战不断,史称春秋时代。到了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战国七雄初现雏形,战国时代正式开启。最终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去世,秦国攻入雒邑,公元前249年,秦国又攻入巩邑,周朝灭亡。
周朝为何分西周和东周,东周为何分春秋与战国?周朝为什么分得这么复杂?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经过尧、舜、禹后,历史进入夏朝,之后是商朝和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一个周朝就被分得如此复杂,学过中国历史的都知道这个朝代的划分情况。
中国历史人教版《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首朝代歌相信很多人都背过,都知道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分吗?想要了解原因,还得从周朝的建立之初开始说起。
一、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周朝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两代帝王努力而建立的,周文王奠定了周朝的强大,而周武王在姜太公的辅佐下,攻破了商都朝歌,灭亡了商朝,杀死了商朝最后一任君主商纣王,之后周武王又率军回到了镐京,没几年就去世了,由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执政。
没过多久,发生了三监之乱,这是周武王的三个弟弟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发起反对周朝的叛乱,很快被周公平定了,周公平定了三监之乱后,便在今天的洛阳兴建陪都洛邑,因为周朝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离中原诸侯国较远,不方便控制,为了控制中原诸侯国,周公才决定在洛阳兴建陪都,并将九鼎迁入洛邑,以镇天下。
为了加强统治,周公还设计一整套的礼仪制度,用来管理整个天下,简称为周礼,其内容涵盖了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包括周朝的官制、行政制度、礼仪制度、分封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等等,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后来所说的礼乐制度指的就是周礼。
周朝在建立之初以强大的武力加上一系列的礼乐制度,成功地稳定了统治,这也成为周朝的立国之本,从周成王开始,周朝步入了鼎盛期,紧随其后周朝产生了第一个治世,也是唯一一个治世,也就是“成康之治”,周朝的国力也达到了顶峰。
主要有3个原因导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
1、持续征战,让周朝国力衰弱。
成康之治后,周朝开始走下坡路,并且开始连续不断地对外、对内用兵,周昭王时期,南征荆楚,连周六师都覆没于汉水,周昭王本人也死在了南征的路上,周王室实力开始急剧衰弱,周穆王时期,同样是东征西战,周穆王西征昆仑与犬戎,一度西征到西王母之国,还东征徐国,昭穆二朝由于不断地穷兵黩武,导致国力持续衰弱。
2、周幽王废长立幼,导致内部陷入权力争斗。
西周时期最荒唐的莫过于周厉王执政了,发生了国人暴动,连周厉王都被国人赶走,终身不敢回来,虽然周宣王时期一度中兴了几十年,但仍然无法止住西周衰弱的局势,直到周幽王时期,发生了明显违反周礼的事件,这就是废长立幼的事件。
周幽王原本的嫡长子是姬宜臼,后来周幽王得到了一个美女,这个美女的名字叫褒姒,褒姒长得很漂亮,周幽王很喜欢褒姒,褒姒给周幽王生了儿子叫伯服,周幽王受到褒姒的影响,废除嫡长子姬宜臼,另立伯服为太子。
这事发生后,导致了姬宜臼及其母族的不满,姬宜臼也逃离西周都城镐京,回到了其母族申国,姬宜臼的外公是申侯,申侯为了替外孙抢回太子之位,于是联合缯国、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兵败被杀,姬宜臼于是继承了周幽王的位子,他就是周平王。
由于周幽王废长立幼,导致了西周王朝的一场浩劫,周幽王也是西周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杀的周天子,而周平王虽然夺取了王位,但是他有弑父的嫌疑,同时还造成了周朝第一次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因为有部分诸侯不满周平王引外敌杀父,所以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天子,这就是周携王,导致了周朝的分裂。
十年后,晋文侯联合部分诸侯,攻杀了周携王,才再次让周朝回归于一个天子的情况之下,而周平王在此期间还做了一件事,就是迁都,周平王虽然与犬戎一起打败了周幽王,但犬戎人并不是华夏,只知道抢掠财物,周平王本身是靠外公申侯的支持才能成功的,而周王室的力量由于这次内斗变得更加衰弱,同时周平王担心犬戎的威胁,于是把都城从镐京(西安)迁到了洛邑(洛阳)。
3、周平王引狼入室,受到犬戎人的威胁。
周平王继位时,曾经联合了犬戎人一起攻打自己的父亲周幽王,成功后犬戎人就不走了,时刻威胁到周平王,于是周平王迁都洛阳以避开犬戎人的威胁,这就是历史的平王东迁。
因此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就是周平王迁都,镐京在西边,所以称周幽王及其之前的所有周朝为西周,如果从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公元前1046年算起,到周平王迁都的公元前771年为止,西周总共持续了275年,这就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及由来。
二、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历史进入了东周之后,周平王由于是从镐京迁到洛邑的,实力进一步减弱,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周王室所控制的土地、人口和实力,甚至不如一个中等的诸侯国,而且当年周公所制定的周礼制度不断遭到破坏,诸侯国也开始慢慢看不起周天子了。
由于周礼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在起初确实能够管理好天下大事,因此还是得到了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拥护,比如管仲,管仲辅佐齐桓公让齐国强大起来,因此管仲提出了一个政治上的名词,就是争霸,所谓的争霸就是强大诸侯国依靠强大的国力,联合其他诸侯国来代替周天子行使权力,以维护周朝的统治。
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尊重周天子,打击蛮夷,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东周的第一任霸主,并且会盟天下诸侯,代为行使周天子的权力,就连周天子也只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谁叫他没有实力呢?
在齐桓公之后,陆续出现了好几个霸主,比如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这一时期的东周,开始进入了乱世,诸侯国之间开始不断发生了残酷的灭国之战,但是被灭的基本上都是小国,要知道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有800个,到了春秋晚期,也就只有几十个了。
春秋时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乱世时期,也是思想动荡最激烈的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在寻求变法强国,以在激烈的灭国之战中生存下去,同时还有一丝残余的周礼尚在部分诸侯国之间维护,比如宋襄公,他打仗时就是以周礼为根据的,结果在春秋晚期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公元前386年,田齐代替姜齐。
另一件是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田齐代替姜齐指的齐国大夫田氏篡夺了姜姓齐国国君之位,因为齐国是姜太公的后代建立的诸侯国,三家分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家大夫,原本是晋国执政六家中的三家,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其他大夫都被消灭了,只有韩、赵、魏三家活了下来,并且瓜分了晋国国君的所有权力,晋国国君成为傀儡,然后灭亡,而周天子则分封韩、赵、魏为诸侯。
这两件大事都是诸侯国的内部问题,也就是内部卿大夫通过政治斗争,取代了诸侯王的事件,这种事件在当时来说是违背基本社会道德的,违背了周礼,在整个周朝,社会等级是非常森严的,不允许阶层发生变化,贵族也是世袭的,诸侯的后代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的后代是卿大夫与士,现在卿大夫通过政治斗争成为诸侯,直接让当时所有人的思想为之一变,这绝对是震惊当时社会的一件大事,也是标志性事件。
春秋晚期,一方面诸侯国越来越少,灭国战争越来越残酷,另一方面周礼完全沦为无用之物,整个社会礼仪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所不用其极取代了一系列的制度,国力强大成为活下来的唯一理由,整个华夏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如果说春秋还有一丝残存的周礼作为制度存在,并且还有强大诸侯国以维护周朝礼仪制度为目的的话,那战国时期完全就是丛林社会,战国没有任何礼仪制度可讲,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目的,这是区别春秋与战国的一个原因。
春秋二字其实来源于鲁国史官所编写的史书《春秋》而得名,《春秋》所描述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合计242年的历史,后世名官为了区分这段历史,借用了春秋二字的名字,人为地把周平王公元前771年迁都洛阳定为春秋开始的年份,而春秋结束的年份一直有争议的。
有说春秋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即位当年,有说以《左传》记载结束的公元前468年为止,有说春秋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亡智家的,有说春秋止于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所以春秋的结束时间并不确定,春秋本身就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没有准确的时间起止。
而春秋之后就是战国,由于春秋截止时间不固定,那战国开始的时间也不固定,而战国结束的时间就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战国与春秋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战国的诸侯国越来越少,到了后期只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华夏越来越接近统一,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还是非常多的,春秋初期还有上百个诸侯国,到了晚期也有几十个诸侯国。
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的原因是以都城变化来分的,而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则是以历史发展的潮流来分的,不管怎么分,都是后人为了方便自己研究历史而分的,并不代表当时的古人就这样叫,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这825年中,其实只有一个周朝。
为什么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为什么要分为西周和东周
1.因为西安在洛阳西,洛阳在东,周幽王后,朝政变迁,国都从西安迁移到洛阳,之前为西周,之后为东周,所以前面的就叫东周,后面的叫西周。
2.当时周文王姬昌反商,周武王姬发伐纣建立的周朝叫西周,周幽王为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而被申侯举兵攻打,然后西周灭亡,周幽王和王后申后的儿子继位,为周平王东迁,所以成为东周。
战国时,周朝为什么分裂成东周,西周两个小国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权威日落西山,逐渐衰微。东周末期,从周王室又分出两个姬姓小国,即西周国和东周国。
西周国:《史记·周本纪》曰:"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西周国的始封者为周考王的弟弟桓公揭,其时约在前440年。西周国的地域在今洛阳市及其西部地区。由于周王室的衰弱,西周国公是周王身边掌握实权的人,其办公地点就在王城内。西周国自身因势力单薄,常受大国欺负,与分裂出去的兄弟之邦东周国也矛盾重重,时有争战。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6年),西周国因参与诸侯对强秦的战争,得罪秦国,"秦昭王怒,使将军谬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史记·周本纪》)西周国与周王朝也不复存在了。
东周国:东周国为西周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关于这位东周开国君主的身份、东周国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说法。一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国公的弟弟;二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孙子,西国公的儿子。传统观点认为,东周惠公是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后,被分封至巩国旧地的。椐《史记·周本纪》、《韩非子·内储说下篇》等文献,东周国实乃周威公死后,因兄弟不和,小儿子根在赵、韩二国的唆使下独立出来,于巩伯国旧地建国。东周国故都约在今河南巩义市孝义镇西的康北村一带。《史记·秦本纪》载,秦庄襄公元年(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东周国灭亡。
周朝为什么分为东周和西周
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定都于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汉族的前身。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西周国野之制最为典型,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公元前771年,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 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其中比较出名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和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大不如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4]。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5]。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时已百余岁。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周亡。
周朝为什么分西周和东周?
《封神榜》大家都看过的,钓鱼的姜子牙,托塔的李靖,莲花化身的哪咤,三只眼睛的二郎神等那时候还都没有成神成仙,凡胎肉身地帮助姬发伐纣,伐纣成功,武王姬发建立西周,西周分封天下诸侯,诸侯听周天子号令,历经近300年。传位到周幽王的时候,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把王位给戏丢了,西周结束。
那么当时是谁在攻打周幽王呢?是他的老丈人申侯,纠结其他诸侯并借犬戎的兵马攻打他。为什么呢?嗯,之前我们有篇文说过一代英君赵雍的故事,周幽王犯的错误跟赵雍一样!不对,应该说后世的赵雍犯的是跟周幽王一样的错误,就是爱美人不爱江山,废旧王后立新王后,废长子立幼子!你看你看,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道理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你说赵雍他身为战国后期强国赵国的一代英主,他不知道周幽王是怎么丢脑袋的吗?肯定知道,但是他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继续说周幽王,为了讨褒姒欢心,在烽火戏诸侯之前就废了申后(申侯的女儿),立了褒姒为后,当然也废了申后儿子即申侯的外孙的太子之位,立褒姒之子为太子。这就是周幽王被削的原因。
申侯在诸侯中比较有威望,大家就都来商量了一下,让废了的太子来恢复身份,继承王位吧,周王朝继续,诸侯们相安无事,该干啥干啥,周平王身份诞生!他把都城从原来的西周都城陕西西安东迁到
河南洛阳,历史上就称其为东周。
东周时期,周王室势力越来越弱,说的话,手下小弟(诸侯们)越来越不当回事,各个小弟
之间,相互看不顺眼就互殴,就是我比你强就要是欺负你吞并你,你找老大也没用,老大还得靠我保护靠我上贡养活呢,老大自身都难保。到后来,大家就干脆不找老大评理了,相互拉帮结派,干仗打群架,争当霸主,这就是东周的前段,春秋。
西周和东周划分原因是什么
西周和东周划分原因是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
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周朝为何分西周与东周
当年幽王烽火戏诸侯,宠信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太子的叔叔(舅舅?我给忘了,此处待考。。。。)申侯就像戎主借兵,最后戎兵破了镐京,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走,戎兵作乱之后,各国前来靖难,最后击败犬戎,扶太子宜臼继位,是周平王。由于镐京已破,平王下令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东西周是史学家为了划分历史事件而提出的,之所以叫东西周就是定都的方位,镐京在西,洛邑在东,所以之前的称西周,后来的称东周。(这个在以后的朝代一样适用,如西汉、东汉;北宋、南宋。)但是,哪个朝代的人肯定不会自己喊东西周,他们就称周朝,不管都城在哪都是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