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如下:

1、因信称义,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

2、信徒拥有自我理解《圣经》的权利,反对罗马教廷的说教。

3、《圣经》具有最高权威,反对教皇的最高权威。

4、简化宗教仪式,革除天主教的繁文缛节。

5、教会的组织形式与个人的得救无关,故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

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如下:

1、先定论,即认为上帝在创世以前,预先选定一些人得救,决定另一些人沉沦,这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亲爱的朋友,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思想,有他们的著作可以读出。加尔文的著作《基督教要义》是非常重要的著作,许多改革宗的基督徒选择他的神学思想作为自己信仰的表白。我也选择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神学表白。并不是说我认为加尔文的思想是完美的,但是我与他共鸣。我相信许多真信主的弟兄姐妹也与他共鸣。

下面那个唯梅子,他是来自生命禅院的新纪元异端。所以,他竭力反对因信称义与上帝主权的拣选。所以,朋友稍加分辨就可以明白了。

马丁路德根据圣经罗马书对天主教因行称义的教义进行拆毁,但是他没有对改革宗的神学进行系统地总结与阐述。所以,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的重点,可以说是重申因信称义,反对因行为称义(最终发展出赎罪券)

加尔文在马丁路德拆毁了天主教的教义之后,建立了改革宗的神学体系,也就是今天所称的归正神学系统,或称为加尔文主义。归正神学思想,可以总结为五个惟独:惟独基督、惟独上帝的荣耀、惟独圣经、惟独恩典、惟独信心。人在得救上毫无能力,唯有靠着耶稣基督完全的救恩才能得救。

所以,人应当认罪悔改。当上帝的恩典临到那些预定得救的人身上的时候,那个人的生命被重造,必要回到上帝面前祈求饶恕。在这个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朋友,你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吗?

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教义主张及其区别分别是什么?

加尔文基本的教义是宣扬纯正基督教教义:

完全无能力(Total inability)或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人类由于亚当的堕落而无法以自己的能力作任何灵性上的善事。

无条件选择(Unconditional election)上帝对于罪人拣选是无条件的,他的拣选并非因为人在伦理道德上的优点,也非他预见了人将发生的信心。

有限的代赎(Limited atonement)基督钉十字架只是为那些预先蒙选之人,不是为世上所有的人。

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人类不可能拒绝上帝的救恩,上帝拯救人的恩典不可能因为人的原因而被阻挠,无法被人拒绝。

圣徒蒙保守(Perseverence of the saints)已经得到的救恩不会再次丧失掉,上帝必能保守其拣选的。

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

思想:其著作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学说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张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

神学家约翰·加尔文有哪些主要思想?加尔文的历史影响与评价-趣历史网

约翰·加尔文(法语:Jean Chauvin/德语:Johannes Calvin/英语:John Calvin,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27日),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人称日内瓦的教皇。

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同路德宗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认为人类在亚当堕落之后,完全败坏,失去意志自由主张因信称义,不能靠行为得救等。加尔文还继承发展了奥古斯丁的预定论,从上帝的至尊谕令和全能出发,认为上帝在创世以前,即预先选定一些人得救,和决定另一些人沉沦,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在政教关系上,加尔文认为政权是上帝按其神圣意志所任命的,要为人民造福,并捍卫纯正的教义和教会。关于圣餐礼,加尔文的立场介于路德和U.茨温利两人之间,从形式上看,似乎更接近茨温利,但从实质上分析,应该说更接近路德。他反对天主教的变体论和路德的同体论,但也否定纪念说。他明确地肯定在圣餐中凭信心所领受的,是一种真实的,但是属灵的身体。这种主张,后被称为灵性的"真实存在论"。加尔文还在可见的教会和不可见的教会之间作了明确划分,并强调教会自治的原则。

虽然他在《基督教要义》中未另辟一章节还清楚说明他的圣灵论,但是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知道他对圣灵工作的观点。对加尔文来说,上帝的灵与上帝的工作同时进行,而促成人的"相信",当圣灵在人心中运行光照人心,使人在读了上帝的话而产生信心。所以人非用理性接受信仰,亦非用理性确认圣经的权威,而是圣灵那奥秘的力量所做的工作。

虽然救赎预定论(Predestination)是他倡导的神学遗产,但主要架构非他独创或原创。就救赎预定论可分"救赎"及"预定"两点来说,对于预定,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选择在这件事上是毫无主权的。至于人们疑惑为什么有人不被捡选,他引用了申命记29:29:"隐密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上帝的,惟有显明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一切的话。"人不可能理解上帝为什么施恩于人,属神的心意,人无法明白,但对于拒绝救恩,人类依然需负责任。

至于救赎他发展了马丁·路德所提出的因信称义之论述。这个论点起初由奥古斯丁所提出,直到马丁·路德时发展出"法庭式的称义"。二人不同在奥古斯丁认为"义"是内在的,当神赐给人恩典时,"义"便成为人的一部分。对马丁·路德及加尔文而言,这"义"是属外在的,是"算作"、"当作"、"归给",人依然是罪人,只是在人们因着信神就算我们"为义"。而加尔文更提出"双重恩典"说,在神的眼中算为义是恩典之一。第二个恩典则是:当人接受耶稣与基督联合之时,信徒便可进入更新的过程,使其内在生命更像基督。

加尔文的教会论涵盖非常广,包括了基督徒的自由、教会的权柄、真教会的基本特质等,其中他所认为真教会的特质应该包括了:"传扬圣道"及"遵行圣礼"。所以传福音、聆听上帝的话及遵行圣礼都是十分重要的。圣礼的定义加尔文对圣礼的定义是:"神赐恩给我们的证据,是一种外在的印志,和我们对他的敬虔之互相印证,加以确认。"

其中必要圣礼特别是指"洗礼"与"圣餐"。"洗礼":加尔文认为洗礼是基督徒的第一个圣礼,是加入教会的表记,好叫人们被接入基督,成为神的儿女。加尔文反对私人洗礼,因为他认为洗礼与圣餐是教会的公共圣职,私人不可擅自施洗,且受洗者必须要先充分明白真理,才可施洗。

加尔文强调通过圣餐,使得信徒得以与基督连结。他并不重视饼跟杯,他主张"在圣灵里耶稣基督身体真实的临在"。也就是说,人在圣灵里改变而体验到耶稣基督的临在,体验到耶稣基督的身体与血。但是在领受圣餐时,必须传扬神的道。所以对于当时天主教保留饼和杯,给生病无法前来的信徒或是王公贵族举行私人弥撒,这些作法加尔文并不赞成,因为他认为不在崇拜及充分宣扬上帝的话之场合领受圣餐,是没有意义的。

影响评价

首先,加尔文是位神学家,是公认的基督教宗教改革教义的系统神学领袖。与教会先驱们像奥古斯丁、教会学者托马斯·阿奎那相比,那更具有系统性,更为有条不紊,加尔文主义神学建立在保罗书信中对罪与恩典的深刻透彻的分析之上,他具有一种极为罕见的能力,能够作清晰、有力、具有说服力的论证、说明。他建立起一整套教义,后人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加尔文的第二个位置是立法者与纪律执行者。他是教会新秩序的奠基人,此新秩序使新教教会协调起来、团结起来。一方面具有与罗马天主教的强大组织结构相抗衡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防止了宗派林立、互不信任的破坏性趋势。由加尔文的纪律所产生出来的此种精神从法国传到荷兰,从荷兰延伸到苏格兰,并且以其一贯的新教自由的力量,在这些土地上延续。

此种精神武装起了英国议会来对抗查理一世,激发起了克伦威尔将军的辉煌胜利,更成为推动五月花号上清教徒移民先辈们的动力,将文明的种子第一次播种在西方那片新大陆上。

加尔文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宗教信仰上和道德规范上,它同样影响到法国的文学、知识界。他在法国的语言、文字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路德在德文上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